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你所不知道的工業革命:現代世界的創建 1776-1914年(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71883
蓋文.威特曼
賈士蘅
五南
2013年7月25日
150.00 元
HK$ 142.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規格:平裝 / 408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出版地:台灣
博雅文庫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工業革命不只是機器的歷史,或新科學的創新過程。
未善加使用的機器,也只是精巧的設計。
◆「強力蒸氣」對於謹慎的瓦特來說是可恨的東西。
◆ 狄更斯因為「大博覽會」展出的奇異機器太多而逃離倫敦。
◆「斷頭臺」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對機械創新的重要貢獻,但設計者卻是德國人。
◆ 英國早年的鐵路測量員,要面對一群荷槍動武的人,並被人丟擲石子。
◆ 英法在鋪設鐵路的較勁上,英國勝出的關鍵是讓工人吃烤牛肉。
從保守秘密、深鎖工廠大門、禁止技術工人離境、偷渡賄賂、喬裝挖掘的諜對諜,到熱衷自由貿易、慷慨傳授他國,為全世界撒下了工業革命的種子。
橫跨廣大時空,不為人知的發展歷程,展現你所不知道的工業革命。
一般所謂的「工業革命」歷史,乃是機器的歷史,或由十八世紀形成的新科學思想中所產生的永無止盡的創新過程。但在這本蓋文.威特曼引人入勝的社會史中,機器如果沒有人善加使用,便不過是設計精巧的小機械而已。
本書在敘述像機械工程師特里維西克、發明蒸汽火車的史蒂文生、蒸汽機的發明人瓦特、英國製陶師瓷器商人瑋緻活、製造汽油內燃機汽車的德國人戴姆勒、英國工程師柏塞麥和愛迪生這些巨人的成就中,還交織了許多對將工業制度由一個國家帶到另一個國家的較不知名人物的敘述:包括受賄將自己的技巧帶到國外的工人、蘇格蘭工程師、在俄國建立工程和石油工業的瑞典諾貝爾兄弟,以及冒了生命危險去學習西方工業實力秘密的年輕日本武士。
威特曼解釋了工業主義的擴散傳播,從英國到歐洲、北美和日本,他重新挖掘那些未受讚頌的先驅者,將他們從不被人們所知的暗處中找出並聚焦於燈光下,也使少數幾個名人各還本位。本書的敘述橫跨廣大時空,從英格蘭農村的製鐵廠,一直到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本書特色
工業革命的影響巨大,但近年來,市面上幾乎沒有單獨論述這個主題的中文書籍。本書資料很新,敘述的角度也很特殊,並釐清了一些人們對工業革命錯誤的理解和印象。
作者簡介
蓋文.威特曼(Gavin Weightman)
居住於倫敦的社會歷史學家、影片工作者,也是新聞記者、作家。他對現代社會的起源有特殊的興趣。已出版的書籍有暢銷書《倫敦之河:泰晤士河的歷史》、《凍水貿易:一個真實的故事》(所述乃美國天然冰業),以及最近的無線電史《馬可尼先生的魔術盒》等。
譯者簡介
賈士蘅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考古人類學系碩士,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班肄業、威斯康辛大學東方語文系博士班肄業。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美國丹佛市美術博物館研究員,從事中譯英及英譯中工作達二十餘年。譯有《英國史》、《美國史》、《英國社會史》、《殖民時代的美國》、《西方思想史》、《羅馬帝國》、《躍升中的四小龍》、《帝國的年代》、《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達文西廚房》等書。
目
錄
謝辭
引言
第一章 間諜
第二章 愛鐵成狂
第三章 帶著工具的旅人
第四章 康瓦耳人的小型發動機
第五章 首級得以保全
第六章 工廠中的一些美國人
第七章 鐵路人物
第八章 火車前的排障器和木料軌道
第九章 吃烤牛肉的英國人上工去了
第十章 沒有官銜的先知
第十一章 一股熱氣流
第十二章 摩斯電碼的解密
第十三章 奇觀之宮
第十四章 「一個十分漂亮的末尾」
第十五章 石油先驅
第十六章 鋼鐵革命
第十七章 蘇格蘭人和武士
第十八章 馬力
第十九章 門羅公園的魔法師
第二十章 魚雷的恐怖
第二十一章 合成的世界
跋
註釋
參考書目
譯名對照表
序
引言
在一八六三年攝於倫敦的一幅照片中,五名身著黑色套裝、髮型怪異的年輕男子,看上去像是現代的流行歌曲合唱團,或許是日本人對披頭四合唱團的模仿。他們事實上是偷渡到倫敦的勇敢革命分子,數年以後都成為日本有權勢、有名聲的人。日本人稱他們為長州五傑;長州是他們共同所屬的家族之名。長州五傑以參與促成日本現代化和轉型為工業強國而享有盛名。
這五個人是非法離開日本,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到英國,想要發現西方國家所以成功的密訣。那時的日本乃由幕府統治,它實行鎖國政策已二百餘年,欲使日本不受外界的影響,只允許在像南部長崎這樣的地方設立商棧與外國人貿易。雖然日本此時在文化和藝術上都有高度精深的發展,但其經濟與工業都仍然幾乎停留在中古時代。事實上,在日本人目睹噴著黑煙而且航行不用揚帆的船隻接近其海岸以前,日本政府摒棄並忽視現代世界。當日本人與這些入侵者交戰時,這種像龍一般的船隻,其火力非日本列炮可與競爭。而當其船員最後獲准登陸以後,他們所展示奇異機器,可以在一條似軌道的東西上拉整整一車廂的人;而他們手上的另一個玩意,幾乎可以立即產生出維妙維肖、令人訝異的肖像。因而這五名武士出發到西方取經,希望知道如何可以在日本也建設像西方社會一般,能製造技術奇蹟的社會。
到了一八六○年代晚期,像長州五傑這樣的改革家,終於推翻了舊日的秩序,讓十五歲的小皇帝復辟,並以「惡補」工業制度的辦法肇始了明治時代。由於這次改革驚人的成功,日本得以在一九○四年大敗俄國,並摧毀其沙皇大部分的海軍。一九一四年,當歐洲諸國劃清界線,雙方預備一戰時,日本站在英國的一方。英國的英格蘭和蘇格蘭工程師,前此已將上一個世紀世界歷史上最輝煌的實際性發明時期所創造出來的科技和行政技巧,在短短數年內完全傳授給日本人。
在日本人獲得成果以前,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完成才不過一百年。這項革命並非出於任何人事先的計畫。機器時代的來臨和工廠在新型市鎮的興起,乃是由於一陣爆發性的創新,而這一陣爆發性的創新,其起源至今仍是歷史家爭論的課題。由於這些創新,新型市鎮工廠吐黑煙的煙囪,比教堂的尖塔更高。工業革命對英國來說,其最重要的意義是在於,像利物浦和曼徹斯特這樣城市的興起。一七六○年代以後,這些城市的人口激增。由於出生率上升而死亡率下降,英國全國的人口也迅速增長。而由於此時英國熱能和推動蒸氣機的動力都依賴煤,在地下儲藏有煤礦的鄉村,採礦比務農更有利可圖。為了工業用途而開採煤礦和鐵礦等金屬,其所僱用的勞工在全國勞工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因為在工廠和車間工作的機會增加,許多家庭離開田地,使英國的鄉村風味減少而城市氣息增加。以蒸氣為動力的機器化現象,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財富,但也造成許多新的艱難困苦,可是工業革命一旦開始,便不能停止。
新的工業力量在過了半個世紀以後,才造成英國社會質地的重大改變。為此,有人至今認為用「革命」一詞如果不是完全錯誤,也會造成誤解。在一八二○年代,最初創造「工業革命」這個名稱的似乎是一位法國人,以之與前此政治性和非工業性的「法國大革命」對應這個詞彙在十九世紀開始流通,但是在他於三十一歲之齡英年早逝以後,到一八八四年才因湯恩比《論工業革命的演講》一書的出版而廣泛為人使用。
照湯恩比看來,英國之所以能肇始工業變革和開啟世界歷史上的新紀元,不僅是由於其在機械上的發明才智,其成功的要素是其可以接受改變(借用十八世紀的話來說便是「改進」)的政治文化。為了使革新生效,舊日的工作習慣必須揚棄,舊日的權利必須作廢,必須設計出各種新的供應資金辦法,也必須放鬆國家整個的社會和經濟結構。學會如何修築一條蒸氣鐵路是一回事(到了一八三○年代,這段鐵路可以連其駕駛員和守衛一起買下來),但是知道如何籌款修築它,如何決定徵用誰的土地修築它,和火車票應賣多少錢一張,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一八七○年代,日本人必須處理這樣的問題;而當法國、德國和俄國等其他國家想要仿效英國工業上的成功時,也必須解決這些問題。新出現的美國,恰好是在新工業社會正成型的這個歷史轉折點時期獲得獨立。它革新和使用工業技術的衝力,不像為傳統所限的歐洲那樣受到抑制。
因而這本《你所不知道的工業革命》所談的不僅是發明家,也不是一八五一年在倫敦海德公園所舉辦的「大博覽會」機械展品的目錄。
這些展品曾使狄更斯為之心煩意亂,他在「大博覽會」展出那個夏天逃離倫敦,把他在塔維斯托廣場的房子租了出去,而躲到肯特郡海岸上的布羅斯泰。本書的讀者,如果在一提到機械活塞和大氣壓力便感到無趣時,也會同情狄更斯。狄氏由布羅斯泰寫道:
「我已被這個博覽會弄得精疲力盡。這並不是說它空無一物,而是說它東西太多,我只去過兩次;東西這麼多,簡直把我弄得糊里糊塗。我生來害怕看奇異的景象,這麼多奇異的景象聚集在一起,更使我害怕。除了那個人造噴泉和那個高大強壯、有男子氣概的女人以外,我不確知自己還看到些什麼。非說謊話不可是件可怕的事;但如果有人問我:參觀過這個博覽會沒有?我一定會說參觀過,因為我如果說沒有,他一定會向我說明博覽會,而這是我受不了的。」
本書必須包含若干技術上的解釋,但卻無意說明任何「發動機」如何作用。作者認為,一個人要想描寫汽車的用途多麼有趣,及汽車對一般社會的影響,不必先懂得如何製造汽車。作者認為,事實上,對於英國人在造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其機械發明才智的過分強調,是十分容易導致誤解的。譬如,推廣鐵路的人,如土地測量員詹姆斯對於鐵路事業的創辦,和修築鐵路的人如史蒂文生家族或哈克渥斯家族,對鐵路事業的貢獻一樣重要。而且,在工業時代的早年,剽竊的情形非常普遍,幾乎永遠無法確知是誰最先發明了什麼,事實上,比較容易的事情是否定幾個頑固的荒誕說法。例如,至今仍有人在胡說:陰鬱和多病的瓦特,在注視一壺沸水的壺蓋被蒸氣掀起以後,發明了蒸氣機。
我在這本研究工業制度在十八世紀中葉以後傳播各地的書中所提到其生平和成就的許多人物,雖在當日也享有盛名,今日卻已沒沒無聞。蘭開夏郡的天主教叛徒霍克曾躲掉被關在倫敦紐蓋特監獄和一定會被處死的命運。他在法國比較知名。在法國,他專門竊取英國紡織機機器的秘密,並引誘工人到他在魯昂的工廠工作。十八世紀工業上的間諜活動很普遍,對於將英國工業制度的種子種植在歐洲和北美洲,有部分的促成作用。然而,有的工業家對其工作質量的優越很有自信,不怕在國外設廠。譬如愛鐵成狂的威京遜,便曾在羅亞爾河邊建立其大砲反導管工廠。
美國自一七八三年終於獲得獨立之時起,尤其受惠於技術工匠的大批入境。這些人大多來自英國,但也有的來自法國和德國;他們為美國創造出其最初的各種工業。美國在其開國的最初五十年間,幾乎沒有開採煤礦的工業,而只是依靠其森林中豐富的木材資源,因而此時其工業化尤其值得注意。美國的運河和早期的鐵路,乃是在英國工程師的協助下開鑿或舖設,其最早的火車頭也是由大西洋彼岸運來。那個時候,有志向的美國人紛紛前往英國學習測量和工程學的技術,就好像去工業的發源地朝聖一樣。其中一位叫艾倫,他是在美國本土駕駛蒸氣火車頭的第一人。但是大西洋兩岸之間的流動並非一定是單向的。美國人富爾頓愛好冒險,他最初乃以畫家的身分前往歐洲,卻在歐洲喜愛上發明。因為未能使得拿破崙和英國海軍部相信他發明的魚雷和潛水艇有奇效,富爾頓乃回到美國,並於一八○七年創立世界上第一家載客的汽船公司。他第一批使用英國發動機的汽船,乃在赫德遜河上行駛,但不久汽船即成為美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氣的象徵,在密西西比河和南方各「奴隸」州其他河流上載運棉花。
另外一位多產的美國發明家是雕刻師及喜好蒸氣的柏金斯。他在一八一八年帶著工具和幾個工人乘船到倫敦,想要贏得一次為英格蘭銀行而製無法偽造的鈔票所舉行的競賽。他這個志向沒有達成,但卻留在英國渡過餘生。他的公司在一八六○年印製了第一批黑辦士郵票。有一次他本人給威靈頓公爵示範了一架以蒸氣為動力的機關槍,令公爵大吃一驚。
工業制度傳播最初的第三世紀左右,成就似乎注定不高的國家,是英國最難對付的競爭對手法國。把法國工藝技術的落後完全歸罪於大革命和斷頭臺是錯誤的,但是那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機器,確實曾用於斬首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和知識分子。這也迫使當代一位最才華橫溢的工程師和發明家,馬克.布魯耐爾逃亡到美國,而後又與他英籍的妻子蘇菲亞.金當在美國定居。成為維多利亞時代超級工程明星的是他的兒子,伊山巴.布魯耐爾,可是本書中所記為其父馬克,因為馬克是一位真的發明家。杜邦家族為逃避上斷頭臺的命運,乃在美國成立了一家火藥工廠,其所用專門知識和技術乃由法國帶來,而其中大部分是由在恐怖時代被斬首的偉大代學家拉瓦錫所研發。今日,杜邦公司乃是世界上一個偉大的化學公司。
後革命時代法國的所長是理論科學,著名的化學家如蓋─盧薩克,將化學實驗和分折的基本原理傳授給許多有志的日耳曼人和某些美國人。然而,英國的工程師在工藝技術的實際應用上優越得多,又比法國人先進得多,因而在一八四○年代,他們修築了法國第一條重要的鐵路;這條由巴黎到魯昂的鐵路,後來又延伸到勒哈佛。事實上,十九世紀中葉,英國人在全世界各地修築鐵路。像湯姆斯.布拉西和威廉.麥肯錫這樣的包商,經常帶著名符其實的「修路工人」大軍,這些人挖掘山丘以開鑿道路和建立路基,築成千哩鐵路線。
回想起來,世界各地垂涎由工業生產所滋生財富和權勢的人,其借助於英國專業知識和技術的程度是驚人的,幾乎每一個有分量的人都去英國住一住,也許只是為了在這第一個工業國家鍍鍍金,或想出售什麼新發明。英國人很捧德國化學家利比克,而他的明星學生霍夫曼是倫敦的第一位現代化學的教師。雖然煤氣和石油發動機最早是在法國和日耳曼發明的,可是像戴姆勒這樣卓越的工程師,都在英國住一住,觀察其工廠的管理辦法。
但是日本迅速的工業化,無疑是照單全收英國知識技術的最不尋常例子,舊日的幕府一旦被推翻,在英國人的協助下,日本人邀請工程師去日本教授工藝技術,由修路搭橋到舖設鐵路線和建築燈塔。俄國人有一個多世紀之久依靠外國專門知識與技術的進口,而本身未學到什麼知識些技術,可是日本人自一開始便旨在創造其本土的製造業。有些蘇格蘭人被日本視為英雄,但在其自己的故鄉卻沒沒無聞:如協助長州五傑逃到英國的商人約翰.布雷克.格羅福,或建築日本第一批燈塔的布倫敦。日本人也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引入許多學者和教師,為他們創辦大學。這個情景無可避免的結果是:當俄國和日本敵對的帝國主義野心造成他們之間的衝突時,在一九○五年的對馬海峽之戰中,俄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早在一八六三年時,當日本人受到英國炮艦的轟擊時,他們便得到一個教訓:工業制度等於軍事勢力,如果他們拒絕現代化,便會冒了成為一個強國殖民地的危險。
給這樣一本書選擇將些什麼列入,不可避免是帶有主觀的成分的。由十八世紀的英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成萬的重要人士均曾參與工業社會的創建與傳播。本書只寫到一九一四年,因為再往下寫便會過於累贅,而且所有的工業要素到那時均已齊備:石油和蒸氣驅動的發動機、包括無線電報的電子溝通方式、電燈和電動馬達、鐵船和較空氣為輕的飛行機器。到了那個時候,作為第一個工業國家的英國,與美國和德國相較已經失勢,而且一個熟悉的模式已經出現:所有的工藝技術都必然會逐漸過時。
一度有人以為,由於工業制度的力量太大,所有的國家到後來都必然會屈服於它,整個世界均將生活在大城市,其勞動大軍釘住生產線,而各地的農業和食物生產將高度機械化,只需在人口稀少的鄉間有一巴掌的工作人員。一九六○年代,經濟學家想像他們藉由研究工業社會的在英國和歐洲大陸的興起,便可以預料它下一步會走到那兒去。那個時候,有人認為許多國家,尤其是新近獨立的非洲國家,正瀕於經濟起飛。所有走向工業社會的國家都會經過「各種成長的階段」,而這些階段的本身乃不可預料的。可是後來實際發生的情形卻很不一樣:工業上的新發明和新全球經濟的創造,使預測的經濟學家大惑不解。
工業變造的研究充滿疑問。一度最富有的國家是傑出的製造業者,但是現在最昌盛富有的國家根本不具工業的形象:它們大半的工廠均已關閉,其工作外包給比較貧窮的國家去做,因為貧窮的國家工資較低。有的國家從來沒有發展工業,也談不上有什麼工廠,但是卻異常富有,因為它們有石油儲藏。像原始的軋棉機這樣的機器又有永遠的問題:這種節省勞力的器械,大大的增加了對勞力的需求,曾使美國南部的奴隸制度得以持續了很多年。
為什麼工業制度能在某些國家建立而又不能在某些國家建立──例如它為何在歐洲北部地區比在歐洲南部地區發達──這個問題是不容易回答的。過去大家喜歡說是由於落後的國家的國民性有缺陷──這往往是對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批評。事實上,甚至到今天還有一些認真和博學的評論家以為,某些文化拒斥工業化和現代化,或者缺少像自由言論或普及教育這種必要的成分:例如,他們問,一個正統的回教國家會接受工業制度嗎?雖然本書也在敘述歐洲工業發展的時候涉及一些解釋,但其目的不是要解答上述的問題。《你所不知道的工業革命》這本書所說的是另一個故事──一個工業制度由十八世紀中葉一直到二十世紀初不同凡響的故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