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就語文而言,本書討論對象除了一般認定的華裔美國文學,也包含了從台灣、中國、新馬等地移居美國,以英文或華文創作的作家,這點符合了「多語文的美國文學」(Languages of What Is Now the United States)的論點,也呼應了亞美研究中有遠見的歷史學家與學者,如麥禮謙、市岡雄二、王靈智(L. Ling-chi Wang)、黃秀玲(Sau-lingCynthia Wong)等人對於亞洲語言的重視。
曾獲得2007與2010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主要研究興趣為英美小說,女性書寫,離散文學與文化研究,少數族裔論述以及電影研究。論文發表於《歐美研究》、《中外文學》、《英美文學評論》、Contemporary Women’s Writing、Feminist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MELUS、Tamkang Review等國內外期刊。另著有中外專書數本;譯著有Love以及《木魚歌》兩部小說。
目 錄
∣推薦序∣
李有成 關注式的閱讀──馮品佳教授著《她的傳統:華裔美國女性文學》序 i
單德興 書寫離散,析論華美,解讀女性──序馮品佳教授《她的傳統:華裔美國女性文學》 vii
經過約二十年的慘澹經營,亞裔美國文學研究在台灣逐漸形成一個小有規模的學術社群,人數不能算多,研究能量卻相當充沛,在亞裔美國研究的國際學術分工中佔有一席之地。最近由梁志英(Russell Leong)、唐.中西(Don T. Nakanishi)及單德興所主編的《全球屬性,在地聲音:〈亞美學刊〉四十年精選集》中譯本在臺北出版,多少印證了臺灣學者在亞裔美國研究方面所受到的重視。這套書分上、下二冊出版,近一千頁,合六十餘萬字。參與這個跨太平洋亞美研究翻譯計畫的譯者絕大部分是臺灣的亞美研究學者。
在臺灣的亞美研究社群中,馮品佳教授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她在美國念書時師事第一代亞美研究學者林英敏(Amy Lin)教授,在林教授指導下完成的博士論文即以莫莉森(Toni Morrison)與湯亭亭(Maxin Hong Kingston)為研究對象。回到臺灣後在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任教,她仍然延續其博士論文的關懷,投身研究弱勢族裔文學與文化,特別是離散亞裔(包括東亞與南亞)與非裔(包括英美與加勒比海)作家與導演的研究,認真勤奮,成績斐然。我們只看到馮教授憑其優秀的研究屢獲重要的學術獎項,有時候可能忽略了她其實不是一位獨善其身的學者;除了曾經多年擔任任教學校的學術行政工作之外,她對學術社群的服務也從來不落人後,而且不限於台灣一時一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