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古代哲學史

中國古代哲學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69866
胡適
五南
2013年4月25日
140.00  元
HK$ 133  







叢書系列:五南文庫
規格:平裝 / 496頁 / 32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五南文庫


[ 尚未分類 ]









  中國先秦哲學思想史專著。本書原是胡適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時的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一九一七年他根據此編成在北大教授「中國哲學史」的講義。全書共十二篇。一九一八年七月,經過整理,蔡元培作序,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轟動一時,不到兩個月就再版。

  哲學是什麼?胡適下了一個定義:「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例如人生在世應該如何行?然哲學史又是什麼?是把種種哲學問題、研究法和解決方法都依照年代的先後和學派的系統,一一記敘下來,目的是讓學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變遷,還要尋出這沿革變遷的原因,並且讓學者知道各家學說的價值。

  本書在中國哲學史上,甚至是在各種專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稱為一部具有深刻意義的書。蔡元培給予此書很高的評價,指出它有四種特長:第一,證明的方法。第二,扼要的手段。第三,平等的眼光。第四,系統的方法。將三千年來一半斷爛,一半龐雜的哲學界,理出一個頭緒來。

本書特色

  胡適本人自信的說:「我自信,治中國哲學史,我是開山的人,這一件事要算是中國一件大事。這一部書的功用能使中國哲學史變色。以後無論國內國外研究這一門學科的人都免不了受這一部書的影響。凡不能用這種方法和態度的,我可以斷言,休想站得住。」

  梁啟超評此書:「這書有他的立腳點,且很站得住。這書表現出著作者的個性,他那敏銳的觀察力、細密的組織力、大膽的創造力,……總說一句,到處發見石破天驚的偉論。」

  馮友蘭回憶:「胡適的這部書,把自己的話作為正文,用大字頂格寫下來,而把引用古人的話,用小字低一格寫下來。這表明,封建時代的著作,是以古人為主。而五四時期的著作是以自己為主。」「在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適創始之功,是不可埋沒的」。

作者簡介

胡適

  字適之,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胡適深受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懷疑主義,宣傳民主、科學。

  胡適提倡白話文和新詩,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一九五七年,胡適當選中華民國最高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院長,並於隔年四月回到臺灣定居就任。一九六二年病逝,中央研究院於院內成立了胡適紀念館。另外,在研究院附近另有一胡適公園,為胡適的墓地。

  胡適一生影響甚廣,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胡適文存》、《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盧山遊記》、《胡適文選》、《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國中古思想史的提要》、《四十自述》、《南遊雜憶》、《胡適留學日記》、《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再版自序

第一篇 導言

第二篇 中國哲學發生的時代
第一章 中國哲學結胎的時代
第二章 那時代的思潮

第三篇 老子

第四篇 孔子
第一章 孔子略傳
第二章 孔子的時代
第三章 易
第四章 正名主義
第五章 一以貫之

第五篇 孔門弟子

第六篇 墨子
第一章 墨子略傳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學方法
第三章 三表法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 楊朱

第八篇 別墨
第一章 墨辯與別墨
第二章 墨辯論知識
第三章 論辯
第四章 惠施
第五章 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第六章 墨學結論

第九篇 莊子
第一章 莊子時代的生物進化論
第二章 莊子的名學與人生哲學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
第一章 大學與中庸
第二章 孟子

第十一篇 荀子
第一章 荀子
第二章 天與性
第三章 心理學與名學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學之終局
第一章 西曆前三世紀之思潮
第二章 所謂法家
第三章 古代哲學之中絕

附錄 諸子不出於王官論
後記


推薦文

  我們今日要編中國古代哲學史,有兩層難處。第一是材料問題:周秦的書,真的同偽的混在一處。就是真的,其中錯簡錯字又是很多。若沒有做過清朝人叫做「漢學」的一步工夫,所搜的材料必多錯誤。第二是形式問題:中國古代學術從沒有編成系統的記載。莊子的天下篇,漢書藝文志的六藝略,諸子略,均是平行的紀述。我們要編成系統,古人的著作沒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學史。所以非研究過西洋哲學史的人,不能構成適當的形式。

  現在治過「漢學」的人,雖還不少,但總是沒有治過西洋哲學史的。留學西洋的學生治哲學的,本沒有幾人。這幾人中,能兼治「漢學」的,更少了。適之先生生于世傳「漢學」的績溪胡氏,稟有「漢學」的遺傳性;雖自幼進新式的學校,還能自修「漢學」,至今不輟;又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兼治文學哲學,於西洋哲學史是很有心得的。所以編中國古代哲學史的難處,一到先生手裡。就比較的容易多了。

  先生到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纔滿一年。此一年的短時期中,成了這一編中國古代哲學史大綱,可算是心靈手敏了。我曾細細讀了一遍,看出其中幾處的特長:第一是證明的方法。我們對於一個哲學家,若是不能考實他生存的時代,便不能知道他思想的來原;若不能辨別他遺著的真偽,便不能揭出他實在的主義;若不能知道他所用辯證的方法,便不能發見他有無矛盾的議論。

  適之先生這大綱中此三部分的研究,差不多占了全書三分之一,不但可以表示個人的苦心,並且為後來的學者開無數法門。第二是扼要的手段。中國民族的哲學思想遠在老子,孔子之前,是無可疑的。但要從此等一半神話,一半政史的記載中,抽出純粹的哲學思想,編成系統,不是窮年累月,不能成功的。適之先生認定所講的是中國古代哲學家的思想發裡史,不是中國民族的哲學思想發達史,所以截斷眾流,從老子孔子講起。這是何等手段!

  第三是平等的眼光。古代評判哲學的,不是墨非儒。就是儒非墨。且同是儒家,荀子非孟子,崇拜孟子的人,又非荀子。漢宋儒者,崇拜孔子,排斥諸子;近人替諸子抱不平,又有意嘲弄孔子。這都是鬧意氣罷了!適之先生此編,對於老子以後的諸子,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短處,都還他一個本來面目是很平等的。

  第四是系統的研究。古人記學術的,都用平行法,我已說過了。適之先生此編,不但孔墨兩家有師承可考的,一一顯出變遷的痕跡。便是從老子到韓非,古人畫分做道家和儒墨名法等家的,一經排比時代。比較論旨。都有遞次演進的脈絡可以表示。此真是古人所見不到的。

  以上四種特長,是較大的,其他較小的長處,讀的人自能領會,我不必贅說了。我只盼望適之先生努力進行,由上古而中古,而近世,編成一部完全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把我們三千年來一半斷爛,一半龐雜的哲學界,理出一個頭緒來,給我們一種研究本國哲學史的門徑,那真是我們的幸福了!

序言

  這本「中國古代哲學史」就是我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民國七年九月寫成付印,民國八年二月第一版出版。今年是民國四十七年,這部書出版以來,整整三十九年了。臺北商務印書館現在用「萬有文庫」的五號字本「中國古代哲學史」重印,仍用「中國古代哲學史」的名稱。我做了一個正誤表,附在卷尾。

  「萬有文庫」本是民國十八年用五號字重排的。(原書是用四號字排的。)那時候,我在上海正著手寫「中國中古思想史」的「長編」,已決定不用「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中」的名稱了。所以當時「萬有文庫」的編輯人要把我的哲學史上卷收在那部叢書裡,我就提議,把這個五號字重排本改稱「中國古代哲學史」。我的意思是要讓這本「中國古代哲學史」單獨流行,將來我寫完了「中古思想史」和「近世思想史」之後,我可以用我中年以後的見解來重寫一部「中國古代思想史」,我不預備修改這本「中國古代哲學史」了。

  我現在翻看我四十年前寫成的這本書,當然可以看出許多缺點。我可以舉出幾組例子:(一)我當時還相信孔子做過「刪詩書,訂禮樂」的工作,這大概是錯的。我在正誤表裡,已把這一類的話都刪去了。(二)我當時用列子裡的「楊朱篇」來代表楊朱的思想,這也是錯的。列子是一部東晉時人偽造的書,其中如「說符篇」好像摘鈔了一些先秦的語句,但「楊朱篇」似乎很不可信。請讀者看我的「讀呂氏春秋」(收在胡適文存三集。)我覺得呂氏春秋的「本生」,「重已」,「貴生」,「情欲」諸篇很可以表現中國古代產生的一種很健全的個人主義,大可以不必用列子的楊朱篇了。呂氏春秋不二篇說「楊生貴己」,李善注文選引作「楊朱貴己」。我現在相信呂氏春秋的「貴生」「重己」的理論很可能就是楊朱一派的「貴己」主義。(三)此書第九篇第一章論「莊子時代的生物進化論」,是全書裡最脆弱的一章,其中有一節述「列子書中的生物進化論」,也曾引用列子偽書,更是違背了我自己在第一篇裡提倡的「史料若不可靠,歷史便無信史的價值」的原則。我在那一章裡述「莊子書中的生物進化論」,用的材料,下的結論,現在看來,都大有問題。例如莊子寓言篇說:

  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莫知其倫。是謂天均。

  這一段本不好懂。但看「始卒若環,莫知其倫」八個字,這裡說的不過是一種循環的變化論罷了。我在當時竟說:「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此十一個字竟是一篇「物種由來」。這真是一個年輕人的謬妄議論,真是侮辱了「物種由來」那部不朽的大著作了!

  我現在讓臺北商務印書館把我這本四十年前的舊書重印出來,這是因為這本書雖然有不少缺點,究竟還有他自身的特別立場,特別方法,也許還可以補充這四十年中出來的幾部中國哲學史的看法。

  我這本書的特別立場是要抓住每一位哲人或每一個學派的「名學方法」(邏輯方法,即是知識思考的方法,)認為這是哲學史的中心問題。我在第八篇裡曾說:古代本沒有什麼「名家」。無論那一家的哲學,都有一種為學的方法。

  這個方法便是這一家的名學。所以老子要無名,孔子要正名,墨子說言有三表,這都是各家的名學。因為家家都有「名學」所以沒有什麼「名家」。

  這個看法,我認為根本不錯。試看近世思想史上,程朱陸王的爭論,豈不是一個名學方法的爭論?朱晦菴把「格物」解作「即物而窮其理」,王陽明把「格物」解作「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這豈不是兩種根本不同的名學方法的爭論嗎?南宋的朱陸之爭,當時已認作「尊德性」與「道問學」兩條路子的不同,—那也是一個方法上的爭執。兩宋以來,「格物」兩個字就有幾十種不同的解釋,其實多數也還是方法上的不同。

  所以我這本哲學史在這個基本立場上,在當時頗有開山的作用。可惜後來寫中國哲學史的人,很少人能夠充分瞭解這個看法。

  這個看法根本就不承認司馬談把古代思想分作「六家」的辦法。我不承認古代有什麼「道家」,「名家」,「法家」的名稱。我這本書裡從沒有用「道家」二字,因為「道家」之名是先秦古書裡從沒有見過的。我也不信古代有「法家」的名稱,所以我在第十二篇第二章用了「所謂法家」的標題,在那一章裡我明說:「古代本沒有什麼法家。我以為中國古代只有法理學,只有法治的學說,並無所謂法家。至於劉向劉歆父子分的「九流」,我當然更不承認了。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