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中國哲學方法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528473
杜保瑞
台灣商務
2013年8月01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大學叢書
規格:平裝 / 40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大學叢書
分
類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概論
同
類
書
推
薦
無論世界怎麼變,過得舒服最重要:《小窗幽記》--1500則小句子,陪你過上好日子
董仲舒哲學思想研究:以「天人合一」思想架構為核心
朱熹(二版)
諸子臺北學
漢學論衡初集
內
容
簡
介
本書深入地總結二十世紀當代中國哲學家們對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論觀念,提出一套改良的系統,以「宇宙論、本體論、工夫論、境界論」的四方架構,作為中國哲學的「解釋體系」,解消了當代中國哲學界對「中國有沒有哲學?」以及「中國哲學是不是哲學?」甚至「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等等的討論,明確地提出一套方法論系統,作為傳統中國哲學進行文本詮釋時之使用工具,這一套工具,將明確地使中國哲學在當代的討論,既可免於持「否定中國哲學有哲學性之見者」的不具哲學性的批評,又可免於持「純粹西方哲學研究方法以研究中國哲學者」的不具中國哲學特色的批評。這套工具將可以使學者藉以一方面深入傳統進行哲學史的地毯性研究,另方面將可以轉出讓中國哲學現代化、國際化、以及哲學化的全面研究成果。
本書共分十一章,詳細反省以下諸問題:中國哲學的特質、當代中國哲學的研究成果、儒釋道三家的研究方法及現況、與西方哲學問題意識的比較,並從而建構了以下理論系統:通用於儒釋道三教的解釋架構、作為哲學史研究的方法論工具、反對重返國學研究的哲學研究之路、哲學基本問題研究法、對概念範疇研究之路的批判、接受所有研究方法的開放性中國哲學研究觀念。
本書特色
★ 公開反省及改造馮友蘭、方東美、牟宗三、勞思光等當代哲學家所提出的中國哲學方法論。
★ 公開提出一套放諸四海皆可使用的中國哲學研究方法,與總結二十世紀又開創二十一世紀的當代中國哲學方法論。
作者簡介
杜保瑞
學歷:臺灣大學哲學博士。
現職: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兼任臺灣大學學務長經歷: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文學院院長、哲學系主任,中國哲學會秘書長,中華民國易經學會理事長,淡江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佛光山佛學研究所授課教師,慈明佛學研究所授課教師,臺灣大學學務處課外活動組主任、學務處副學務長。
著作:《莊周夢蝶》、《反者道之動》、《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基本哲學問題》、《北宋儒學》、《劉蕺山的功夫理論與形上思想》、《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形上學進路》、《南宋儒學》,與陳榮華合著《哲學概論》。
目
錄
緒 論
第一章 工夫理論與境界哲學
第二章 現代中國哲學在台灣的創造與發展
第三章 當代宋明儒學研究與中國形上學問題意識
第四章 當代老學道論研究的基本哲學問題解析
第五章 禪宗哲學研究的工夫論建構
第六章 禪宗哲學研究的境界論建構
第七章 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反省
第八章 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與概念範疇
第九章 中國哲學的知識論問題意識之研究
第十章 追求真理觀的文本詮釋進路之中國哲學方法論
第十一章 以四方架構為中心的中國哲學史方法論
結 語
序
序
不明因果 休勿論命
自古以來不論升斗小民、富商巨賈亦或達官貴人,皆流傳盛行且深信不疑能論人吉凶、斷人禍福之方法,實在是非常之多,如子平八字、紫微斗數、易經占卜、鐵板神數、堪輿風水、手相、面相、米卦、龜卜、西洋星座…等等不勝枚舉。而其中或有鐵口直斷,或有奇準無比,直測其吉凶禍福,何時何地會發生何事,如斷甲於某年某月某日有車禍血光、論乙於幾歲事業會一敗塗地、指丙於何年會夫妻離婚,時日一到、年歲已屆,也許令人驚嘆不已、神準無誤,車禍發生了、事業失敗了、夫妻分手了,一一皆應驗,但在驚訝其準之餘,我們是否該靜下心來思索一番,準又能奈何?應驗又對我有何助益呢?是徒增困擾,讓人心神不寧呢?亦或是在尚未發生之時日?,終日提心吊膽、驚恐不已呢?若是如此,預知吉凶禍福之目的又是為何呢?
也許有人會在所謂高人的指導下趨吉避凶逃過一劫而暗自慶幸竊喜,然而「劫」真的過了嗎?「禍」真的避了嗎?「因業果報、報應不爽」,是天理、是法則、是定律,難道是空話,瞞騙我們的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何因結何果的自然法則怎可能會改變呢?因此,即使在災禍來臨時能僥倖避過一劫,然而那是治標,就如同生病看醫生一樣,當某器官病痛時,醫生給你吃藥打針後病痛表面上解除了,但追根究底,病真的痊癒了嗎?我想未必然,在吃藥打針後只是暫時將病菌壓抑下去或消減部分,若不去深究引起此病痛之根本原因並尋求改善之道,其復發之機率是非常之高。同理,人之災劫禍事,若不從根底去瞭解與改宜,如何能永離災劫禍凶呢?
「促機神算」妙法,除了預知人的吉凶禍福外,其趨吉避凶消災解厄之法,乃是「標」「本」兼治,不但能避其凶禍,更能化解引起此禍之因,如此既能將冤結糾纏徹底而完全的化解,亦不違背因果業報之天理法則,這般殊勝之妙法,能不讚嘆!能不珍惜嗎?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王陽明傳習錄疏解
2.
王陽明傳習錄疏解
3.
牟宗三道佛平議
4.
牟宗三道佛平議
5.
反者道之動
6.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12冊)
7.
牟宗三儒學平議
8.
南宋儒學
9.
哲學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