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社大在台灣滿地開花,遍及各地,有兩個主要條件。第一是潛藏於民眾的大量學習需求,第二是一群有志之士加入辦學行列。社大初開創的幾年間,就有許多原在教育、勞工、環境、農村、社造……等領域努力,年紀約三十多歲的年輕朋友,紛紛投入於社大的開創,成為社大的辦學者。
社大運動前期,這些年輕朋友的辦學努力,展現了高度的社大理想性,引發後續更多人加入辦學行列。這本書首先是對於這些先驅者的致敬,向他們十多年來,始終堅持原初理想,盡力克服現實挑戰,從年輕到中年,貢獻他們的黃金歲月,為台灣社會開創更多可能性,致以無比敬意。
社大理想是遠大的,現實挑戰是巨大的。台灣教育體制向受詬病,社區大學這塊新生園地,是否可能開創新局,撼動台灣教育文化現況?本書各篇文章作者,多為早期就投入社大現場至今,亦有近幾年深度參與者。我們試圖整理若干社大辦學的現場實踐經驗,從中提出有助於各地社大辦學者共同思考的問題。本書的定位不在於提供解答或是成果發表,而是透過反思的力量,促進更多的對話,帶動對社大可能性更豐富的想像。
以此書為引,期盼更多的反思與對話,不斷發生在社大現場。這些反思與對話就是社大的精神表現,就是台灣教育的新面貌。
李天健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清華學院約聘助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