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帝王,在歷史上能干成一件大事業就可以留下顯赫聲名,像修築長城、通使西域、開鑿大運河。以這類公認的重大事業來衡量,永樂皇帝朱棣幾乎不比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帝王遜色。他的名字是與鄭和下西洋、營建北京、修《永樂大典》聯系在一起的,朱棣干好其中一件事就足可躋身于著名帝王之列,而他卻干成了那麼多,事實上還遠遠不止這些。
朱棣一直希望成為歷史上的一位偉大君主,更傾心于用軍事征服來達到這個目的。他是作為職業軍人上台的,因而對征伐之事懷有濃厚的興趣。赫赫武功、邊境安全和政治霸權——這些形成了他對帝王形象的憧憬。他的軍事生涯從年齡很小時便開始了,而且一直延續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毋庸諱言,他的皇位是從佷子手中奪來的,因而歷來士大夫們都將其列入“篡逆”之列。但這種非議也從反面告訴人們,朱棣身為藩王,地處一隅,以八百人起事而奪得最高政權,恰好又證明了他超人的軍事與政治才能。中國古代通過宮廷政變奪取帝位的入屢見不鮮,而藩王從地方上起兵奪得帝位的卻只有朱棣一人。這位以藩王入統的皇帝,在歷史上實在算是個例外。
朱棣雖然干成了非常之事,但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也充分暴露了他的殘酷與投機。他稱帝後屠戮建文遺臣竟至“誅十族”、“瓜蔓抄”,也算開了歷史先例;又重用宦官、特務,為害甚烈,成為明代政治肌體上的毒瘤。西方一位政論家說過,當首腦的首要條件是做一個好的屠夫,如果自己成不了好的屠夫,身邊就需要有能成為好屠夫的人。朱棣不僅身邊有這樣的屠夫,而且他本人就是一個好的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