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是最好的教育:段懷清散文集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865871048 | |
|
|
|
段懷清 | |
|
|
|
釀出版 | |
|
|
|
2013年3月05日
| |
|
|
|
100.00 元
| |
|
|
|
HK$ 8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釀文學
規格:平裝 / 262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釀文學
|
|
分 類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人世間最讓人羨慕的旅行,是李白那樣的飄泊。
人世間最讓人景仰的旅行,是徐霞客那樣的遠足和攀越。
人生並非是為旅行而設,但旅行卻可以讓現實之人生在一次次偶然得到的自我疏離之機緣中重新獲取人生與生活之新鮮感與觀察感。疲憊麻木的感受,或許亦會因此而得以紓緩甚至搭救。旅行可以是一次人生之理想與目標之重新堅定或是確認的教育。
這是以鄉村記憶、都市生活、風土人情、民間社會、風俗傳說等的旅行寫作文集
作者簡介
段懷清
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史學者,著有《白璧德與中國文化》、《〈中國評論〉與晚清中英文學交流》、《傳教士與晚清口岸文人》、《朝覲東方:理雅各評傳》、《蒼茫誰盡東西界》等。
|
|
目 錄
|
逝水
1 豐子愷: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2 夏丏尊:湖畔山水常入夢
3 朱自清:小山小水小世界
4 經亨頤:一個人與一所學校
5 李叔同:守望在最高處
6 靈隱路上的香客
7 槐
8 香椿
9 天荒坪的竹林
10 父親和他的故鄉
11 民間藝人
人在江湖
1 杭州永福寺
2 初到上海
3 松木場
4 王安石與西湖
5 上海的財神之夜
6 上海憶舊
7 上海的根源
8 聖誕蘋果
9 上海的燈光
10 歲末購書記
11 蘇東坡斷案
12 「被看」的私生活
13 也說「東坡肉」
14 蘇東坡與西湖
15 人不可貌相
16 五角場:小上海的南京路
17 阿拉上海人
18 上海的鴛鴦與蝴蝶
19 自己的園地
20 乾隆年間的皇家晚會
21 「幼童」的故事還在延續
兩地
1 炎帝神農與蘭花草
2 熱乾麵
3 武漢輪渡
4 錢塘人諸可權與湖北
5 「鄉愁」與「鄉痛」
6 新年豆漿第一杯
7 母親與過年
8 新年試筆:花花草草
9 新年試筆:再說花草
10 新年試筆:說虎談兔
11 理髮
12 割草積肥拾麥穗
13 病事
14 隨州泡泡青
15 在長江上船行
16 「看山的」與「瞧水的」
17 回鄉的路
行走
1 海碗居
2 「我一生只談情說愛」
3 我聽班德瑞
4 也說名人做廣告
5 唯一一次獎學金
6 最是文人不自由?
7 滬杭道中的文學
8 大本頭
9 吳王小吃
10 手機時代的玩笑
11 旅行是最好的教育
12 如果天堂是人造的
13 小廟大歷史
14 楊梅花
15 說丐
16 「行在」與「行走」
17 竹子低頭等露水
18 南翔一日
19 「吃了嗎?」及其他
20 李治華先生的枕邊書
21 盈盈一水間:關於《山楂樹之戀》
22 在孔林,看到的與想到的
23 番茄還是火柿子
編後記
|
|
序
|
編後記
這是一本意外而得的書—原本我將自己過去幾年在香港《大公報》副刊上刊發的一兩百篇稿子匯總在一起,編了一本《畢竟是花花草草》的隨筆集。成書後編輯來郵件說,這些隨筆可以按照內容大致上分為兩部書稿,一部有關文史,一本有關旅行。我覺得編輯的話有道理,遂遵囑將原書稿一分為二,也就多出了這本《旅行是最好的教育》。
我是一個喜歡到處走走看看的人,所走所看,也不一定是名山大川,有時候一花一草好像也能引起我的注意,看一看瞧一瞧,是眼福,也是心福。回來後書房裡獨坐,記下些所見所感,也不見得有多麼深刻,無非是滿足一種自我習慣而已。不想幾年下來,累積了一定數量。編成一本集子,對過去的時間,是一個紀念,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感謝蔡曉雯女士為這兩部書稿所付出的勞動。
是為記。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