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回歸五四:苦難的歷程

回歸五四:苦難的歷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985346
姜弘
獨立作家
2013年11月11日
187.00  元
HK$ 158.95  






ISBN:9789868985346
  • 叢書系列:Do歷史
  • 規格:平裝 / 438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Do歷史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這幾代出生於上世紀前期的知識份子,都處在兩個五四的衝突之中,都受過這種衝突的煎熬,走過從「民主與科學」的五四,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又回歸「民主與科學」的五四──這樣一個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



      作者姜弘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即從事文學編輯、文學批評和文學教學工作,親?了1949年以來大陸上所有的思想批判運動的劫難,後又從事現代文學的研究和教學。本書涉及「兩個五四」、「真假?迅」、「造反壓倒啟蒙」,胡風思想與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衝突,《講話》與文化大革命的關係,以及一些中國現代作家的精神風貌和命運遭際等等。揭示出極權制度何以?生和施虐的文化歷史根源;批判了使中國人民陷入深重災難的遊民意識和愚民謬說。



    本書特色



      從五四運動的啟蒙精神重新檢視五四的歷程。



    名人推薦



      謝泳








    序�謝泳



    前言──關於本書的由來



    回歸五四:苦難的歷程 ?

    ──讀舒蕪的《回歸五四》所引發的思考



    關於「回歸五四」問題致舒蕪

    ──附:舒蕪的回信



    百年啟蒙,兩個五四

    ──讀殷海光、顧准著作所想到的



    關於百年啟蒙問題致王元化先生



    關於五四與遊民文化問題致王元化先生



    有關王元化先生反思五四的幾個問題

    ──給李文熹的兩封信



    和李慎之先生談魯迅和知識份子的命運問題



    和李慎之先生談「新啟蒙」

    ──一封沒有寄出的信



    正本清源說五四

    ──讀王福湘的《魯迅與陳獨秀》



    和五四同行

    ──讀劉緒貽先生的囗述自傳



    與時代共進,和五四同行

    ──賀劉緒貽先生百歲華誕



    娜拉出走與阿Q革命

    ──文學革命九十周年有感



    魯迅與毛澤東的歧途



    辛亥百年,重識阿Q



    五十年來是與非

    ──反胡風運動五十周年斷想



    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

    ──關於胡風與周揚及左翼文藝運動



    巴金給了我們什麼? ?

    ──巴金逝世一周年有感



    吳奚如和他的《落花夢》 ?



    姚雪垠與毛澤東



    從《講話》到「文革」(上)

    ──重讀《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從《講話》到「文革」(下)

    ──重讀《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前言



    關於本書的由來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收錄的是西元2000年以來發表的部分論文,是在朋友們的鼓勵、催促和幫助下編成的。為感謝朋友們的鼓勵和幫助,我應該在這裏說說這些文章和這本書的由來,特別是思想觀念的形成與發展的脈絡。



      我從1951年發表第一篇文學評論起,至今已經過去了六十二年。這六十二年間曾經兩次擱筆──1957年反右以後的二十二年;1989年「六四」以後的十年,加起來共三十二年。前一次擱筆是被迫的,後一次是自願的。在這之外的舊作中,有一部分是寫於1979年以後的反思文字,曾有過敝帚自珍的情緒,想留作紀念,後來也在朋友的勸說下決心割愛,因為那些文章還未跳出「凡是」牢籠,雖然不再「凡是」毛了,但還在「凡是」馬恩,依然在「我們」的群體裏代表著什麼,沒有回歸「自我」,說「我」自己的話。所以最後決定那幾十萬字統統不要了。



      這裏收錄的文章中,有多篇是談論五四的,特別是涉及「兩個五四」的問題。這要感謝兩位我最敬佩的思想先驅和三位我認識的長者。是《顧准文集》和《殷海光選集》(原版),把我從文藝的窄狹空間拉到了近現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的長河中,並讓我從中看到了我自己的身影。在和劉緒貽、李慎之、王元化這三位長者的交往中,我受到了更多啟發,他們所講述的自身經歷和思想變化,不僅印證了我對顧准和殷海光的理解,也看到了我和他們的共同之處──這幾代出生於上世紀前期的知識份子,都處在兩個五四的衝突之中,都受過這種衝突的煎熬,走過從「民主與科學」的五四,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又回歸「民主與科學」的五四──這樣一個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



      這些文章的寫作和發表到最後成書,都與幾位朋友的熱情支持和幫助分不開:是謝泳先生,當年在主編《黃河》雜誌時發表我的兩篇長文,引起人們的注意,也激起了我重新執筆為文的意願,且欲罷不能。遠在上海的羅飛先生,像兄長一樣鼓勵我,督促我,在電話裏對我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見。特別是小我十余歲的李文熹老弟,更是如同在我身後推著我前行一樣,不讓我懈怠、拖遝,幫我校改每一篇文稿,直到最後成書,聯繫出版事宜,等等等等,令我感動得不知該說什麼才好。這裏,不能不提到長我半歲的老妻張焱,是她以年邁多病之身,堅持在電腦上替我敲出每一個字,因為我患有嚴重的青光眼,幾近失明,不能久視螢幕。今年是我們結婚六十周年,六十年風雨,艱苦共嘗,到老來又攜手走在這反思探索之路上。她並未入「另冊」,卻和我相守六十年,無怨無悔,這也是早年所受教育(包括五四新文化的薰陶)使然。為此,就以這本書作為我們共同走過六十年坎坷人生道路的紀念。



      在最後通讀全部書稿時,發現書名和正文的最後一句都是「回歸五四」,書中有關五四的內容也有重複的地方。這真是「忘不了,繞不過,說不完的五四」。之所以如此不憚其煩地細說五四,無非是想讓後人知道,幾代老知識份子是怎樣從這中間走過來的,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堅持走民主與科學的文明理性的改革之路,不再衝動,不再盲從。



    姜弘

    2013年7月於武昌東湖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