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

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03322
傅佩榮
天下文化
2013年12月24日
160.00  元
HK$ 128  






ISBN:9789863203322
  • 規格:軟精裝 / 480頁 / 14.8 x 2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尚未分類 ]












      傅佩榮詳解四書三玄完結力作!

      世道如此混亂,我們該如何安定身心,建構理想的世界?



      其實,只要從個人的「修身」做起,朝「至善」的目標邁進便能達成。所謂「止於至善」,即是生生不息邁向善的境界,《大學》所提及的「至善」著重人際關係適當的實現;《中庸》則更深層地推及人類與萬物合一的可能性。



      人我及天人合一,相信理想境界亦不遠矣。



      讓天下趨近於理想境界的學問──

      研讀《大學》,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

      探索《中庸》,思考人類與天地萬物之間融合的可能性。



      「止於至善」一詞出於《大學》開宗明義的三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什麼是「至善」?依據儒家的說法,「善」是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生存,因此「善」是我們修養自己、成就人生的必經之路。以個人而言,「至善」是盡到與人相處時的職責。



      儒家思想發韌於孔子,完成於孟子,應用於《大學》,結晶於《中庸》。在本書中,《大學》只占三分之一的篇幅,談的較多的是《中庸》。如果《大學》是大學生的教材,《中庸》就是研究生的讀本了。《中庸》的一開始就提及:「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此三句話聚焦於人的生命原貌與人生正途。人之「道」是擇善固執,人之「性」是向善,將兩者連結在一起的是「明善」及「誠身」。《中庸》以此為出發點,進而把人類與天地萬物融合成一個整體來思考,提出一系列讓人「心嚮往之」的論述,而人類在世間所能期望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很明顯的,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止於至善」。



      儒家有這麼美妙的觀點,無論其是否能夠實現,我們皆應盡力學習認識其價值。



      ◎傅佩榮解讀經典全系列:

      《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

      《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

      《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

      《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

      《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

      《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








    前言

    自序



    大學



    序○1 《大學》這本書



    第一講

    1 大學之道



    第二講

    2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3 物格而后知至



    第三講

    4•1 所謂誠其意者

    4•2 《詩》云:瞻彼淇澳



    第四講

    4•3 〈康誥〉曰:克明德



    第五講

    5 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

    6 所謂齊其家在脩其身者



    第六講

    7•1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

    7•2 是故君子有諸己



    第七講

    8•1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

    8•2 《詩》云:殷之未喪師



    第八講

    8•3 〈秦誓〉曰:若有一?臣

    8•4 是故,君子有大道



    中庸



    序○2 《中庸》這本書



    第一講

    1 天命之謂性

    2 仲尼曰:君子中庸



    第二講

    3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

    4 子曰:道之不行也

    5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6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

    7 子曰:人皆曰「予知」

    8 子曰:回之為人也

    9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

    10 子路問「強」



    第三講

    11 子曰:素隱行怪

    12 君子之道



    第四講

    13 子曰:道不遠人

    14 君子素其位而行



    第五講

    15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

    16 子曰:鬼神之為德



    第六講

    17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

    18 子曰:無憂者



    第七講

    19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

    20•1 哀公問政



    第八講

    20•2 天下之達道五

    20•3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



    第九講

    20•4 齊明盛服

    20•5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第十講

    20•6 博學之,審問之



    第十一講

    21 自誠明

    22 唯天下至誠



    第十二講

    23 其次致曲

    24 至誠之道

    25 誠者,自成也

    26•1 故至誠無息



    第十三講

    26•2 天地之道

    27 大哉!聖人之道



    第十四講

    28 子曰:愚而好自用

    29 王天下有三重焉

    30 仲尼祖述堯舜

    31 唯天下至聖



    第十五講

    2 唯天下至誠

    33 《詩》曰:「衣錦尚絅」








    自序



      「四書三玄」本來包含七本書,但因為其中的《大學》與《中庸》篇幅太少,經常被合為一本,結果就成了六本書。我為「四書三玄」作了「譯解」,並陸續出版了上課講解這些經典的詳說本。



      許多讀者說,他們從詳說本的獲益更大,因為我在講解時,引述了不少故事、案例、個人經驗與心得,使枯燥的原典變得較為活潑有趣,可讀性更是顯而易見。



      《大學》與《中庸》是這一系列研究中最後完成的兩本。我們學習經典,一開始時必須借助古人的注釋,但是古人的觀點見仁見智,這時該如何取捨?以《大學》為例,朱熹與王陽明關於「格物致知」的看法就南轅北轍、無法相容。我們只有力求客觀,避免先入為主,認真探討其中合理的思維。



      古人與我們一樣,會從生活經驗中歸納出深刻的智慧。因此,我在詮釋時所採取的標準有二:



      一是經典本身的主要概念與各章節必須圓融一致;



      二是經典所提及的道理,必須與今日生活經驗相互印證。



      《大學》與《中庸》屬於儒家經典,而儒家的源頭是《論語》及《孟子》。因此,我在講解過程中,盡量引述孔子與孟子的言論。從整體看來,「四書」確實展現了「極高明而道中庸」的特色,提供了我們今日所需要的價值觀。



    傅佩榮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