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育研究與革新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and Reform in Education)主任,(英格蘭)紐約大學「有效率教育研究院」(Institute for Effective Education)主任,並且是「大家都成功基金會」(Success for All Foundation)的理事長。他於1975年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社會關係之博士學位。所發表的論文及專章至今超過200篇,其研究主題包括合作學習;能力分班;學校與班級組織;廢止種族隔離;危機學生之有效方案;早期學校失敗之預防;大家都成功;績效責任時代之教育研究等。Slavin多次獲獎。在1985年,Slavin獲頒美國教育研究學會(AERA)方案研究方面的Raymond Cattell Early Career Award。在1988年,獲得AERA期刊最佳論文的Palmer O. Johnson Award。在1994年,他獲頒查爾斯.丹納基金會的Charles A. Dana Award。1998年獲頒美國教育委員會的James Bryant Conant Award。在2000年,他獲得各州主要學校行政人員委員會的Distinguished Service Award。2008年,他再次獲得AERA期刊最佳論文的Palmer O. Johnson Award。在最近的2009年,他獲頒AERA的Review of Research Award。
近幾年來美國教育持續發展,尤其是2001年「無兒童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或譯沒有學生落後法案)立法並強調標準與績效責任。此一措施持續到歐巴馬政府。在這個情勢底下無人可以否認:老師是很重要的,老師對學生的成就有深遠的影響。要使這些影響成為正向的影響,老師就必須對那些極為有用的心理學法則有透徹的瞭解,並對如何應用了然於心。所謂有目的性的老師,就是這樣的一種老師:他不斷的對自己的教學做反思;做教學上的決定時,清楚瞭解不同的做法會有什麼不同的影響。有效率的教學並不是一堆小詭計,也不是一些抽象的原理原則。而是有智慧地將一些自己瞭解透徹的法則應用到實際問題上。教學可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我希望這一本書能帶給你從事這項工作時必要的知識和實用上的技能。
本書能如期完成要感謝很多人。本書的翻譯,參考甚多前一版的譯本。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努力,當然方便許多了。這要感謝張景媛、王明傑、與陳玉玲三位教授。我也仔細閱讀了新竹師範學院白惠芳教授給前版的指正。我覺得白教授對英文文義的掌握很精確,將來應是翻譯界的閃亮之星。我很幸運有她那一份詳盡的更正表。謝謝您,白教授。我也要感謝本書原作者Robert E. Slavin和Success for All Foundation的Dr. Alan Cheung。當我對原文有不解之處時,他們就不厭其詳的替我解答,使我的譯文能更正確傳達原著者的想法。尤其是Alan,我們之間的通信大概有20次之多吧。如果沒有Alan,這本翻譯一定有不少錯誤。還有兩位朋友對我也幫助極大。一是淡江大學英文系的Dr. Darrel P. Dotty,一是擔任英語教學工作的Deborah Kimball。他們反覆地替我解釋那些比較口語的英語表現法,使本書的翻譯更正確、更傳神。我也感謝我在紐西蘭的朋友Alan & Andrea Davis夫婦。他們強化了我對英語的掌握。此外,我曾向多位教授請教過翻譯上的問題:黃遙煌教授、陳淑美教授、毛國楠教授、何英奇教授、章舜文教授、程景琳教授、梁恆正教授、溫明麗教授、以及林逢祺教授。謝謝他們。尤其是我的「青梅竹馬」黃遙煌教授,我們經常交換意見。在這一年中,我很幸運有一個國文造詣甚佳的研究生幫我潤飾校對。她就是楊梵妤小姐。她使本書訛誤聱牙之處減少很多。她無怨無悔,一字一字的看,我很感激。此外,內人Laureen在我苦思不得之際,常能替我找到適當的字詞,讓我有及時雨的歡喜。在此一併感謝。
翻譯雖令我愉悅,不過浩大的工程對身體也是蠻大的折騰。頭髮由多變少、由黑變白,好在沒全部掉光。只希望這本書對國內的教育心理學教學有一點幫助。本書的翻譯可說是殫精竭慮、戒慎恐懼。不僅要求「信」,我也儘量做到「達」。也就是要使譯文順暢易懂,使學生自己看也能正確理解。不過,正如Kilmartin(1992)在In Search of Lost Time(A la researche du temps perdu,中譯《追憶似水年華》,原著者Proust)英譯譯序中所說的,「翻譯必然不完美,幾乎根據定義就可以如此說;翻譯總是有改善的空間」(p. xvii)。更囿於譯者的才智精力,本譯書謬誤不妥之處,應所難免,所以期待學者先進和學生能不吝指正。
上一版的出版是2005年。距今已有八年了。在這期間,承蒙許多教授使用,也給我一些回饋。我十分感激。他們使用後的感覺和我差不多,就是這本書很適合當作基本教科書。在教學之餘,我也常在思考原作者Slavin的理念:大家都成功。那是Success for All,而不是Success for the Best。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功,而成功有不同的樣式。這種人文關懷應該是做為老師的基本素養吧。若是如此,理想的教育心理學教科書應該是什麼樣子?教師檢定、教師甄試應該如何進行?這當然不是一個可以簡單回答的問題。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若只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應該還不是一個理想的老師吧。我希望讀者諸君在閱讀本書的心理學發現和實驗處理本身之時,也能同時思考這個人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