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現象學十四講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574077
羅伯.索科羅斯基/著
李維倫/譯
心靈工坊
2004年3月15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Master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Master
分
類
人文史地
>
哲學
>
形上學
同
類
書
推
薦
亞里斯多德與《形上學》
極樂園辯證100條
形上學:存有、人性與終極真實之探究
小故事中的成功智慧(CD-R版)
個體論:一本描述性形上學的論文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哲道行者--最終定本
聖勳作品集限量版套書
有關抑鬱這回事(新修版)
圖解希臘神話
詮釋現象心理學
重讀佛洛伊德
內
容
簡
介
索科羅斯基(Robert Sokolowski),這位老牌的美國現象學家,自1964年出版《胡塞爾形構觀念的形成》以來,就一直是現象學界中的頂尖人物。1996年春天,由於與一位數學教授的一場談話,激發他寫作這本認識現象學的入門書,引領讀者認識這門「既是簡單明瞭,又是錯綜複雜」的學問。
什麼是現象學?索科羅斯基指出,現象學是一個重要的哲學運動,也是二十世紀主要的哲學發展方向。它發端於二十世紀的初始,在步入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我們剛好能夠看到這一百年來現象學的發展。一般而言,二十世紀的西方哲學可分為英美的分析哲學,與歐洲的歐陸哲學,現象學即是二十世紀歐陸哲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現象學是對人類經驗的探索,是對事物在經驗中向我們顯現之方式的探索。現象學不只影響重要的學術潮流,如詮釋學、結構主義、文學形式主義、解構主義等,並已落實在生活世界之中,成為各種理論建構的基石,在藝術、心理學、護理學、人類學等應用學科中都銳不可擋。本書由大師出馬,以清晰與生動的例子,將現象學的基本要素、語彙做詳盡的解釋,也以日常生活為例,讓讀者從以往的習以為常,進入從現象學角度思考的哲學生活。
本書的優點有兩個方面,第一,基本概念清楚、不囉唆,也不引用原典術語,只要沈潛細讀,大學部的學生大抵都可以領會;第二是廣度夠,涵蓋現象學的存有層面、意義詮釋層面、乃至世界之建構面。想要了解什麼是現象學,本書絕對是第一流的入門必讀好書。
作者簡介
羅伯.索科羅斯基
羅伯.索科羅斯基博士是美國天主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in Washington, D.C.)的哲學教授,於1962年授命為羅馬天主教神父。他是國際知名的哲學家,尤其是在現象學方面。1994年,美國天主教大學曾舉辦了一個名為「The Truthful and the Good, Essays In Honor of Robert Sokolowski」的學術研討會,討論索科羅斯基教授的哲學作品。索科羅斯基教授也是一位傑出的哲學教授。
譯者簡介
李維倫
政治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國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國立東華大學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目前致力於以現象學方法思考與研究心理治療的相關議題,期能促成心理治療的本土轉化。
序
現象學入門
余德慧(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這本書的問世有許多意義。我想了很久,如何把許多層意義很愉快的說出來?我在東華大學校園散步時,想起一些事情,在鯉魚潭走著環湖公路時,也想著。我何以把一本書看得這麼重要?多年來,臺灣的現象學一直很含糊地存在著,有一些哲學家專研現象學,有一些社會科學家也用現象學取向作研究,也看到一些博士生說他們用現象學方法作研究,有碩士生拿現象學方法的討論當作研究題目,可是在台灣社會科學界,現象學卻是被視為難懂的東西,如果去讀專業哲學家的論文,又覺得解經註經評經的成分太高,對非哲學訓練的人簡直是虐待。
就像本書一開宗明義所說的,我們為何不能像數學家,把前人的東西默默領會吸收,然後創出自己的想法,為何要哲學家不斷回到胡塞爾、海德格、梅洛龐蒂、列維納斯、沙特等的原著去耙梳呢?
這就要回到台灣這十幾年來一些人的構想。到底現象學要封存在哲學界,還是開放到所有人類經驗的人文社會學科的領域?蔡錚雲教授、政大哲學系汪文聖教授就是持著開放的想法,他們認為只有將現象學推出去,與當代美學、心理學、人類學、宗教學、文學等人文社會學科的學者勾連起來,現象學才會讓華人學術對經驗研究的探討有深入的底子,而不是只在哲學領域打轉。蔡錚雲教授在多年前集合現象學者與護理學者成一支團隊,研究精神衛生學,試圖從現象學與護理學的領域下手研究精神健康領域。汪文聖教授也在這團隊裡,他後來走入精神疾病的領域,探討疾病與診斷的現象學意義。對我們東華大學的臨床心理學者來說,可說印象深刻。
蔡錚雲教授的方向獲得我與我的同事李維倫、林耀盛先生的心儀,也促使我們一起努力,希望能夠將現象學勾連到人類經驗的各個領域。在這裡,我必須介紹本書的譯者李維倫博士,以及本書的審閱者龔卓軍博士。從比較輩份來說,蔡錚雲教授與我忝為李、龔兩位的老師輩,我們之間的淵源甚深。維倫是度肯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是蔡錚雲老師度肯大學的學弟,出身現象學心理學的訓練;卓軍是蔡錚雲老師的博士生,卻跑到我在台大心理研究所聽我的課,對心理學著痕甚力。這兩位年輕學者都是屬於「雜種」品牌,維倫把臨床心理學與現象學混在一起,卓軍則把美學、生死學搽揉在現象學裡頭。他們從不喊作啥「質性研究」,卻是道地的經驗揭露者,維倫對心理治療的思維與卓軍對慢性病的現象學考察,都有一番清新、敏銳的分析。
由於後來蔡錚雲、龔卓軍兩位現象學者跑到高雄西子灣的中山大學哲研所任教,我與維倫、耀盛則在花蓮的東華大學,於是蔡老師就有了現象學東南弧的團隊構想,可惜計畫未獲補助,暫時未能成形,但是我們也不斷準備集結,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團隊合作的夢想。在原本的合作計畫裡,我們希望有聯合的課程,其中一門就是「現象學入門」。維倫在東華大學開這門課,所以就把本書翻譯,當作課本。蔡老師也自己翻譯一本現象學書,聽說相當厚,大概研究生才消受得了。不過,這兩本書的問世,對推廣現象學到其他人文社會學科諸領域輕鬆多了。
這本書的好就好在兩個方面,其一,基本概念清楚,不囉唆,也不引用原典的夾槓(jargon)術語,只要沈潛細讀,一般大學生大抵都可以領會,況乎研究生;其二是現象學的廣度夠,涵蓋現象學的存有層面、意義詮釋層面乃至世界之建構面,至少對人類學、心理學、藝術、文學等學科來說,基礎是夠的。根據維倫教本書兩年的經驗,大學部學生是能理解的,也可以將之使用於自己的經驗領域。通常最難懂現象學的學生往往是那些想把現象學當工具,以為現象學是一套教你作分析的方法,而完全沒有把現象學態度吸入理解裡,使現象學的思維自動展現其空間,讓研究者悠遊其中。現象學既然是揭露經驗之學,就不能不以相濡以沫的根本理解來洞察世情。
我想我不必介紹本書的內容,因為都是非常基本的東西,看了就知道,不必容我饒舌,倒是因為本書的出版,我心裡歡喜,就說了這許多。如果讀者想看實際的現象學操作,可以讀心靈工坊的其他現象學書,以及加斯東.巴謝拉的《空間詩學》。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