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解脫煩惱的方法:八正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90674
真蓮行者
白象文化
2013年6月14日
120.00 元
HK$ 102
詳
細
資
料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同
類
書
推
薦
宗門屑語:四十年習佛錄影之一
參禪與念佛修法:月溪法師文集(4)
快樂自在: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
自我的幻滅與重生:一個人的修行筆記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內
容
簡
介
減少煩惱,解脫自在,盡在「八正道」
世間浮沉,受盡紅塵業火貪瞋癡;苦海得離,但行釋門佛途八正道。
八正道是一套解脫人生煩惱與痛苦的系統化方法,包括: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陀證道之後初轉法輪時,以及佛陀涅槃前度化最後一個弟子時,所宣說的佛法都是八正道,這幾乎可以說是佛陀一生弘法的重點。依此修行,就可以確保走在佛法的正途上。
本書以原始佛教聖典《四阿含經》為依據,直承佛陀教誨,教導我們善護心念,守護六根,持戒清淨;淨化心靈,增長智慧,邁向解脫。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890674.pdf
本書特色
◎理工科專業出身的作者特別強調邏輯思考與方法論,並將之落實在佛法修行上,讓讀者也能循序瞭解學習。
◎回歸原始佛教經典解讀,讓修行者對佛陀原始說法有正確的認知,再旁徵博引進行更深入的解析。
◎以八正道為總綱,從中衍生論述各種佛法智慧,並將之系統化,方便初修者研習實踐。
作者簡介
真蓮行者
台北市人。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博士,是系統工程、全面品質管理(TQM)與問題解決方法論的專家。曾經輔導品質改善團隊多次榮獲全國團結圈至善組金塔獎,理論與實務兼具,強調做事情要有方法。並應用在佛法的學習上,結合個人在「方法論」方面的專長,根據原始佛教聖典《四阿含經》,用心整理出解脫煩惱的方法:八正道。
目
錄
推薦
序
自序
第一章 簡介
第二章 解脫的真諦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
第三節 煩惱與痛苦的原因
第四節 四阿含經:佛陀的原始教誨
第五節 八正道總論:解脫人生煩惱與痛苦的方法
第三章 世間正見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命由己造:佛法之前,人人平等
第三節 善惡的標準:有善惡行,有善惡業
第四節 因果業報:業力法則與萬有因果律
第五節五趣流轉:沉淪苦海無邊的生死輪迴
第六節 凡聖的差別:愚癡無聞的凡夫與解脫自在的聖人
第七節 出世間正見
第四章 出世間正見
第一節 四聖諦:出離生死的智慧
第二節 有情生命:佛法立論的基礎
第三節 苦聖諦:宇宙人生的真相
第四節 苦集聖諦:煩惱與痛苦的根源
第五節 苦滅聖諦:修行的終極目標
第六節 苦滅道跡聖諦:滅苦的方法
第五章 正志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無欲念:不要做欲望的奴隸
第三節 無恚念:不要亂發脾氣
第四節 無害念:害人之心不可有
第五節 守護六根:管理欲念、恚念及害念的源頭
第六節 出世間正志
第六章 正語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不妄語:誠實為上策
第三節 不兩舌:閒談莫論人非
第四節 不惡口:敬人者人恆敬之
第五節 不綺語:巧言令色,鮮矣仁
第六節 出世間正語
第七章 正業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不殺生:上天有好生之德
第三節 不偷盜:舉頭三尺有神明
第四節 不邪淫:萬惡淫為首
第五節 出世間正業
第八章 正命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如法求:正當的謀生方式
第三節 不多欲:知足常樂
第四節 中道生活:正確的生活態度
第五節 出世間正命
第九章 正方便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不放逸:精進修行,常行不退
第三節 四正斷:智慧之學,修習一切善法的根本
第四節 斷斷:已生惡法令斷
第五節 律儀斷:未生惡法令不生
第六節 隨護斷:未生善法令生
第七節 修斷:已生善法令增長
第八節 出世間正方便
第十章 正念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身念處:觀身如身念處
第三節 受念處:觀受如受念處
第四節 心念處:觀心如心念處
第五節 法念處:觀法如法念處
第六節 出世間正念
第十一章 正定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靜坐的要領:調身、調息、調心
第三節 禪思的方法:止觀
第四節 正定的過程:四禪
第五節 安般法門:以入息、出息為念
第六節 念佛法門:以持佛名號為念
第七節 慈心法門:以慈悲喜捨為念
第八節 無漏智慧
第九節 聞慧、思慧、修慧
第十節 出世間正定
第十一節 漏盡解脫
第十二章 結語
第一節 人生真實苦
第二節 業力的牽引
第三節 欲貪與無明
第四節 勤修八正道
第五節 人生的三道防線
第六節 淨化心靈
第七節 實修佛法
第八節 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八正道歌
序
推薦序
真蓮行者是我弟弟,國立清華大學工學博士,是系統工程、全面品質管理與問題解決方法論的專家。強調理論要結合實務,方法要實用有效。並將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應用在佛法的學習與生活的實踐上。今天舍弟將他學佛的心得寫成一本書,並請我幫他寫推薦序,身為兄長的我,感到非常的高興與榮幸。高興的是舍弟能夠懷抱著一顆慈悲心,無私地與社會大眾分享其多年修行學佛心得,著書立言,起到淨化人心的效果。榮幸的是個人能夠向社會大眾推薦一本好書,一本值得你我珍藏的好書,一本尋求解脫人生煩惱與痛苦的好書。
這本書以原始佛教四阿含經為依據,針對八正道,詳細地為世人解說如何解脫人生煩惱與痛苦的方法。試問世人,誰沒有煩惱?誰沒有痛苦?只要有煩惱的人,有痛苦的人,都鄭重地向您推薦這本書。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佛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再是生澀難懂的詞句,而是活生生的現實人生教戰守則。
本書的特色有:(一)引經據典:如何解脫人生的煩惱與痛苦?想知道佛陀原來是怎麼說的嗎?全書的論述都是根據原始佛教四阿含經,並附有原文經典或出處,可供驗證,直接向佛陀學習。
(二)系統化步驟:如何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原來解脫人生的煩惱與痛苦是有方法的,而且非常系統化;從正見、正志到正定,循序漸進,由世間而出世間。(三)邏輯清晰:想知道煩惱與痛苦的根本原因嗎?有情眾生為什麼會輪迴生死?本書根據佛陀教誡,利用邏輯推演,分析前後因果關係,條理分明,說理清楚,容易令人理解並接受,澈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四)實用可行:想不想改變命運?要不要解脫生死?佛法其實是來幫助我們面對生命的無常,因應生活的考驗,以及迎接人生的挑戰,必須實修實證。只要能夠對治我們的貪、瞋、癡,都是佛法。
讀完這本書之後,有幾點感想:(一)原來佛法是這麼地貼近日常生活。生活要清淨,當然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之後的思想、言語、行為、生活才會正確。(二)佛法浩瀚,經常有令人望之興嘆,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覺。本書對四聖諦、八正道有很深刻的描寫,與生活緊密結合,是想要一窺佛門奧密的人,最佳的入手處。不過,雖說是入手處,卻也是解脫生死的金鑰。
(三)佛陀是一位人間導師,教導有情眾生解脫人生煩惱與痛苦的方法。看完這本書,你會讚嘆這套方法論的嚴謹與完整。這也是本書的價值與精彩所在,把艱澀難懂的佛學名詞與各種佛學觀念,做了一個系統化的整合,圓滿地呈現出修證解脫的過程與方法。(四)這本書處處充滿了佛陀的智慧,有生命的智慧如四食、五蘊、六入處、十八界;有人生的智慧如是非善惡、因果業報、五趣流轉;有生活的智慧如五戒、十善、中道生活;有解脫的智慧如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緣起法、四禪、四無量心等。讀完不禁令人恍然大悟,智慧充滿。若能夠在生活中加以實踐,將可改變我們的一生。
最後,再一次誠摯地向各位讀者大眾鄭重地推薦這一本好書。當我們為了生活忙忙碌碌之餘,在夜深人靜之時,覺得世事何紛紛,人情何擾擾,人生不知所為何來,不妨把這一本書打開來看。或許從中可以找到解脫煩惱,止息痛苦的靈感與答案吧。祝各位修行有成,法喜充滿。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副校長 林啟瑞
二○一三年 春
作者序
佛教的出現正是為了因應如何解脫人生的煩惱與痛苦而來。佛陀也正是為了苦難的眾生而尋求解脫之道,最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人間的導師。根據原始佛教四阿含經,詳實記載了佛陀教導苦難的眾生如何從煩惱與痛苦的人生中解脫出來的方法──八正道。而四阿含經則是目前世界上公認最原始的佛教聖典,且有南傳的巴利藏五部與之印證。是佛陀涅槃後,由佛陀親自教誨的弟子最先結集出來的經典。起初口口相傳,後來形諸文字,最後形成一部叢書,有如儒家至聖先師孔子的論語。阿含經的「阿含」二字即是傳承佛陀教法的聖典之意,讀阿含經猶如親沐佛陀訓勉。
本書站在實用的角度,以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實際應用為前提,以四阿含經為依據,直承佛陀教誨。論述引經據典,儘可能呈現佛陀說法的原始風貌,並附上經典原文以供驗證。以系統化的方式,利用邏輯推理,有根有據地闡述佛陀慈悲開示給眾生解脫人生的煩惱與痛苦,終止生死流轉的無上珍貴解脫方法──八正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或是人生旅途上,難免會碰到各種雜染的問題,令人應接不暇,以致煩惱與痛苦叢生。若是缺乏應對之道,往往弄到遍體鱗傷,心力交瘁,甚至造業墮落。然而,有過煩惱,才知道人心的複雜;有過痛苦,才知道解脫的可貴;有過仇恨,才知道仇恨的可怕。因此,為了斷煩惱、滅痛苦,息仇恨,為了向佛陀學習,於是深入研究原始佛教聖典四阿含經,並結合個人在「問題解決」與「方法論」方面的專長,用心整理出解脫人生煩惱與痛苦的方法──八正道。一可做為日常生活當中行為之準則;二可做為修行學佛的隨身手冊;三可傳給嚮往獨立自主與解脫自在的有緣人參考閱讀。
在阿含經中,佛陀自述自己渡過生死橫流,到達涅槃彼岸的方法就是「八正道」;而且度化他人也是用「八正道」。因為八正道不僅可以幫助眾生遮斷惡法,長養善法,而且還可以幫助眾生熄滅貪、瞋、癡,不再貪愛染著,達成心解脫;斷除無明,不再愚癡無知,達成慧解脫;心慧解脫就是解脫的聖者。而且,八正道樸實而生活化,合乎邏輯,循序漸進。教我們學會做佛之前,先學會如何做人,是一切佛法的歸宿。只要依照八正道來修行即可以確保走在佛陀的正法上。有志修行學佛的人,想要減少煩惱與痛苦的人,甚至想要跳脫生死輪迴的人,都應該好好地依循佛陀原始的諄諄教誨,按部就班,實修佛法。並在日常生活當中實踐八正道,就可以慢慢地消除我們的煩惱與痛苦。
「八正道」包括正見、正志(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精進)、正念與正定。「正見」教我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明辨是非善惡,相信因果業報,相信有五趣流轉。並教導我們「苦集滅道」的思惟方式,體認宇宙人生的真相。「正志」教我們不可以胡思亂想,不要有貪念、瞋念和害念。「正語」教我們不可以亂講話,不要妄語、兩舌、惡口和綺語。「正業」教我們不可以做壞事,不要殺生、偷盜和邪淫。「正命」教我們要以正當的方式謀生,少欲知足;建立正確的生活態度,行中道生活,勤耕福田。「正方便」教我們精進修行,精勤不放逸,恆行不退轉。
「正念」教我們看住念頭的方法,以一念攝持萬念住四念處,包括「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及「法念處」,念念轉趨涅槃。「正定」教我們修習禪定的方法,或安般法門,或念佛法門,或慈心法門。以止修定,以定修觀,以觀修慧,以慧生明。然後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也就是遠離諸惡不善法;離欲清淨;永盡喜貪,心解脫;永斷無明,慧解脫。最後,熄滅貪、瞋、癡,煩惱永盡,痛苦永盡,生死永盡,漏盡解脫,寂靜涅槃。佛陀是這樣解脫的,諸佛世尊也是這樣解脫的,有志修行學佛求得解脫的你我,也將因為走在「八正道」上而漏盡解脫。而最重要的是必須從日常生活的實踐中,一點一滴地「去得失」,「改脾氣」,「積福德」,「長智慧」。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煩惱與痛苦真的變少了。
最後,感謝賢內助燕飛在寫作期間的鼓勵,亦師亦友,讓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更要感謝身為台北科技大學副校長的大哥啟瑞在百忙中為本書寫序。另外,也要感謝大姐燕娜費心地協助出版事宜。並且感謝好朋友葉照燕、葉玉澎與徐燕玉熱心地提供親自拍攝的漂亮蓮花相片,使本書增色不少。最後感謝尊貴的蓮生聖尊賜給弟子無比的信心和力量,使本書得以順利完成。本書是個人的修行學佛心得,疏漏之處,尚請見諒,祈願社會賢達、大善知識惠予指導。
真蓮行者
二○一三年 春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