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書背景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醫藥科技與公共衛生的長足進步,以及生活環境的大幅改善,我國高齡人口快速增加,國人平均壽命逐年延長。據內政部資料顯示,2006年65歲以上高齡人口總數逾226萬人,占總人口數的9.91%,已符合聯合國衛生組織所訂之高齡化國家標準;至2010年10月底止,老年人口比例已升至10.72%,人數超過248萬人;老化指數也由1982年的14.6%驟升至2006年8月底的53.9%。依據經建會的推估,時至2017年,我國人口結構中,高齡人口比例將超過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時高齡人口比例將超過20%,也就是說,五個人中便有一人是老人,成為「超高齡社會」,顯示一個以高齡人口為主要結構的高齡社會即將來臨,政府與國人如何因應與面對將是一項重要的議題,也是一項嚴峻的考驗。
面對高齡社會的到來,政府向來偏重福利政策與醫療照護,相較而言,老人的健康促進更顯重要,世界衛生組織(WHO)即指出年齡越大且存活時間愈久,失能與疾病的比例愈高,如此會形成醫療照護人力和費用的龐大負擔,而健康促進恰好可延緩伴隨老化而來的疾病及失能,並避免早發性的死亡。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透過有效且安全的健康促進策略和方案,延遲身體機能的老化,減少疾病的發生,除了可減輕醫療的負擔和不必要的浪費外,長期照護的需求也可以大大的降低。
在高齡化社會中,如何讓老人「活得久、活得好」已然成為更加重要的課題,而老人健康促進即是朝向這個目標的最佳途徑。健康促進雖然不能夠治癒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卻能促進身體機能的運作、延緩疾病的發生或惡化以及心理調適問題,對老人維持獨立生活和改善生活品質有極大的助益,是當前最重要且刻不容緩的衛生課題。
健康促進行為包括自我實現、健康責任、運動、營養、人際支持及壓力處理等,當中屬於容易執行且又經常被忽略的就是運動。透過運動的方式來促進健康,不但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疾病、減少傷害與失能程度,進而可以促進健康與提升生活品質外,基於運動環境的特性,在運動的情境中常可以同時增進人際關係與舒緩壓力。許多老人在成年的時候沒有養成終身運動習慣,導致在年老之後,因為運動經驗的缺乏,造成不知該如何開始或該從事何種運動的困擾。有鑑於此,教育部已於2010年著手推動「高齡者運動健康促進指導師證照」以及「高齡者運動指導專業人才的培訓計畫」,惟培訓課程所需專用教材尚付闕如,相關專業書籍之內容,或紛雜不一,或偏重理論闡述。因此本書將針對老人健康運動指導員所需專業技能,編寫一本老人運動技術指導理論與實務兼具之實用專書,提供專業人才培訓以及老人相關科系課程教材使用。
目標對象
本書主要提供老年人運動指導的基礎觀念與技巧,並介紹國內外有關老年人體能檢測的方法與檢測結果的評估,以及老人運動處方和運動計畫設計等。閱讀對象除了老人本身之外,尚可以包括以下幾類:
1.老人相關科系所學生及老人學程學員。
2.運動俱樂部指導員。
3.樂齡學習中心運動相關課程指導員。
4.老人教育工作者。
5.個別運動指導員。
單元內容
本書包含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為老人健康運動概論,首先論述人口老化的現象及高齡化社會的問題,進而闡述老化理論、分析運動對老年人健康促進的效益,以及積極老化和全人健康的意涵等。
第二單元為老人功能性體適能指導,介紹功能性體適能的意義、目的、內容架構、檢測方法與步驟、檢測結果評估與詮釋等,並提供強化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的各種運動指引。
第三單元為老人運動處方與課程計畫,首先闡述運動處方的基礎理論與觀念,進而從老年人的角度,闡述一般老年人與特殊老年族群的運動處方設計的原則、方法與實例,並進一步介紹老年人運動課程計畫的原則和步驟。
第四單元為老人運動指導策略與技巧,首先說明老人運動指導員角色定位及擔負之任務,以及需具備之專業能力,並介紹國內外此專業人才培訓綱領和課程規劃;其後介紹各項老人運動指導的原則、策略和技巧。
蕭秋祺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