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重讀《護生畫集》的美好經驗
漫畫大師豐子愷的《護生畫集》,一九八一年臺北純文學出版社曾經印製全套六集,在書市流通,為讀者所喜愛。我很有福氣的竟能獲贈一套。書寄到的日子,我不停的像郵差先生致謝。他竟詫異的問:「是寶物嗎?」
從小學時代就喜愛豐子愷漫畫的我,匆匆翻開第一集,幾頁之後,就看到我童年曾經被深深打動的一幅畫:「拾遺」。儘管當時我已經五十多歲,竟好像是又回到小時候,和小小的遊伴在異地重逢。
「拾遺」是宋代詩人蘇軾所寫的一首詩,一共是四句:「勾簾歸乳燕,穴牖出痴蠅;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童年受限於不認識「牖」字,也看不懂書法家所寫的「痴」字,所以第一、二句背不下來。但是後面的第三、第四句,因為很口語化,只讀兩遍就背下來了。我所以能看懂全詩,主要靠的竟是豐子愷的生動插畫。
全詩的意思是:鉤起廊上的簾子,好方便小燕子回到簷下的鳥窩;在窗紙上挖個洞洞,好讓無知的蒼蠅進出;為了愛護老鼠,特地為牠留些剩飯;為了憐憫撲火的飛蛾,夜裡索性不點燈。
讀到這樣的內容,我一時發起楞來。一方面是我的心被打動了,變柔軟了;另一方面是深深感到佛家胸襟的開闊和偉大,自己也開始有了「尊重生命」的思想。這個童年閱讀《護生畫集》的經驗,深深藏在我心中,一直沒有忘記。
不久以前,本書作者林少雯女士寄給我一份影印文件,原來是她的新作《豐子愷護生畫集賞析》的書稿。她在來信中邀我為她這本新書寫一篇序。理由是我過去也曾經為她的兩本有關自然生態保育的書寫過序。為了不辜負她的美意,我只有答應。更何況,她這本書恰好又喚醒了我童年閱讀《護生畫集》的一些舊經驗以及面臨過的困境。她的這本書有新的安排,新的做法,對喜愛《護生畫集》的讀者幫助很大。
第一,她把書法家所寫的詩文還原成楷體字,使我們既能欣賞書法家美妙的筆法,又能認讀書法家所寫的每一個字。然後,她解釋畫意,讓我們不但能了解豐子愷畫的是什麼,還能留意到豐子愷想表達的思想又是什麼。最後她引用佛家的思想互相印證,說明了豐子愷的思想和佛家思想的密切關係。
正如書名提到的,這是一本對《護生畫集》的賞析,也是一本對《護生畫集》的導讀,值得向喜愛《護生畫集》的讀者介紹。
這就是我想說的話。
林良
推薦序二
臺灣佛光山星雲大師,在我心目中跟弘一大師一樣都是高僧。星雲大師在臺灣建造的佛陀紀念館,目前已成了臺灣新地標,更是世界佛教的新地標。
佛館風雨走廊的外牆,以我與星雲大師結緣臨摹父親豐子愷的彩色護生畫七十多幅,請當代著名藝術家製成浮雕畫,給蒞臨佛館禮佛、參觀遊覽,或校外教學的學子們,當作生命教育的教材,讓人產生慈悲心,進而惜物、護生、戒殺,這種尊重生命的教育,正是現代社會最需要的。
今年是弘一大師一百三十二歲誕辰,也是他圓寂七十週年紀念。弘公和我父親合作的《護生畫集》,在臺灣有玄奘大學學生林少雯居士,作為她碩士論文的研究題材。這樣全面研究《護生畫集》的屬她為第一人。林少雯居士在星雲大師所辦的《人間福報》亦撰寫專欄,將護生畫一則一則加以賞析,平易近人的文字,深入淺出,讓更多人可以了解護生畫的內容,增長善種子,長養慈悲心。
豐一吟
推薦序三
護生者,護心也(初集馬一浮先生序文中語)。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世。──這是護生的主要目的。故曰:「護生者,護心也。」詳言之:「護生是護自己的心,並不是護動植物。」再詳言之,殘殺動植物這種舉動,足以養成人的殘忍心,而把這殘忍心移用於同類的人。故護生實在是為人生,不是為動植物。普勸世間讀此書者,切勿拘泥字面。倘拘泥字面,而欲保護一切動植物,那麼,你開水不得喝,飯也不得吃。因為用放大鏡看,一滴水中有無數微生蟲和細菌。你燒開水燒飯時都把他們煮殺了!開水和飯都是葷的!故我們對於動物的護生,即使吃長齋,也是不徹底,也只是「眼勿見為淨」,或者「掩耳盜鈴」而已。然而這種「掩耳盜鈴」,並不是傷害我們的慈悲心,即並不違背「護生」的主要目的,故正是正當的「護生」。至於對植物呢,非不得已,非必要,亦不可傷害。因為非不得已、非必要而無端傷害植物(例如散步園中,看見花草隨手摘取以為好玩之類),亦足以養成人的殘忍心。此心擴充起來,亦可以移用於動物,乃至同類的人。割稻、採豆、拔蘿蔔、掘菜,原來也是殘忍的行為。天地創造這些生物的本意,決不是為了給人割食。人為了要生活而割食他們,是不得已的,是必要的,不是無端的。這就似乎不覺得殘忍。只要不覺得殘忍,不傷慈悲,我們護生的主要目的便已達到了,故我在這畫集中勸人素食,同時又勸人勿傷害植物,並不衝突,並不矛盾。
豐子愷
推薦序四
豐子愷先生以護生畫第三集稿本來,謂此七十幅將為弘一法師七十歲紀念,且將滬上善信意屬余寫其文。余明年亦七十矣,目昏手戰,勉事謄錄。方今劫運方興未艾而素食之習亦漸流行,和平且為人所同企。余以為殺機殺業互為因果,非去殺固無以勝殘,且自科學日明,眾益知人之與物本無大別,則屠戮之慘詎,可視為當然,人類自私之習,當此將進入大同之世,固應努力滌除,則戒殺之舉,吾人應視為前進之一事,不可目為迷信與落伍也,書畢回贅述于右。 民國三十八年四月 葉恭綽志
葉恭綽
作者序
?? ?
與《護生畫集》情深緣也深
三十年前拜讀過《護生畫集》,畫集中淺顯的佛理、熟悉的儒道思想、詩詞的文學情境、繪畫的特殊風格、書法的別具特色都深深打動我的心。
幾年前又細讀了由洪範書局出版的四集《豐子愷文選》,溫柔敦厚和自然細膩的筆觸也深深撼動我的心靈。如此一位文采畫采皆美的作家和畫家,確實令人著迷。
我二○○七年就讀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有一天在打坐中腦際閃過弘一大師的影像,這個靈感加上不久前剛讀過豐子愷的散文,於是指引我去研究與弘一大師和豐子愷相關的論文,那無疑的就是《護生畫集》了。此時我素食已十多年,而以「慈悲心」和「護生戒殺」為主題的《護生畫集》,更加深獲我心。
就這樣,我以「豐子愷《護生畫集》體、相、用之探討」為題,寫了篇十八萬字的論文,針對《護生畫集》的外在表現形式:包括創作理念、傳播媒介、繪畫風格技巧、文人畫、簡筆畫、題材、書法等;及內涵的思想與意境:包括文學美、及佛教、儒家、道家、道教等的哲學思維、生態倫理、童心童趣、親子教育、護生戒殺思想、藝術價值、教育及美學思想等加以全面闡述。
論文完成後總覺意猶未盡,我開始一幅幅賞析此「以畫說法」、「護生護心」的《護生畫集》,於《人間福報》發表,由於賞析文字廣受歡迎且得到各方關注,因此結集由香海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