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不只是一個心理師 小熊老師(林德俊)
結識舒霖,來自一段微妙的因緣。
文友丁泠問我能否幫忙引介前輩作家隱地,也「順便」把隱地的公子舒霖邀出來。等到實際落座飯局,我才恍然大悟,這天的第一男主角其實是舒霖!原來,丁泠夫人雪玲在聽了舒霖一場以教養為主題的演講之後,大受震動,很希望再進一步就教於這位功力高強的心理師。
我這個「介紹人」其實也是這場舊雨新知見面會的受惠者,除了領教舒霖慧黠幽默的語言風采,竟也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角色切換成「病人」模式,得到了免費的「諮商」。
長年作為聯合報繽紛版的執編者,我的任務是把光明勵志的內容端到讀者面前,讓正面能量透過大眾媒體傳散出去。不過,每日數以百計的來稿,反映著更真實的社會百態,那些吐露不滿不快怨懟無奈身陷囹圄走不出去的市井之聲,到哪裡去了?當然是被我這樣一個揚善主義的守門人給「過濾掉了」。
過濾者要承受什麼後果?初夏在家中清理冷氣機,定定望著那張布滿灰塵的濾網良久,不免跟它同病相憐起來︱作為一張情緒濾網的我,在日復一日的值勤中,那些負面能量是船過水無痕?或不免在我身上殘留了些毒素,日積月累,造成了看不見的職業傷害?
我沒把自己這部分的「病況」告訴心理師,但我在他的書裡找到了「處方」。
他說:「缺氧,就大口呼吸。沒有什麼事情會過不去,只要把,呼吸顧好。」
他也說:「別忘了搭上遺忘的那班車,任它載著你,再往前行……」
看看這些處方,好簡單!呼吸,每個人都會。遺忘,不必去記住那麼多事,豈不落得輕鬆?
其實,起心動念之間,只要轉換一個角度,眼前的風景便有不同。每天晨起梳洗之後,我會很自然地步向住家附近熟悉的早餐店,點一杯熟悉的咖啡,拿起那份熟到不能再熟的報紙,翻到繽紛版,總是一再驚奇地發現,昨日反覆校對的文章,為何今天讀來仍新鮮有趣?可能是,隨著場景、心境的切換,我面對文本的姿態,已從一個孜孜矻矻、謹慎小心的編者,轉換成一個輕鬆自在的讀者。感謝生命中有這些好故事,持續療癒著我。
心理師有時也像一個編輯,過濾著各式各樣的故事,而他收到的故事,來自形形色色帶著問題找上門的個案,應該清一色充滿負面能量吧?但這些豈是一張濾網所能承受得住?
與編輯不同的是,心理師除了聆聽�閱讀,還必須給予個案建設性的回饋,因此更像一個「美好人生寫作班」的導師,在他的引導之下,也許不見得每一個學生或病人都能徹底拋開陰霾,但其中的交流,必有些動人的吉光片羽吧。當心理師褪下他的專業角色,成為「一般人」,回到那個更真實的自己,會不會,他其實也從這些個案的歷程中,得到了療癒呢?
在〈向遠看,往前走〉一篇,他引了一位學生蕭泰咪的文字:「我不確定這樣好不好,不過繼續往前走,就對了。�看見了嗎?我只是一直走一直走,跟著時間而已。」接著心理師拋出自己的迴響:「若是天天耽溺過往,就會泡在太多不完美中……」是啊!很多人不快樂,是因為眼光一直聚焦在自己身上,自己的得失、自己的病痛、自己的先天不足或後天乏力,忘了還有這麼簡單的一招︱只要把目光從小我移開、眺向遠處,抬起腳、跨出去,便有機會從泥沼脫身,即便脫不了身,至少不會陷得更深。
教學相長,心理師處理的個案,有時竟成了心理師自身人生取經的對象。
每一個別人的故事,都像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中照見自己……
讀著舒霖的新著,跟著心理師走在他的單行道,我其實感覺自己走在一條有來有往的雙向道。隨著心理師的眼睛,好像在照鏡子,我看見一個懂得付出、願意分享的施予者,也看見了一個謙卑自省、淡看無常但保有熱情、追求著更好生活的學步者。心頭暖暖地,彷彿你我都被容許,並一步步成為這樣的人吧。
這本書,有點難以歸類,完全不像坊間其他勵志心理著作,以專業之神的虛妄擺出「我要教你什麼」的姿態。心理師誠心誠意地,把前台跟後台的自己,呈現在讀者面前。讀者如果也能拿起筆,一步一腳印地註記心得、寫下日記,一起參與生命思索的微妙過程,相信每個人,都會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心理師。
林德俊,暱稱兔牙小熊,學生眼中的「小熊老師」,周遊在文學編輯、大學講師及專欄作家等多重身分。熱血執教於各級校內外寫作班、文藝營及創意工作坊。長年為國語日報、幼獅少年、幼獅文藝、明道文藝等雜誌撰寫論評、教育專欄。策畫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詩引子」裝置展等多項文創活動。
推薦序二
高惠琳
和舒霖認識時間約莫兩年,實體見面五次:第一次是二 一一年底邀他在《張老師月刊》開專欄;第二次見面,是帶兩名高一學生去採訪他,談談心理系的特色和職涯發展;第三次,吃著台灣大學對面有名的低脂優格冰淇淋。談什麼?忘了。第四次,二 一三年春末,在一家新開的手沖咖啡館,邊喝咖啡聊著是非;最後一次則就在中秋節前,以聊天為餌,其實是逼他當下就給隔年專欄的新走向。
這樣的互動和接觸,好似不多,但其實,如果再加上他這兩年所寫的二十四篇文章,彼此磨合、溝通數量就將近三十次,也算密集吧。
老實說,剛開始看�修潤舒霖的文章有點頭大,怎麼說呢?他的文字跟本人很像,不太好懂,因為,太耐人尋味了。但就這樣,一個月一個月,在文字裡反覆細讀、揣摩、想像,慢慢和舒霖的內在意念欺身靠近,也漸漸懂得那如玩捉迷藏的語句裡,舒霖所看到的,以及他所想要傳達的。
該怎麼形容?舒霖的意念,就像夜裡綻放的曇花,清清雅雅、卓爾不群,只是,喜陰,加上混在濃厚複雜的各式氣味裡,要夠靜、夠定、夠投入,才能產生恍然的感悟和驚喜。曇花一現,不容易,要catch舒霖文章裡的寶,很需要用心。
這本《心理師的單行道》,匯集了許多年來舒霖的心情跌宕和生命轉折。還好,這兩年看多、聊多,對於這陰暗面下的舒霖並不錯愕,甚至,幾次的見面、對話裡,舒霖這「心理師的眼」,也曾經數度映照出我自己的陰暗面。
原來是人,都有陰暗面,很正常,但看怎麼在闃黑中幫自己鑿洞取光。在本書中,隨時隨處都可以看到舒霖藉著「深呼吸」幫自己找著心光,所以我猜心理師走面對陰暗的獨家祕方就是:「深呼吸!」。
到底走路、跟自己說話,還有深呼吸等方法是有效沒效?嗯∼有心隨舒霖走這單行道的讀友,不妨先深吸一口氣,帶著安靜的心,把整本書(至少)讀過一遍,自然就會知道答案囉。
高惠琳,曾任《文訊雜誌》副總編輯,目前為《張老師月刊》主編。
自序
修成正果?
這樣的日子,究竟過了多久呢?
自短暫徜徉雲端隨即跌出仙境後。一度,不知要怎麼活下去?想不到這一路的跌撞,竟拐進了良善的光明。
常於開車同時,將引動心情的曲子調到最佳聆聽值,車內便成了心靈饗宴的包廂。有時眼角出了幾滴水珠,大概是忍不住為自己感動吧,這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離生命盡頭不知還有多少油料?靈魂卻有此生無憾的昇華。
收錄於此的文字,記錄著每個隱微的觸動;心理師的眼睛,看著自己作繭自縛,也見證著那努力呼吸的自己。仍像支陀螺打轉,搖搖晃晃中倒也繼續旋著。當然偶爾也有水漂兒打進,不過漣漪一陣。
為什麼自己這麼地幸運,可以經歷如此深刻的生命禮讚?
心理師在人生單行道上,向天合十,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謝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