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客體關係理論與心理劇

客體關係理論與心理劇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6933486
保羅•霍姆斯
謝珮玲,楊大和
張老師文化
1998年4月0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57693348X
  • 叢書系列:教育輔導系列
  • 規格:平裝 / 299頁 / 16k菊
    教育輔導系列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導讀??以客體關係理論凝視心理劇的戲碼 蔡榮裕??開場白???

    順著主角的手指,我們小心地探訪心靈的角落·其實,那個角落可能一直都是舞台的中心·只是,我們常常錯置了時間與空間的吶喊·那是多年的記憶遺跡,抑或新的咆哮,我們以抒情的心境靜靜聆聽或觀察,終於有了一些了解,那是主角多年來所極力忽視,卻又隱隱作祟的傷口·?

    遊戲的心情或許有些必要,然而如何在遊戲裡笑談治療的旗幟,或者淚倒在一系列的劇情裡,猛回頭時,卻驚覺自己已然在灰暗的背景裡,蒼蒼白白地喘息與膽怯·戲鑼敲著,戲正要開演,抑或是多年的內心戲已然落幕?也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個清楚,但在心理劇肢體動作的空檔裡,已經有很多的話被訴說了·只是我們將如何諦聽,彷彿考古學家眼中的地層陶器,一眼就看出了多年前的滄海與桑田·?

    而精神分析浮遊於滄海裡,心理劇也在波浪間浮沈;或者人生的桑田裡,遠遠望去兩個稻草人兀自站立著,一個掛著精神分析的招牌,另一個戴著心理劇的草帽·在一九九二的年代裡,有人以一整本書的書寫,意圖緊緊抓著滄海與桑田,讓肩上扛著精神分析與心理劇,等待醞釀出一部人生的戲碼·這些是我個人閱讀這本書的心情與聯想·很主觀,沒有什麼道理,但既為導讀,我也就盡力書寫這本書的努力方向,做為讀者的參考·?讓精神分析與心理劇握手???

    有這麼一本書,總是令人窩心的·因為它在書籍史裡,讓客體關係理論與心理劇,就這麼發生了一些關係·因為各種理論的開創期,為了開疆闢土,常在理論之間形成相互排除的姿勢·對我而言,彷彿有了這本書的出現,就讓精神分析與心理劇有握手的機會,縱然握手之後,雙方可能仍得暫時又各自走著自己的路·本書作者即是接受精神分析訓練,且又同時跨足心理劇場的治療師·關於作者個人的書寫背景,在第一章裡已有提及,我不多言·接下來我將談談本書內容未提及的部分,做為讀者閱讀時的補充參考,而且我的說明,可能會引發困惑比獲得答案來得多些·?

    的確,每個人總有不同的因緣,讓精神分析在兩人之間述說生命的故事,或者與心理劇在舞台上跟一?人相互扮演人生的起起落落·很難說這是什麼道理,但故事總是如此上場就是了·不論你走在那條路上,我的感覺是,在台灣這個小島上,還有很多故事可以發生,還有很多理論可以發芽,我們不必急於替治療的理論穿上唯我獨尊的外衣·因此,因經驗的不同而會有爭議與辯論,就算會面紅耳赤,那也是重要的事·我個人由於做為精神科醫生的因緣,讓精神分析有機會在我的工作與思考裡逐漸醱酵;至於心理劇的因緣則未如精神分析這般充分,因此,在本篇導讀裡,我確是傾向於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理解我所看到景色,但盼有人能夠更以心理劇的角度,掃瞄這本書所帶來的訊息·?如果客體關係理論是一根手指???

    至於客體關係理論,概而言之,它是當代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脈絡之一·雖然後來在英國落地生根的梅蘭妮•克萊茵(Melanie?Klein)女士被稱呼為客體關係理論之母,但由於後續者在理論與實務的發展,已使之變成複雜的理論,因此,關於什麼才是純種的客體關係理論,仍有不少爭議·不同的理論家與實務者,對佛洛依德的理論有不同程度的依循或反叛,而客體關係理論所以變得很複雜,除了不同治療師的強調重點不同外,另一個引起差別的重要原因,是基於不同的治療師在面對不同類型的個案時,所逐漸累積出來的經驗萃鍊·?

    在英國,由於客體關係理論的更成形,而造就了不少重要的理論家,如被人稱呼為英倫客體關係四君子的溫尼科特(D.?W.?Win?ni?cott)、費爾貝恩(Fairbairn)、剛特利普(Gun?trip)、貝里恩(M.?Balint)等,在理論史上皆各有其重要地位·在原書的參考資料已列出他們的重要代表著作,我們已著手翻譯其中的部分書籍·至於客體關係理論與蘇利文(Sullivan)在美國所發展的人際取向精神分析的差異,雖然蘇利文也是以佛洛依德的理論為師,而他以精神分裂病個案為觀察的基礎,再加上所運用的術語與客體關係理論不同,因而也各自切割出不同的理論面向·關於兩者的最大差別,若簡而言之,客體關係理論更強調精神內在(intrapsychic)的狀態,強調個體的內在客體(inner?object)與內在自體(inner?self)之間的互動狀態;相對而言,人際取向精神分析則更著重人際之間(interpersonal)的狀態,雖然不見得所有理論家皆同意這個分類的說法·?

    本書的主要突破點,在於另以客體關係理論的一些術語加入探索心理劇的陣營,這樣的過程對心理劇有所助益,對精神分析的經驗勢必也將有所影響·雖然對心理劇而言,精神分析術語出現在劇場裡,或許就好像多了一個窺視者在凝視心理劇的表演,至於能夠隨之而使心理劇產生何種衝擊,那倒值得再觀察·就理論而言,精神分析裡的種種術語,乃為解釋精神分析情境所觀察到的現象,因此這些理論的術語?被稱呼為「後設心理學」(mtapsychology)·我最喜歡的比喻是,認為後設心理學皆只是手指,它指著月亮的方向,但它並不是月亮本身·由於心理劇的祖師爺莫雷諾(J.?L.?Moreno),在建構心理劇的實務與理論時,有不少與佛洛依德角力的痕跡,那是莫雷諾的創見來源,卻也是他對精神分析的了解稍嫌不足之處·?

    如果心理劇本身是一個月亮,本書所涉及的客體關係理論的重要術語,包括︰溫尼科特所強調的概念,如︰涵容(holding)、遊戲與現實、過渡客體(transitional?object)、潛在空間(potential?space)、恰到好處的撫育(good?enough?mothering)等;克萊茵的概念,如︰投射性認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分裂機轉(splitting)、死亡本能、妄想?分裂形勢(parazoidschizoid?position)、憂鬱形勢(depressive?position);以及??肯柏格(O.?Kernberg)的概念,如︰認同發展過程的三個階段·另外再加上畢昂(Bion)的攝受(contain)概念,與精神分析古典理論所強調的基本觀念,如︰潛意識、轉移關係(transference)、反轉移關係(countertransference)、潛抑機轉(repression)、驅力理論(drive?theory)等,不勝枚舉·?

    由於本書已對這些術語有簡要的解釋,我不在此贅述·本書的重點其實是更強調溫尼科特的觀點,尤其是意圖從溫尼科特的「遊戲與現實」的觀念角度,重新凝視心理劇的過程·將遊戲裡所隱含的治療功能,用來重新看待及解釋心理劇的治療功能,由於這種聯結使得「心理劇彷彿一場遊戲」,得以透過與「精神分析彷彿一場遊戲」之間,產生互動與比對的對話空間;或者說,經由此種比對而塑造出一個「潛在空間」,讓很多故事得以在那個空間裡發生意義·至於將有多少意義,則端視後續者如何繼續對話而定·?

    對心理劇而言,會有很多外顯的表演與行動·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某些內在的感受或幻想,若無法經由語言來表達,而經由外顯的行動來表達時,如果發生於治療情境內,被稱為「治療情境內的行動化」(acting?in),若發生於治療情境外,則被泛稱為「行動化」(acting?out)·基本上,若強調「言語」的表達,這兩個術語皆隱含著負面的評價,然而,面對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與心理劇在行動上的如此不同,我們如何處理這個重要命題?本書作者並未觸及這部分,這涉及了精神分析理論如何面對「行動化」的概念,在治療的過程裡再重新審視其實際的運作,或許可因為對此概念的重新了解,而使得精神分析與心理劇之間的鴻溝有所拉近,雖然拉近後,兩者仍然各是它自己·?重新審視「行動化」概念???

    若由精神分析史裡,對於轉移關係與反轉移關係的概念演變史來說明,或許可以幫助讀者了解我前述的說法·由精神分析史的演進,我大膽地假設「行動化」的概念,將會經歷重要的改變,而使得精神分析治療的實際流程,更接近治療師所感受到的細膩過程,而且對於聯結心理劇,也將跨出一大步·因為在精神分析史的早期裡,佛洛依德原認為個案對他所產生的某些情感,對於精神分析是一種妨礙,而想將之去除掉,但經歷過一番掙扎後,卻發現個案的那些感覺與幻想,其實是重要的治療要素,而將之命名為「轉移關係」(transference)·因此,個案的轉移關係由原是阻礙走路的石頭,一躍成為精神分析的重要精髓·?

    關於治療師的「反轉移關係」(countertransference)也類似這樣的發現與發展的過程·在精神分析的一百年史早期,強調治療師如同一面鏡子般,只是反射個案種種慾望與幻想,因此在早期很少有文獻談論治療師的反轉移關係裡所隱含的慾望、幻想與情感·但到了七0年代後,理論家與實務者也逐漸更面對反轉移關係所帶來的種種影響,似乎使得反轉移關係的概念不再顯得那麼可怕·甚至,某些客體關係理論者強調,治療師的反轉移關係是了解個案潛意識的重要工具·因此,反轉移關係由原來如同蛇蠍般的隱諱,經過臨床的探索後,若加以訓練及萃鍊,卻可能變成了解個案的重要工具,兩者之間的變化可謂不小·至於行動化的概念,是否有機會類似轉移關係與反轉移關係的概念那般,變成重要的治療工具,仍待有志者的繼續探索與思考·也許藝術領域的「行動藝術」裡所隱含的「治療」功能,能夠做為一個參考點·?

    另外在第十一章,作者再加入團體治療的概念,來補充心理劇流程裡的團體動力·他以畢昂及福爾克斯(Foulkes)的理念為出發,這也是我最心儀的兩位團體動力現象的大師,只可惜在台灣似乎未被特別注重·由於團體心理治療並非我個人的專長,因此,就適可而止地如是點到為止好了·?

    如前所述,莫雷諾在建構心理劇時,與佛洛依德的理論所出現的競爭關係,讓他只看到精神分析的某一面,然而,精神分析一百年來仍持續發展中,因此當我們現在回頭看莫雷諾或其他心理劇著作時,盼讀者對於其中的精神分析見解能夠多些保留,以免以為精神分析就是那些樣子·?

    另外,在台灣由於大眾心理學書籍的盛行,我倒是擔心容易使讀者在閱讀精神分析理論時缺乏耐心,或者容易望文生義,而未能就那些術語在精神分析裡的意義來看待·這也是因為精神分析的漢譯頗少,使得一般讀者亦缺乏了解的管道·但我相信語言是活的,只要有機會多接觸,自然能夠有所體會·因此,在台北市立療養院,我與劉佳昌醫師及一群有志者以「(虛幻中的)望春風心理治療民間書院」的「譯經班」為名,正以嚴謹的態度著手翻譯佛洛依德及榮格相關的系列著作·?

    這本書裡所提及的精神分析概念,仍然有很多值得再深入探究的地方,或者,不見得所有治療師皆以本書的定義對待這些術語,但相對於目前市面上的心理學書籍,這已是一本試圖深入的深度心理學書籍了·?

    在原書的參考書籍裡已列出不少不錯的書目,如果你只想初步了解精神分析與心理劇,那麼,本書已比目前市面上的心理劇書籍又深入一步了;然若覺不滿足,或臨床運用時疑問仍多,則意謂著還需多了解精神分析與心理劇·以後若有出版公司願意繼續出版我們所譯的精神分析書籍,那你就有機會更快地吸收知識,不然只得從原文裡慢慢啃了·?

    張老師出版文化公司總編輯王桂花小姐願意出版本書,我是欣喜與感謝的·譯者謝珮玲小姐與楊大和先生皆是我的同事,在他們譯了初稿後,我幫忙他們依原文再仔細核對,但由於他們譯筆好,我所能幫忙的也是有限·但若有閃失處,我也理當同負責任,盼各位先進及後輩不吝指教·??

    徵引書目?1.Greenberg??J.?R.??1983?︰Object?relations?in?psychoanalytic?theory??Harvard?University?Press.?2. Kernberg??O.??1976?︰Object?relations?theory?and?clinicalpsychoanalysis??New?York︰Jason?Aronson.?3.Klein??M.??1975?︰Envy?and?gratitude?and?other?works??1946?1963??Virago?Press??1988.?4.Winnicott??D.?W.??1971?︰Playing?and?Reality??New?York︰Basic?Books.??簡介

    本書作者巧妙地將兩個獨特的思路模式整合,嘗試以客體關係的思路了解心理劇中的主角及團員所呈現的問題、其問題根源、內在世界的內容及其對目前困境的影響,同時兼顧導演的反移情、主角及團員的移情對劇情的影響。作者的心理分析訓練背景確實豐富了心理劇的內涵,使心理劇更生動、更貼切人的基本經驗。






    譯序(一)?照見自我的舞台 謝珮玲??

    團體才開始,當年被強暴的主角就急著要演出那齣排練多次的戲,其他七八位成員則趁亂鼓噪著要把導演轟下台·?

    站在舞台的中央,導演先是感到失去控制的不安,接著想到,什麼理由讓生命裏的悲劇跨過時空,必須以喧嘩熱鬧的戲碼重現呢?低首琢磨,也許重點就在於「控制感」·既然是生命中的重要課題,當年無力抗拒,只得任憑擺佈的小女孩,怎能忍受再度失去自主權?又怎能放心導演不會將自己的情緒引領向自己也無法預期的悲傷呢??

    再看看那鼓譟的一群,對於象徵式權威的反抗,讓自己找回失落已久的生命力嗎?一逕卑微、默默承受著被忽視的自我,憑藉著與友伴共同的喧囂而壯大嗎??

    沈默的觀眾,你是否早已學到不介入眼前的紛爭,是自保的最佳方式?而親愛的導演,你會帶著受損的自尊,高高揚起維護團體「正義」的旗幟,以加倍堅毅的語調掙扎著扳回眼看就要陷落的情勢?還是允許自己只是靜靜觀看,弄清楚眼前這一幕正在對你述說著什麼??????

    這一年來,我在工作中進行心理劇,在餘暇中翻譯本書,發現當我用客體關係理論的角度重新思考心理劇團體之歷程或其中所遭遇的困境時,可以處理的方向變得更豐富了·心理劇中處理的主題本來就是超越時空的,而客體關係的思考猶如探照燈,提醒我兩個可以再加著眼的角落︰個案呈現事件的方式,重要性並不遜於他所陳述之事件的本身;在同一個舞台,平行上演的是所有人的內在世界,除了我們慣常注目的主角外,輔角、觀眾,甚至導演本身的現象,都反映著對於個人最有意義的主題(看著別人的戲,流著自己的眼淚)·?

    這是一本將客體關係理論運用在心理劇的書,它假設讀者們皆已熟悉心理劇的原則與方法·在國內,心理劇的引進遠早於客體關係理論,心理劇的工作者也遠多於運用客體關係理論的治療者,因此本書的預設出發點頗符合大多數心理劇工作者的學習現狀·至於心理劇的初學者,在閱讀本書時則有必要參考其他專論心理劇的書籍,本書末所附的書目可作為參考之依據·?

    蔡榮裕醫師是本書的審稿者,也是我個別心理治療的督導,在合作過程中我體驗到治療者對個案的涵容與攝受究竟是什麼滋味,也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與豐富,這是一段美好時光,謹以本書作為這些時光的紀念·?譯序(二)?內外一體•人我合一 楊大和

    新帷一揭,且端詳戲碼字號︰客體關係與心理劇·吟哦半晌,幾分新瓶舊酒味道·?

    舊酒是心理劇這個方法,從國外發展到引進國內,頗有歷史況味·新瓶是客體關係這個理論,剛好相反,依舊是個新穎架構·尤其是後者,在國內可能還是頭一遭高懸書名·

    除此之外,這兩個主題的結合,還多了那麼一點執手相認的親切情節·二者從不同的方向出發,卻在歷史洪流的某一點相濟一堂·心理劇是表達治療的一種,其他的表達治療方式還有︰藝術治療、音樂治療、舞蹈治療、詩歌治療等等,當中,心理劇與其他表達媒介的融合性最強,呈現的內涵也最複雜,可是,就像所有其他的表達治療一樣,欠缺深厚的理論基礎,不得已必須借用現有的其他理論架構·至於客體關係,則自精神分析的理論進一步發展出來,從嬰孩的觀察中,發現許多影響日後人格形成的證據,對於現象學的探討有其精微之處,可是,其相關的理論概念目前仍在演化當中,更缺乏具體的治療方法與技巧·?

    心理劇和客體關係二者同樣「立足現在、關心過去、展望未來」,讓受到過去經驗影響的現在我,可以用全新姿態投身未知的將來·不論是在心理劇的想像世界中,圍繞著主角的相關輔角,還是客體關係的現實世界中,圍繞著主體的重要他體,都像是護衛主人翁這顆恆星的無數行星,深深地影響著主人翁,也深深地受主人翁的影響·不管是內在的主觀世界內射了外在的客觀世界(認同過程),還是內在的主觀世界投射到外在的客觀世界(投射過程)。讓我們暫且拋下客體關係理論的拗口名詞,改以更淺白的方式描述內�外世界與人�我關係總是休戚相關而相互映照的一體兩面·從這個角度去想,其實,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或者是自我關係與人我關係,其實很像擬似的鏡花水影·再深究,同樣涉足於此範疇的心理劇與客體關係,似乎也就互為表裡、相輔相成了︰心理劇可以是實踐理論的一種方法,而客體關係可以是架構方法的一種理論·?

    雖然這樣說,但是,我卻也不敢說心理劇這餾醇酒,就不適合撘配其他的瓦罈·套句客體關係的話,「容器」(containers)很多,只是不見得都是「恰到好處」(good?enough)的容器·我們有個心理劇自助團體斷續而艱辛地進行著,在這本書出版時,也快要滿三個年頭了·在摸索過程中,的確也發現其他不錯的一些容器,只是除了這本書以外,還未發現有其他專書探討此一主題·?

    這本書雜在我千頭萬緒的其他許多臨床工作中,畢竟也開花結果了,過程頗有些自我挑戰的味道,大概也值得追溯一下自己過去的客體經驗吧·此外,為了讓陌生的讀者能夠更熟悉客體關係,我們特別就書中重要而相關的一些名詞,編譯了一些註解,希望有利於閱讀·只希望日後國內能有更多相關的書籍被中譯出來,如此,客體關係中混淆拗口的概念與理論才有進一步討論的舞台·希望讀者不致於被翻譯名詞困住,善用您的理解吧·?

    謝謝張老師文化公司大方提供試驗舞台,讓客體關係得以順利掛牌上演·各位看倌權且對號入座,一饗耳目·?楊大和於民國86年仲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