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克大學奠基於1838年,杜克醫學院則是在1935年成立。
創辦人詹姆士•杜克先生(Mr. James Buchanan Duke)期待,
進入杜克大學的學生必須是熱愛學習的人,
而招聘來的教師是願意獻身教學工作的學者。
本書封面的建築物:博金斯圖書館(Perkins Library),
正象徵杜克大學校園是一個充滿學習熱情的優質環境。
1999年起,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
每年都會選派三至五位優秀醫學生到杜克大學醫學院實習,
拓寬國內醫學生的視野,並帶回珍貴的臨床經驗,
受惠的五十位學生也已開枝散葉,遍布台灣各醫學領域。
本書就是台灣醫學生在杜克醫學院的親身見證實錄,
分為熱情、理解、堅忍、周延、眼界、合作、承諾、希望八堂課,
涵蓋醫院各專科的內容,
為所有醫師、醫學生、以及有志於醫學的學子,
帶來身歷其境的感受,拾得從醫這份神聖工作的初心。
名人推薦
當一個人能夠把他的理念對一個群體或組織持續產生影響力,且能連綿不斷的深入每一位組織成員,形成共同的信念與價值觀,這時我們就稱之為組織文化。
在《杜克醫學院的八堂課——好醫師是這樣教出來的》中,即深刻描繪了一種徹底實踐「以病人福祉為第一優先」的病醫文化!——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關鍵不是錢,而是文化與信念。
我們看到,在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體系裡,醫療團隊一切的學習、努力,都是為了務實解決病人的問題而存在的……
這樣的價值一旦確立,教學、討論就不再是一種測試、競賽,而是為了用更有效的方式,訓練出更能解決病人問題的團隊。——侯文詠,醫師、作家
從他們的字裡行間,看見那種人性的基本憧憬——熱愛知識,嚮往高貴人格的純潔心情。——胡涵婷,美國麻州Holy Family Hospital 血液腫瘤科主任
如果這本書的出版,能引起國內醫學教育界的反思,最後受益的將是我們年輕的醫學生與社會大眾。——王金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主治醫師
我從這些醫者的典範中,看到他們對新知永不懈怠,對病人永存憐惜,對同儕尊重,對教學熱情,種種的言教身教,讓這些令人讚嘆的醫者傳奇,能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在台灣醫療瀕臨崩壞的時刻,我更希望藉著此書的出版,喚回台灣醫界同僚選擇醫療志業的初衷。
為了自己,為了世世代代醫界未來的生力軍,來積極參與推動醫學教育及醫療執業環境的改革。——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