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

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42531
吳佩珍
聯經出版公司
2013年9月18日
127.00  元
HK$ 107.95  







叢書系列:台灣與東亞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台灣與東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真杉靜枝生於日本,
長於日治期的台灣
真杉靜枝始終擺盪於美麗島與敷島兩個故鄉之間
既是過客,也是歸人

  殖民地台灣,形塑了真杉靜枝的「台灣代言者」作家形象,同時也成就其洞察帝國之眼。吳佩珍的《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真杉靜枝的「『私』小說」書寫,可說是她的美麗島私史。第二部:戰爭期國策文學,則再創其「台灣書寫」的高峰。第三部:戰後的「台灣引揚者」書寫,如實地勾勒日本帝國興衰起落的圖騰,從「殖民者」到「被殖民者」兩極的人物形塑,道盡日本敗北、美國君臨的現實。

  吳佩珍《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透過真杉靜枝的「台灣書寫」,鮮明地呈現其家族史與國族史和「殖民地台灣」錯縱複雜的糾葛關係。

作者簡介

吳佩珍

  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明學系碩士,日本筑波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譯作有: Faye Yuan Kleeman著《帝國的太陽下》(2010),津島佑子著《太過野蠻的》(2011)。近著有:“The Peripheral Body of Empire: Shakespearean Adaptations and Taiwan’s Geopolitics”(2010.01),〈向左轉?向右轉?──大江健三郎純粹天皇作品群初探〉(2011.07),〈現在□□□□殖民地記憶□再現□□□可能性─津島佑子「□□□□野□□」□陳玉慧「海神家族」□描□1930年代□殖民地台□-〉(2012.01)等。



「台灣與東亞」發行旨趣/陳芳明
序章
第一部  「私」小說與「私小說」書寫
第一章  真杉靜枝的自傳小說與「台灣」記號的反覆:論〈女兒〉、〈某個女人的生平〉
及其衍生文本
第二章  殖民史?羅曼史?:真杉靜枝、武者小路實篤、中村地平與台灣的文學交涉

第二部  台灣書寫的黃金期:「國策文學」的明與暗
第三章  言與不言之間:「國策文學」的協力與隱喻
第四章  皇民化時期的語言政策與內台結婚問題:以真杉靜枝〈南方的語言〉為中心
第五章  台灣皇民化時期官方宣傳的建構與虛實:論真杉靜枝「沙韻之鐘」翻案作品

第三部  帝國與帝國之間
第六章  鄉關何處?:真杉靜枝「花樟物語」的台灣再現與變化
第七章  日本帝國崩壞與美國霸權君臨:真杉靜枝的戰後書寫(一九四六─一九五○年代)



「台灣與東亞」發行旨趣 陳芳明

  「東亞」觀念進入台灣學術界,大約是近十年的事。但歷史上的東亞,其實像幽靈一樣,早就籠罩在這海島之上。在戰爭結束以前,「東亞」一詞,挾帶著相當程度的侵略性與壟斷性。它是屬於帝國主義論述不可分割的一環,用來概括日本殖民者所具有的權力視野。傲慢的帝國氣象終於禁不起檢驗,而在太平洋戰爭中一敗塗地。所謂東亞概念,從此再也不能由日本單方面來解釋。尤其在跨入一九八○年代之後,整個東亞地區,包括前殖民地的台灣與韓國,開始經歷史無前例的資本主義改造與民主政治變革。一個新的東亞時期於焉展開。

  二十一世紀的國際學界,開始浮現「後東亞」一詞,顯然是相應於後結構主義的思考。所謂「後」,在於強調新的客觀條件已經與過去的歷史情境產生極大差異。在新形勢的要求下,東亞已經成為一個複數的名詞。確切而言,東亞不再是屬於帝國的獨占,而是由東亞不同國家所構成的共同觀念。每一個國家的知識分子都站在自己的立場重新出發,注入殖民時期與戰爭時期的記憶,再定義東亞的政經內容與文化意涵。他們在受害的經驗之外,又具備信心重建主體的價值觀念。因此東亞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概念,不僅要找到本身的歷史定位,同時也要照顧到東亞範圍內不同國籍知識分子所提出的文化反省。

  東亞的觀念,其實富有繁複的現代性意義。所謂現代性,一方面與西方中心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方面又與資本主義的引介有相當程度的共謀。當台灣學界開始討論東亞議題時,便立即觸及現代性的核心問題。在歷史上不斷受到帝國支配的台灣,不可能永遠處在被壓抑、被領導的位置。進入一九八○年代以後,台灣學界開始呈現活潑生動的狀態,許多學術工作已經不能只是限制在海島的格局。凡是發出聲音就必然可以回應國際的學術生態,甚至也可以分庭抗禮。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時期,不僅台灣要與國際接軌,國際也要與台灣接軌。

  「台灣與東亞」叢刊的成立,正是鑑於國內學術風氣的日漸成熟,而且也見證研究成果的日益豐碩。這套叢刊希望能夠結合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嘗試探索東亞議題的可能性。無論是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的專業訓練,都可以藉由東亞作為媒介,展開跨領域的對話。東亞的視野極為龐大,現代性的議題則極為複雜,尤其進入全球化的歷史階段,台灣學術研究也因而更加豐富。小小的海島,其實也牽動著當代許多敏感的議題,從歷史記憶到文學審美,從環保行動到反核運動,從民主改革到公民社會,從本土立場到兩岸關係,從經濟升級到勞工遷徙,無不細膩且細緻地開啟東亞思維。本叢刊強調嚴謹的學術精神,卻又不偏廢入世的人文關懷。站在台灣的立場,以開放態度與當代知識分子開啟無盡止的對話。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