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老師的話第10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656871
明德出版社
明德出版社
1998年10月01日
54.00 元
HK$ 48.6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老師的話
規格:平裝 / 172頁 / 14.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老師的話
分
類
宗教命理
>
宗教概論
同
類
書
推
薦
你終究是神,因為你是我的永生
生生菩薩世世佛:小部經典本生經
達賴喇嘛的貓5:喚醒內在小貓,點燃生命熱情,找回最純粹的幸福
神聖的顯現:比較宗教、聖俗辯證,與人類永恆的企盼
祕密瑜伽士的生死莊嚴:〈中陰祈願文〉契入昭空大手印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老師的話 第5輯
老師的話 第4輯
老師的話第13輯
老師的話 第2輯
老師的話第12輯
老師的話第14輯
內
容
簡
介
回首這數十年來,師尊為渡化冥頑不靈的我輩,屢屢臨壇慈悲顯化,從來不嫌棄弟子們的魯鈍與痴迷。
老師,從來不曾放棄過我們!祂那慈悲的法雨,有如醍醐灌頂,永遠鍥而不捨、無微不至的告誡著我們。
當我們迷失、徘徊、無助時,恩師慈語,總是如即時雨般的出現耳際。若清泉沁心,如雷灌頂!不時洗滌我們污穢、執著的心靈。
多年來,「老師的話」陪著我們走過數不完顛簸、平順、歡笑、淚痕的日子。直到現在仍有一股莫名的感動。
目
錄
◎無為的奉獻/1
◎自助天助/39
◎當下才是道/47
◎「悔」─是要每日省思!/69
◎苦過就樂了!/91
◎修行者的精神/109
◎考驗從心而來/143
序
序
◎當徒兒們付出自己去幫助別人的時候,不管這個人是否真的得到了些什麼,也不管他是願意接受你的愛心,或者拒你於千里之外,你都不能受到影響,難道你會因此而快樂或不快樂嗎?付出的時候就是一種快樂,你會覺得蠻實在的,因為徒兒們是真的付出過。既然是付出,一定要看到成果嗎?徒兒們捫心自問,是不是盡心盡力了?既然盡心盡力了,徒兒們辦的又是上天的道,一切聽天由命,好,上天會讓它好,不好,也有它的因緣,是不是?那麼你們又不快樂什麼?都是因為看不開!
◎當一個人真正去行、去辦、去成全、去講道,盡心盡力在付出時,就是他們真正得到的時候。所以,世界上誰最富有?〈付出關愛、渡化眾生的人〉老師窮慣了,最喜歡補破衣,你們要是哪裡破了,我就喜歡縫一縫,把它補起來,為師就做這種事情。怎麼補呢?譬如徒兒說:「老師啊!我這裡痛、那裡痛,老師幫我啊!」那我就去幫他補一塊清涼膏、化氣膏,再補一快盡心盡力膏、捨身辦道膏,我這種東西可多了!一貼下去就百病全消。老師是大濟公,你們是小濟公,所以要和我一樣補東西,會補嗎?什麼時候補?渡眾生、成全人是一定要的,我們還要補別人的不足。人和人相處會有很多漏洞,看到兩個人不合、吵架,你們是小濟公,會不會補?徒兒呀!你們要超越自己,要做得好,你們都可以做為師所做的事情,你們要是願意做,都比老師我還強,只怕徒兒不願意做。
◎在你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仙佛才會磨煉你,因為仙佛會給你合理的要求。人就是這麼可憐、這麼迷昧,你們總是不經過苦難是不會覺悟的。徒兒阿!不要再放縱自己的心,不要讓自己的心一直怠墮下去了,積極過著你的人生,過著你的道化生活。
◎有的人說:「老師呀!求您讓我健健康康啊!現在我有家庭、有孩子,讓我七十歲以後就開始修道、辦道。」這種心願好不好?〈不好〉七十歲為什麼不好?〈辦不動了〉那為師讓你活六十歲,「六十歲,我才出來修、辦道」,好不好?〈不好〉為什麼不好?因為來不及了。你知道你可以活到幾歲嗎?〈不知道〉是啊!你說你要到六十歲以後再出來辦道,就怕你只活到五十九歲呢!那為師不是很為難嗎?為師是想完成你的心愿,讓你出來修辦道,可是你卻只活到五十九歲,那不就變成為師我不慈悲了嗎?
◎道在生活,生活就是道,體會得出來嗎?如果生活不順利,就一定要用修道的心來過生活;唉!修道,有哪一個是很順利修成的?要用歡喜心去面對任何的問題,才會順利。其實甘就是苦,苦就是甘;你們不要老是覺得每天都要上班是件很痛苦的事,為什麼人家上班可以很法喜,這還不是心的問題!那就表示你的每一天都很重要,因為你的改變,使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成為很重要;縱然沒有人幫你們做史記,但上天也會記得清清楚楚,而且這是對咱們自己負責的事,不快樂的過生活,難道跟自己過不去嗎?你們有幸來到人世上,享受這人世上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最幸運的是還能來到人世上學道,你們可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為什麼仙佛都要乘愿再來?因為修道才是最美好的事情!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