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咖啡館裡的流浪民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41877
楚戈/著
九歌
2005年3月01日
83.00 元
HK$ 70.5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九歌文庫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內
容
簡
介
「楚戈終究沒有被歷史的債主打倒,就如同他沒有被他的窮,他的聾,他的癌,打倒。他永不停歇地研究文明,思索文化,創作想像,文字仍生動有力,畫作仍飽滿自信。」——龍應台
楚戈生性瀟灑不羈,從不保留自己作品,這是他寫作數十年來的第二本散文集,與上一本距離了二十年之久。楚戈是詩人、畫家、書法家、雕塑家,他的作品風貌多變,在哲思中有古物學者的鑽研,也有藝術家的揮灑,及老頑童的淘氣。罹癌後的楚戈,在這段他自稱是「多出來的日子」中,不改他不在乎的本性,卻將生命過得更加豐厚。從在咖啡館裡流浪到進出病房,一生的流轉,都在這本最新散文集中。
本書特色
★龍應台專文推薦,楚戈睽違二十年後,再出版最新散文集。
★收錄楚戈如傳奇故事般的寫作年表,精彩引人。
作者簡介
楚戈,本名袁德星,湖南省汨羅縣人,一九三一年生。九歲習左傳與詩經,十七歲便和同學前往長沙從軍,一九四九年隨軍來台,一九六六年退役,考取國立藝專夜間部,次年被聘到文化學院講授「藝術概論」、「中國文化概論」。一九六八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從事古物鑑定工作,對商周銅器有獨到的研究,餘暇並從事繪畫、書法、寫作,在國內外舉行個展多次,反應熱烈。
楚戈的文藝作品,包括詩畫集、散文、論評等不同類型,他一生所經歷的戰亂離愁,他生性的瀟灑不羈,以及他對藝術的涵養,均對他的創作有莫大的影響。著有詩集《散步的山巒》、《流浪的房屋》、散文集《咖啡館裡的流浪民族》及《火鳥再生記》、雜文集《審美生活》、藝術評論《視覺生活》、繪畫集《楚戈作品集》等多種。
序
「我是個無所謂的人」,楚戈說
龍應台
楚戈有一天早上起來,按下馬桶手把之後,看見水流頓時湧出,卻沒聽見那應有的「嘩然」水聲。他帶著懸疑,用手敲打桌子,也聽不見敲打聲。
他聾了。
聾?我可以想像。電影效果就會這樣處理:譬如你站立在一個巨大的火車站大廳中央,遠處鐵軌上一列列火車節節駛入,大廳裡則人頭鑽動,像蜜蜂一樣各自奔往不同的方向,時不時在匆忙中撞個滿懷,打翻了行李,有人一臉怒氣。一個胖孩子突然張大了嘴,眼淚明顯流出來,然後坐到地上又踢又搥;女人彎身拖他,露出「看我打死你」兇狠的表情。賣熱狗的小販,肚子上繫著圍裙,他打了一個呵欠。高處懸著一個看起來有一公尺直徑的大鐘,秒針正在快速行走。
數不清的奔撞、碰觸、激烈的哭泣、熱請的擁抱、明顯的動怒……但是一片寂靜。在你,和那個世界之間,有一個凍結了的距離,好像隔著一堵厚厚的透明的冰牆。你看見,彷彿從另一個空間,這世界的一切動靜,但是世界看不見你,因為,它聽不見你,不知覺你的窺看。
楚戈聾了以後,朋友也不知如何是好。你看著他,握起他的手,你想說「你好嗎楚戈」,但知道他聽不見,於是你看著他微笑的眼睛,沈吟該怎麼辦;這感覺像什麼?大概就像,送信到人家家門口,門是開了,但是,嗯,楚戈不在家。於是你也不說了,然後慢慢把他的手放下。
等到他有文章出來,又看見他的畫,文章還充滿力氣,畫還飽滿自信,你才發現,啊,被他的「聾」給騙了。你以為楚戈「不在家」,他「在」得很。你們鬧烘烘說笑的時候,他一旁坐著,弄不清你們在說些什麼,看起來很孤單無助,但是,沒有了聽覺,他的眼睛可像躲在被子裡伺機而出的野狼的眼睛,突然大了一倍,看這世界人來人往,格外分明。
聾,沒打敗他,讓他變成一個怨天尤人的酸老頭,就好像從前,癌也沒打敗他,把他變成一個到處訴說自己痛苦的糟老頭。朋友們喜歡他,固然是欣賞他的才氣,更因為他的自然隨性,灑脫不計較。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一個無所謂的人。」無所謂,有很多意思:隨遇而安,什麼都可以忍受,不與人爭,給你一匙,你要整碗捧走,也可以。這種「美德」贏得他朋友們的愛護,贏得他紅粉知己的疼惜。
可是在他「無所謂」的美德裡,我怎麼都覺得有一絲絲悲涼。「咖啡館裡的流浪民族」最讓我想看的,是附在後面的楚戈年表,這年表,也可以從後面往前讀。讀起來,就是一個典型的畫家生平:二○○四年,作品在台北歷史博物館展出;二○○三年,在國父紀念館展出;二○○○年,在上海和京都展出;一九九九年,在香港展出;一九九一年,六十回顧展……再往前走,就是一個典型的作家的歷程:一九八五年,散文級「再生的火鳥」出版;一九八四年,詩集「散步的山巒」出版……或者,再溯著時光的淺灘往前走,浮出一個典型的研究者輪廓:一九七七年,研究青銅器的論文發表;一九七四年,為故宮編撰「故宮如意選集」,寫「饕餮紋的界說」,編寫「故宮琺瑯器選粹」……
這個年表,和歐洲任何一個畫家作家的年表沒什麼不同,但是慢慢往上游走,到一九六六年,你就像摔了一跤,看見,在這一年,三十五歲的楚戈退休了。做了十七年的工作,當兵。離開時,雇主給他的報酬是一張紙,「戰士授田書」,說,將來,在那遙遠的地方,你可以有塊地。貧窮的三十五歲的男人,開始寫稿、畫連環漫畫來試圖養家。這,不是任何一個歐洲畫家可能有的履歷。
一九五二,我出生的那一年,二十一歲的楚戈在軍隊裡,作學徒修理汽車。常常被毆打,被羞辱,被禁足。能夠離開軍營的時候,他就到圖書館拼命找書看,到中山堂貪看畫展。一九四八年,十七歲的袁德星,跟著同學去參軍,從此就離開了家,離開了母親。三十年後他再見到母親時,近五十歲的他用童年稚兒呼喚母親的音調呼喚她。
一九四○年,九歲的中國孩子,在燈火昏昏的私塾裡,開始念《三字經》和《論語》。十歲的時候,跟著先生讀《左傳》和《詩經》,在先生的書架上發現了《芥子園畫譜》。十三歲的時候,在逃難的路上撿到了《老子》和《淮南子》,抱了就讀。戰爭一直在進行,砲彈在身邊炸開,小黃牛在眼前餓死,這個鄉下農村的窮孩子就在砲火和離亂中,半懂不懂地讀《論語》和《老子》和《詩經》。
這,哪是一個任何歐洲的畫家作家可能有的典型履歷?
在楚戈的「無所謂」的生平裡,我其實瞥見一種悲愴:失鄉,流離,使他脆弱,但是在野蠻的時代裡,置身於最輕視人權和個人尊嚴的軍隊文化中,他又必須極端地堅強才能倖存。他的「無所謂」,不計較,他的甘於平淡,被我們解釋為灑脫的「美德」,難道不是一種生存的不得不?他,還有無數的其他的楚戈,到哪裡去兌換他的「戰士授田證」?他,去跟哪一個歷史的債主計較?他的灑脫,難道沒有一點沈默的辛酸?
但是楚戈終究沒有被歷史的債主打倒,就如同他沒有被他的窮,他的聾,他的癌,打倒。他永不停歇地研究文明,思索文化,創作想像,因為不如此,他勢必早就抵不過時代的殘酷和艱辛。許多他的同儕,早就倒下,無聲無息,還有些「老兵」,仍在倒下的邊緣掙扎。而七十四歲的楚戈,文字仍生動有力,畫作仍飽滿自信,隱隱間似乎也在以高姿態宣示:汨羅江畔的農村,再怎麼貧窮再怎麼偏僻,因為有「論語」、「老子」、「詩經」和「芥子園畫譜」,聰慧的孩子就敢,打開世界,走出去。
於是在楚戈身上,我既看見時代的殘忍,也看見文明的強韌。他「無所謂」,或許也因為,在我看見之前,他早看見了。
──二○○五年一月十九日於沙灣徑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