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時間《話在心.口難言:運動性言語障礙的理論與實務》這本書已經折磨我約有十年的時間,最近終於可以把它出版,覺得很開心。對於「話在心,口難言」的情況,有人會質疑幾乎所有「神經性語言�言語障礙」不是都如此嗎?大家都知道「神經性語言�言語障礙」主要包括失語症和運動性言語障礙。「失語症」的情況是心裡有想法,但因為腦部語言區受損,無法將「想法」轉換成「話語」,因為尚未成話語,所以是「想在心,語難盡」的情況。而「運動性言語障礙」則是由於運動神經的損傷,造成言語運動機制無法為大腦語言區服務的情況,無法順利執行腦部語言區發出有關言語動作的指令,就會產生心裡明知想說出的話語是什麼,然而卻無法說出口的情形,就明明心中的耳朵都聽到自己想講的話,但就是「話在心,口難言」,真可謂「一言難語」啊。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主題似乎較為冷僻的書呢?主要原因是目前國內這方面的中文書籍幾乎沒有,這方面的研究也很稀少,然而在臨床上這種言語障礙的出現率卻是蠻高的,對於患者的溝通障礙似乎大家也習以為常,不知道可以改善,也沒想去改善,更無法體會到他們經歷到的人際溝通的痛苦。寫這樣主題的書籍一來可以喚起大家對於這種言語障礙的重視,對患者的障礙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二來是推廣對於運動性言語障礙的語言治療,希望多少可以對運動性言語障礙者的溝通困境有些幫助。本書的預定讀者群主要是語言治療師或是想成為語言治療師的學生,或是患有運動性言語障礙的病友與家人。希望他們可以藉由閱讀這本書得到一些相關知識,或是成為語言治療師們在設計語言治療活動或訓練時的靈感泉源。
這本書共有十六章,前面部分是在介紹吶吃,言語失用症的介紹則放在後面,用兩個章節來討論。第1章是導論,第2章介紹運動神經的生理機制,接著介紹運動性言語障礙評估的方法,其後的六章主要是根據吶吃的分類,一章介紹一種吶吃類型,皆是先說明生理病變、吶吃言語特徵,之後討論介入的方法。第11章是將吶吃介入的方法做統整討論。第12章主要介紹腦性麻痺造成的吶吃情況,稱為「發展性吶吃」。第15章介紹運動性言語障礙常用的研究方法,第16章則是討論臨床實務以實證為本(EBP)的課題。本書之後的附錄共有十四個之多,除了附錄1以及短文練習材料部分的「北風與太陽」、「是誰敲門?」短文以外,其餘的言語材料都是我絞盡腦汁的原創成果,除了提供我無盡語文創造力一個宣洩的出口,當然最主要是希望能成為語言治療師們設計語言介入活動的材料資源庫,提供給大家一些靈感或想法,也希望大家可以依樣畫葫蘆,更上一層樓,能自行開發出更豐富的介入材料或評估工具。我一直相信語言治療是言語科學與藝術的結合,語言治療的藝術是需要用心領悟的,由求「真」開始出發,接著求「善」的效能,最後到達「美」的境地。
本書的出版要感謝心理出版社的洪有義董事長和林敬堯總編的支持與信任,以及李晶小姐的細心校對與勘誤。匆匆付梓,疏漏筆誤在所難免,希望各位讀者們不吝指正。語言治療之道無他,唯「勤」與「情」而已,共勉之。
鄭靜宜
2013年夏於高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