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南山不寂寞:懷念朱炎教授

南山不寂寞:懷念朱炎教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48616
李有成/主編
九歌
2013年1月01日
87.00  元
HK$ 73.95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九歌文庫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人物史/傳記









  朱炎(1936-2012),字南山,一字南嶺。曾任臺灣大學教授暨文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國科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民國筆會會長、九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中山文藝獎審議委員會召集人等學術、文化職務。所獲獎項有文復會短篇小說金筆獎、總統府保舉最優人員獎、新聞局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教育部特優教師獎等殊榮,成就多方,學術、藝文、行政兼具。

  朱炎在幼年時遭逢戰亂,歷盡艱辛,隻身來台,憑著天賦才資和刻苦力學,終能出人頭地,卓然有成。如同他的字「南山」一般,朱炎有著包山包海、兼容並蓄的廣闊胸襟,性格豪爽又細膩,待人接物有情有義。在學問與真理的追求上積極熱情,作育英才無數,是經師也是人師,為後生晚輩的榜樣。學術之外,文學創作亦自成一格,筆下文字皆自人性出發,往往兼具知性和感性,立意真誠,反映偉大胸懷,讀者跨越老中青等不同的年齡層。

  本書集結其子女、朋黨、學棣等多方思念文章,從不同的角度追憶這位優秀的學人、創作者,並收錄多篇佚文,書末附有生平大事年表與著作目錄,是認識朱炎、懷想朱炎不可或缺的文集。

本書特色

  ★ 集結朱炎先生的家人、同事、學棣等各方懷念文章。
  ★ 收錄朱炎先生未曾出版的佚文九篇,並附有大事年表與著作書目

作者簡介

李有成

  現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立中山大學合聘教授、國立台灣大學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曾任歐美研究所所長、《歐美研究》季刊主編,及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

  近期著作有《文學的多元文化軌跡》、《在理論的年代》、《文學的複音變奏》、《踰越:非裔美國文學與文化批評》、《在甘地銅像前:我的倫敦札記》、《他者》等;另編有《帝國主義與文學生產》、《在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之間》(合編)、《離散與家國想像》(合編)、《管見之外:影像文化與文學研究》(合編)及《生命書寫》(合編)等書。


A是認識朱炎、懷想朱炎不可或缺的文集。

本書特色

  ★ 集結朱炎先生的家人、同事、學棣等各方懷念文章。
  ★ 收錄朱炎先生未曾出版的佚文九篇,並附有大事年表與著作書目

作者簡介

李有成

  現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立中山大學合聘教授、國立台灣大學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曾任歐美研究所所長、《歐美研究》季刊主編,及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

  近期著作有《文學的多元文化軌跡》、《在理論的年代》、《文學的複音變奏》、《踰越:非裔美國文學與文化批評》、《在甘地銅像前:我的倫敦札記》、《他者》等;另編有《帝國主義與文學生產》、《在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之間》(合編)、《離散與家國想像》(合編)、《管見之外:影像文化與文學研究》(合編)及《生命書寫》(合編)等書。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



李有成 懷念在熱鬧中度過的老師

輯一
洪國樑 酒入愁腸總成淚,千古寂寞一朱炎——朱教授南山先生事略
朱曉岡 悼念父親
朱曉卿 念爸爸

輯二
翁岳生 懷念朱炎
彭 歌 南山不寂寞
蔡文甫 我們都是好人
田維新 大愛不落人後——懷念朱炎教授
陳維昭 高山仰止,典範常在——敬悼朱炎教授
李嗣涔 生於憂患,終於幸福
曾永義 已做典型垂萬古
魏良才 視我亦友亦弟,憐君如癡如醉——懷念朱炎教授
陳義芝 虛空無盡:追懷朱炎先生
李瑞騰 朱炎老師的筆下閃耀著母性的光輝
曾永義等 哀挽詩

輯三
高天恩 流水年華:朱炎恩師與我
李有成 傷悼:追懷朱炎老師
單德興 百載孤高一南山
李容慧 嚴肅批評文學,謙虛涵容人生
廖咸浩 在黑暗中尋找懸崖邊上的芳草——追念朱炎老師
王安琪 永遠的師父
紀元文 典型在夙昔——追憶在朱炎教授門下
馮品佳 追憶長者
陳重仁 茶葉蛋的滋味:懷念朱炎教授

附錄
□ 朱炎教授遺著
師道幽微
崇高綿長,實中不枉
戀戀台大
一位國科會主委的做事態度與方法——為慶賀夏公八十華誕而寫
最溫柔可親的勇者——何正本大哥
悲欣交集——記《酒入愁腸總成淚》改版
真善的教育,美好的人生——為《人生的探索與選擇》說幾句話
台大外國文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
追求卓越願景下的省思

□ 朱炎教授寫作年表
□ 朱炎教授著作書目




懷念在熱鬧中度過的老師

  二○○六年朱炎老師七十歲生日時,我和王安琪邀集學界的同門,出版了一本《在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之間:朱炎教授七秩壽慶論文集》,為老師祝壽。書出版後,我對老師說:等您八十歲時,我們再為您編一本八十壽慶論文集。遺憾的是,這個承諾顯然已經無法實現了。

  老師在世時我們隨時可以去看他,往往視為理所當然;在他離去之後,想見他已不可能,大家對他的思念反而日深。這一年來,有時候走在台大校園,經過文學院,到鹿鳴堂用餐,或者在鹿鳴堂旁的丹堤喝咖啡,甚至漫步在原來的舟山路上,我常會不期然想起老師過去的身影。我清楚記得,有一次在師母的陪同下,我和內人從台大學人宿舍推著輪椅上的老師,由原來的舟山路,經羅斯福路、新生南路、金華街,一路推到永康街,在一家台菜餐廳吃飯,回程還在大安森林公園休息了好一陣子,最後沿著辛亥路回到台大宿舍。那一天我們走了大半個大安區,老師心情相當愉悅,那個情景勾起了我三十多年前跟老師到碧潭划船的回憶。還有一次我突發奇想,特意想讓老師看看台北市建築最為怪異的餐廳,就約了幾位同門與同事,請老師和師母到內湖的伍角船板用餐。從台大宿舍到內湖,飯後又從內湖到南港重訪老師以前服務的中央研究院。那一天我們跑了大半個台北,一路上由紀元文接送老師與師母。後來大家都說,那天老師的心情好得眼睛都亮了起來。

  這些回憶彷彿還是昨日,老師卻已經辭世快一年了。這一年來我數度夢見老師,奇怪的是,夢境中的他大都是我記憶中壯年的樣子。夢醒時我不免會想起答應為他編印八十壽慶論文集的事。

  既然無法出版壽慶論文集,我想應該可以換另一種方式懷念老師。有一天在一個文友聚會的場合,我遇到九歌出版社的陳素芬總編輯,就向她探詢由九歌出版社出版紀念文集的可能性。我的想法很簡單:朱老師後來的著作大都交由九歌出版社出版,他生前並多年擔任九歌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如果要出版紀念文集,首選當然是九歌出版社。第二天我收到陳總編輯的電郵表示,蔡文甫先生認為此事義不容辭。我同時跟陳總編輯約定,希望紀念文集能在朱老師逝世週年紀念日之前出版。隨後我將這個消息向朱師母報告,師母也欣然同意。

  朱老師交遊廣闊,從廟堂到民間,朋友不計其數;他在教育與學術界數十年,更是桃李滿天下。記得二○一二年一月十五日追思禮拜那天下午,除受邀者外,聞訊而來者也不在少數,將整個禮拜堂擠得水洩不通,教會還必須以視訊轉播,讓晚來者在另一個房間觀看整個追思禮拜的過程。在這種情形之下,紀念文集的組稿工作難免頗費思量。我曾就此事請示師母,師母表示由我決定。我另外徵詢幾位同門的意見,最後決定邀稿對象分成兩類;一是朱老師過去的同事與友人,另一為老師親自教過的學生。即使如此,我交遊有限,熟知者也只是少數,剛好在組稿期間,我又遠赴英國研究,郵電不便,迫不得已,只好委請高天恩與紀元文兩位代為邀稿。天恩尤其費心,幾位長者的大作其實都是他出面邀來的。這本紀念文集原有預定的頁數,因受篇幅所限,邀稿時不免掛一漏萬,這一點讓我深感不安。另有幾位應允撰稿者由於種種原因而無法如期交稿,紀念文集又印刷在即,無法久等,令人遺憾。

  文集共分三輯。第一輯除洪國樑先生所撰朱老師之生平事略外,另收老師兒女曉岡與曉卿的紀念文章。第二輯則收老師生前同事與好友的大作。第三輯的文章則出於不同年代的學生。老師生前著作絕大部分都已出版,另有少數幾篇尚未收入他的任何集子,只是數量不足成書,因此經師母同意,納為紀念文集的附錄,以方便後人參閱。另外兩篇附錄分別為老師的寫作年表與著作目錄。文集取名《南山不寂寞》,借用的是彭歌先生大作的篇名。老師字南山,當然典出陶潛著名的詩句,屈萬里先生也為他取字南嶺。老師生前當然也有寂寞的時候,他的寂寞多半緣於家國之思,其他時候他其實並不寂寞。即使到了晚年,老師行動不便,再也無法像過去那樣到處走動,除師母日夜相伴之外,他與許多好友同事仍然時相往來,學生來來去去的也不在少數。他的大半生可以說是在熱鬧中度過的。

  這本紀念文集能夠順利如期出版,要感謝的人很多。各撰稿人在百忙中踴躍賜稿,九歌出版社蔡文甫先生與總編輯陳素芬的大力支持,編輯陳逸華在編務上的協助,以及財團法人語文訓練測驗中心的同仁費心謄稿,隆情厚誼,至深感激。高天恩、單德興、廖咸浩、紀元文等同門的建議與協助,謹此表示謝意。我還要謝謝胡貴鳳小姐與曾嘉琦小姐幫忙將全書文字製成電子檔並仔細校訂。當然,朱師母的支持與鼓勵更是不可或缺,特此敬表謝意。朱老師在另一個世界看到這麼多故舊門人合力完成這本文集來紀念他,我相信他一定會深感欣慰的。是為序。

李有成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