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最早產在印度半島的西南海岸,從陸路賣到中國,也從陸路運銷歐洲。運往歐洲的一條路控制在阿拉伯人手上,驅使歐洲人尋找海上通道,以圖打破前者的壟斷。因此,當宗教革命之後,達伽馬(Vasco da Gama)東航,在印度古里(Kozhikode)回答也到當地貿易的突尼西亞商人時說:他航往東方的目的是為了「尋找香辛料和基督徒」。十五、六世紀時,歐洲人把胡椒、豆蔻、丁香和肉桂看作是「四大香辛料」;但是就數量的多寡而言,胡椒以外的其他三種都無法與它相提並論。
當然,歷史不可能一直繞著胡椒轉,十七世紀下半葉以後,別的國際商品也加進來,這包括了中國的絲綢、瓷器與稍晚加入的茶葉。不過,說胡椒是這個風潮的發動機,倒也沒錯。即使晚到十八世紀末,美國獨立之後,一七八四年,第一艘美國帆船「中國皇后號」(The Empress of China)首航中國時,詩人傅雷諾(Philip Freneau)寫詩送行,有幾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