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療癒,從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

療癒,從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6938122
派特.亞倫
江孟蓉
張老師文化
2013年4月12日
117.00  元
HK$ 99.45  







叢書系列:心靈拓展系列
規格:平裝 / 29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心靈拓展系列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藝術治療經典
最受推崇的「藝術自療」書籍
美國藝術治療史上最賣座的暢銷書之一

  「藝術治療這條心靈之路,每個人都能夠親臨,不需任何天賦。」

  美國藝術治療界先驅派特.亞倫博士以自身情境為導引,分享身為學生、教師、藝術治療師、妻子、母親及藝術家的心情故事,影像創作讓她內在深沉的恐懼與悲傷一一流瀉,突破了自我的陰暗面,重新找到生活的平衡與生命的意義。她鼓勵每個人走上獨一無二的探索旅程,輔以實用的素材、方法和活動指引:

  .發現個人的故事或迷思
  .辦識出個人生命的主題和模式
  .確認並釋放痛苦的回憶
  .結合日記和影像創作
  .練習積極想像的技巧
  .經由分享個人的創作而與他人連結

閱讀對象

  ■對藝術、設計、創作、自我探索有興趣的人
  ■本書是為「預期內在還有值得探索的人、能夠從想像色彩、形狀、
  格式及影像中發掘樂趣的人」所寫的,邀約欲從不真實的作品中破繭而出、
  人際關係不和諧、工作不盡如人意及其他走入死胡同的人,加入探索的行列
  ■諮商輔導人員、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師、志工等助人工作者、學者、
  社會行動/運動者

作者簡介

派特.亞倫博士(Pat B. Allen, Ph.D., A.T.R., HLM*)

  是一位作家、藝術家、藝術治療師和教師,她透過藝術創作、寫作和園藝,與「創造性源頭」(Creative Source)連結。她的兩本著作《療癒,從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和《藝術是一條靈性通徑》(Art Is a Spiritual Path)主要在藝術、心理、靈性和社運等跨領域中探索。亞倫博士也撰寫了許多專業文章並製作幾部影片,到處應邀演講和帶領工作坊,推廣她所發展的「工作室三部曲」(Open Studio Process)創作模式。

  亞倫博士多年來在許多參賽或受邀的展覽中展示她的作品。她曾經是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兼任副教授,現任亞歷桑納州佩斯卡學院表達性藝術中心的訪問學者。她目前投入樸門農藝(Permaculture)設計領域,並運用「工作室三部曲」的意圖寫作、藝術創作和見證寫作,在大自然環境中,整合以身體為基礎的學習來探討生態議題。

※派特.亞倫是美國藝術治療協會的終身榮譽會員,這個頭銜是此協會所頒發的最高榮譽。

譯者簡介

江孟蓉

  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畢。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譯者與科大英文講師。愛好新知,樂在學習,欣然品味生活當下的況味,更樂於透過信達雅的譯文,搭起作者與讀者之間美麗的橋樑。譯有:《瞥見永恆》、《死亡晚餐派對》、《業力療法》(以上由生命潛能出版),《法國盛宴》、《茴香酒店》、《紐約三部曲》(以上由皇冠出版),Email:maggie710166@yahoo.com.tw。



推薦序1 與自己重新相遇的旅程 蔡汶芳
推薦序2 藝術治療的劍 呂素貞
推薦序3 藝術自療之「美的歷程」 吳明富
推薦序4 創作,活絡生命的筋骨、滋補心靈的療癒 易君珊
作者中文版序 藝術治療師的天職與使命 派特.亞倫
前言 繽紛多采的藝術心靈之旅 M.C.理察斯
作者序 一條通往心靈之河的路
導讀 回歸藝術的真諦

第一部 醞釀
1馳騁想像
2探索記憶
3氛圍營造

第二部 初探
4素描
5彩繪
6雕塑

第三部 心耘
7滯礙
8探尋
9工作
10心靈與神靈
11夢與故事

第四部 深掘
12原型
13影像之舞
14模式
15記錄身體影像
16處理悲傷
17拼貼過去

第五部 整合
18深度
19恐懼重生
20投射
21探索未知
22協力創作
23轉型
24一無所知

結論 圓融
25完成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作者序

  一條通往心靈之河的路

  影像讓我分裂,又讓我回歸整體,成為更新、更大、能呼吸的自我。二十年來,我以影像、彩繪、素描及文字記錄了自己的內在生活──這樣的過程有時是一時興起、有時勤勉努力,不過終究持續了我扮演美術系學生、藝術治療師、教師、妻子、母親與藝術家角色的這段日子。我想,我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我始終懷疑自己的存在。我的存在是那麼不重要,那麼不引人矚目,因為我的感覺(這是創造意義的要素)流失了。藝術創作正是把靈性帶回我生命的方式。心靈,乃是承受生命混亂、情感驅動以及生命篇章依存的地方。心靈,也是我補充能量、生生不息的美好之所。藝術,則是我認識自己是誰的媒介。
  
  即使心靈遭到放逐,你還是可以描繪出自己的生命,只是其中蘊含的意義不見了。當我初次從事影像創作,我經常感覺自己瘋了。人類情感的混沌對我而言,是那般陌生。即使我站在陽光下,與朋友說說笑笑,我依然感覺自己從陽光及笑語中跳脫,根本沒有人與我感同身受。影像讓我得以收復成長過程中所迷失的東西,並瞬時充注情感的能力。我並不相信藝術能夠治療或矯正什麼,但是它卻可以架起心靈的橋樑,那是一座一直等待著被搭造的橋樑。
  
  在本書中,我使用「影像」(image)、「影像創作」(image making)及「藝術作品」(artwork)等字眼的次數,多於簡單的「藝術」(art)一詞。因為在藝術一詞中潛存著價值的批判,而這極可能成為許多人揮之不去的障礙。藝術有好有壞,有精緻、有高級。不管是什麼樣的藝術,都令人聯想到最後的成品,像是一幅素描、一幅彩色的畫或是一件物品;但影像卻大不相同,它是我們每個人在聽了音樂、讀了詩篇或者聞到與某種記憶相繫的香氣時,在夢境或心靈之眼中尋常經歷的共通現象。我們對於自我、自己所愛、所憎的都有一些內存的影像。我們甚至具有一些未曾謀面的人、未曾造訪的地方的影像。藝術創作就是讓這些影像現形的過程。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所畫下的符碼,毋須以外在的標準做評價,而只要依憑內在對於真實的認知。

  影像創作乃是一種打破界限、拋卻老舊概念而讓新想法湧生的方法。它是一種演練的形式,如同任何一種心靈的修練。藉由練習,對自我的認知終將蛻變為智慧。影像並不總是美好的,有時候它們是生澀而神秘的。它們也不盡然是令人感覺舒服的,但也可能令人喜悅、具有挑戰性、刺激性,甚至有時是令人心生恐懼的。

  本書強調與影像同行的過程,勝於對成果的著墨。許多人從未嘗試影像創作,是因為他們不知如何處理成品。要裱框?賣掉?展示?與人分享?評論它?繼續發展?廣加行銷?再多畫十二幅,送到藝術市集?如果我真的愛上創作,就必須辭掉工作,持續作畫?我必須稱呼自己為藝術家?我可以如此嗎?以藝術做為認知的一種方式,並不要求你改變自己的生活,就像嘗試冥思並不要求你剃光頭出家是同樣的道理。要如何迎接影像、如何帶進你生活中成為你的故事,完全由你決定。我把自己的故事融入本書,為的是呈現其中過程的多面向。它有時單刀直入,有時則否。然而只有透過「做」,才能夠真正的學習。每個人的藝術創作模式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會經由影像創作的無限可能,而獲得更新。

  任何渴望觸及感情、直覺及內在心靈的人,或同時希望打造一條通往心靈之河的路,在過程中更為活躍的人,都是本書的目標讀者。這一路行來,你也許需要老師或引導者的協助,但這卻未必是入門所必需的。你所需要的,只是運用想像力以及揮灑符號的勇氣與好奇心。生命中,各式各樣的故事早已存在於你的內心,就等著你娓娓訴說。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