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其實你不懂經濟學:100個與你息息相關的經濟規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88164981
康海波
藍天圖書
2012年12月08日
103.00 元
HK$ 92.7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Knowledge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23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Knowledge
分
類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經濟學
同
類
書
推
薦
人的行為:經濟學專論(下)(4版)
擺脫市場的自由:自由市場的公義思辨
從工業化到城市化:未來30年經濟增長的可行路徑
經濟學一次學會套書(共兩冊):《一本書讀懂經濟學》+《一本書讀懂資本主義》【博客來獨家限定套組】
蜜蜂的寓言
內
容
簡
介
物價貴、樓價高,一切歸咎通脹?
劣幣驅逐良幣、二八法則、沉沒成本、破窗理論、你可能聽過卻不知其所以然﹗
經濟=經世濟民﹖經濟學家又是否等同市儈、凡事量化、一切「向錢看」﹖
經濟學在很多人心目中等同枯燥乏味,以及與己無關的艱深的概念和原理。但實情是,這門學科正是基於日常經濟行為而衍生的。通脹、貧富懸殊、天價樓房、水貨猖獗等民生問題,以至營商銷售策略、經濟活動,作者都能以生動而通俗的文字,剖析背後的經濟現象。
得市場、得天下。如果大家能正確研判生活中的各項資訊,洞察市場規律,順勢而為,你就能贏得市場、贏得財富;錯誤理解經濟規律,即使是大企業也要付出沉重代價。要在金錢世界生存,不再營營役役,避免莫名其妙地失去財富,必須懂得貨幣的遊戲規則,這是富人財源滾滾背後的底因。
讀完本書,你會驀然發現,每天出現在身邊的事情,無不閃耀著經濟學的光芒。讓我們共同在經濟學的有趣定律中,尋找生活的意義和真締吧!
序
前言
很多時候,人們往往會忽略一些離我們很近,可是看上去卻很遙遠的東西,比如經濟學。你是否在已經是廿一世紀的今天,仍然以為經濟學的相關內容離我們很遠,以為經濟學上的東西只是給專業人員進行研究的呢?
如果你還持著這樣的想法,那麼很顯然你錯了。人類的任何學科的產生,都是來自於人類生活的本身。比如,我們平常的選購物品、投資理財,不正是經濟行為和經濟活動的直接體現嗎?
由此可見,經濟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人們對經濟學的定義就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和行為的學科。從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國富論》開始,經濟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並逐漸為人們所熟知。
一提到經濟學,我們經常就會想到那些枯燥乏味的專有名詞,以及那些冗長的讓普通人不知所謂的概念和原理。但實際的情形是,這些看上去空洞乏味的學科內容,正是基於我們的日常經濟行為而產生的。經濟學建立的基礎並不是虛幻抽象的概念,而是人類現實生活中的經濟活動。
在瞭解和深入探討這些生活現象之時,人們從中發現了眾多有趣的問題,例如,為什麼貧窮的人越來越貧窮,富裕的人越來越富裕?為什麼人們越是生活窘迫的時候,越會覺得飢餓難耐?市場的供求二者之間究竟是怎樣一種關係?是不是如薩伊所說的那樣,只要有生產,就一定會有需求呢?既然如此,市場又為什麼會出現供求不對稱的局面呢?
這些讓人們疑惑的問題,在經過長期深入的研究之後,就成了經濟學的趣味案例和基本內容,其中的一些更被認為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它們以定律、理論、效應或其他一些方式出現在人們的周圍,影響著人們的現實生活。從根本上來說,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人在從事,沒有人類也就不會有任何經濟活動,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說,瞭解經濟學的內涵,其實也就是瞭解人類自身。而這些有趣的定律,就是我們瞭解生活、瞭解經濟、瞭解人類自身的開始。
當你翻開這本書去讀那些有趣的經濟學現象時,你會驚奇地發現:經濟就像是你的影子,你可能並沒有對它在意過,但事實是它一直與你形影不離、朝夕相處。因此,你必須要懂得一些經濟學的基本內容,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示和指導。
本書選取了經濟學中廣為流傳的一百個重要定律進行介紹。這些定律是歷代經濟學家不斷探索的智慧結晶,也是人們接近和瞭解經濟學的最佳捷徑。本書拋開了枯燥的理論說教和煩瑣的數學證明,用最普通的生活現象來解釋經濟學定律中的奧妙,讓你發現經濟學其實就在身邊。
本書旨在用生動、通俗的語言來指導人們如何認識經濟現象和經濟活動,如何在經濟活動中做出正確的決策。讀完本書,你會驀然發現,那些你耳熟能詳的故事中、你每天都會見到的生活現象中,無不閃耀著經濟學的光芒。讓我們共同在經濟學的那些偉大而有趣的定律中尋找生活的本質和真諦吧!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