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人間異語:感謝別人的苦痛,是讓我們向前的堅強勇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827363
蘋果日報、陳玉梅等
推文社
2012年12月26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思考者
規格:平裝 / 294頁 / 20*14.8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思考者
分
類
社會科學
>
報導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香港甚好的片刻︰加山傳播專訪合輯
新納粹風暴:一位猶太記者在德國意外經歷的一段奇妙之旅
報導者事件簿001:留學黑工
做為獨立記者:寫好新聞的十個心法
百年大學演講精華(2022年版)
內
容
簡
介
這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真人說假話」,
而匿名的「假人說真話」的世代!
全臺最受讀者歡迎的《蘋果日報》「人間異語」專欄,終於集結成書!
129則真心說真話,不吝嗇與你分享的真實人生故事
臺灣人甘苦關鍵報告
這是我們這個世代最珍貴的極短篇小說
他的故事,你的救贖
臺灣人為何不滿足
其實大部分人關心憂愁著的都是有沒有房子、繳不出房貸、憂慮性能力、女友被人搶走,老婆出軌以及自己人生的虛度,青春不在;每天回家空盪盪、身邊沒有男人(女人)的肩膀可以靠這樣生活細瑣卻又無法逃避的事情。
我們跟隨著不同的人的慷慨分享,彷彿也遊走在社會潛規則的邊際,其實他們都是某個部分的我們,是我們的一個小小部分。
閱讀著別人的故事,也是回應了洗淨我們內心的呼喚。
■六大臺灣人的不滿足群像,你的苦是哪一種?
◎工作不順遂-找不到天職的時代 劉黎兒 旅日作家
◎家庭不如意-新兩性關係正在降臨 卜大中 《蘋果日報》總主筆
◎愛情不幸福-不見血的愛情殺戮 鍾文音 作家
◎親情不溫暖-抱著陌生人過夜,好過一個人孤單 楊雅(吉吉) 導演
◎貧富不均等-其實這塊土地充滿小不幸 胡晴舫 評論家
◎性愛不圓滿-一針搓戳破偽君子建構的有品世界 馮光遠 作家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異語
那是我們生命裡最棘手的問題
無法跟人明說的處境
作者簡介
蘋果日報 「人間異語」專欄集結
陳玉梅、許家峻、黃惜時、李宥樓等/著
陳玉梅
從小在紡織廠長大,底層生活因而成為生命養料。一女中畢業,進臺大哲學系,閱讀馬克斯大受震撼,開始瞭解社會結構如何壓迫下層人;也參與學運,常半夜摸黑去發傳單。臺大社研所畢業後進媒體業,待過名門正派武當,也曾參與華山論劍,沒想到來到日月神教,結識各路人馬,最是刺激,為報導充分燃燒自己。年紀愈大,對社會議題愈狂熱,兩年前採訪業者首次得知營養午餐的黑心,讓原本不擅理家,廚藝平庸的我,強迫自己每日早起,蓬首詬面為兒子做便當,兒子礙於情面也只能說好吃。
許家峻
雲林人,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以前為演戲,常流連萬華,觀察流鶯、遊民。最出色的演技是皮條客跟檳榔西施。進報社第一份工作原是坐辦公室處理文書,沒想到寫了第一篇報導後,一腳踏入人間花花世界。
黃惜時
香港人。來臺生活逾廿年,曾從事婚紗業、出版業、洗頭雜誌記者,目前是保全人員。在臺灣底層工作生活,從草根階層看世界,感受基層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發掘臺灣人內心的真善美。
李宥樓
中央數學系畢,原應邏輯理性,卻極易動情,非常擅長理解書寫小人物。曾任職《壹週刊》、《蘋果日報》,目前住在山上,追求大自然的生活,專心寫作。
目
錄
■主編
序
人間異語:民意論壇以外的論壇 陳玉梅
■性愛不滿足
導讀:一針搓戳破偽君子建構的有品世界 馮光遠 作家
人妻肉體一旦出走,靈魂難歸來
男人做愛像田鼠,累死也甘願
為什麼男人心中總藏著一個幼齒妹?
人妻只要性,但我想要愛
下體已無知覺,還是要做愛
大叔戀上好友女兒,難以自拔
不敢偷吃又沒錢,找情趣娃娃取暖
平淡夫妻沒性趣,靠我加溫
守貞八年,人生大解放
有錢男人永遠少不了性
老公像武大郎,美女雞寮偷漢子
西門町的老鄉們,七十歲還是一尾活龍
我是女性身障者,我有性需求
卸下重擔,六十歲單親老爸大解放
性書編編太多,反而讓我不性福
性觀念假開放,臺灣人大多沒吃飽
相擁死在床上,才是真正福氣
英雄無性,女人還有何搞頭
病妻不忍丈夫無性,幫夫報名性愛派對
婚外情,雙不倫最保險
溫柔鄉裡尋慰藉,老翁枯木又逢春
臺灣男人只會暴衝,不會做愛
窮博士不敢交女友,找姑娘解悶
壓抑三十年才解放
難解女人心,寧願一生流連查某間
■工作不滿足
導讀:找不到天職的時代 劉黎兒 旅日作家
公娼轉做性諮商,給你專業好建議
先無薪後被炒,工程師去賣菜
在女人雙腿下討生活
尖端產業淪為賣藥,博士要出走
我用身體跑新聞
私娼抓不完,警察也苦惱
夜宿車站,隔天體面上班
房巿真消息,新聞看不到
爸媽寧可我當尼特族,也不願我做自己
股價三百元又怎樣?高科技業血汗工廠的真相
金飯碗變紙飯碗,理專真不是人幹的!
哈日族揭穿日媒不願曝光的核電真相
拚老命救病患,救不了自己父親
紅牌妓女的祕密
旁人當我花瓶,哪知我用命工作
留美博士沒資格在鼎泰豐洗碗
病情說不清,醫生也怕面對死
神通師傅看破人性,改信阿拉
記者的驕傲是錯誤意識
猛男脫衣是嚴肅事業
當女狗仔,搞到嫁不出去
賣命工作,二十六年薪水沒漲
燒死人像燒垃圾,感恩自己還能做愛
輻射外包,員工自然安全
戴套一千,不戴套一千萬
還要繼續賺黑心錢嗎?
■貧富不滿足
導讀:其實這塊土地充滿小不幸 胡晴舫 評論家
二十五至四十五歲,中產階級成新貧
上億財產不滿足,瘋彩券想發大財
口袋空空徒步環島,只想看A片
大學生繳不起房租,陪房東睡覺抵
耳聾眼瞎,臺灣大學還逼我拆屋
你敢運轉核四,我逃命去
年輕草食族沒希望,如何肉食?
官員炒農地,連骨頭都啃光
炒地皮賺大錢,兒子爭產互砍
為了錢,都更讓家人反目成仇
眾人見錢眼開,獨我看見真價值
富爸爸炒房,窮爸爸吃十元便當
就是有錢玩命,有何不可?
寧當富小三,不要窮真愛
寧嫁高尚窮男,不要有權爛夫
政策錯誤,老百姓賺點小利都難
什麼都玩過,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誰
念建築的,也保不住家
全家靠十八%,不怕兒啃老
不要贏別人,最後輸掉自己
因為有你,窮日子好過些
■婚姻不滿足
導讀:新兩性關係正在降臨 卜大中 《蘋果日報》總主筆
一趟砲兵團,弄得家破人亡
中產階級美好家庭背後的真相
少妻不離不棄,怎敢怪她偷人
成全妻子不倫,先生好苦
妳的老公,我比妳還瞭解
一生乎命運糟蹋我,猶原有青春夢
為什麼老公不跟我做愛
苦等獄中老公廿四年,情慾也要找出口
若不是不停外遇,我早就離婚了
被老婆家暴,慘烈抗暴十三年
貴婦大老婆,抓姦抓成專家
鄉下媳婦命賤如土
嫁入豪門很幸福,卻無法克制出軌
感謝四個老公,讓我不愁吃穿
躲債多年,在酒店遇到老婆
斷背情難了,傷害妻兒也傷了自己
■愛情不滿足
導讀:不見血的愛情殺戮 鍾文音 作家
三人行,累死男人
熟女博士戀愛難
女友把我當性長工跟提款機
去死團團員告白:渴望幸福談戀愛
老男人風流一生,不忘情義
我很醜,可是我真的很溫柔
我是成功情婦,沒有罪惡感
老處男,慾火焚身難自處
臺灣男人沒這麼爛
漂亮女人需要很多愛,所以不停尋港灣
性太多,真愛如海底撈針
炙烈的革命,更需要愛情
相親百次,只問對方是不是處女
跑遍月老廟,仍是孤伶一人
親密愛人,只能叫爸爸
戀上人夫,才理解媽媽為何出軌
■親情不滿足
導讀:抱著陌生人過夜,好過一個人孤單 楊雅? 導演
十五歲離家當應召女
不堪童年,忍受母親周旋男人間
不懂老爸愛男人,但我愛他
同志爸爸的愛,一點也不少
在哥房間發現女友,從此遠離家
老爸外遇離家,十三歲跳鋼管扛家計
老爸的憂愁,兒子了解嗎?
每天透早接客,買到房養大兒子
抱著陌生人入眠,好過被世人遺忘
爸爸變阿姨,幸福希望一樣在
為父還債,人生大半已過去
為兒為女守貞半生
為養父犧牲,終究被當外人
病夫眼睜睜看愛妻沉淪
無法跟父親說的祕密
感謝母親那些男人,讓我家翻身
照顧肖尪廿載,痛苦到想殺他
當女兒發現媽媽下海
年輕拋棄我,老來逼我撫養
憨子思春,老母幫他買老婆
序
序
人間異語:民意論壇以外的論壇
二○○四年十二月,《蘋果日報》開始這個專欄,剛開始專欄名叫「名人異語」,我們的訪問,希望能打破名人給人的刻板形象,讓他們跨出自己的領域,真誠地去談對社會其他問題的看法;之後,我們將訪問對象擴及社會各階層,試圖瞭解更多社會百態,市井小民的生活,專欄也改名為「人間異語」。
其實大部份,我們寫的多是小人物,因為他們不會寫,缺乏一種語言跟文字表述的能力;傳統媒體可能也認為這些缺少報導價值,所以他們的聲音長期不被聽到;我們覺得應該透過適度的中介,把這些聲音傳達出來。我們期許自己成為更精細的透鏡,去呈現這樣的社會真實,這是民意論壇以外的論壇。
這些不是廟堂之身,也非學者之言,更不是那些學院派的陳腔濫調,是我們在街頭巷議,烤肉間,在俚俗間,大家最真實的心理狀態跟反應;甚至有種情緒,可是這就是社會最真實的東西,最迫切的問題,是他們想說的。專欄記者最常碰到人家問我們,這些都是真的嗎?怎麼找到這些案例?為什麼他們願意講這麼私密的事?因為他們也有很多話想說。而且每一個看似無名的案例都是真人真事。
那些冠冕堂皇的人是真人說假話,而我們很多匿名,隱藏在後面,不願面對讀者的這些面孔裡, 他們是假人說真話。他們的隱藏是表面的假,因為他們不是用臉孔面對你,而是用心去面對讀者。與其我們要聽真人說假話,倒不如好好的聽聽,所謂不敢面對我們的人,說他們內心裡的真話。
七年來,能主持這樣的專欄,我很感謝《蘋果日報》有這麼獨立的空間。我們從來就沒有被涉世,或被要求要去做什麼樣的不當新聞,或預設任何立場;甚至包含遊走在社會潛規則規範裡面的,我們還是願意去嘗試。這個新聞的標準不是在禮義廉恥,而在於,這件事是否能真實精準的傳達這個人內心的狀態,所以有時候我們在讀者面前顯露的毋寧是,人心裡面更灰色、更晦澀,甚至稍微超越道德的那種東西。這些我們還願意去探討,是因為那真的就是我們每天如常生活裡,會出現的各種人的形貌。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異語,那是我們生命裡最棘手的問題,無法跟人明說的處境,我們寫出來,很多人都會在裡面看到某部份的自己。
不是每個人都穿西裝打領帶,講著某些概念,冠冕堂皇,或正德利用厚生,關懷社會國家這些話,我們更多時候是憂愁著沒有房子,繳不出房貸,憂慮性能力,女友被人搶走,還有老婆的出軌以及自己人生的虛度,青春不在;每天回家空盪盪, 身邊沒有男人(女人)的肩膀可以靠。其實大部份人關心的都是這樣的事,我們跟隨著他們的聲音,彷彿也遊走在社會潛規則的邊際,我們嘗試揭露這些聲音,是因為如果他們再不被聽見,他們就會變的更晦澀,更陰暗,而更「不正常」。其實他們都是正常的,都是我們的一個部份。
一個單親媽媽,努力工作,養大孩子,還清房貸,他背後的身分是公娼;父母都臺大畢業,看似漂亮美好的中產階級家庭,兒女卻成天看到父親斤斤計較於金錢,控制母親,母親想自由卻飛不起來;這樣成長的兒女愛情關係頻頻受挫,跟母親哭訴,不會愛人。其實往往我們認為的「正常」,有很多「不正常」。
而我們認為的「不正常」,其實非常正常。還有孩子,雖然爸爸變成阿姨了,周遭人質疑訕笑,但是他覺得「爸爸」的愛還是一樣;也有孩子雖然不解爸爸為何愛男人,但是還是很愛他。還有同志收養小孩,父愛一樣深刻動人。
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不自覺鄙視這樣的人,因為我們活在中產階級有意無意建構的溫室裡,然後以為這就是世界的全部,完全忘記在他們封閉的世界以外,無限可悲的天地。這其實是錯誤意識,我們離這些人並沒有很遠,因為整個社會不管是財富的集中或貧富差距的加大,導致社會的M型化或下流化,我們都看到中產階級在急速消失中,再不揭開這個真相,恐怕我們只會離真實社會愈來愈遠,繼續有錯誤認知。
隨著臺灣社會的劇烈變化,我們也看到政府很多政策執行下來,跟常民世界產生嚴重的抵觸,也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才必須站在更低的視野,把政策的虛妄性點出來。而不是大政策的帽子扣下來,一切聲音就必須被彌平。這不是為了社會正義而去社會正義,而是當我們站在這麼低的視角,才看得到那樣一個政策的不公不義之處以及虛假。這不是什麼大道理,而是大家求生存的道理。
感謝所有受訪者,無私揭露自己人生的故事。對曾參與採訪報導的記者許家峻、李宥樓、黃惜時、陳怡君、吳宗璘、蔡碧月、林麗雪、史倩玲、何旻燁、顏彩雪、江一豪、申彗媛和曾懿晴,一併致上謝意。
陳玉梅/主編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