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不出世的奇葩:南傳佛教第一人,佛使尊者

不出世的奇葩:南傳佛教第一人,佛使尊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72819
鄭振煌
大千
2013年11月01日
83.00  元
HK$ 70.55  






ISBN:9789574472819
  • 叢書系列:南傳佛教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南傳佛教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南傳佛教


















      不畏權勢逆轉潮流,解脫眾生的苦難



      尊者不畏權勢進行不流俗的革新運動,以佛法精義重構社會,逆轉腐化的潮流,解脫眾生的苦難。他強調對於佛法要做理性分析,同時要把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上,佛法是世間的療藥,工作就是修行,並且以空心來工作。



      涅槃是痛苦的息滅,尊者用凡夫層次的佛教,直接表示道、果、涅槃於此世、現在、眼前就可證得。



      活在大自然的智慧



      佛使比丘自1932年成立解脫自在園開始,至1993年圓寂為止,大半生都在森林中度過,他認為修法必須選擇自然的環境,因為森林是心靈全新感受的泉源。於大自然中,他觀察到萬事萬物本來如是,一切都只是緣起,包括生、老、病、死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只是“自然”,只是“法”。他以身教教導弟子要保持正念,準備死亡。他對自己的體悟,充分表現在對自己生命的態度上。



      佛使比丘終其一生殫精竭慮要建立和詮釋原始佛教的純正要義。他精研巴利三藏(尤其是經藏),再根據教法修行,然後把所證得的滅苦方法開示給眾生,他的目標是要為目前及未來的研究與修行,制訂一套完整的參考體系。他的方法,總是那麼合乎科學、直截了當、實際可行。



      雖然他只受過10年的正式教育和初級的巴厘文教育,卻榮獲泰國各大學頒贈6個榮譽博士學位。他的著作和演講紀錄,擺滿了泰國國立圖書館的一個房間,影響著了泰國佛教徒。泰國社會中的進步派,尤其是年輕人,深深受到他的教法和大公無私的典範所啟發。自從1960年代以來,教育、社會福利和農村發展等各界的推動者和思想家,都在接受著他的教法和開示。尊者每週於電臺廣播弘法,演講“斷尾狗的教育”,以斷了尾巴的狗走路就會不平衡為比喻,強調教育的重要與影響性,喚醒大眾重新思考教育的問題,以求根本解決之道。



      一生堅持3個心願



      佛使比丘一生堅持3個心願:一、教導人類破除自私;二、希望每個宗教都能互相瞭解;三、希望每個宗教徒都能進入其信仰的核心。



      自從成立解脫自在園以來,他研究了佛教的一切法門,並涉獵其他宗教,這種興趣著重在實務上的體驗,而非學術上的研究。他從不站在佛教的立場抨擊別的宗教,反而強調各個宗教的信仰者要思維該宗教的精髓,將該宗教的真正精神活出來。因為他認為每個宗教的產生都是要解決人類的痛苦,若人能進入該宗教的核心,人自然就能解決他自己的痛苦。



      1993年5月25日,佛使比丘因腦溢血而昏迷,身體情況由此轉壞,於7月8日圓寂,9月29日茶毗,享年87歲。臨終前他留下遺書:“我要依循聖戒來處理我的身體。”在他生病之前,最常開示的主題就是“涅槃”,他宣說涅槃是貪、瞋、癡的止息,也是人人所應追求的最高境界,他如此解釋涅槃:不再有“我”、“我所有”的執著,不增不減,心寂靜安樂。



      佛使比丘給弟弟法使居士的信



      佛使比丘於1937年離開曼谷前寫了幾封信于他的弟弟(法使居士),表達了他求法的決心。部分內容如下:



      “……我無法向你確定歸期,不過這將是最後一次在曼谷修學。我希望找到一個遠離外在與內在干擾的修行場所,讓我詳細驗證曾經學過的佛法課題,並且希望對佛法多些瞭解……我正在找一個修行場所,好讓我短暫停留並且整理教典約5、6個月……



      我現在要說一件稱得上是無價的幸運事。我認識一位元朋友,不經討論,他就能分享我對生命的看法,我們可以共同奮鬥。我們一致認定不可能在曼谷找到清淨。



      打從出生到有這種感觸之前,我們一直與世浮沉,從今以後,我再也不隨波逐流了,我要遠離世俗尋求清淨,並跟隨最近才剛發現的聖人足跡而行。如果我們執意隨俗浮沉,就會離佛法真理越來越遠,即使再生千百次也追不上。現在我們再也不隨俗了,除了色身還依靠世俗之外,精神方面將儘量超越世俗,如此才能立刻體會清淨。



      我們也發現對親友和信徒的掛礙,會破壞安樂和清淨的追尋,而現在的我們正決心要找到這種安樂與清淨,並把它們傳達給我們關懷的人;如果時時擔心六親眷屬,也許壯志未酬身先死了。所以我們將效法佛陀,佛陀曾經自述,雖然他的父母因為捨不得而淚流滿面,他還是出家尋找清淨。做了這個決定後,我們又解開了另一個心結,希望親屬們也能接受我這項決定,縱使彼此可能無法再見面了……”



      佛使比丘離開曼谷前所寫的最後一封信,部分內容如下:



      “目前這裡的狀況改變得非常快。厭惡偏離正道、厭惡曼谷的想法,已從一人擴展到其他人,他們的人數從二、三到更多,我相當訝異,因為從來沒有期望過有人會相信我並跟著我做。這些人也徹底地改變了觀念,例如:他們不怕自己的師父生氣;再者,他們也不怕讓父母失望;最後,只要能遵循通往清淨的道路,就算死也不怕了。我知道只靠以前和現在流行的法門,無法引領我們親見如來……”



      另一段文裡,佛使比丘提到一個可供研究和探索佛法的地方:



      “……除了考慮自己的家鄉本裡安鎮以外,我現在毫無頭緒,不知道從那裡去找一個適合學習的地方,所以我想請你幫忙。我需要有人護持我全心研學,但請大家就當作我根本不在家鄉一樣。膳宿方面也請稍作改變,也就是說,如果不方便,提供魚醬拌飯也就可以了,佛弟子的要求從來不會超過這些。我曾經向朋友證明,幾乎所有阿羅漢都靠米糠飯沾點醋,或拌發酸的醬菜汁過活,他們只有醋當調味品,我剛剛所說的魚醬飯已經比他們好多了。現在我們正試著吃這種食物,並且覺得繼續這樣吃下去,不會有任何問題……”



      我在解脫自在園的日子



      文:佛使比丘(本文乃佛使比丘於1943年35歲時,為紀念解脫自在園十年而寫的著作,經節錄如下。)



      【大自然給我的教誨】



      解脫自在園的創立以及我在那兒獨修,只有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知道,當地的居民,大部分都不明白我們的用意,某些人可能就自己猜想我們要做什麼。在那兒的最初幾天,當我早上出去托缽時,他們的小孩會跑開而且很激動地大叫:“瘋和尚來了!瘋和尚來了!”他們認為我有精神病。



      起初我在解脫自在園所住的地方,只是一個有泥土地、茅草頂、鐵皮牆的小茅舍。在寂靜的夜晚,獨處於隱僻處的滋味,實在無法用語言敘述清楚,也無法向一個不曾居住于森林中隱僻小屋的人說明白。一旦你意識到將獨處於沒有任何庇護的地方時,似乎立刻就有一股力量把你的意志攫走,所以當突然的干擾或喧囂第一次發生時,你會無法避免地受到驚嚇。但是,隨著個人意志力的增強、覺察速度的加快及對情況較熟悉後,所有的意外將漸漸化為平常。因此,你必須給自己最少7天的時間練習對抗恐懼,直到有滿意的結果。



      早期,在我離開村莊隱居于森林的日子裡,所有的事情都令我沉思,這些新的感覺多到無法一一寫下來。而那些具有深刻意涵與難題的情景,只有未經人為改變的大自然才能提供。隨著歲月的流逝,解脫自在園一點一滴地被改變,多年來形成的變異,已無法重現當年給我許多痛苦教誨的原始風貌。今日解脫自在園的周遭環境涼爽舒適,但已不能回復往日的景況,幾乎無法給學習自然的人任何激發思考的教誨,然而這也是因為我們學習其他事務,而取代了向大自然學習的機會。



      【夜晚的心靈最清醒】



      所有的生物在晚上真的都睡著了嗎?絕對不是!透過學習自然,我們會發現夜晚竟是整個世界最活躍的時刻,那是非常微妙的清醒狀態。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動物在夜裡都是清醒的,並且工作忙碌,喧囂不下於白天,只有“世俗的人”與某些動物才會昏睡。對“修法的人”而言,夜晚的心靈最清醒,因為白天幾乎全心在生活瑣事上打轉,而無法深入安住于寧靜中;到了夜晚,一切俗事已了,生機再現,心靈也比白天更清醒,因此內心充滿著能看清事物的光明,也喚起了活力。他們的身體也許入睡了,但心靈總是醒著的,隨時準備去觀察萬物實相,而且不會覺得疲倦。相反地,白天有各種工作要做,有客人要招待,還要幫助別人,由此所產生的疲憊感會使人頭昏腦脹,精疲力盡,並且心智遲鈍,就像是昏睡一般,這與深夜時分的寧靜大不相同。



      因此,我有一個看法:“法”不像世俗界一樣在夜晚入睡,卻在很多方面與世俗界正好相反。事實上,有些小動物在夜晚保持清醒,並且活力充沛。



      【品嘗全新的心靈滋味】



      獨處時再好不過的是:練習清醒並控制自己保持清醒,而在任何時候都能隨心所欲。一旦身心安適于森林的環境,人的心力就更容易集中,達到像孩子遊戲時全神貫注的機會也大增,因為此時不需花費很大的功夫就能集中心力。



      在寂靜的森林裡,詳細觀察大多數(即使不是全部)的課題,思路會更通暢、更連貫,所寫的文章也比較生動,然而是否每個人都有同感,這就需要進一步觀察和印證了。誰都會相信,要品嘗各種不同的、全新的心靈滋味,在曼谷那種人煙稠密的地方是絕對不可能的,在那樣的地方,風氣就是一種障礙,因為彌漫在高密度環境中的意識之流,總是與森林中的完全相反。所以,修法的地點也很重要。關於這一點,我曾說過,由於必須直接向大自然學習,我們只有儘量設法住得愈靠近自然,才可能達到這種理想,就像我當初選擇了解脫自在園一樣。



      【體會一無所有的考驗】



      身外之物也值得探討。初到解脫自在園時,我所有的家當只有一個化緣用的缽、可供飲水的銅制缽蓋、提井水的小桶子、必需的衣物和擺在佛前的一盞椰子油燈,這油燈以茶杯充當,提供每天的照明。我認為自己相當渺小,卻像鳥兒般地自由。我的思路通暢無礙,但也可以一無所思,內心只有難以形容的輕安,充滿愉悅而且從不厭倦,就像啜飲非常清洌的水一般。打從我出生那天起,從未感受到依循這種方式生活時所得到的輕安——好像身體完全不存在了。到此為止的一切狀況,我都覺得滿意,以致足以克服對未來的憂慮。我有信心,不必打擾別人或請求別人幫忙,就可以找到安樂與滿足。我甚至異想天開地認為自己可以單獨活在世上,或者像喜馬拉雅山上的瑜伽行者般,不與任何人來往。



      後來,我的家當增多了,因為想要出版《佛教》雜誌,就必須有紙、鉛筆和一些書,那時內心偶爾會起衝突。例如外出時,我就必須把借來的書收藏在箱子裡,並且把門關好、鎖上,直到回家看見書還在,才能鬆口氣。這兩種心情常起衝突,有時令我生起放棄繼續出版雜誌的念頭。最後它們達成協議,而這種妥協也是來自我一無所有時的輕安經驗,兩袖清風固然能使內心產生前所未有的輕安,卻也能生起一種智慧,告訴我這種內心的輕安是由於割捨和不執著。



      不執著應該不僅是因為身無長物,沒什麼東西可以執著,更是因為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執著。那麼,擁有一些足以利益更多人的東西,卻沒有執著的負擔,可能做到嗎?這是很值得嘗試的。



      當我腦中生起這個富挑戰性的想法時,很自然地就產生一份勇氣和樂趣,想要承擔某種具有約束力的使命。這時,有個念頭在心中浮現:不要放棄這項新發現的快樂,但另一個念頭卻要我向它妥協,以免失去任何一方面。最後,我終於能夠兩者兼顧。我初次體驗到完全割捨的滋味,給了我重大的啟示,那就是當需要增添物品時,我知道要如何取捨。這與我從前只知道要執取而不知道如何放下,已大不相同了。



      有意從事心靈訓練的人,一定要以正念、正知及敏銳的觀察來通過這項考驗。因為從內心體驗所得的知識,和由閱讀書籍推論所得的知識相當不同。因此我想提醒正進行這一階段修行的同修們,一定要盡全力以最嚴謹的訓練,通過“擁有”和“一無所有”的考驗。

    ?








    將生命獻給佛陀的比丘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生平


    養成期(一九○六 ∼ 一九三一)

    苦修期(一九三二 ∼ 一九四一)

    法施社的理想

    弘法期(一九四二 ∼ 一九六一)

    現代化運動期(一九六二 ∼ 一九八一)

    國際化運動期(一九八二 ∼ 一九九三)

    靈山遺芳型

    附錄:佛使尊者年譜

    注釋



    第三章:時代背景

    第一節:泰國佛教的保守性格

    第二節:實修重於義解的傳統

    第三節:理性在佛教思想中的次要地位

    第四節:佛教在泰國的國教地位



    第四章:思想特色與背景

    第一節:思想特色

    第二節:思想背景



    第五章:涅槃與空

    第一節:涅槃是痛苦的息滅

    第二節:空

    第三節:空性如何修持



    第六章:無我

    第一節:佛陀所謂的無我

    第二節:外道的無我觀

    第三節:外道微細殘存的自我



    第七章:利他的實踐

    第一節:佛使尊者的「法的社會主義」

    第二節:「法的社會主義」四項原則

    第三節:民主的社會主義

    第四節:獨裁的法的社會主義

    第五節:利世的社會主義

    第六節:道德的價值



    第八章:止觀禪法

    第一節:內觀捷徑

    第二節:觀息法

    第三節:觀行走

    第四節:觀站姿

    第五節:觀臥姿及其他



    第九章:生命之囚

    第一節:生命之囚

    第二節:「我」的危險生活中的緣起

    第一節:學習緣起是佛弟子最重要的事

    第二節:緣起是佛教的核心

    第三節:佛陀發現並宣說緣起

    參考書目

    ?






    其 他 著 作
    1. 臨終自在的十七堂課
    2. 禪修教觀(下):教理與實修操作手冊
    3. 禪修教觀(下):教理與實修操作手冊
    4. 藏密度亡經(典藏精裝版)
    5. 圓融無礙金獅子:華嚴金師子章釋義
    6. 轉複雜的煩惱心為簡單的菩提心:八識規矩頌輕鬆解歡喜行
    7. 看話參禪:從止觀、心性、般若波羅蜜談看話禪
    8. 佛法新論:正解佛陀法義
    9. 無邪不摧金剛經:無事不辦輕鬆行
    10. 大圓滿椎擊三要演義:輕鬆讀懂大圓滿密要
    11. 聖道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