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Pioneer Forever 建築家伊東豊雄: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榮光(修訂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02196
謝宗哲
天下文化
2013年6月25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規格:平裝 / 328頁 / 16*23cm / 普級 / 部分彩頁 / 修訂版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藝術設計
>
建築
>
建築家傳記/文集
同
類
書
推
薦
逆溯自己的原型象徵 : 劉克峰的維豐橡膠大樓建築故事
搞怪建築師進化中:林淵源的內心劇場爆炸公開
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 Inaction of Architecture
庫哈斯談建築的危險:給年輕人的建築啟蒙課
【百位工程與建築大師套書】(二冊):《50位史上最偉大的工程師》、《50位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師》
內
容
簡
介
用整個身體來思考吧!用頭腦所想的事只要三天就變了,
然而用身體所思考的事再久都不會改變!
——伊東豊雄(2010年3月2日),寫給台灣熱愛建築與設計的年輕朋友
因為伊東豊雄,是這樣的先驅者、建築家——
也曾有過發不出薪水給所員、靠親友介紹才有設計案可做的慘澹經歷,
也曾在提出嘔心瀝血的作品之時,飽受當地媒體抨擊……
然而他始終堅持走自己「另類現代建築」的創作之路,
藉由與同輩建築師相互批判、砥礪,以不斷精進自己的設計能力熬過了艱困的日子;
終於,伊東豊雄的作品成為各界公認,二十一世紀新建築的代表,
並摘下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桂冠——2013年普立茲克建築獎。
而即便成名,伊東仍不斷在世界各地的各種競圖案中奮戰,
同時追尋著更理想的、與自然共生的新建築。
於是,我們才能夠看見一位偉大的建築創作者,努力不懈的動人姿態。
而幸好,我們身在台灣——
所以才能親炙這位不曾停止進步、不曾放棄探索任何可能的前衛建築家,
充滿生命力的四件大型公共建築作品,從競圖、發包到完工啟用的點滴歷程;
也才得以近距離地閱讀、感受
伊東豊雄的成長經歷、不斷追求創新的自我期許、在其作品背後的深沈思想;
於是,我們也因而能夠從這些在台灣已實現、將實現的前衛建築風景中,
找到自己心底深處的創造力,也開啟對未來的無限想像。
作者簡介
謝宗哲 SHA Sotetsu
學術專長為建築設計、建築理論、日本當代建築論述、都市住宅研究、創意商品與視覺設計。2007 年取得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現為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以及 Atelier SHARE 綜合計畫研究室負責人。
熱愛旅行、閱讀、翻譯、鑽研日本建築與流行文化,多次擔任伊東豊雄在台活動與演講口譯;並曾以 Atelier SHARE 負責人身分,協助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進行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競圖與新建工程。目前持續致力於日本當代建築與台灣建築學界及業界之間的推廣與交流。
自 2002 年起翻譯多本日本經典建築書籍,包括《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2002)、《建築家的 20 歲年代》(共譯,2003)、《都市地球學:日本三大建築家的都市論集》(2004)、《設計活動吧!》(2005)、《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 10 則》(2007)、《旅。建築的走法》(共譯,2007)、《建築學的 14 道醍醐味》(共譯,2007)、《伊東豊雄建築論文選:衍生的秩序》(2008)、《邁向建築的軌跡——日本建築家的畢業設計》(2008)、《邁向建築的軌跡——日本建築家的畢業設計 2》(2009)、《美的感動:19 條建築之旅》(共譯,2009)、《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2010)等;並分別於 2006、2010 年擔任建築雜誌《dA 夯》的策劃與撰稿人;另著有《建築的開始:東方新意的崛起——2008 年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見聞錄》(共著,2009)。
序
胡志強(台中市長)、陳 菊(高雄市長)、彭錦鵬(台大社科院遷院工程執行長)
邱文傑(建築師/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
張基義(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A+@ Architecture Studio主持人)
曾成德(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
曾光宗(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
楊逸詠(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詹偉雄(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
劉育東(亞洲大學副校長)
蕭子新(年代新聞主播)
喜歡他執著的方式——
愉快而不苦情。
喜歡他求新求變的精神——
當別人早被拱成大師或被神化的時候,他依然堅持於創作的天地,自在翱翔。
佩服他事務所的經營方式——
像朋友工作室般的永續熱情,效率不是被嚴格控制出來的,
而是從選人、訓練、團隊默契的自然生成,宛如基本的素質,存在於工作倫理之間。
佩服他永不消滅的熱情——
為地球創造有意義、具生命力建築之持久努力,
幾乎不把能量、體力、年紀放在心上,而如此自然衍生而出的不滅能量。
從這本書中,相信您能了解伊東豊雄成功背後之成長過程及令人佩服之原因,很高興能有機會分享閱讀伊東豊雄之喜悅,相信您會喜歡!
邱文傑/建築師.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
建築的宿命就是文學家卡爾維諾所謂的「石化」。
在緩慢的石化過程中,唯有開放、執著並持續地努力,才可能跨越在世界的沈重與作品的輕快之間。
伊東豊雄先生永遠在現實與重力之間,奮力地追尋著空間的流動性與設計的自由度。
也難怪當代建築名家庫哈斯曾將伊東先生描述為「新世紀輕建築新範型的領航員」,也正是所謂的 Pioneer Forever!
曾成德/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
建築啟蒙與學習階段正值日本六○年代的高度經濟成長期,
及「代謝論」風起雲湧之動盪年代的伊東豊雄,
其個人的建築成長過程訴說著日本戰後建築發展的歷程;
同時在其設計作品中,更可感受到伊東豊雄作為建築師的生命觀,
以及對於建築創作的熱情、能量與叛逆性。
這是一本近距離剖析伊東豊雄的好書,值得細細品味。
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如果你認識 Ito san,你就知道他的建築中有堅持、樂觀、隨性、新思想、百花齊放。
如果你不認識 Ito san,請讀本書!
劉育東/亞洲大學副校長.交通大學建築所創所教授
詳細資料
規格:平裝 / 328頁 / 16*23cm / 普級 / 部分彩頁 / 修訂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
Pioneer Forever/建築家伊東豊雄
Preface I
寫在《Pioneer Forever / 建築家伊東豊雄》的付梓前夕 by 伊東豊雄
Preface II
刻畫/一代建築巨人——伊東豊雄的輪廓
序章改變台灣都市地景的伊東新建築
自 2005 年起,在台灣的北、中、南三座城市,
陸續吹起了生機盎然的伊東新建築旋風,
伊東建築所特有的流動性,也同時帶動了台灣都市地景的正向演化與變容。
-其一/與城市環境共生的高雄世運主場館
-其二/作為城市生活藝術場域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其三/與森林共舞、可呼吸的台大社科院院館
-其四/誘發新舊文化交流的松山菸廠新建築
第一部成為建築家之前
原本為了打棒球而只想進入輕鬆的文學院就讀,
卻因意外落榜而重考進東京大學理學院,
伊東自此踏入了建築領域,也為開創屬於自己的建築創作之路奠下基礎。
-成長記憶中的原風景
-從內側觀看著藝術的成長歷程
-東京的故宅出自建築名家之手
-東大入學——與建築的邂逅
-在菊竹清訓事務所的建築修業
Episode I 衍生過程的形態 by 伊東豊雄
第二部作為年輕建築家的那段日子
獨立於 70 年代、伊東這個世代的新銳建築師,
既沒能趕上 60 年代日本大興國家建設的潮流,也沒能受 80 年代蓬勃的經濟發展所庇護;
因而在當時只能陷入一片無能為力的氣氛之中。
-獨立、成立個人事務所
-一九七○年代的慘澹記憶
-過渡到八○年代——不斷辯證的住宅論
-平和時代的野武士
-八○年代的新氣象——開展設計規模
Episode II 伊東與安藤的冷靜與熱情之間
第三部凝視/伊東事務所的絕對真實
雖然伊東事務所的設計操作並不是 top-down 的方式,
然而一旦伊東內心的 image 開始建立起來,
所員們在設計發想上便很難跟得上伊東的腳步了。
-事務所的運作與創作風景
-作家型事務所的宿命——競圖中的戰鬥
-設計案的執行與落實
-伊東與所員之間的互動
第四部旅/伊東豐雄的城市漫遊
一般建築師通常會透過畫 sketch 來為旅行做紀錄,
然而伊東卻認為該忘記的事情自動會忘記,
而該記得的事情也會自然而然地殘留在記憶裡。
-旅行手記(1985)
-記憶中的九個城市(1988)
第五部歷經仙台案的成功/邁向世界的伊東豊雄
透過仙台媒體館一案,伊東對極簡、純粹、抽象性空間做出了告別,
並勇敢地朝著有機而充滿生命力的仿生建築邁進;
從此,更掀起了一股席捲日本海內外的伊東建築新浪潮。
-仙台案之前的境遇
-建築人生的轉機——仙台媒體館
-對於「仙台媒體館」之報導的質問書
-來自仙台媒體館的領悟
-走向世界的創作足跡——比利時/英國/西班牙/義大利
第六部伊東豊雄的建築創作歷程
伊東的建築從年輕時代開始一直到現在,
都處於一種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裡,
就如同他在建築中所持續追尋的「流動性」一樣……
-原始(Primary)建築形態的迴避
-對於建築之「厚重與堅固」的反感
-所有的一切來自於對建築立體主義的反抗
-水的流動與漩渦——對於平面計畫的觀點
-告別立體主義、邁向管狀主義的美學
-在立方體中有著「管」的貫通
-仙台媒體館之後的進展
-新的真實與衍生的秩序
第七部 最終章:實至名歸的建築前鋒
伊東是刻意另類、勇於嘗試的作家型建築師,
同時也是擅於重新定義問題的建築學者。
「重返自然的懷抱」成了二十一世紀伊東建築之根本命題。
-Zero Age後的全新出航/二○一○啟動的伊東建築博物館
-日本三一一大震災的啟示——挺身而出的建築家們
-□□□□家(House for All) Project
-重回自然——思考後三一一的建築像
-實至名歸的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榮光
Episode III (泛)伊東建築學派
Appendix 伊東豊雄的光榮軌跡
Credits & References
序
序文
寫在《Pioneer Forever / 建築家 伊東豊雄》的付梓前夕
我設立個人的小工作室是在一九七一年,那是在我三十歲的時候;所以到了明年,我的事務所就成立滿四十年了。
不過,當時的我既非對將來有什麼樣的展望,也不是工作有了著落。大學學運以風捲樓殘之勢席捲各地、號稱國家等級之祭典的大阪萬國博覽會(EXPO’ 70)也在未能達到原先的期待之下結束,六○年代所懷有的那份屬於未來都市的夢想,可以說急速地萎縮。由於是在那樣的狀況下開始了自己的創作活動,因此可以說我對未來完全沒有任何的期望。
那時的我,和兩到三人的員工一起度過無數持續設計著親戚與友人之小住宅的日子,甚至無法在每個月按時把薪水支付給員工。雖然後來陸續地稍微增加了員工的人數,不過這樣的狀況一直到八○年代中期為止,幾乎都沒有什麼改變。
變化出現在八○年代的後半。日本迎向泡沫經濟的頂點,特別是東京的商業建築可以說是蓋了又拆、拆了又蓋。「橫濱的風之塔」與「Restaurant Bar Nomad」這兩件作品的實現,也是在這個時期。事務所的生活總算變得比從前稍微好過了一點。
決定性轉機的到來是在一九八八年,那是因為接受了位於熊本縣八代市的「八代市立博物館—未來之森 Museum」之設計委託的緣故。這一年他們開始了由「熊本 Art-Polis」這個委員會來選定設計者的方式,而我則幸運地榮獲來自於總策劃人(Commissioner)磯崎新先生的設計指名與邀請。目前,我也擔任第三代的總策劃人而繼承了這個事業體的工作與任務。這件案子對我來說是很值得紀念的初次的公共建築設計案,而那時的我其實已經四十七歲了。
八代市立博物館在一九九一年開幕,而我的這件作品也獲得了好評。因為有這個「實績」,我在九○年代之後便轉為以公共建築作為設計工作的主要核心。而在做過幾件公共建築的設計案之後,我對於日本的公共建築是如何承襲著習慣、如何堅持著過去的形式與保守的態度這件事,有了很深刻的體會。我開始感到要突破這樣的困境,並不能單只從形態的設計來著手,而是 program(空間計畫)本身也非得做出革新的提案才行。
就在我這個想法開始醞釀的前方,於一九九五年有了「仙台媒體館」建築競圖的舉行。而那正是我一直追求的、針對 program 本身做出提問的那種建築競圖。
我們傾全事務所之力來面對這個競圖的挑戰,並且贏得了首獎。然而品嚐勝利的喜悅也只有在瞬間而已,我們的提案在贏得競圖不久之後隨即受到來自市民猛烈的反對運動。這個提案的嶄新之處無論再怎麼說明也無法得到理解,有好幾次,我甚至覺得就把這個設計提案給丟掉算了。
然而在設計持續進行、進到施工的階段之後,支持這個設計案的人們陸續地增加;到了二○○一年,仙台媒體館終於得以順利開幕。我未曾有過比那時候更覺得做建築設計實在很棒的時刻。這是因為在我設立事務所長達三十年後,第一次實際感受到自己的建築對這個社會有了貢獻的緣故。
這份感慨與感動在之後給予了我極大的勇氣。仙台媒體館開幕到如今已經過了九年,而它也早就已經塵埃落定為仙台市民的文化據點,融入市民的生活當中了。
從進到二十一世紀開始,我的設計活動除了日本之外,也擴展到了亞洲、歐洲、北美等世界各地。目前我的設計案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在海外。雖然不同的地域有著各自不同的建築思想,而基於這些思想的設計與施工方法也都完全不一樣;不過在各地經驗過各種設計案之後,就會知道建築是否能夠實現的關鍵,總歸是建立在人際關係之上。我甚至會認為只要人和人之間能夠建立起彼此的信賴關係,那麼無論是在任何不知名的土地之上,都能夠實現出美好的建築。
自二○○五年以來,台灣成了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所在。那是因為台灣是少數願意堅持意志,來追求具有高度公共性之建築的國家之一。包含日本,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受市場經濟所支配,無論是建築本身或建築師,都漸漸變成只不過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已的道具,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味地追求著驅使電腦科技所製造出來的那種時尚風格而已。然而,也就因為是處於這種受市場經濟所支配的社會當中,那種真正能夠保障市民們得以享受文化性生活的公共空間,才更是人們所需要的,不是嗎。
在台灣的各個設計案,包括高雄市運主場館、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館、松山菸廠文化園區BOT計畫主建築案等等,很清楚地傳達出台灣的人們追求著公共性的熱情與強烈意志。對我來說,已經沒有比能夠參與這種案子的設計更來得幸福的事了。
最後,要深深感謝各方的諸多先進提供我這樣的機會。同時,也對於在我持續進行建築的過程中,願意將我截至目前為止的建築生涯與建築思想等紀錄加以出版的這件事,表達深刻的謝意。尤其是不辭著述之勞苦的謝宗哲先生,對於他所做的一切努力,特此答謝致意。
伊東豊雄 / 2010年3月19日於東京
作者序
刻畫/一代建築巨人——伊東豊雄的輪廓
近幾年來,台灣掀起了一股日本當代新建築的熱潮。
無論是最早以清水混凝土極簡建築風靡全球,而深受台灣民眾矚目的巨星安藤忠雄,還是這一兩年來因贏得羅浮宮朗斯(Lens)分館、受邀進行二○○九年英國肯辛頓公園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並將於二○一○年三月底在台北舉辦建築模型展的 SANN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所引領的白色曖昧空間風潮;毫無疑問地,其中最為真實,並且已在台灣登陸的日本當代新建築,便是由與安藤忠雄齊名、最受日本年輕建築師所尊敬的前衛建築家——伊東豊雄所設計的「高雄市運主場館」。
二○○九年,世界運動會即將在高雄拉開序幕的前夕、全世界的媒體聚焦於南台灣高雄之際,這座優雅蜿蜒、盤據在世運園區裡的高雄世運主場館建築,彷彿擁有生命氣息而讓人們眼睛為之一亮。而作為其首度正式啟用的二○○九年五月二十日的開幕音樂會中,在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氣勢磅礡的樂音中,高雄市很幸運地終於擁有了這座以連續螺旋體為主要形象表現、象徵著嶄新生命時代來臨的、座落於台灣的伊東建築第一號作品。
事實上,伊東在台灣的第一號建築作品原本該是他在二○○五年所贏得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一案。奈何伊東所提出的涵洞形空間所需要的曲牆系統實在是前所未有的難題,因此才延宕多時,而讓高雄世運主場館率先粉墨登場。這座嶄新形態的運動場同時也一舉終結了近年來外國建築師贏得競圖的設計案,在台灣根本就蓋不起來的魔咒。
二○○九年的初夏,就在台灣建築界將矚目焦點放在伊東豊雄身上之際,我受天下文化出版社的邀請,要為伊東豊雄撰寫傳記。基於同樣出身於日本東京大學建築系,因而可算是伊東先生的「小學弟」,以及因緣際會下,曾與伊東先生本人有過近距離接觸與合作的緣故,我感到無比榮幸而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了下來。而就在這近一年的寫作過程中,在我腦海裡不僅浮現當年在日本留學的生活點滴,同時我也想起了第一次與伊東先生碰面的情景。
我的建築奇緣——與伊東豊雄的邂逅
這段奇妙的機遇要從二○○五年的晚春說起。我當時受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曾成德教授的委託,擔任伊東豊雄先生在陳邁國際建築講座中之專題演講的現場即席口譯。為了事先培養默契,我便在新建築社社長吉田信行先生的引薦下,前往位於東京澀谷的伊東事務所與伊東先生見面。我還記得當天,我穿起了久違了的西裝、打著領帶前往約定好的青山劇場前等候吉田先生,既緊張又興奮而流得滿頭大汗。我幾乎完全忘記在與吉田社長打過招呼之後,究竟和他有了什麼樣的交談,因為當時我整個情緒充滿了即將與伊東先生見面的緊張與不安。
然而,當我實際見到了伊東本人,原本的那股惶恐與不安在轉瞬間便平靜了下來。伊東先生給人的安穩平和印象,就如同站在毫無波紋的湖面那般;和先前我也曾見過的、散發出難以言喻的威嚴與霸氣、充滿距離感的安藤完全不同。我還清楚地記得,伊東先生在笑容可掬地和我打過招呼後,竟然用很謙卑而溫和的口吻對我說:
(那麼台灣演講的翻譯就拜託你了。請多多指教。)
聽到這句來自伊東的、無比尋常的一句話,我的內心油然而生一股因為接受到建築長者的請託,而感到無比激昂的情緒。怎麼說呢?那或許是一種感化,「因為伊東對你這麼說」而願意無條件地為他全力以赴的熱情,就這樣在體內到處竄流。
現在回想起來,那也許是我到目前為止、三十幾年的人生中,讀書最有效率的一段日子——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我幾乎把伊東最重要的文章與典籍都閱讀了一遍。任何做過即席口譯的人都知道,如果不先把相關背景知識準備好的話,那麼現場 real time 的時候將可能會是一場永遠揮之不去的惡夢。
我先從由五十嵐太郎先生所編撰的《Alternative Modern》一系列小書中,關於伊東豊雄的演講紀錄那本開始著手,接下來則從作品集來對伊東的作品案例進行地毯式的分析與研究;然後,再由集結了伊東建築生涯中之重要文章的《風的變樣體》與《透層建築》,那兩本厚得像字典似的重量級論文中,蒐集有助於準備伊東演講時即席翻譯的資料。
約莫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我整個人接受了伊東建築論的醍醐灌頂,也成就了我在留學東大過程中最為享受閱讀與研究的一段美好時光。幸運的是,這樣的努力並沒有白費(這些研究工作後來直接促成了二○○八年,我所編著的《伊東豊雄建築論文選》的出版),伊東在台北遠東大飯店所舉行的那次演講中,我竟然就如同入定了一樣,能夠配合伊東講解的節奏、很行雲流水地用正確而適切的中文做出流暢的表達。那是我第一次與伊東先生甜蜜的並肩作戰經驗,時間是二○○五年的五月底。
台灣—伊東建築的新天新地
或許是這一次的美好經驗讓伊東與台灣結下了不解之緣,伊東豊雄在該年的秋天於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國際競圖中,打敗了宿敵——札哈.哈蒂,贏得了首獎與設計權。伊東在台中歌劇院一案中,延續了在仙台媒體館當中有機的管元素,把原本只是在抽象水平量體的垂直向度中貫穿的管元素,做水平與垂直兩向度的交疊,創造出超越仙台案的建築論述與空間提案,甚至伊東本人還發出「只要台中案可以完成,那麼自己也就可以了無遺憾地引退、告別建築生涯」的豪語。伊東對於台中案成敗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般。
在贏得台中案不久之後,有天伊東先生約我到鄰近伊東事務所的青山圖書中心旁的 Cafe 用餐,並提出希望我加入該案設計工作的邀請。可惜的是,那時的我離提出博士論文的時限只剩下一年不到,在各方考量之下,我滿懷著遺憾地婉拒了這個成名在望的機會。不過事實上我後來還是以 Atelier SHARE 的名義與伊東先生有了對等的合作關係,因而能為台中案出一點力。台中案幾經波折,歷經無數次的流標之後,終於在二○○九年九月由台中的麗明營造取得建造權,但願這場前衛建築的戰鬥最後能夠有圓滿的結果。
本書的構成
話題回到這本伊東豊雄傳記。為了讓更多人能夠更直接地認識伊東豊雄,這位當代建築先驅,本書的內容與構成是這樣的:
一開始,在序章的部分,我採取破題的手法來介紹改變台灣都市地景的伊東新建築,以引領讀者進入伊東建築的世界——包括先前所提到的、已落成的「高雄世運主場館」,以及分別在二○○九年十二月及二○一○年三月份開工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與「台大社會科學院院館」,然後則是仍在設計階段的「松山菸廠文化園區」的主建築。
在感受到伊東建築的震撼之後,在第一部中,我將場景與時空拉回到伊東的少年時代,透過歷史性的考究來敘述這位一代宗師在成為建築家之前,從小時候成長記憶中的原風景一直到進入東京大學、與建築邂逅,並在菊竹清訓事務所進行建築修業的點點滴滴。
之後,我延續著伊東青年時期的歷史足跡,在第二部中追索他作為年輕建築家的那段日子,探究他如何獨立、成立個人事務所,後來則與安藤忠雄等人一同被稱為「平和時代的野武士」的、屬於一九七○年代的記憶。
從身為建築人的角度來看,相信讀者也會對「伊東事務所是如何創造出這些前衛建築」,以及「這樣的工作室型事務所的日常風景會是什麼」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在第三部中,我整理了對於伊東事務所之絕對真實的凝視,試圖描述伊東與員工之間的互動及生活面的風景。
接下來,內容重新回到伊東本人身上。我們都知道旅行是建築的走法、是學習建築的捷徑。因此,相對於安藤忠雄在自學建築之際的「都市徬徨」,我在第四部則收錄了伊東豊雄所寫的〈記憶中的九個城市〉與〈旅行手記〉這兩篇文章,以記錄另一種城市漫遊的足跡,並試著剖析伊東在建築這條路上的心路歷程。
第五部作為一個轉折,主要在於詳細描述伊東如何歷經仙台案的考驗,在千辛萬苦後終於成功而邁向了世界的舞台。
最後則以第六部作為總結,從伊東的創作歷程來論述其建築設計演化的軌跡與邏輯。同時也記錄下伊東對於新世紀建築的應有姿態所留下的訊息。至此,或可讓讀者一覽伊東豊雄作為一代建築先鋒與巨人的真實輪廓。
除了以上的主要章節之外,本書也收錄了〈衍生過程的形態〉、〈伊東與安藤的冷靜與熱情之間〉、〈(泛)伊東學派〉這三段插曲。除了釐清伊東的建築思想之外,也企圖藉由受伊東影響的日本當代建築新秀來對他做出更清楚的定位。附錄則標記了伊東豊雄的光榮軌跡,包括伊東的建築展覽與他在世界各大建築獎的得獎紀錄。
在完成了這本描述伊東豊雄先生建築生涯的傳記之後,我才終於有了自己已經取得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學位的真實感。這項作業對我而言是某種責任,或許也是一種亟欲將伊東先生的建築思想與眾人分享的、無以名狀的使命感吧。
回首這些年來自己所走過的邁向建築之路,赫然發現有許多烙印在腦海裡的深刻記憶,幾乎都曾經出現與伊東先生相遇的畫面:無論是二○○五年,前往伊東事務所與伊東先生的初次接觸;或者是私底下隨著我在東大的指導教授曲淵英邦、小(山鳥)一浩及赤松佳珠子與伊東先生聚會飲酒、一起唱卡拉OK的當下;還是因協助台中大都會歌劇院案的設計工作,而與伊東先生及其 staff 在台中市政府做簡報翻譯時的戰戰兢兢;甚或是在我提出博士論文的前夕,也就是二○○六年聖誕節當天,與伊東先生於澀谷一○一偶然巧遇的奇蹟;還有當我取得博士學位返台之後,擔任伊東先生在東海大學(二○○八)及建築學會五十週年(二○○九)演講的即席翻譯等等;對我而言,都是最彌足珍貴的建築時光與永難抹滅的記憶。
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完成,首先要衷心感謝天下文化的副總編輯林榮崧先生及資深編輯雅蕾願意給我這個機會,來刻畫這位建築巨人,也感謝天下遠見設計中心的張議文小姐在版面構成與美術設計上的努力與付出。
最後,更必須感激的是我在建築學習之路上的導師——伊東豊雄先生對我的信任,願意讓我來為他撰寫第一本傳記性的書籍,也讓我因而得以對伊東先生的建築作品與論述有更進一步的學習與領悟。
期許讀者能藉由這本書,更深入地了解伊東豊雄,這位當代建築巨人之外,也能感受到建築所蘊含的無盡魅力與可能性。
謝宗哲 / 2010年1月於東京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愛上自然系北歐建築:5大經典人物、30個暖心景點,自然建築&設計美學的療癒紀行
2.
愛上自然系北歐建築:5大經典人物、30個暖心景點,自然建築&設計美學的療癒紀行
3.
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跟著名家尋訪30座經典與當代前衛建築
4.
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30個旅遊&神遊的療癒景點,享受自然+設計相伴的生活溫度
5.
世界教堂建築巡禮:一個建築學者的朝聖散
6.
HO!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溫柔建築風景
7.
日本當代建築巡覽
8.
美聲涵洞:臺中國家歌劇院 應許未來
9.
日本當代前衛建築:自然系
10.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座城市:建築、設計、旅遊達人的台灣空間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