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 |  
                | 
 
                    
                      | |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  | 9789570831221 |  |  
                            |  |   |  | 余英時 |  |  
                            |  |   |  | 聯經出版公司 |  |  
                            |  |   |  | 2007年3月15日 |  |  
                            |  |   |  | 67.00                               元 |  |  
                            |  |   |  | HK$ 56.95 |  |  
                            |  |  |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規格:平裝 / 185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  
                | 
 |  
                | 分 類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  
                | 內 容
 簡
 介
 | 作者簡介
 
 余英時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曾任教美國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師承錢穆、楊聯陞,著作等身,作育英才無數。2006年獲頒有「人文學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獎。
 
 |  
                | 
 |  
                | 目 錄
 | 引言 1
 一、事業心與傅斯年 4
 二、顧頡剛與胡適 24
 三、顧頡剛與國民黨 52
 四、一九四九年以後的顧頡剛 66
 五、顧頡剛與譚慕愚 106
 結語 154
 
 附錄
 一、顧頡剛、洪業與中國現代史學 157
 二、顧頡剛的史學與思想補論 174
 
 後記 185
 
 iv 未盡的才情──從《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
 
 |  
                | 
 |  
                | 序 
 | 引言
 
 《顧頡剛日記》始於1913年,終於1980年,全書約六百萬字,是一部內容極其豐富的原始史料。從1921年到1967年止,《日記》基本上是連續的,尤足珍貴。就我所讀到的近代學人日記而言,祇有《胡適日記全集》與《吳宓日記》正續兩編份量略與之相埒。我曾撰〈從《日記》看胡適的一生〉,作為《胡適日記全集》的序言,藉日記的材料,解答他一生各階段的若干疑點1。現在為《顧頡剛日記》寫序,我的重點稍有不同。反覆思考之後,我決定通過日記來窺測他的內心世界。
 
 顧頡剛以倡導「古史辨」運動知名於世,他一生最重要的研究成績也集中在古代,上起夏、商、周,下至秦、漢。在我們一般印象中,他是一位典型「象牙塔」中學者,畢生與古籍為伍。這次讀《日記》,我才意外地發現:他的「事業心」竟在「求知慾」之上,而且從1930年代開始,他的生命型態也愈來愈接近一位事業取向的社會活動家,流轉於學、政、商三界。另一個更意外的發現是,與我過去的認識截然不同,他並不僅僅是一位謹厚寧靜的恂恂君子。在謹厚寧靜的後面,他還擁有激盪以至浪漫的情感。他對譚慕愚女士「纏綿悱惻」的愛情,前後綿延了半個世紀以上,從1924年初識到1978年題詩日記,讀來極為動人。更難得的是譚完全當得起他的「超群軼倫之材」的評語:1926年聞一多稱她為”Chinese Jeanne d’Arc”(「中國的聖女貞德」);1958年她已被打成「右派」,但面對毛澤東的巨大威勢「仍強硬不服罪」。顧頡剛生命中這件大事,是我在讀《日記》前完全不知道的。這兩大意外的發現,使我感到必須深入他的內心世界,才能真正懂得他的志業、為學、與為人。不用說,1949年以後他走進了一個到處是荊棘的敵意世界,精神上一直掙扎在極度痛苦之中,始終擺脫不掉「被征服者」的屈辱感。這些內心的活動也必須通過對日記作字裡行間的細密解讀才能呈現出來。
 
 這篇序言共分五節;第一節論他的事業心及其與傅斯年的關係,這是他的主要志業與中心關懷。第二節論他與胡適的關係,這是他的學術生命的始點。「古史辨」運動導源於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所展示的史學革命新典範,但是他又有超越胡適典範的學問境界,以王國維之精新兼備為最後歸宿。其中種種錯綜複雜的互動是值得探索一番的。第三節論顧頡剛與國民黨的關係,旨在說明他為了種種事業之故,不得不向政界尋求支援的苦心。在同一節中,他在抗戰勝利前後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理念也通過日記而予以澄清。第四節凸顯他1949至1980的獨特生活境遇。這一時期中國大陸上的知識人本都是「同命鳥」,但大同之中仍有小異,每一個人的具體遭遇還是個別的。大同的部分本節概不涉及,祇有他個人「小異」的部分才值得探究。最後一節專論他和譚慕愚的一段情緣,貫穿了全部日記,上起1924,下迄1979。由於兩人交往散布在數十年之中,非聚攏在一處,便不能見其全貌。現代傳記未有不重視傳主的情感生活者。這不是發人陰私,而是因為非在這一方面有所深入,便不能把一個活生生的人如實地呈現出來。
 
 以上五節大致概括了顧頡剛一生活動的主要範疇。但這篇序言並非傳記,不過把《日記》中最主要的傳記材料提煉組織起來,供未來傳記作者的參考而已。
 
 1.已收入《重尋胡適歷程》(台北:聯經,2004)。
 
 |  
                | 
 |  
                |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8,共有8位網友寫書評。
 
 解淑芬
 / 台灣台北
 2011.07.29看解淑芬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收到這書真是超感動的, 因為全都是作者精心的手繪畫冊, 連目錄的排版也是,手寫的字也非常有味道,參考的資料也很多,雖然每個人自助的路線不同,但食衣住行大多以包括,所以,也是旅遊的好參考書, 風土民情盡在其中, 是本精心策劃的履行參考書,也讓我們欣賞佩瑜的畫畫功力, 她的旅行可是充滿了工作喔!
 地球號艦長
 / 台灣台北
 2010.05.13看地球號艦長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個人感到非常佩服,
 素來對突厥史語備感興趣的我,
 一直在欣賞大陸突厥史語的豐碩成果讚嘆之餘,
 不禁懷疑,
 難道我們就不能展現一下台灣對突厥史語的系統性介紹嗎?
 政大的土語系資源能不能發揮一點作用呢?
 果然,
 在張氏三部曲的大力推介下,
 1.土耳其(西突厥、古今交映的光輝)
 2.土東與伊朗西半的亞塞拜然族(西突厥續篇)
 3.中亞(帖木兒與察合台時代月氏別克的榮耀)
 突厥民族的豐富文化光彩完整的呈現在台灣的出版界,
 為台灣的突厥地區著作增添光榮的一頁!
 小頤
 / 台灣台北
 2010.05.04看小頤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希望佩瑜老師能再把她網誌上其他的旅遊日記出版!實在是很有趣的旅遊書∼!
 華花
 / 台灣台北
 2006.08.06看華花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看這本書…手寫的方式令人覺得很有親切感…對土耳奇的日常生活有很細緻的描述!繪圖也很可愛…還有手繪的地圖!整體非常不錯…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可以
 細細品嚐!
 Milly
 / Tainan
 2006.07.16看Milly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哇!唔!
 沒想到有人可以將自助旅行的點點滴滴寫得這麼傳神.看佩瑜的書就好像跟一位好朋友一同去土耳其玩一樣.佩瑜生動的筆調台灣人的語氣和說話的用詞,真地很棒!
 精彩又沒有壓力.配合上她超可愛的圖畫!!超讚的!
 想她一路寫來一定很辛苦,但,厲害的是她讓讀者感受到的只是土國文化美食旅行的點點滴滴裡的趣味性.附上的cd也超美的.呵..就是很棒啦!
 看了她的書就好像去過了土耳其一樣噢..
 
 熱力推薦.
 
 看更多讀者書評
 
 
 |  
                | 
 |  
                | 
 |  
                | 書 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