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文學理論新視野

文學理論新視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915155
張榮翼、李松
新銳文創(秀威代理)
2012年11月18日
183.00  元
HK$ 155.55  







叢書系列:新銳文叢
規格:平裝 / 424頁 / 16*23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新銳文叢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文學是文學活動的產物,它包括五個最基本的要素,即作品、作家、讀者、社會以及發展過程。因此,本書在體例上也以上述五個論域與問題作為章節框架的依據。本書每一章的論述,強調文學理論的知識性、歷史性、建構性因素。在寫作思路上以新的視野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知識性。從中立角度介紹全面、豐富、客觀性的知識。

  第二,歷史性。揭示文學理論的變化規律;梳理文學理論知識生成的歷史過程。

  第三,問題意識。以文學理論的基本問題作為論述的框架,結合歷史語境的認識到知識形成的建構性特徵。

  第四,啟發性。展示多元對話的情境,架構中西、古今對話的平臺,啟動讀者文學理解的潛能。

作者簡介

張榮翼

  1956年出生,重慶市人。文學博士。先後在西南師範大學、重慶師範大學任教,2001年調入武漢大學,現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1985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10多部。

李松

  1974年出生,湖南湘鄉人,目前任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2006年獲得文學博士學位。2010年哲學博士後出站,2010—2011在哈佛大學東亞系從事訪問研究。曾經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四部。



緒論

第一章 文學與作品
第一節 文學與語言
第二節 文學與文本
第三節 文學意蘊
第四節 文學體裁

第二章 文學與作家
第一節 創作主體
第二節 創作意識
第三節 創作過程
第四節 創作思維

第三章 文學與讀者
第一節 文學閱讀的歷史維度
第二節 文學接受的心理活動
第三節 文學批評方法

第四章 文學與社會
第一節 文學與文化
第二節 文學與社會
第三節 文學與意識形態

第五章 文學與過程
第一節 文學的發生和發展
第二節 文學史觀
第三節 文學思潮及其演變

後記





本書的體例和思路

  本書認為,文學是文學活動的產物,它包括五個最基本的要素,即作品、作家、讀者、社會以及發展過程。因此,在體例上也以上述五個論域與問題作為章節框架的依據。在每一章論述的時候,強調文學理論知識的歷史性、建構性因素。

  在寫作思路上,本書注重如下四個要領。

  第一,知識性。作為導論性書籍,首要的任務是從中立角度教給學生全面、豐富、客觀性的知識,而不是先入為主帶著強烈意識形態觀點和立場去灌輸。我們在行文方式上注意以第三人稱視角進行陳述和解釋,從古今中西文論思想資源中汲取經典性的、代表性的、多元性的、新穎性的知識。

  第二,歷史性。文學理論史不但要呈現文學理論演化的歷史軌跡,揭示文學理論的變化規律,以便人們把握這些規律;而且要注意梳理文學理論知識生成的歷史過程與具體語境,引導學生形成歷史主義的思維方法,理解歷史演化的主要線索和內在邏輯,對歷史的複雜性和豐富性有充分認識。我們並不企圖通過構建完整的文學理論體系,或設定關於文學本質、文學規律去規約整個知識結構。而是放棄對普遍有效的抽象理論原理的追求,從具體的文學文本的閱讀出發尋找解說閱讀經驗的理論話語。

  第三,問題意識。本書以基本問題作為論述的框架,結合文學理論的歷史語境認識到知識形成的建構性特徵。避免以本質主義、普遍主義或觀念先行的方式設定理論前提,甚至以觀念硬套事實。以問題為核心的歷史書寫方式對文學理論史的寫作而言,有利於理清並呈現文學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

  第四,啟發性。將文學問題納入一定的歷史語境中加以考察,展示多元對話的情景,架構一個中西對話、古今對話的平臺,啟動讀者的文學理解的潛能。為了便於學生學習,我們在體例安排上設計了問題研討、導學思考、學術選題參考、拓展指南四個部分,試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科學研究能力,體現開放、多元化的文學觀念與學習理念。




其 他 著 作
1. 文學研究的知識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