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編

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346282
李隆獻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2年12月08日
133.00  元
HK$ 106.4  






ISBN:9789860346282
  • 叢書系列:中國思想史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40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中國思想史研究叢書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概論











      《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編》一書探討先秦至唐代的「復仇觀」,為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之研究,作者李隆獻教授運用經傳、史書、經生之詮釋、儒士之論述,以及古注、類書、地志、冥界小說等資料,透過歷時性考察,兼採宏觀與微觀方式,省察傳統「五倫復仇觀」的源起及其歷代境況與嬗變之跡,探索復仇觀在人類演進過程中的社會、文化意涵,並與不同文化的復仇觀相互映照。全書涉及復仇理論、復仇風氣、復仇現象、復仇觀及其嬗變、復仇觀與法律的互涉、禮法衝突、鬼靈復仇等,乃當前探討復仇觀視野較為多元、全面的專著。


      全書共分六大章:壹、〈「五倫復仇觀」的源起與嬗變〉,以先秦至漢代─復仇觀確立的關鍵時期─的儒家經典為探討對象,追溯、分析此一觀念的起源與確立過程。中國的復仇觀因儒家思想的影響,逐漸發展為超越血緣復仇的「五倫復仇觀」。再次就不同時代的儒家經典,考察其對復仇的觀念與態度,又次則比對《春秋》三《傳》復仇觀的異同,「餘論」則舉實例略論西方的復仇觀,「結論」藉由中、西復仇觀的比較,凸顯中國復仇觀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受儒家思想影響/規範/形塑,及經典/學術化的現象。


      貳、〈先秦至唐代復仇型態的省察與詮釋〉述論先秦至唐代復仇型態的諸面向與典型案例,分析、歸納復仇事件的發展為六階段:一、復仇動機;二、復仇對象;三、復仇方式;四、地方官吏對復仇的態度;五、中央政府對復仇的態度;六、時人/史傳對復仇的評價。後三階段涉及儒家復仇理論、人情常理與法律之間的往互辯證,為一般研究復仇相關論文較少論述者,有頗多可觀之處。


      參、〈兩漢復仇風氣與《公羊》復仇理論關係重探〉,旨在釐清《公羊》「復仇理論」與兩漢復仇風氣的關係,進而詮釋漢代復仇盛行的各種原因。


      肆、〈兩漢魏晉南北朝復仇與法律的互涉〉,探討復仇觀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嬗變之跡以及官方的法令規範與執法態度、輿論所反映的復仇觀與復仇與法律互涉的相關問題等進行省察與詮釋。


      伍、〈隋唐時期復仇與法律的互涉〉,旨在探討隋唐復仇現象/復仇觀及其與法律的互涉,透過三個關鍵復仇案例─徐元慶復仇案例與陳子昂議及柳宗元〈駁復讎議〉、張琇兄弟復仇案例、梁悅復仇案例與韓愈〈復讎狀〉─的實際考察來探討。最後,則析論與復仇相關的二則《唐律》。


      陸、〈先秦至唐代鬼靈復仇的省察與詮釋〉,透過先秦至唐代具有代表性的鬼靈復仇案例,分析各時代鬼靈復仇的動機、方式、特色,及其與天道、冥府、報應等信仰交涉的情況,探索先秦至唐代民間復仇觀的具體樣貌。


      附錄、〈日本復仇觀管窺─以古典文學為重心〉,本文以日本古典文學為重心,管窺日本復仇觀的淵源與嬗變之跡。


    作者簡介


    李隆獻


      臺灣彰化人,1953年生。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碩士、博士,指導教授為張以仁先生。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現任該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專長為經學、史學、敘事學、禮俗、文化、現代小說。著有《晉文公復國定霸考》、《晉史蠡探─以兵制與人事為重心》、《經學通論(修訂本)》(合著)、《群經概說》(合著)、《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合著)等,及學術論文數十篇。近年研究論題聚焦於兩方面:一為「復仇觀」,撰有論文十五篇;一為「先秦歷史敘事」,撰有論文近十篇。




     





    自序


    壹、「五倫復仇觀」的源起與嬗變
    一、「報」與「報仇」關係試探
    二、復仇觀的起源及其形成社會/文化意義的推測
    三、儒家的復仇觀
    四、《春秋》三《傳》的復仇觀
    五、餘論:西方復仇觀管窺
    六、結論


    貳、先秦至唐代復仇型態的省察與詮釋
    一、前言
    二、復仇動機的省察
    三、復仇對象的省察
    四、復仇方式的省察
    五、地方官吏對復仇的態度
    六、中央政府對復仇的態度
    七、時人/史傳對復仇的評價
    八、結論


    參、兩漢復仇風氣與《公羊》復仇理論關係重探
    一、問題的提出與資料的處理
    二、「公羊復仇理論導致兩漢復仇盛行」說的省察
    三、「取義不取事與春秋決獄導致兩漢盛行復仇」說的省察
    四、兩漢復仇現象/原因的省察
    五、結論
    附錄


    肆、兩漢魏晉南北朝復仇與法律的互涉
    一、研究材料與研究取向
    二、兩漢時期復仇與法律的互涉
    三、東漢末至曹魏時期復仇與法律的互涉
    四、兩晉南北朝時期復仇與法律的互涉
    五、結論


    伍、隋唐時期復仇與法律的互涉
    一、研究材料與前賢研究述略
    二、隋代復仇事例及其與法律的互涉
    三、唐代復仇事例述略與關鍵案例的省察
    四、《唐律》復仇相關律令的省察
    五、結語


    陸、先秦至唐代鬼靈復仇的省察與詮釋
    一、研究材料與研究立場
    二、「鬼」、「鬼靈信仰」與「鬼靈復仇」
    三、鬼靈復仇的濫觴:先秦兩漢鬼靈復仇的省察
    四、鬼靈復仇的高峰:魏晉南北朝鬼靈復仇的省察
    五、鬼靈復仇的轉折:唐代鬼靈復仇的省察
    六、結論


    附錄、日本復仇觀管窺──以古典文學為重心
    一、日本復仇觀述略
    二、日本復仇觀的起源─「記/紀」記載的日本古代復仇事件與復仇觀
    三、平安時代的復仇觀─「御靈」與「怨靈」/「生靈」復仇
    四、中世紀復仇觀的開展─曾我兄弟的復仇譚
    五、江戶時代復仇觀的爭議─復仇的巔峰與終結
    六、結語


    引用書目


    人名索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