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
|
|
|
|
|
9789573320678 | |
|
|
|
米蘭.昆德拉/著 | |
|
|
|
尉遲秀 | |
|
|
|
皇冠 | |
|
|
|
2004年7月05日
| |
|
|
|
83.00 元
| |
|
|
|
HK$ 70.5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Classic
規格:平裝 / 376頁 / 15*20.8c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Classic
|
|
分 類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其他地區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內 容 簡 介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布拉格之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一男兩女交纏的愛情故事帶出了對政治、文化、人類生命的省思與嘲諷。
比起昆德拉的其他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更像是一部愛情小說。特麗莎嫉妒著。她的嫉妒在白晝馴服,在夜裡甦醒,偽裝成夢境其實卻是死亡的詩篇。
漫漫長路上,這個年輕女子有她的丈夫托馬斯為伴。托馬斯一半是風流的唐璜,一半是深情的崔斯坦,對特麗莎的愛和壓抑不住的放蕩撕扯著他。
薩賓娜是托馬斯的情人,她的命運將小說的脈絡延伸至整個世界。她聰明,她厭惡多愁善感,她離開她的日內瓦情人弗蘭茨,追尋她的自由,從歐洲到美國,目的地卻只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究竟,什麼樣的特質最符合人類境況(condition humaine)?是『重』,還是『輕』?嚴肅要到何處才會讓位給輕浮?輕浮又要到何處才會讓位給嚴肅?昆德拉以悖論的手法透過小說提出了這些問題。
這部小說從幾個簡單的主題出發,但卻在結合了故事、夢境、反思、散文、詩歌、新近和古老歷史的變奏遊戲裡,不斷地以音樂的色調變化豐富著這部小說。在昆德拉的作品裡,沈重與輕盈或許從來不曾這樣結合過。死亡在這裡有個雙重面貌︰夢一般的甜美憂傷與殘酷的黑色鬧劇。
因為這部小說也是關於死亡的沈思—關於個人,也或許,關於古老的歐洲。
本書重要書評︰
【時代雜誌】︰『成功地展現出勝於嘲諷的智慧與超越絕望的希望!』
【英國衛報】︰『令人驚異的是,一本與其時代背景如此緊密連結的作品,在二十年後卻仍然沒有過時。僅管自從1984年以來,整個世界,特別是所謂的東歐地區,歷經了重大的改變,但是昆德拉的小說在今日讀來,卻依然和它首次出版時一樣深入人心、息息相關!』
【華盛頓郵報書的世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一部愛情故事,也是一本概念小說……機智、誘人、嚴肅……充滿情感,對於性愛與政治之間巧妙的交互作用有極為嫺熟的敘述。』
【華爾街日報】︰『一部眼界開闊又複雜細緻的作品,交織著政治與哲思、肉慾和靈性、趣味和深度……當今寫作男女之間多樣關係的作者中,沒有人比得上昆德拉的智慧觀察。』
本書特色
米蘭昆德拉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出版20週年紀念版!根據最新修訂的法文版重新翻譯!
榮獲美國《洛杉磯時報》書籍獎!並曾被改編拍成經典電影『布拉格的春天』!
舊譯本在台灣曾高居暢銷排行榜冠軍多月,累積銷量超過35萬本!是昆德拉在台灣知名度最高的一本書,也帶起了一股昆德拉熱潮。對五年級的讀者來說,當年不讀本書,便不配稱為文藝青年!
本書去年首度在大陸正式出版簡體字版,立即造成極大的轟動,目前銷量已逾30萬本,並掀起一陣大陸文學書市罕見的『昆德拉現象』!
作者簡介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一九二九年生於捷克的布爾諾,一九七五年後定居法國。
曾榮獲美國『國家文學獎』和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學獎』等,被譽為是當代最有想像力和影響力的大師級作家。
皇冠已獲得米蘭昆德拉作品全集的授權,並根據昆德拉本人最新修訂的法文版重新翻譯,未來將陸續出齊新譯本。其作品全集包括:長篇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生活在他方》(榮獲法國『麥迪西獎』最佳外國文學作品獎)、《賦別曲》(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身分》(榮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不朽》、《緩慢》、《玩笑》、《笑忘書》等;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論述《小說的藝術》及《被背叛的遺囑》;舞台劇本《雅各和他的主人》。
|
|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41,共有14位網友寫書評。
愛看書的凱西
/ 台灣台北
2011.12.11看愛看書的凱西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是一部令人充滿「大師焦慮」的艱澀作品-抽象的表現方式、隱藏而難解的的伏筆和呼應、跳躍式的敘事手法、穿插在小說情節中的散文、不時蹦出的哲學觀念(永劫回歸?媚俗?巴門尼德的二元概念??),讓人在好不容易讀完時,往往會下定決心-改天再好好地重讀一次吧!"也許\"會看得懂。
首先,標題就很難理解,輕盈為何難以承受?沈重才是使人窒息的不是嗎?沒錯!還沒開始讀這本書之前,它就已經要你作好準備-必須放棄價值判斷式的思維,才能進入這解構式的文字殿堂一探究竟。這部敘事結構複雜的小說,穿插了四位主角的各自觀點,分別以不同篇章訴說,從托馬斯角度切入的「輕與重」、特麗莎的「靈與肉」、薩賓娜「誤解的詞」、弗蘭茨「偉大的進軍」,人物相互穿插交疊之際,又鑲嵌於政治背景、歷史脈絡中,架構可謂繁瑣龐雜,若要一一為文記錄心得,恐怕會寫成一本論文,只以大眾文學的視野去理解它,摘出玄妙拗口的哲學詞句,變成一個通俗的愛情肥皂劇的話,就是個令人喜愛的愛情故事,政治和哲學一旦成為虛化的背景,小說的深刻意韻立刻大減,但仍有萬千粉絲狂熱地追隨在昆德拉之後。
有件令我驚訝難懂的事,即前年底被揭發出的告密事件,昆德拉這位共產極權社會的超級異端者,竟被爆出曾向共黨揭發其同學的行蹤,使他因此入監勞改十四年(而且還是危險的鈾礦場),協助同學越過邊界的農家還有人因此被處絞刑。如此令昆德拉迷們錯愕的消息,雖然至今仍有些撲朔迷離,但這麼顛覆的爆炸性消息,卻似乎完全動搖不了粉絲們對他的喜愛,事件不久後,新作風光登場,銷售成績一如以往地亮麗。在豆瓣的昆德拉小組裡,針對此事件的討論群,大部份都認為年輕時國際視野未開前所犯的錯誤,不必太過苛責....呃,只能說,昆德拉的魅力實在太所向披靡了,粉絲們盲目寵愛的程度說明了一切,不可承受之重的歷史,因為熱愛而變得如此輕描淡寫?
到底他的魅力何在呢?是這種表面通俗、輕鬆、幽默,實則機智、深邃、智慧的特質嗎?還是後設小說的特色-有多少人來解讀小說內涵,就有多少種不同的面貌?抑或故事中那些堅忍又豁達、無奈又幽默的捷克精神?或者,是詩化的小說,使人心醉神馳?只讀了一部作品的我,還有很多的書債待償還,也許至少再看他個十部作品,我才能領略一二吧!(永遠還不完的書債)等等!會不會很多人因為無法理解昆德拉,也跟我同樣這麼想,因此一部部地追著他的新作,但因為永遠理解不了,永遠渴求進一步的答案,所以使他一直位居暢銷榜上?
回到通俗的愛情肥皂劇。有著極端對比性,卻又某種程度基調相同的兩個女人-特麗莎和薩賓娜,一個是妻子,一個是情人,她們共同的聯結是托馬斯這個既專情又風流的男人,以這個交會點所延伸出的天秤兩端,一端輕一端重,靈與肉的對比鮮明地呈現。特麗莎的生命所承受的是來自肉體的重量-宿命式繼承自母親的重量,「打從童年開始,裸體對於特麗莎來說,就是集中營強制統一的標記,是恥辱的標記。」在愛情裡,她必須背負的不僅是自己身體的重量,還有托馬斯眾多情婦的重量,每每讓她不能承受、幾乎崩潰。相對於此,薩賓娜的身體始終輕盈,她毫無負擔地從一個城市飛向另一個城市,飄洋過海,離波希米亞越來越遠,因為故鄉對她來說,越來越沈重。她痛恨媚俗、不斷背叛,然而輕盈的旅程卻漸漸成為終點虛無的悲劇。逃離意謂拒絕承載任何生命媚俗本質的重量,這樣的游離狀態,卻終究使她難以承受。在此同時,貝多芬的樂章響起,非如此不可嗎?托馬斯於床榻之岸,隨手撈起順水漂來草筐中的孩子,同情轉成思念,他們的靈魂之愛使他們共同生活,卻是相互折磨的痛苦生活,痛苦到達頂點時,特麗莎離開了,托馬斯頓時呼吸著醉人的自由氣息,但隨後一種無以名狀的力量卻又逼使他奔向那沈重的愛情,回到之後深鎖的鐵幕之中....
讀到飄蕩的薩賓娜,以及擁抱受苦特麗莎的托馬斯,很容易聯想起惡童三部曲裡,邊界內外的克勞斯和路卡斯-那象徵著作者內心和孤獨身軀的兩個自我,很自然會想要搜尋昆德拉的個人軼事,去對照創作這些人物的心路歷程,只可惜,多年來始終保持低調,拒絕受訪的昆德拉,能為外界所了解的資訊實在有限,沒辦法滿足讀者這方面的探索,只能隱約猜測,薩賓娜流亡陌生國度的孤獨、托馬斯放盪卻始終心繫特麗莎(弱小如她,應是暗喻祖國捷克吧!)、弗蘭茨浪漫主義式的理想等等,都是昆德拉內心的反映。
隱晦難解的暗喻,散文式的基調、情節流動緩慢的寫法,讓我在閱讀時幾度想放棄,能夠讀完是因為特麗莎走上佩特林山的那段,送她上山去死的男人居然是托馬斯?實在很離奇,為了找答案,只好拼命翻頁,結果一直到快要完結時,才明白這一段夢境般的描述,有點類似魔幻現實的手法,所以根本沒有所謂的答案,不過若非如此,大概也讀不完這本書,真是不習慣後設小說啊!
另外還有一段讀得比較專注的是雅科夫(史達林兒子)之死,就是關於大便與媚俗的那段辯證。書中提到他為了廁所不乾淨的事受辱,爭吵之後要求集中營頭目接見遭拒,縱身向電網撲去。當下懷疑,世上真有這麼愚蠢的死法嗎?忍不住去咕狗這段史實,結果好像是真的,除了撲完電網後,雅科夫要求哈韋什向他開槍一段沒提到。但是另有一說是,雅科夫雖是撲電網自殺,但他並未被德軍俘虜,所以這段史實有點成歷史謎。不過奇怪的是,沒看到任何人質疑昆德拉這段內容,難道前一說法的可能性很高嗎?非常不嚴謹的考證,也許有一天會再找出正確答案,就如有一天我可能會讀懂這本書。
許多人將此書列為一讀再讀的書目,因為它能創造出千變萬化的閱讀經驗。我喜歡反覆感受書中「三人行」的張力,忠實與背叛、自省與惶惑,輕與重的問題難分難解,靈魂在肉體上方默默注視,肉體卻順服本體的需要,於是托馬斯永遠不忠;特麗莎永恆痛苦,薩賓娜雖然也渴求情感的歸宿,卻仍選擇了自由與背叛,沈重的迷惘,難以承受之輕。
E
/ 台灣台中
2009.03.12看E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談米蘭昆德拉怎能不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沒看過這本書等於是沒讀過昆德拉的小說
昆德拉寫得好的小說不少
但最好看的非這本莫屬
全書雖有許多如輕與重/靈與肉等對立
但貫穿一切背反兩極的
似乎是"虔誠"二字
這似乎也是生命裡輕如鴻毛而悖逆之卻沉重得令人窒息的課題
是本難得的好小說
KIKI
/ 台灣台中
2007.09.03看KIKI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起初被書中對男女性慾的過多描寫所驚
但那並不是色情
想深入書中男女的心理.精神.思想
為了闡述探討種種
這是必須的
無疑地
米蘭.昆德拉此作名不虛傳
書中探討的一切或許就是在探討人生
對於愛情.政治.人性.心理的見解.觀察.描寫都是那麼精準
又複雜又細緻
字字珠璣
其哲思更是令我讚嘆
我相信在人生每個不同的階段
在一次次地閱讀後
都會有不同且更多的感受與獲得
最後一部-卡列寧的微笑
更是一部絕佳作品的絕佳結局
在田園詩中
在美的氣氛中
雖然結束了
卻始終還置身在那美的氛圍中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永遠無法檢證哪一個決定是好的,哪一個決定是壞的,因為,在所有的處境裡,決定的機會都只有一次,我們沒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生命可以給不同的決定做比較。
這只是眾多讚句之一...
Srong Hsu
/ 台灣新竹
2007.05.09看Srong Hsu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該怎麼說這本書?
二次大戰戰後, 捷克遭俄羅斯入侵的社會,
似又不是知識份子的醫生托瑪斯,
再平凡不過的特麗莎, 對於愛卻是那樣的不平凡
你說這本書在談愛情嗎? 好似不是.
在說人生吧? 那政治、社會、自然、愛情、媚俗的世界, 不就是我們的世界?
重與輕如何定義?
時間與空間分敘的寫法, 卻另外令人感受到輕與重的分道揚鑣, 而又聚首.
書中每一部有不同的主題,
由不同的人物帶出不同的故事, 不同的刻劃, 不同的人生究竟.
作者在書中寫, 「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最激越的生命實現的形象. 」
但托瑪斯最後說:「發現自己自由自在, 沒有使命, 那是最大的解脫啊. 」
慢觀此書, 好似活過許多遍他人的人生, 但又如何, 能左右你選擇輕與重嗎?
人生長路, 或許你此刻妄想著重的浪漫, 而在燈火闌珊處, 又能細嘗輕的美好罷.
這真無愧是文學名著, 原來我是那麼的少聞.
我看來的文學名著應該如此, 多面向的社會, 性格簡單卻又複雜的人物,
在每個書的折角處皆能使人品嘗多時.
怎麼寫心得? 每個轉角都有不同的風景, 你打算每次都好好的取景、還是連拍,
甚或乾脆就用夕陽的心情做為總結呢?
只能後者了, 待下次的舊地重遊再拍出不同的景緻罷.
所以, 最後一部"卡列寧的微笑"是我的夕陽,
托瑪斯在鄉間的老年是幸福的, 至少他這麼想,
恰好可以由特麗莎單純的想法來做最好的注腳
「人類的時間不會走圓圈, 而是直線前進.
這正是人類得不到幸福的緣故, 因為幸福就是渴望重複. 」
你呢, 你現在怎麼想?
娃娃狗
/ 台灣台北
2007.04.30看娃娃狗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如果把這個世界「二分法」,明與暗、冷與熱、薄與厚……總有一方是正的,而另一方則是負的,那麼輕與重呢?那個才是正的?是好的?
如果「輕」是正的,怎麼會有「『重』要」這種說法?
如果「重」是正的,難道一切「沈『重』」都是正的、是好的嗎?
「輕重的對反是一切對反之中最神秘也最模稜難辨的。」
於是有一種「輕」,儘管輕於鴻毛,卻讓人無法承受……
或者有一種「重」,被我們高估了,其實不需要在意……
米蘭•昆德拉,在這本書中,冷靜地,近乎冷血地,看穿一切弔詭,他沒有揭示弔詭背後的「真理」,而是,傾全力呈現「弔詭」本身,用弔詭顛覆「真理」的存在——我們所信仰的__(填充題),原來是矛盾的!或者說,這些__是由種種弔詭混合的,我們像瞎子摸象一樣,固執地抱住一隻象腿,更恐怖的是,那隻大象只是假象。
輕與重、靈與肉、自我掌控或命運安排、忠誠或背叛、尊貴或卑微、天遣與特權、幸與不幸……這一切的一切,看似對立的存在,原來是並立的!
兩者的界線並不清楚,人,老愛選邊站,但又不乖乖站好,常常在兩者的邊界游移,卻死不承認自己的猶疑!
選擇忠誠的人,最受不了「背叛」的誘惑,一旦觸碰背叛的邊緣,又要裝作沒這回事,維持忠誠的假象。
選擇背叛的人,或許渴望回歸忠誠,但又忘不了背叛的滋味,於是又走上背叛……
伊甸園的生活是一種單調的重複,「這種單調不是無聊,而是幸福」。
是啊!幸福!但……人,並不會因此而滿足!
但是「不單調」的重複(忠誠,偶爾背叛,假裝忠誠;背叛,偶爾忠誠,繼續背叛),過久了,似乎也不過「如此」,還是一種重複啊!只是,人,樂此不疲...
真理與弔詭互文,於是,伊甸不再……
可怕的不是弔詭,而是,人,企圖粉飾太平的無知。
弔詭那麼清楚的存在,人,卻可以漠視,可以假裝其不存在,企圖捏造一個自以為的__,來作為信仰的方針,簡直幼稚而可笑!
作者在此書中嘲諷了共產黨的烏托邦,共產黨企圖改造一切異端,形成一個「大家都一樣」的和諧國度;作者也展現了對媚俗的鄙棄,媚俗否定了大便的存在,「媚俗將人類存在本質上無法接受的一切事物都排除在它的視野之外」。
如果要回到真正的伊甸園,要追尋幸福,「不僅要遠離群體,更要徹底決裂」。背離命運,背離那個「追求圓滿、向前邁進」的世界。
背離是捨、得。
也許代價是殘酷的——放棄,切斷,你所擁有的一切;
但也是值得的——獲得寧靜,獲得不受世俗羈絆的自由……
殘酷與值得互文,幸福原來也是弔詭的……
--
這本書,有哲學、史學、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性�愛觀、人生觀、世界觀、宗教觀……
看得我拍手叫好,又毛骨悚然……覺得自己被他的筆鋒一片一片地削下來……
痛快與痛苦互文,感受原來也是弔詭的……
看更多讀者書評
|
|
|
書 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