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千手千眼觀音齋戒:紐涅的修持法 Buddhist Fasting Practice: The Nyungne Method of Thousand-Armed Chenrezig

千手千眼觀音齋戒:紐涅的修持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409653
汪遷仁波切
橡樹林
2013年11月2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6409653
  • 叢書系列:善知識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善知識


  • 宗教命理 > 佛教 > 藏傳佛教












    到目前為此,本書是解說「觀音禁飲食齋戒」此一教法,最有力、最詳盡的唯一讀本。





      藏傳佛教的紐涅修持,或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禁飲食齋」,越來越受到注意。參加過的人都說,這項修持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淨化。



      紐涅的意譯為「安住禁食」,被認為能有效的療癒疾病、滋養慈悲、淨化惡業。



      紐涅是一門深奧的修持,一次為期兩天半,這樣的時程,對於無法長期閉關、行程緊湊的人來說,尤其有益。修持中,包括嚴守戒律、第二日全天禁食禁語。此禪修的重點在於持誦、念咒,並對體現諸佛慈悲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作觀修,以及六字大明咒「嗡瑪尼貝美吽」的念誦。



      承如達賴喇嘛尊者所說:「在這本書中,汪遷仁波切清楚而詳盡地說明了修持紐涅的方式。不僅如此,仁波切還以偉大紐涅祖師的生平故事、修持紐涅所帶來的利益描述,以及輔助的修持和持誦,提供我們多樣的背景資訊,作為知識和啟發的豐富泉源。」



      【觀音禁飲食齋起源】



      觀音禁飲食齋的法源,始自歷史上一位備受尊崇的佛教人物──帕嫫比丘尼。她曾為阿富汗國的公主,而當時阿富汗是個佛教大國。被視為第二佛的蓮花生大士,便是來自此地區。帕嫫比丘尼是一位學識豐富、持守具足戒的比丘尼,她修持觀音禁飲食齋而親見觀世音菩薩,人人懼怕的麻瘋病因而痊癒,此殊勝的觀音禁飲食齋傳承便從此流傳於世間。



      【觀音禁飲食齋簡介】



      觀音禁飲食齋,藏語稱「紐涅」,在西藏是一門相當普傳而廣受修持的甚深淨障法門,圓滿一次的修持需時兩天。第一天為前行日,第二天則是正行的禁飲食日。修持者須受持大乘還淨戒(漢地一般通稱「八關齋戒」),一共要持守八支戒條。第一天的前行日,修行者只進食一餐和飲料,且為完全素食,餐飲中不含任何動物成分,也不含洋蔥、大蒜、蛋類等食材。第二天則完全禁飲食並禁語。



      此一重要法門極受重視和喜愛,任何人皆可修持。對於非佛教徒,唯一的修持條件就是必須接受皈依戒、菩薩戒,也必須領受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灌頂。只要願意接受這些教法,就可以參加觀音禁飲食齋的閉關。



      【修持觀音禁飲食齋的功德利益】



      在觀音禁飲食齋中,透過禁食可以清淨殺生、偷盜、邪淫的惡業和身體的遮障,來世因而不投生於餓鬼道,若投生為人則不會有病苦或非人傷害。除此之外,還可得到美妙的身軀與令人驚艷的容貌。



      禁語和保持靜默可清淨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的惡業和語的遮障,來世不投生於畜牲道;若投生為人則自然會言語適切、辯才無礙並具影響力。



      修持觀音禁飲食齋時若能一心專注,可清淨貪婪、惡念和邪見和意的遮障,來世不投生於地獄道,且將獲得修行的證量和覺受;若生為人,將個性開朗、為人正直,且於佛法慧根深具。



      曾有一位觀音禁飲食齋的大修行者提到,若是能圓滿八次觀音禁飲食齋,所帶來的歡喜和快樂將超越得到世界上所有的財富。



      【真實案例分享】



      觀音禁飲食齋確實是有強大加持力的淨障法門,因此極力建議患有不治之症、面臨各種障礙或為煩惱染污所苦的人,至少進行一連八回的閉關。若是有人因業力成熟而患了重症,例如癌症,則應至少修持108次的觀音禁飲食齋,以使惡業不致繼續成熟。若是有人能做108次的修持,則不論何種業障疾病都會痊癒,但108次的修持必須連續不斷。



      本書作者汪遷仁波切的一些弟子在修持這個法門之後,確實獲得一些益處,在這裡提出與讀者分享。



      曾經有一位女弟子患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必須進行手術,但在修持這個法門之後,心臟就恢復健康了。



      另一位女弟子原本胸部有一顆小腫瘤,修持八次禁飲食齋之後,腫瘤消失了。



      還有一位弟子是癌症病患,仁波切鼓勵她做八次的紐涅修持,但她只能進行兩次,完成之後,她告訴仁波切,在那之前,她身心俱苦,現在則感覺好多了,有如釋重負之感。



      另一位女弟子說,她修持了觀音禁飲食齋之後,才初次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








    達賴喇嘛尊者前言

    第十二世廣定大司徒巴中文版序言



    引言

    千手千眼觀音齋戒簡介

    本法起源

    紐涅屬於何續部

    紐涅的功德利益



    第一部緣起



    第一章十一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緣起



    第二章紐涅的功德利益

    身、語、意的遮障

    如何淨障

    身、語、意的淨化

    一個老婦的故事



    第三章傳承與上師的重要性

    帕嫫比丘尼傳

    帕嫫比丘尼的弟子眾

    法本的創建者──堪千札西偉色

    小故事•大啟發



    第二部儀軌



    第四章禮讚佛陀十二行誼



    第五章三十五佛懺悔文

    三蘊

    四力懺悔



    第六章紐涅的戒律

    居士八戒

    大乘還淨戒



    第七章七支供養文

    第一支:頂禮

    第二支:供養

    第三支:懺悔

    第四支:隨喜

    第五支:請轉法輪

    第六支:不入涅槃

    第七支:迴向

    累積福慧二資糧



    第八章觀想

    累積資糧

    本尊瑜伽的三要點

    三薩埵

    生起次第的完整步驟(自生本尊)

    本尊觀修──淨化、圓滿與加持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身相的基本要素

    觀想的其他層面與其意義

    自生本尊(續)

    禮敬對生本尊



    第三部紐涅的奧義



    第九章紐涅修持的咒語

    持誦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六字大明咒的意涵

    六種持咒的方法

    咒語的力量

    修持紐涅的功德利益

    藏王松贊干布的六字大明咒偈誦

    其他陀羅尼和咒語



    第十章「波」禮讚文的意義

    禮讚觀世音菩薩的身

    禮讚觀世音菩薩的意功德

    禮讚觀世音菩薩的語

    禮讚的功德利益

    頂禮的功德利益



    第十一章結行祈願文與供養文

    特別祈願文與食子供養文

    儀軌圓滿之際,領受甘露加持:最後的淨化象徵

    結束禁飲食齋戒

    結束紐涅修持



    第四部修持的準備



    第十二章法會前的準備

    個人的準備

    灌頂與教導

    主壇城的準備

    修持的地點

    修持紐涅的吉祥日



    第十三章實際的修持

    修持圓滿的三要件

    紐涅的修持

    潔淨

    破戒

    清淨的身行

    其他的規範



    第五部素食與紐涅



    第十四章素食與斷食的功德利益

    素食

    素食對修行的益處



    第十五章有情眾生之苦

    動物皆是有情眾生

    業力習氣

    虐待動物

    月的饗宴

    結語



    第十六章問與答

    ?








    達賴喇嘛尊者前言



      稱為「紐涅」的禁飲食齋修持,包括第一天日中一食和第二天全日禁食,通常和受持大乘八關齋戒共同進行。此法是由受持具足戒的帕嫫比丘尼(梵語稱Bhikshuni Lakshimi,藏語稱Gelongma Palmo)所建立,著重於大悲觀世音菩薩的修持,以及六字大明咒「嗡瑪尼貝美吽」(Om Mani Padme Hung)的念誦。由於簡單易做,任何人都能修持,且又同時為廣大功德和修行利益的泉源,故而是十分殊勝的法門。



      因此,我很高興汪遷仁波切在本書中,清楚而詳盡地說明了修持紐涅的方式。不僅如此,仁波切還以偉大紐涅祖師的生平故事、修持紐涅所帶來的利益描述,以及輔助的修持和持誦,提供我們多樣的背景資訊,作為知識和啟發的豐富泉源。紐涅是個純正且有效的佛法修持,讓我們的身、語、意都需投入,在印度、西藏以及周邊地區,人們熱衷修持此法已有數百年之久,故而對此法有興趣者,可輕易在各地找到參與修持的機會。



      在此祈願,想要將本書所寫內容付諸實行的眾生,都能獲得成就。





    達賴喇嘛尊者

    二○○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