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找幸福:困頓後的反彈
|
|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
|
|
|
|
|
9789570395914 | |
|
|
|
楊瑪利,何琦瑜等/著 | |
|
|
|
天下雜誌 | |
|
|
|
2003年5月30日
| |
|
|
|
73.00 元
| |
|
|
|
HK$ 62.0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學習與教育
規格:特殊 / 192頁 / 21*1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學習與教育
|
|
分 類
|
社會科學 > 報導文學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這幾年來,很多人民感覺台灣好像在空轉,無奈感、無力感普遍瀰漫整個社會。
尤其是近一年來。大約一年前,《天下雜誌》進行一年一度的國情調查時,台灣人民對台灣未來發展的信心,曾經從二○○一年的谷底爬升,對未來不樂觀的比率從37%下降到25%,樂觀比率也明顯上升很多。當時企業界的開春酒會上,企業家也充滿信心,認為台灣已經走過谷底,二○○二年會是反彈的一年。
但事實發展並未如預期。過去一年來,政治惡鬥並未改善;失業更加惡化;經濟雖然擺脫負成長,仍是亞洲倒數第二。人民的焦慮爬升至最高點,對未來發展不樂觀的比率已近50%。在台灣政經大環境陷入困頓而找不到出口時,又有一波新的焦慮來襲──近幾個月SARS疫情蔓延──它迅速而劇烈地衝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價值。
以往,多數台灣人相信「明天會更好」,只要努力就有機會致富,但現在大家開始懷疑這個信仰。整個台灣社會開始出現困頓後的反彈。不管是哪個階層的台灣人,都在努力尋找個人生命的出口,讓自己感覺幸福一點。愈來愈多人回到個人可以掌握的小圈圈,更重視家庭、心靈、朋友,並比以往更珍視身邊的小事物與滿足感,展現一種新的價值觀。
本書剖析了為什麼現在大家「流行」追求幸福,並分享各行各業、各個角落的台灣人,用什麼方法讓自己幸福一點,並介紹許多因為傾聽內心召喚而創造出來的精采人生。政經的困頓也許是最壞的時機,卻也是每個人靜下心來面對生命的最佳時機。低潮的大環境讓潮流回歸到最基本面,個體尋找自己心靈深處的召喚,成為最重要的事。
在大環境短期內不見得能有快速改善的今天,從個人到企業體,都應該從自我出發,以新的價值觀生活、工作,以求獲得最大幸福。
|
|
目 錄
|
第一篇發現幸福
第一章幸福在家裡
第二章 與幸福相會
第三章擁有更多,不一定更快樂
第四章設定幸福方程式
第五章 滿足感商機蔓延
第二篇 幸福的挑戰
第六章兩極化的台灣
第七章 台灣在焦慮什麼?
第八章 十招縮短貧富差距
第三篇 傾聽生命呼喚
第九章 回歸生命基本面
第十章 勇於探索驚奇世界
第十一章 讓生命輕盈起來
第十二章 全方位發展生命學分
第十三章走出藍色幽谷
第十四章拔除憂慮壞習慣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