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傳說:從夏啟到秦始皇

傳說:從夏啟到秦始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098741
袁珂
從學生靈媒到棒球女主審的通靈之路
博雅書屋
2012年11月25日
107.00  元
HK$ 90.95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博雅文庫


[ 尚未分類 ]









  文王夜夢飛熊兆,
  周穆王奏笛止霖雨,
  伍子胥一夜白髮,
  干將莫邪造雌雄二劍,
  孟姜女哭倒長城,
  塑造龐大瑰麗的中國歷史。

  《封神演義》中的奇人異事、《搜神記》中的古英雄事真是假?

  神話世界裡,天上或人間的各路英雄演繹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不烙印上人類社會的足跡。千百年來,中國傳說一直擁有不朽的魅力,膾炙人口,令人百讀不厭。是中國人不可多得也無法取代的文化遺產,是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

  作者集畢生之精力,從這些零碎的材料中,通過蒐集、整理、梳理、分析,並構建出神話的輪廓,使那些在時代的流變中因被誤認為聖君、或被誤認為凶神、或被拔高為創世神,而徹底失去了本來面目的神話人物各歸各位,從架兩條龍的啟開始,到秦始皇大興土木,建蓋皇塚與阿房宮等,用簡練、流暢、平實的文字進行了系統性的陳述,搭建出中國神話傳說系譜的相對完整性和清晰性,傳說不再僅僅是故意捏造、美化前人的史詩,而是一幅動人的藝術畫作。

本書特色

  作者袁珂為當代中國神話學大師。本書是他一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因其專業系統且通俗易懂,出版三十年來,受到國內外讀者的歡迎,並且被翻譯成俄、日、韓等多種語言。其作品還被中國、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選入學校課本。

  書中內容除導論篇外,撰寫模式就像是故事一般,不僅文字淺顯,甚至有對話的模式,可將本書作為故事書來閱讀。此外,近幾年來,由於大陸小說家的緣故,山海經一書重新活躍於市場,加上中國人對神話傳說一直都有神祕的好奇,這類的書籍一直是市場上較為熱門的題材

作者簡介

袁珂

  當代中國神話學大師。一九四六年,曾任職臺灣省編譯館,開始系統化地研究中國神話。一九四九年後回到四川,繼續從事文學暨神話學的研究,爾後更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及中國神話學會主席。

  一生著述頗豐。一九五○年,第一部神話專著《中國古代神話》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從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學術聲望。之後,更先後撰寫了《古神話選釋》、《神話論文集》、《袁珂神話論集》、《山海經校注》、《巴蜀神話》(合著)等二十多部著作及八百餘萬字的論文。 袁珂先生的多數著作在香港、臺灣均多次重印,並且被翻譯成俄、日、英、法、義、西班牙、捷克、韓國、世界語等多種語言。其作品還被中國、日本、美國、新加 坡等國入選為學校課本。



序言

夏殷篇
第一章
大樂之野夏啟寫作的新歌劇/孟塗和血衣/啟的荒淫生活/童年時代的后羿/楚狐父教后羿射箭/灶臺前的哀思/后羿和吳賀/「大野豬」和「黑狐狸」/寒浞和玄妻合謀殺死后羿/少康復國

第二章
孔甲收養了一個平民的兒子/「破斧之歌」/龍和夏王朝的關係/劉累給孔甲吃死龍/孔甲受不了師門的抬杠/孔甲的死

第三章
夏桀的荒淫生活/風沙埋葬了長夜宮/吃人的蛟妾/王城裡市民的歌聲/兩個太陽同時出現在黃河岸上/空桑中的嬰兒/有莘國嫁送姑娘/伊尹在湯王面前賣弄烹調本領

第四章
殷民族的興起/王亥和王恆趕了牛羊到有易做生意/王亥進餐的圖畫/弟兄倆攪進了愛情的紛爭中/血染的床上王亥屍分為八/王恆向有易王索還被沒收的牛羊/河伯說明上甲微滅了有易/有易被河伯變做搖民/草原的兒子們請河伯吃美酒和羊肉

第五章
「網開三面」的湯王/湯王被囚禁在夏臺/失寵的妹喜結交伊尹/湯王砍掉夏耕的腦袋/火神祝融放火燒毀夏桀的都城/暴君的窮途末日/湯王在桑林禱雨

第六章
武丁的異夢/在傅岩尋訪到的賢人/「聖人窟」和「傅說星」/桀紂故事的類同/紂的儀錶、力氣和辯才/酒池和肉林/殘酷的刑罰:炮格/暴君的種種暴行/被囚禁在羑裡的周文王/父親喝了兒子的肉湯/有莘國的美女解救了危難/「吐子塚」

第七章
近視眼的周文王/文王夢中的大賢/太史編替文王卜課/文王在渭水邊遇見姜太公/姜太公的坎坷身世/關於太公遇文王的種種傳說/山神的女兒向文王訴苦

第八章
姜太公贊助周武王興兵伐紂/伯夷叔齊和軍隊鬧了點小彆扭/四海的海神和河伯雨師都來幫忙/八百諸侯月夜渡黃河/鷹鸇群飛在牧野的戰場上/暴君的畢命/關於妲己/首陽山二位賢人的結局

周秦篇(上)
第一章
周昭王到南方迎接白色野雞/膠船的悲劇/化人引起了周穆王遊行天下的興趣/造父調教的八匹駿馬/周穆王在崦嵫山見到了西王母/偃師的靈巧手藝/徐偃王誕生的神話/周穆王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亂/昆吾割玉刀和夜光常滿杯

第二章
周穆王的神性/高奔戎生擒猛虎/周宣王無辜殺杜伯/左儒為朋友而自殺/杜伯的鬼魂射死了周宣王/伯奇落進了後母的圈套/「履霜操」/水上歌聲感悟了昏暴的父親/伯奇化鳥/尹吉甫射殺後妻

第三章
尹氏的大飯鍋/周幽王寵愛褒姒/太子宜臼嚇退老虎/兩條怪龍的神話/賣山桑弓和萁草袋的鄉下夫婦/孤女褒姒的奇特命運/烽火臺上的大笑/悲劇的收場

第四章
周靈王的鬍鬚和昆昭臺/萇弘想模仿姜太公的法術/神人施法變夏改寒/野貓頭沒有起到作用/「智多星」用了反間計/萇弘遭到車裂的慘禍/「碧血丹心」

第五章
黑鶴跳舞,丟掉明珠/師曠拿琴撞晉平公/太子晉難倒叔向/師曠在殿堂下踏足/河東王喬和犍為王喬/緱氏山巔停駐的騎鶴仙人/崔文子向王子喬學仙/王子喬陵墓中的寶劍

第六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叔梁紇舉千斤閘/關於孔子履的傳聞/孔子的力氣和射藝/孔子向師襄子學彈琴/使人「三月不識肉味」的韶樂/羵羊是羊不是狗/防風氏的巨骨/「天將大雨,商羊鼓舞」/博學的孔子/七歲的項囊難倒了孔子

第七章
孔子向老子問禮/三頭怪人守護瓊枝樹/貌似陽虎,孔子遭殃/公良孺拔大樹/孔子和子路共擒鰱魚精/杜三娘穿九曲明珠/孔子墳墓周圍的樹/孔子和七十二門徒悠遊在仙島上

第八章
沒足的鼎像只船/顏淵揮劍斬蟒怪/徘徊山上的網羅/學生和老師比賽眼力/初進孔門的子路/「下士殺人懷石盤」/臨死還不願丟掉帽子/子貢的儀容和辯才/子貢奉命「調琴(情)」/野人妙語索還被扣的馬

第九章
曾參和母親精神相感的程度/小棍子可以忍受,大棍子便得逃跑/殺豬的家庭教育/懂得鳥獸語言的人們/公冶長知鳥音關進監獄/雀兒報告軍情/以貌取人的差錯/澹臺子羽打掉河伯的威風/宰予被子路踢下大車

第十章
一生下來就是白頭髮/三尺木鑽鑽穿五尺石盤/「鐵杵磨成繡花針」/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青羊肆上的青羊觀/墨子造的木鳶三天不落地/禽滑釐學到了守城的本領/楊朱門徒的詭辯術/墨子居然成了「仙人」

第十一章
公輸般替楚王造「鉤」、「拒」/木鵲能飛不如車轄/公輸般乘坐木鳶去偵探宋城/十天十夜的長途行程/楚王攻宋不聽勸阻/殿堂上拿衣帶和木片模擬軍事演習/墨子說服了公輸般/想在宋國城樓下躲躲雨也不行/魯班的巧藝/門戶鋪首原是仿造螺螄/忖留神不敢出頭見魯班/敦煌魯般用巫術報了父親的仇/魯班和妹妹比賽修造趙州橋

周秦篇(下)
第一章
伍子胥智嚇關吏/一夜頭白居然混過昭關/「蘆中人」和「漁丈人」/溧水沉沒的擊綿老處女/「一人之下」的勇士/吳市的吹簫行乞者/專諸刺王僚/菑丘訢奮戰水神/要離折服菑丘訢/要離刺殺王子慶忌

第二章
闔閭舞鶴誘人殉葬死女/風湖子論劍/伍子胥鞭屍/夫差不忘報父仇/勾踐臥薪嚐膽/蹲在洞前學狗叫的範蠡/夫差營造姑蘇臺/一雙神木四十丈長/關於西施的種種傳說/館娃宮和響屧廊/南林處女擊劍勝袁公/陳音論說弓弩的起源

第三章
朝堂上生荊棘的勸諫/伍子胥的頭懸掛在吳都東門/越軍受到暴風驟雨的阻止/文種不聽范蠡的忠告/文種和伍子胥一起做了潮神/素車白馬站在潮頭的伍子胥/洞庭湖裡的范蠡魚/陶朱公救兒子/祝雞翁養雞登仙/祝雞翁和陶朱公

第四章
干將莫邪鑄造寶劍/吳鴻扈稽的血釁成金鉤/王妃生產的鐵和吃鐵怪獸的鐵膽腎/楚王藉口殺干將/眉間尺覓得寶劍報父仇/黑衣服漢子的奇計/煮不爛的勇士頭/三頭相咬的壯觀/「三王墓」

第五章
吳王膾餘、膾殘和王餘魚/東海黃花魚的來源/紫玉和韓重/服食菖蒲的韓終和韓終李/宋康王作無頭冠/十二個字的謎語/青陵臺上蝴蝶飛舞/「烏鵲歌」/相思樹和韓朋鳥

第六章
動物也喜歡聽音樂/「方子春先生」在海上/伯牙和鐘子期/甯戚餵牛夜半唱歌/齊桓公用人不疑/五張羊皮贖回百里奚/華堂上老嬤嬤的歌聲/簫聲把白鶴孔雀都引來了/鳳凰臺上的簫聲/華山玉女洗頭盆

第七章
鬼谷先生的門徒/蘇秦張儀辛苦尋師/奇特的畢業考試/兩個童子變成野雞飛去/大梓樹中跳出青牛/「烏頭白,馬生角」/燕太子丹冒險回國/田光先生品評勇士/荊軻能忍小辱/太子丹禮待荊軻/荊軻刺殺秦王/異樣的琴音救了命/「白虹貫日」只貫了一半

第八章
縹緲的仙山傳說/安期生吃的大棗子/不死草救活了大苑的冤死者/宛渠國的螺舟/徐福求仙一去不還/大翮山和小翮山/神女向秦始皇臉上吐唾沫/驅山填海的王勤/海神替秦始皇豎柱/「地市」的奇聞

第九章
驅山鐸和趕山鞭/萬喜良「一人能抵萬民亡」/冬瓜裡的女嬰兒/失足落水的姻緣/孟姜女尋夫拍乾一條河/小烏鴉替孟姜女引路/哭崩的長城下面白骨縱橫/秦始皇替允婚的孟姜女辦三件事/孟姜女殉夫自沉鴨綠江

第十章
阿房宮、長狄和翁仲/建造始皇塚需要的大石頭/埋葬的工人在墳裡寫「怨碑」/由拳縣淪陷成了湖泊/端溪縣的龍母/關於秦始皇的神話傳說種種



序言

  本書原名《中國古代神話》,一九五○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只有七、八萬字,薄薄的一本小冊子。由於適應了讀者的需要,幾乎每年都在重印,到一九五五年底,已重印過六次。於是,得到出版單位的贊助和支援,來函要求我對此書加以修訂和擴充,字數還可以增加一倍,到十五、十六萬字。

  我對中國神話的研究,解放以前雖然就已經開始了,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如生活的動盪、條件的不足等,始終還處於「雜學旁搜」的狀態,沒有下定決心以此為終身職志。不過,書出版幾年以來,還是陸續積累了若干可供增補修訂的神話傳說材料,而外界的這種敦促,更堅定了我逐步轉移到專門來研究神話的信心。經過領導的同意和我本人將近一年的努力,又得到從四川大學圖書館新發現的許多材料,改寫的工作便比較順利地完成了。

  改寫本的篇幅,突破了出版單位要求字數的範圍,擴大到原作的四倍左右,很多章節,都是原作沒有的,即使有、也往往面目迥異,可以說不是在改寫,而是在另起爐灶地重作了。除了將舊有材料盡可能地運用以外,又加入了兩、三倍於舊材料的新材料。全書所注明引用的神話傳說的片段,不下千條,連同雖引用而未加以注明的,實在在千條以上。要把這些碎片排比起來,加以考訂,汰其重複,去其矛盾,掃除其由歷史學家、哲學家、神仙家所加予的煙瘴,還原它的本來面目,把它安排在一個適當位置上,用藝術的爐火與匠心,熔鑄它成為結晶的整體,這工作確實是相當繁難的。我嘗試著這麼做了,自然還是做得不夠好,不過,比較起先前的那本簡陋的小書來,總算是又跨進了一步。

  在經過徹底改寫的這本神話裡,視野大大地開闊了:不但增加了許多新的神話資料,並且連很多仙話和傳說的資料也都運用進去了。這在以前是不敢這麼大膽運用的,後來從那篇神話、傳說、仙話無所不包,屈原所寫的汪洋浩瀚詩篇〈天問〉中,才悟出神話、傳說和仙話實在不應該那麼判然地劃分,它們在古代人民的口頭傳說裡,實際上恐怕也是彼此包容,劃分不了的。因此,我才從謹小慎微的窘境中放開手來,採擇了一些歷史傳說和仙話的資料進去,這麼一來,神話的時代就延長了,神話的領域也擴大了。而且觸類旁通、左右逢源的結果,連一些看來是哲學裡的寓言都復原成了神話資料而被運用進神話中:像《莊子》裡的鯤鵬之變、黃帝遺失玄珠、藐姑射仙人等等。

  在放開視野尋找傳說和仙話的資料來充實神話內容的過程中,當然也不是兼收並蓄、不加甄選、隨手摘拾的,實際上也還是經過相當的選揀。傳說,就盡可能避免近於歷史的一類;仙話,也只選取了幾個古仙人的行跡,如赤松子、甯封子、彭祖、師門、嘯父、王子喬等,並沒有把《列仙傳》或《神仙傳》裡的仙人們都搬列進去。偶然敘寫到一些修仙慕道的小故事時,抑或加以調侃,或斥其虛妄,這也表明我在運用這些資料時的態度和運用神話的資料有所不同。

  古代的風俗習慣,如求雨的暴巫聚尪、逐疫的遊行呼噪、高禖神廟前的唱歌跳舞等,都很有趣而且和神話有密切關係,所以我也不憚詞費將它們敘寫進去;至於與神話有關的壯麗山河、名勝古跡,在談到的時候,也有意地加以刻畫和點染,這也是使視野擴大的因由。

  從改寫的本書裡可以看到: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議論,而增加了許多文學筆墨的敘述和描寫。這在先前是沒有充分做到的,現在則突破了不必要的拘謹,能夠較充分地發揮想像和推想。這種想像和推想的發揮,尤其在夏代以後的一些章節,如王亥和王恆的故事、姜太公遇文王等的故事裡可以見到,使文章在這些地方顯得比較活潑而有生氣。但是這些想像和推想,仍然是從一定的根據出發,不是架空的玄想。

  有些朋友希望我用純文藝的體裁來寫作一部神話,不要用目前這種夾敘夾議體。我感謝他們為青年也為文藝著想的好意,將來也許我會嘗試為之,大膽地寫出那麼一部來,可是,目前由於中國神話散碎的特點,又是做初步的整理工作,若不用這種體裁,好些東西就都綴集不起來。用了這種體裁,倒覺得既不失為謹嚴,又比較方便靈活,所以還是用了。

  本書每章後面的注釋和引文,花去我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比正文少,為的是說明所整理的神話有哪些資料的依據、安排是否恰當、理解是否正確(有的注釋和引文還擔當著補充正文不足的任務),同時也為了引起青年們研究古代神話的興趣,並不只是為注釋而注釋、為引文而引文。所以,雖然附以注釋和引文,也盡量求其簡短。例如內文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引文都是摘引,原來都有在刪節處加以虛點,後來覺得虛點太多,既礙視線,且占空間,所以於抄錄時,只除了文意過於不連貫的幾處還保存著以外,大多刪除。我想這當無礙於查對原書和對所引資料本身作初步的理解。

  改寫本的《中國古代神話》,一九五七年七月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九五八年六月重印了一次,以後又轉到高等教育出版社重印過一次。後來由於業務分工,又將此書轉給了中華書局。在中華書局重印出書以前,我又就原來紙型所允許的範圍,作了一次小的增補修訂。從幾個字的小修訂到幾百個字的較大增補都有,總計大小不下百餘處,也可算是盡了相當的努力。修訂本的此書,一九六○年一月便由中華書局出版了。二十多年以後,一九八一年六月又由該書局在成都重印過一次。

  在對本書作小修訂的當時,我正住在北京,由於幾年以來對中國神話探究的逐步深化,腦子裡產生了將本書的結構加以改造、索性分篇為七的設想:篇幅還要大加擴充,內容還要仔細訂補,時代還要往後延長。這個計畫,記得當時曾和中華書局的金燦然、徐調孚兩位約略談過,他們也表示很支持。

  但是,事物的發展每每不是一帆風順向前進行,而是曲折迂徐最後終於勉強達到目的的。因而,雖然有了如上所說的設想,回到成都以後,因種種內在的和外在的原因,並沒有按照計畫將它完成。只是把周秦傳說部分,就已經搜集到手的材料,斷斷續續,整理編寫出了一些,約十萬字,但是看了看,連自己也感到不很滿意,便將它們束做一札,置之篋底,沒有再去過問了。

  接著,便來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和所有人一樣,我也經歷了十年的風風雨雨。幸非「長漢」,家又僻處城西小巷,未遭籍沒之災,書籍文稿賴以保存。四害既除,春回大地,我像被凍得半僵的蟲豸一樣,慢慢地舒展著足爪和翅翼。幾年之中,陸續做完幾件先前未了的工作,包括校改《古神話選釋》,增補《山海經校注》的「山經」部分,完成《中國神話傳說詞典》的編寫等。這以後,才從篋底翻檢出十多年前編寫的周秦傳說舊作,覺得某些部分還能有用,便下定決心,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從去年(一九八二年)下半年到今年(一九八三年)春初,將整個《中國古代神話》拆散開來,截長補短,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在剪刀和糨糊的幫助下,修修補補,終於完成了這部分篇凡七的《中國神話傳說》。為什麼要把本書更名為《中國神話傳說》呢?因為本書補充的重點是在〈周秦篇〉部分,補充了近二十萬字。這些大都是帶有神話因素的傳說,和歷史也有相當關聯,不像古代神話那樣較具有純粹神話的性質。循名責實,或者據實立名,應該加上「傳說」二字,才能更妥善準確地將它概括。所以書名就這樣更定了。

  這次可說是最後一次較大的增補修訂,又從原來的三十萬字擴充到六十萬字,增加了約一倍的篇幅,比起一九五○年底所出的簡本,則增加的字數達七、八倍,半生以來我整理中國神話的工作這回算是作了一個小小的總結。

  這回增訂,全是就原來《中國古代神話》的格局整理編寫,各章都有增補。增補得最多的是原書第九、十章。〈夏以後的傳說(上)、(下)〉部分,增補擴充成〈夏殷篇〉和〈周秦篇〉兩篇文字,共二十多萬字。〈周秦篇〉因增補字數過多,不得不分為上、下兩篇。〈羿禹篇〉因分量較大,也只好分為上、下兩篇。由是從〈導論篇〉、〈開闢篇〉、〈黃炎篇〉、〈堯舜篇〉、〈羿禹篇〉、〈夏殷篇〉到〈周秦篇〉,篇名為七,實際凡九。〈周秦篇〉絕大部分都是增補的。這樣,就從盤古開天闢地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在歷史長河的肩架上,展現了形形色色的古代神話傳說,而它們先前本來是各不相干、斷簡零篇地散落在大量古書裡的。這種整理編寫的嘗試,是否成功,現在還不能夠作出肯定或否定的預言,還要靠將來在群眾中實踐的證明——那就只好讓它去吧。

  十年前,我在西安參觀過從秦始皇陵墓發掘出來陳列展覽的幾尊兵馬俑,從那種樸茂、雄健的藝術造型,以及各個兵馬俑表現出來的不同的栩栩如生的形姿,使我深深地感到我國古代文化基礎的宏偉、深厚。幾尊兵馬俑不過是未經發掘或未經整理的數千兵馬俑中的極小部分,即此已可略見秦代文化水準的一斑。這本書講的雖是從盤古到秦始皇的神話傳說,然而通過神話傳說三稜鏡的折射,也處處可以見到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影像。希望此書多少能起到一點像兵馬俑那樣的作用,使人受到想像的啟示、感情的激發,從古代文化的滋育中精神振奮地走我們自己的新路子,能如此,則著者微薄的願望就算是達到了。

一九八三年二月十一日,春節前夕,於成都;同年九月二日改定。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