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全家人的健康守護書:資深家醫為300個健康問題解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63417
廖英藏
如何
2012年11月30日
97.00 元
HK$ 77.6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HAPPY BODY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HAPPY BODY
分
類
醫療保健
>
家庭醫藥保健
同
類
書
推
薦
重訓傷害預防與修復全書:透過物理治療視角,認識肌肉與骨骼功能障礙與疼痛、重建基礎肌力、提升運動表現
這本書能讓你戒菸:1000萬人都說有效的輕鬆戒菸法進階版
【阿毛醫師親簽版】健康快充卡哇醫:一本從「學霸」到「學罷」都能看懂的醫學百科(隨機附贈「卡哇醫團隊」造型書籤夾一款)
健康快充卡哇醫:一本從「學霸」到「學罷」都能看懂的醫學百科(隨機附贈「卡哇醫團隊」造型書籤夾一款)
飲酒不傷肝的學問
內
容
簡
介
讓行醫40載、最受信賴的家庭醫師告訴你,「基本的醫學知識」及「正確的醫學常識」!
★良醫就在客廳裡:針對300多個病患最常問、最想知道的醫藥問題,提出最完整的解答,讓你在家就能了解問題所在!
★先別急著去大醫院:其實有8成的疾病不必浪費時間排隊掛號看診,在基層診所就可以獲得完善的治療!
Q症狀消失了,就可以自行停藥嗎?
Q藥會傷胃,所以最好配胃藥一起吃比較好?
Q中、西藥併服,可以互補?
Q小孩發燒,什麼情況要立即送醫?
Q為什麼每年都要打「流感疫苗」?而有些人打了怎麼仍然會「感冒」?
Q什麼情況會使人體免疫系統T細胞失衡而產生過敏體質呢?
Q長期使用含有「類固醇」的鼻噴劑,會有什麼副作用?
Q「藥物過敏」和「藥物副作用」有何不同?
Q「高尿酸血症」或「痛風」,會影響到腎臟嗎?
Q痛風為什麼常在半夜發作,而且以第一大腳趾為最多?
Q有了高血壓就要長期吃藥嗎?
Q為什麼胃痛不能吃止痛藥?
Q如果母親是B型肝炎帶原者,生下的寶寶以後該注意哪些事?
Q聽說藥吃多了會傷腎,但如果有高血壓、高尿酸、糖尿病…等身體狀況,一天必須吃好多顆藥,那腎臟受得了嗎?
Q經常下背痛、腰痠,是否就是腎臟病的警訊?
Q懷孕期間可以照X光嗎?
*祖孫三代只給他看病,最受信賴的家醫--廖英藏醫師*
幽默、愛說笑、超有愛心及耐心的廖醫師,診間的書桌抽屜裡總是放滿琳瑯滿目的貼紙──這是為了獎勵乖乖來看診的小病人。
擅長運用「轉移注意力法」,輕鬆化解小病人對看病和打針的恐懼,診所裡的牆上貼滿了小朋友寄來的感謝卡。
不只小朋友信賴他,就連大人也是。有的病患明明身體沒毛病,卻一直覺得哪裡不對勁,只要見到廖醫師的臉,聽他說一句:「你沒問題啦!」病患的心病馬上不藥而癒。原因無他,只因為他是大家從小到大最信任的廖英藏醫師。
即便桃李滿天下,早已貴為醫界大老,卻不願把自己置身在白色巨塔裡,在忙碌的行醫之餘,也非常積極的參與社會關懷與慈善活動,從家扶中心、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紅十字會、生命線協會、扶輪社,甚至親赴蘭嶼進行兒童醫療服務義診等等。多年來默默行善,參訪各地演講,推廣正確的醫藥知識和守護國民健康,希望能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醫病關係。
身為最受信賴的廖醫師,把他行醫數十載,遇過林林總總由病患或聽眾提出的健康問題做個總整理,而完成了本書,希望大家讀了之後,能夠對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有幫助。
作者簡介
廖英藏
1944年出生,台灣雲林人。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專長:家庭醫學科、兒科專科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醫師、美國田納西大學醫學中心研習
.現任:台北市中崙聯合診所院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醫學教師
.熱心推廣衛生教育,常在報章雜誌、電子媒體發表保健文章,並擔任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健康講座、台電新進人員在職訓練醫學講座、社團例會演講、家扶中心保母訓練班講師、保母成長促進協會講師。
.參與公益、學術團體包括: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紅十字會、生命線協會、扶輪社、財團法人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台北市醫師公會、台灣家庭醫學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童保健協會等。
.著作:《如何養育健康寶寶》《杏林逸趣》《現代育兒小百科》《廖醫師的快樂養身處方》。
目
錄
自序 超過八成的疾病,都可在診所獲得完善的治療
Part 1不可不知的醫藥常識
1求醫篇
2居家生活常識篇
3用藥常識篇
4旅遊醫學篇
Part2這些常見疾病怎麼處理
5發燒篇
6感冒與流感篇
7咳嗽與呼吸道疾病篇
8咽喉、扁桃腺炎,腸病毒篇
Part3惱人的慢性疾病
9過敏篇
10高尿酸與痛風篇
11高血壓篇
12糖尿病篇
13高血脂篇
Part4身體的各個部位
14胃腸篇
15肝膽疾病篇
16皮膚篇
17腎臟篇
18心臟篇
Part5特定族群的照料
19育兒常見問題篇
20婦女疾病篇
21癌症篇
序
自序
超過八成的疾病,都可在診所獲得完善的治療
近年來,各行各業的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學術研究領域更是如此,專攻細分類的雙碩士、博士比比皆是,結果造成學位氾濫,特定領域或冷門、罕見類別的權威無數,而對於通常的、一般的、基本的常識反而忽略了。
醫學方面也不例外,目前在大醫院工作的醫師,像心臟內科,胃腸內科、小兒腎臟科、神經外科等,都是特別鑽研某項器官的「次專科」醫師,也有只看單一特殊疾病的像:血液科、不孕症、整形外科等,他們都是在特有、少數,甚至罕見疾疾具備專長的「次專科」醫師。
目前國內的健保制度,病人有充分就醫的自由,在大型醫院到處林立之下,一個頭痛、發燒、骨頭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的病人,一進入醫院大廳,看到琳瑯滿目的門診醫師表,首先面臨的難題一定是要掛那一科?看什麼醫師?也許頭痛、骨頭肌肉痠痛要掛神經內科?骨科?還是喉嚨痛、咳嗽流鼻水掛耳鼻喉科?或是因有發燒該掛感染科?政府似乎把如何正確就醫這部分的責任推給了並非醫學內行的一般百姓。
個人從事第一線基層醫療近四十載,發現超過八成的疾病,其實都可在診所由具有「專科」層級的醫師,例如內、外、婦、兒、家庭醫學科,給予妥善的治療,而只約有兩成的少數病人才必須後送到大型醫院請相關「次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診斷和治療。這在國外,尤其是先進國家的醫療制度一向都是如此,而相關的研究報告亦肯定、認同這種醫療模式。
可見,日常而且經常會碰到的問題,像感冒、發燒、上吐下瀉、胃潰瘍、三高(血壓、血糖、血脂肪)、過敏、氣喘病、痛風等疾病,或是有關藥物等方面的認識與了解,才是一般大眾所關心、應該正確知道的;而偏偏在這個部分,國人仍普遍的欠缺、甚至還存在舊有的錯誤觀念。這是在目前醫學尖端科技層出不窮、專業分工精密的同時,我們必須回頭加以關注的課題。
換言之,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有若干「基本的醫學知識」和「正確的醫學常識」,再加上一個方便可及、互動良好的家庭醫師,如此當碰到有關身體健康的問題時,自己不但可以先行做適當的處理,即便在找醫師時也容易溝通,對相關的治療亦比較會配合,當然對身體的康復肯定就會有正面的幫助了。
身為開業家庭醫師,天天面對就是一般大眾,診治的是五花八門的日常疾病,平常在診病或教學演講時,發現在結束前病家和聽眾的問話才更為「精彩」,似乎醫師先前例行的解說並無法滿足一般大眾的問題需求。因此,我收集了一系列有關這些病人、聽眾經常會問到的「健康話題」,從「如何順利正確求醫」「居家生活常識」「用藥常識」「旅遊醫學」到「育兒常見問題」「過敏」「咳嗽與呼吸道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等,依疾病、問題的不同,分二十一個小單元,總共超過300個Q&A,完成了本書,希望大家讀了之後,能夠對相關的健康問題、就醫行為、疾病認知等,因此獲得正確的認識和了解,進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維護有所幫助,那也就不失我的用心和期盼了。
廖英藏 2012.10 台北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