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諸葛亮:中國最虛偽的男人

諸葛亮:中國最虛偽的男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234514
梅朝榮
大旗出版社
2012年12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叢書系列:CHOICE
規格:平裝 / 320頁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CHOICE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人物史/傳記















  〈隆中對〉三分天下,但他為何選擇了無權無勢的劉備?
  〈出師表〉鞠躬盡瘁,但心中所想卻是「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千百年來人們對諸葛亮形象的認識與推崇,深受經典名著《三國演義》的影響:三顧茅廬、舌戰群儒、巧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空城計……,這些家喻戶曉的故事,讓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神機妙算,精謀善斷,盡忠輔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形象深植人心。諸葛亮成了史上最受讚譽,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軍事家。

  不過,正史上的諸葛亮真的是一位睿智過人、忠君愛國、無懈可擊的完美聖人嗎?中國知名學者梅朝榮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諸葛亮的才華、智慧及為人,稱他是「中國最虛偽的男人」。此書在海內外的華人圈裡已掀起一場鋪天蓋地的攻防戰,學者與讀者之間爭相辯論諸葛亮的形象以及定位,千萬別錯過這部極具顛覆性的作品!



前言
諸葛亮所到之處圖

第一章
前期作秀
背靠大樹
終南捷徑
言不由衷
毛遂自薦
言語宣傳
欲擒故縱
名人效應

第二章
多此一舉
逆天而行
貪天之功
指手畫腳
國不置史
事必躬親
裝神弄鬼

第三章
假仁假義
拉打結合
巧取豪奪
左右逢源
溜鬚拍馬
以退為進

第四章
投機取巧
欺上媚主
陽奉陰違
績效泡沫
勞民傷財

第五章
賠本買賣
唯我獨尊
爭權奪勢
自作聰明
貪圖權力
罪孽深重

第六章
笑裡藏刀
獨佔鰲頭
借刀殺人
替罪羔羊

第七章
任人唯親
虛假捏造
排除異己
過河拆橋
謊話連篇
後繼無人

附錄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
諸葛亮生平事蹟

參考文獻



前言

  《紅樓夢》第一回寫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看到門上有一副對聯寫道:「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王希廉《紅樓夢總評》云:「讀者須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曹雪芹寫這《紅樓夢》就是在敘述真事時用假象給以遮掩,講述假事時又有真事作鋪墊。歷史長河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太多的史實,後人不能一一弄清楚;太多疑問,後人不能一一去解決。

  與《紅樓夢》同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也為世人所推崇。人們為曹操的奸、劉備的仁、關羽的義、張飛的猛、諸葛的智所傾倒。人們往往用曹操來比喻猥瑣者之奸詐;用劉、關、張比喻兄弟手足之情深;用諸葛亮的謀略比喻聰明者之智慧。可以說一部《三國演義》裡面,有波瀾壯闊的戰爭場景,有感人至深的手足之情,有陰險狡詐的權謀之術。一本書裡留給後人太多的故事,吸引後來者不斷去鑽研,去領會。

  諸葛亮是整個《三國演義》中濃墨重彩的描述對象。隆中躬耕數十載,埋沒鄉間無人問,等到皇叔三顧請,一鳴驚人天下知。自從諸葛亮出山後,一直左右三國發展形勢。諸葛亮一生,得到了許多人盼望得到而始終不能得到的東西,留下了許多人應該得到而沒有成為現實的東西。

  諸葛亮的一生是帶有傳奇性的一生,太多的褒獎紛紛落入他的頭上。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輔佐後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一個謀士,他是一個儒生,他是一個道士,他是一個忠臣,他是一個賢相。同一人演示了不同的角色,但是中國有句古話:「物極必反。」諸葛亮的一生也是充滿疑問的一生。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至於他有沒有兩人的才能,卻是有疑問的。《三國演義》中他確實有無人能比的才華。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演義,它裡面有許多東西經過了作者再加工,骨子裡有作者自己個人觀點取捨,無法避免羅貫中演義了諸葛亮,美化了諸葛亮。崔浩曾在他的《典論》中這樣評價諸葛亮:「夫亮之相劉備,當九州鼎沸之會,英雄奮發之時,君臣相得,魚水為喻,而不能與曹氏爭天下,委棄荊州,退入巴蜀,誘奪劉璋,偽連孫氏,守窮崎嶇之地,僭號邊夷之間。此策之下者。可與趙他為偶,而以為管蕭之亞匹,不亦過乎?」

  管仲是一個治世之能臣。西元前六八一年,周莊王姬佗去世,其子胡齊即位,是為釐王。按說天子去世,諸侯應去弔唁奔喪,新君繼位,更應前去朝賀,可當時沒有一個異姓封爵前往,就是同姓一宗的也都沒一個拿此事當回事。這時已登上齊國國君的齊桓公,採用管仲計策,認為此時是樹立「良好形象」的最好時機。管仲首先就讓桓公派人去朝見新王,在君臣道義上佔得先機。

  其次宋國為爭君位內亂,就請釐王為其立君平亂。周釐王自是求之不得,急忙頒發了為宋國立君的詔書,順勢就請齊桓公代為召集為宋立君的儀典。遺憾的卻是諸侯對齊國召集立君大會結盟的反應極為冷淡,約會的八家諸侯也才到了一半,弄得齊桓公冷屋冷灶的挺沒意思,就想還是拉倒吧。可管仲正色說:「三人成眾,何況五國,盟則有信,廢則失信,請君如期會盟!」這之前,齊桓公曾要帶兵車如會,管仲制止說:「盟會是為了尊王安民,消除戰亂,怎可耀武揚威呢?」雖然這次盟會參與國極少,但卻為齊桓公日後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打下了成功的基礎。

  楚國一向目無周室,自稱夷狄,數世稱王,恃強凌弱,眾怒所向,但管仲在諸侯大軍兵逼楚境,誓死一戰之際,以靜制動,僅用譴責楚國久不向王室進貢濾酒及祭祀用的白茅草為由,便使驕橫的楚成王氣焰跌落,理屈詞窮,乖乖地重新貢茅復禮,並加入諸侯盟會,消除了一個最大的戰爭隱患,使自周平王東遷以來日趨混亂的天下穩定了數十年。

  樂毅,戰國時魏人。西元前三一四年,燕國內亂,齊國趁火打劫,攻毀燕國都城。後燕昭王即位,刻意雪恥,勵精圖治,禮賢下士,這時在魏國任職的樂毅,正好也出使燕國,昭王知道這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優禮有加,真心挽留,遂感動了樂毅,居燕整頓訓練軍隊。

  二十八年後,齊君湣王暴失民心,燕趁機聯絡秦、韓、魏、趙四國,由樂毅為將伐齊,一戰擊潰齊師。後四國退出,樂毅指揮燕軍半年左右便奪取城池七十二座,僅餘莒和即墨二城。但這兩座城樂毅卻圍了三年。

  諸葛亮一心嚮往有管仲、樂毅的豐功偉績。可是看看他後半生的軌跡,他付出百倍的努力卻沒有收到令人滿意的答卷。也許有人懷疑是跟他輔佐的劉備、劉禪父子有關係。那麼另外一個問題是,他為什麼選擇的是劉備,而不選擇曹操或是孫權。就當時的情況看,曹操實力最強,劉備三顧茅廬時,曹操已經統一北方,諸葛亮投奔曹操應該是每個人首選的對象。孫權的實力雖然不如曹操,但是畢竟還是比劉備強多了,跟隨孫權,也有諸葛亮不小的發展空間,再說孫權手下還有個諸葛謹,作為諸葛亮的哥哥,無論如何也是對他有好處的。可是諸葛亮都沒有選擇他們,而是選擇實力最弱的劉備。

  劉備當時要兵無兵,要將只不過是關、張。諸葛亮選擇他,難道真是看重劉備是皇叔的身分?一個虛名在當時社會環境中,並不能吸引多少人眼光。諸葛亮之所以選擇劉備,就是因為劉備當時的弱勢,也正因為劉備處於弱勢,才能對人才有極度渴望,才能對人才有頂級禮遇。三顧茅廬是禮賢下士的典範,一次求賢經歷,鑄造了仁愛之主和一位忠心之臣。令人萬萬想像不到,所謂的三顧茅廬只不過是民間傳言,以及歷史演義小說的創造。諸葛亮被劉備請出之前,是他親自向劉備舉薦了一次自己。通過那次的表現,劉備才對諸葛亮這個人有所瞭解。

  諸葛亮有過兩篇文章大作被後人推崇,一是〈隆中對〉,一是〈出師表〉。〈隆中對〉是諸葛亮對劉備所說。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謀劃江山,分析時局,三分天下。蜀漢之路基本是按照隆中對策路線行走。不過,令人推崇的戰略思想也是一個假象。諸葛亮拋出的隆重對策基本上是劉邦及劉秀打天下所走的老路。另一篇〈出師表〉是蜀漢後期寫給劉禪的,文章看似言語懇切,忠心耿耿,殊不知字裡行間卻大有文章。一篇〈出師表〉把諸葛亮政治野心暴露無遺。

  諸葛亮自從跟了劉備,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初露鋒芒。在三個集團之間創出一點小名堂。曹操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軍事表現,莫過於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兩場戰爭,一勝一負。歷史把赤壁之戰的功勞分給了諸葛亮,說是因為諸葛亮借得東風,周瑜才能採用火攻戰術。隆冬季節,諸葛亮竟然能夠借得東風,這可不是一般人。七星臺上,一身道袍的諸葛亮不知是人還是神。不管是人也好,是神也罷,總之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贏足了豐厚利益,賺足了面子。以至於有人懷疑,周瑜是因為懷恨諸葛亮比自己有能力而氣死的。

  劉備活著時候,諸葛亮已經鋒芒畢露。劉備死後,諸葛亮跟李嚴同為託孤大臣。但是歷史上,人們對李嚴這個人恐怕非常陌生,因為他在整個《三國演義》中沒怎麼出場。《三國演義》或者其他演義小說也不過多記載,但並不表示李嚴這個人不重要,他之所以被人們遺忘,是因為自從他被劉備確認為託孤大臣後,就被諸葛亮排擠在外面了。諸葛亮作為統領一切事務的「相父」,權力已經達到無人能比的地步。

  諸葛亮的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並不是劉備和劉禪一開始形成的情況。而是經過諸葛亮一步步「爭取」得來的。諸葛亮後期在用人、掌權、出征等重大問題上都有發人深省之舉。他七擒七縱孟獲,並沒有使少數民族地區的軍民徹底安定。他不知疲倦地連年北伐,最後無功而返。他「違眾拔謖」的做法,擠壓魏延的舉動,無不為諸葛亮在忠臣賢相行列裡抹了黑黑的一筆。

  諸葛亮已經成了智慧的代名詞。他是五行八門中,智的代表、慧的楷模。可是他的智慧摻雜了多少權術,揉進了多少虛偽,拼湊了多少狡詐,埋藏了多少陰謀。他的智不是大智,他的慧不是聰慧。

  正如晉代史學家習鑿齒在〈揮淚斬馬謖〉一節中這樣評諸葛亮:「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節任,隨器付業;知之大過,則違明主之誡,裁之失中,即殺有益之人,難乎其可與言智者也。」他的智慧是一種偽智慧,他的忠心是一種假忠心,他的輔佐是一種假輔佐。他是完完整整地演示了一生的虛偽。




其 他 著 作
1. 人類簡史:一趟橫跨人類三百萬年的時空之旅
2. 梅朝榮品諸葛亮:中國最虛偽的男人(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