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五代中醫《下》養生解毒50招:「體質」決定你的健康,破解17個健康迷思,用20帖天然食補「把病吃好」!

五代中醫《下》養生解毒50招:「體質」決定你的健康,破解17個健康迷思,用20帖天然食補「把病吃好」!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228513
張鐘元,張維鈞
采實文化
2013年10月07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6228513
  • 叢書系列:健康樹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健康樹


  • 醫療保健 > 飲食保健 > 飲食療法












    千呼萬喚,繼暢銷書《五代中醫(上)家傳食療治百病》後

    讀者期待已久的下集,終於問世!

    清光緒至今,五代中醫全家族數百人,無一人得癌症!



      誤食毒澱粉別緊張,吃【蘆筍炒雞柳】就可排出毒素!

      第一本結合【中醫理論】+【科學數據】的健康書,

      為你破解最容易弄錯的養生迷思!

      健康,不該用盲目吃藥來換!了解5大體質,

      停吃錯誤的食物,90%的病,都能預防!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所適合的養生方法當然也不同!中醫常說:「體質為治病之本。」問題是,體質到底是什麼?看了好多養生書,卻還是一知半解?下列這些情況,也常發生在你身上嗎?



      ◎為什麼別人喝牛奶都沒事,自己一喝就拉肚子?

      ◎明明很營養的堅果,卻每次吃完都上火,口乾舌燥?

      ◎經痛時吃黑糖,不但沒止痛,反而越吃越痛?



      正確來說,健康的人是不會有體質的,身體如果長期受到某些生活、飲食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產生某種傾向,這個傾向就是我們常說的「體質」。一旦形成體質,便是疾病的源頭,如果不趁早調整,最後就是生病。因此,只要先了解體質,當然可以預測疾病。就算疾病已經形成,我們也還是能輕易掌握矯正和治療方向,再加上張院長特別量身訂做的「五大體質茶飲」,按時喝就能矯正體質。



      ◆到底是養生還是傷身?為你解答最容易弄錯的健康迷思!

      懷生堂第五代傳人張維鈞院長平常看診時,總是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很多病患的問題經過他檢查,發現多是因為吃錯食物或是用錯養生方法而造成,才讓他驚覺,看似簡單的健康法則,卻有許多人連基本的原理都不懂,人云亦云下,當然容易出問題。因此,他將最多人容易弄錯的養生觀念整理出來,一次解開所有疑惑,讓大家別再用錯誤的方法對待身體。這些關於健康的迷思,你都知道嗎?



      ◎想養生,少吃多動就對了?──

      過度少吃多動會讓免疫力減弱,甚至死亡,要依照職業和生活習慣決定。



      ◎蔬果汁能治百病,連皮吃、不濾渣對身體更好?──

      不濾渣的果汁性質非常寒,直接喝易傷胃,必須評估身體能否適應。



      ◎十穀米含有纖維,多吃助消化?──

      市售十穀米多混有豆類,吃太多易導致消化不良及脹氣,是放屁的元兇。



      ◎蛋白質是身體必需的營養,多吃無害?──

      吃太多易加重身體負擔,並非所有人都能多吃,攝取過量會引發慢性病。



      ◎餓很快的人,要吃飽一點比較好?──

      腸胃差卻常吃太飽,易傷害消化和代謝系統,讓身體充滿毒素,老化得更快。



      ◆別再盲目吃藥,食物成分天然,最能解身體的毒。

      雖然體質是疾病的徵兆,卻也提醒我們,身體就像一部機器,用久了也需要維修保養,只要了解疾病的偏性和本質,就能利用手邊的材料排解「故障」,矯正身體的偏性。人們因貪圖美味和方便,使有毒物質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家戶戶冰箱常備的食材,反而是最好的保養來源。因此,張院長也整理了15個最常見的症狀,善用食物,這些大病小痛都能治癒。



      ★生活忙碌,總是疲倦、精神不佳?──【金銀花甘草茶】能提振精神,補充元氣。

      ★用眼過度,導致眼壓過高?──【行氣護眼茶】能保護眼睛,減輕雙眼負擔。

      ★常長口角炎、?疹,時常復發?──【金銀菊槐茶】能減緩發炎,預防病毒。

      ★夏日高溫,時常中暑?──【加減午時茶】去除濕氣最快速,並能解除暑氣。

      ★一年四季,手腳總是冷冰冰?──【滋補膏】營養豐富,適合補充養分。

      ★皮膚非常敏感,容易長濕疹?──【蘋果泥】含有檞黃素,能幫助皮膚修復。

      ★髮量稀少,容易掉髮?──用【老薑藥酒】擦拭頭皮,可讓血液循環活化。

      ★天氣一濕熱,香港腳就常發作?──只要在患處擦【香菸泡白醋】,就能抑止發癢。



      生病時,「天然食物」就是最好的解藥。

      只要有效運用食材和藥材,即可把病吃好!

    流傳百年的袓傳養生帖,最能解身體的毒。



    本書特色



      (一)文字淺顯易懂,幫助快速了解體質類型

      對於一般人常弄混的體質特性,張院長用簡單的文字解說,5大體質加上表格輔助症狀說明,迅速幫助找到自己的體質,對症下藥。



      (二)收錄體質與好發疾病對照表,事先預防最準確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容易引發的疾病也不一樣,只要詳讀張院長獨家整理的對照表,就能了解自己的身體,找到應變的對策。



      (三)張院長量身訂做養生方案,5大體質皆適用

      體質不同,所需的養生方法也不一樣,張院長針對各體質的特性,詳細說明飲食限制及生活上的建議,照著做自然能養出好身體,遠離疾病。



      (四)破解17個最容易弄錯的健康迷思,解開疑惑

      一天排便多次是健康的象徵?喝咖啡提神很正常,不須太在意?你以為對的養生方法,其實都是錯的!張院長獨家整理最多人容易弄錯的養生觀,讓你不再用錯誤的方法對待身體。



      (四)收錄20帖袓傳養生秘方,用食物就能把病吃好

      西藥雖然效果快,卻不一定能治本,天然食物效果溫和,材料取得方便,安全性高,更能在家自己動作做,隨手可得的藥材,正是治病最好的藥方。



    名人推薦



      ◆醫界名人,健康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前台灣省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前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玉安中醫診所院長──吳元劍



      ■光田醫院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弘光科大生科系講師──沈炳宏



      ■前中華民國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永生中醫診所院長──林永農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廖正雄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陳雅芬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廖正雄小兒科診所院長──廖正雄



      ■前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內科教授──賴永勳








    第1章 你了解自己的體質嗎?──五種體質大剖析,精準預測好發疾病

    【觀念1】「體質」才是疾病的源頭,也是對「症」下藥的依據

    【觀念2】五大體質,決定人的健康與壽命

    ○1【氣虛】調理好「睡眠」和「腸胃」問題,就能補足流失的氣。

    氣虛體質食譜【七味異功飲】

    ○2【陰虛】適時補充水分和足夠膠質,能養足缺少的陰氣。

    陰虛體質食譜【沙參地黃飲】

    ○3【血虛】多吃營養食物,以補充造血所需的原料。

    血虛體質食譜【參耆小營煎】

    ○4【氣滯】放輕鬆,不擔過多壓力,氣自然能順暢運行。

    氣滯體質食譜【玫瑰紫蘇飲】

    ○5【血瘀】飲食宜清淡,減少代謝的廢物,血流便能暢通不黏稠。

    血瘀體質食譜【麥芽決明茶】

    【觀念3】吃錯食物、搬家、換工作……,都可能是引發疾病的「誘因」

    ◆各種體質與好發疾病的對照表

    【觀念4】體質多為遺傳,不能改變?可以的,改變生活飲食是關鍵

    ◆張院長養生觀:肉要全熟並去皮再吃,除了減脂,更能預防禽流感

    【觀念5】體質不一定是單一的,一個人可能有好幾種體質

    ◆張院長量身訂做,五大體質的「養生方案」

    【觀念6】不是每種體質都能進補,吃補之前,先搞清楚

    ◆張院長養生觀:冬令進補需先了解體質,切勿胡亂進補

    【觀念7】為什麼他總是吃不胖?易胖、易瘦取決於體質



    第2章 到底是養生還是傷身?──為你破解最容易弄錯的健康迷思!

    ◆一定要知道→每個人的問題都不同,養生方法一定要慎選

    【迷思1】一天排便多次,代表沒宿便、很健康?

    張院長說:「大便次數太頻繁,表示腸胃無力,無法排空,是『極虛』現象。」

    【迷思2】疲倦、很累的時候,喝咖啡提神最有效?

    張院長說:「盲目用咖啡因掩蓋疲倦,長期下來只會更累,讓身體消耗過多元氣,導致抵抗力變弱。」

    【迷思3】只要「少吃多動」,就是實踐「養生」的生活?

    張院長說:「並非人人都適合『少吃多動』,要依照個人職業和生活習慣決定。」

    【迷思4】室內溫水池溫暖又不怕曬,最適合游泳?

    張院長說:「常在室內溫水池游泳,容易吸進高濃度的氯氣,傷害身體。」

    【迷思5】已經很注意飲食了,為什麼膽固醇還是過高?

    張院長說:「膽固醇主要由肝臟製造並能修補血管,發炎越嚴重,體內的膽固醇量自然越多。」

    【迷思6】蔬果汁能治百病,連皮吃、不濾渣對身體更好?

    張院長說:「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蔬果汁性質較寒,不濾渣更寒,必須評估自己的身體能否適應。」

    【迷思7】為了讓食物更美味,用大火快炒最好吃?

    張院長說:「『高溫』會破壞食物的成分,火越大,食物就越不營養且越毒。」

    【迷思8】植物油比動物油好,多吃無害?

    張院長說:「如果吃到改良後的氫化植物油,不但身體無法代謝,還會造成心血管疾病。」

    【迷思9】十穀米的纖維含量高,多吃有助消化?

    張院長說:「市售十穀米多混有豆類,吃太多反而易導致消化不良及脹氣。」

    【迷思10】多喝牛奶可補充「鈣」質,預防骨質疏鬆?

    張院長說:「並非任何人都適合喝牛奶,若攝取過量,反而會加重肝腎負擔,導致骨質疏鬆。」

    【迷思11】黑糖有止痛效果,經痛時多吃,就不會痛了?

    張院長說:「黑糖止痛僅適用於虛寒體質的人,現代人多為熱性體質,反而會越吃越痛。」

    【迷思12】烤地瓜富含纖維,多吃無害還能排毒?

    張院長說:「清蒸或水煮才能完整吸收地瓜的養分,高溫烘烤易讓營養流失,對身體無益。」

    【迷思13】堅果營養價值高,每天吃很健康?

    張院長說:「高溫烘烤的堅果,珍貴的不飽和脂肪早已變質,甚至還含有致癌物。」

    【迷思14】只吃肉、不吃澱粉,是能減肥又健康的好方法?

    張院長說:「並非每一種人都適合多吃,吃太多會加重身體負擔,引發慢性病。」

    【迷思15】喉嚨乾卡時,多吃喉糖就會好?

    張院長說:「喉嚨乾卡多為吃錯食物所致,吃喉糖只能暫時緩解,必須徹底改變飲食習慣才有效。」

    【迷思16】餓很快的人,要吃飽一點比較好?

    張院長說:「腸胃差卻常吃太飽的人,易傷害消化和代謝系統,讓身體充滿毒素,老化得更快。」

    【迷思17】高血壓只能吃降壓藥控制,以免造成中風?

    張院長說:「降壓藥只能暫時降低血壓,高血壓也並非造成中風的主因,調整生活及飲食並配合治療,才能真正治癒。」



    第3章 用天然食物解身體的毒!──隨手可得的食材,是最好的藥方。

    ◆一定要知道→吃進身體的毒,就用「天然食物」來化解

    【五代獨門解毒帖】蘆筍炒雞柳

    【症狀1】金銀花甘草茶,改善【疲倦、精神不佳】

    【症狀2】養生滋補膏營養豐富,緩解【手腳冰冷】

    【症狀3】冬瓜鴨湯幫助養陰,消除【火氣大】

    【症狀4】行氣護眼茶保護眼睛,改善【眼壓高】

    【症狀5】豆漿燕麥奶保護血管,抑止【血液循環差】

    【症狀6】金銀菊槐茶清熱抗毒,預防【口角炎、?疹】

    【症狀7】什錦味噌火鍋補血健腦,改善【健忘】

    【症狀8】乙癸燉盅補肝又補腎,緩解【頭昏腦脹】

    【症狀9】紅豆薏仁粥化水去瘀,消除【水腫】

    【症狀10】加減午時茶去除濕氣,解除【中暑】

    【症狀11】自製蘋果泥,改善【過敏性濕疹】

    【症狀12】漢方紫雲膏,【燙傷】必備良藥

    【症狀13】生薑蛋白糊,快速【消腫去瘀】

    【症狀14】老薑藥酒,【改善掉髮】效果顯著

    【症狀15】煙絲泡白醋,減緩【香港腳】的發作








    作者序



    破除迷思,養生不能趕流行,一定要「全面評估」




      近十年來,養生觀念方興未艾,各種養生方法紛紛出籠,但是,臨床上我卻常遇到許多原本調理得當的人,因誤用不適合自己的養生法,而功虧一簣。例如,我有個乳癌患者經過1、2年的調理,原本已漸漸走向健康之路,沒想到在最近幾個月內,突然迅速惡化。



      我詳細問她這段期間飲食和生活是否有改變?她的回答一律是「沒有!」直到3個月後才告訴我,近來大便其臭無比。我說「大便很臭代表腸內腐敗很嚴重,毒素很多,人體七成的免疫力都在腸道,腸道充滿毒素,等於妳的免疫力一下子喪失七成。」這樣如何抵擋癌細胞?



      這時她才說出因親友的關心,建議她大量吃魚,可以把癌症體質轉變成正常體質。於是,她每天從早到晚都吃很多魚,沒想到大便卻開始變得又臭又黏,人也感到有些不對勁。我告訴她,「妳的腸胃消化和吸收功能從小就不好,卻在短時間內吃進大量蛋白質,消化功能根本負荷不了,一旦消化不完全,讓魚在腸內快速腐敗,毒素就暴增,免疫系統在不堪負荷下,癌症當然會惡化。」我建議她暫時停止吃魚和集中調養腸胃,幾個月後才慢慢恢復健康。



      ◎流行的養生法,都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其實,所有的養生法都有它使用的體質條件,並不是說多吃什麼就一定會得到健康。因此,本書第1章的重點就是「體質」,養生先要明白體質,才有正確的方向。不弄清楚體質就貿然進行,等於是在靠運氣,非常危險!



      我這幾年觀察一般坊間的養生法,發現有幾個嚴重的問題,包括:



      (1)不合理的養生法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例如,「踮腳尖」走路可以「通督脈」之氣,結果許多人因此腓腸肌發炎,復健很久才好。或是過度強力按摩,按過之處的經絡反而變成陳年舊傷。



      (2)立論不錯,但過度強烈

      例如,檸檬含有維他命C,適度喝些檸檬水有益健康,但某些理論卻鼓吹把整顆檸檬連皮、連籽磨碎榨汁喝。試問,胃腸和肝臟被如此強大的刺激摧殘,能夠維持多久呢?



      (3)只強調某食物「含有」某種好物質,卻不管它同時「也含有」傷害性的物質

      例如,香蕉含有大量的鉀離子,理論上對心血管有益。但是,若從整體的角度來看,香蕉的熱量也非常高。如果你是運動員,多吃當然沒問題;如果你很少動又常吃很飽,飯後還再吃香蕉,我實在無法想像身體要如何代謝這些熱量?代謝一垮,三高就出現,光靠香蕉的鉀離子也沒用。



      (4)該養生法理論上對人體有益,可是你的體質並不適合,要修正才能適用

      例如,番茄含有茄紅素,但番茄性寒,體質偏虛的人喝多容易腹瀉,造成好菌流失,消化系統紊亂。不過,只要將番茄煮過或改吃番茄炒蛋,讓寒性消失,就變得適合了。



      因此,本書第2章的內容,就是希望能夠破除大家「單一角度」的迷思,回到「全面思考、全面評估」的觀念,才能確保養生不會誤入歧途。



      在第3章,我則提供一些好用的家傳食療,只要使用者的體質、病情相符,很快就能見效。爺爺曾說過:「安全有效,驗者方錄」,就是要大家放心使用。



      ◎用天然的食物,解除身體的病痛



      我永遠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吃魚卡刺,父親到廚房拿了一根完整的韭菜,叫我一手拿著根部,另一手把尾部菜葉塞入口中,粗略咀嚼幾下後吞下,一小段韭菜隨即被拉入食道,然後再拉出,魚刺就被纖維帶出來了。當下我就對醫術能夠「解決痛苦」感到很心動。時光悠悠,至今正式行醫已15年的時間,在醫學院也帶出了數百位優秀的學生。



      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父母的協助,他們將家傳醫學和食療的功力源源不絕的注入到我身上,讓我滋養而茁壯。再來要感謝兩位中醫界令人敬重的前輩──林永農醫師和吳元劍醫師,兩位前理事長答應為我們的著作寫序,實在是莫大的榮幸,也讓本書增色不少。還有前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內科教授賴永勳醫師,家庭醫學科廖正雄醫師、陳雅芬醫師幫忙推薦,以及賴弘敏醫師和采實文化永芬的全程協助,特此一併申表謝忱。



    濟生中醫院院長

    懷生堂第五代傳人

    張維鈞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