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下一個轉彎處,遇見微笑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379888
郭約瑟
原水
2012年11月17日
83.00 元
HK$ 66.4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悅讀健康系列-身心靈書房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悅讀健康系列-身心靈書房
分
類
心理勵志
>
勵志故事/散文
>
真實人生故事
同
類
書
推
薦
真心追夢:黃政傑回憶錄
人生順利需要設計,偶爾也要靠演技:黃小柔女人柔性覺醒的20堂課(限量親簽版)
帶著愛與療癒的香氣行者:一個芳療照護師,以香草給予14個傷痛心靈
人生順利需要設計,偶爾也要靠演技:黃小柔女人柔性覺醒的20堂課
微笑天使
內
容
簡
介
生命過程中,屢受重大的打擊,
卻能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站起來,
這些逆轉生命奇蹟的動力是什麼?
一念之間的轉變,自然形成一種渴望……
面對壓力、解決問題、並突破困境。
受苦不是來自事件的本身,而是來自你對它的看法。
作者簡介
郭約瑟
如果你擁有一面真實的鏡子,你就能做得很不錯。
一個誠實而愛你的朋友,可以讓你腳踏實地,
而那可能只是來自一個朋友肯定的目光。
--摘自理查.羅爾神父《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
心理醫師或治療師,正是扮演「真實的鏡子」、「朋友」、「導師」這類角色,能協助個案看清自己、接受真實人生、發揮潛能,耐心地走過生命的幽谷。
然而,心理醫師或治療師面對來訪的個案,除了聆聽他們訴說生命中的黑暗面與內心掙扎的痛苦,並提供必要的治療與諮詢之外,也從個案所分享的人生故事當中,學到許多珍貴的人性價值,特別是堅持、強韌、慈愛、節制與希望。
現任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暨院長室主任秘書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台大管理學院會計研究所碩士
經歷
台大醫院精神部總醫師、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
羅東博愛醫院精神科主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
中心社區精神醫學研究
著作
《原來,幸福離我那麼近》榮獲2011年國民健康局健康好書推薦獎、勞委會推薦好書,原水文化出版
《走出憂鬱王國》榮獲2003年防疫百大好書推薦,健行文化出版
《解開現代人的心結》榮獲2000年度金鼎獎推薦,健行文化出版
相關著作
《原來,幸福離我那麼近!【修訂版】》
《原來,幸福離我那麼近!》
目
錄
輯一、兩性戰爭與和平
.怪病疑雲
.再見.真情
.為愛而生
.我的野蠻嬌妻
.台商夢醒
.綠雲罩頂
.大老婆的抉擇
.謊言
輯二、抗壓與解壓
.白色巨塔下的陰影
.峰迴路轉
.夢靨
.老師,請你也保重
.派遣醫師的愛情
.警察故事
.共犯結構
.出櫃風雲
輯三、療傷與止痛
.生命的巨人
.親愛的,我開始想恨你
.逆轉生命奇蹟
.同歸於盡
.如果能少一點想著自己
.酒話連篇
.這條漫長的苦路
.幸運又乖巧的病人
延伸閱讀
序
推薦序
逆轉生命奇蹟的動力
本書《下一個轉彎處,遇見微笑》,我來回唸了兩次,細細地咀嚼、品嘗。這24位個案,就是我們在診間常見到的病患典型。郭醫師將他們的人生故事做了生動描述,躍然紙上。使從事精神醫學的團隊同仁產生內心的共鳴,令人感動。
本書雖然分成三大篇--男人與女人、工作及生命關懷,然而核心主題大多以病患與其配偶之親密關係的變化、及與大家庭的互動,延伸至與外界環境的相互影響。
儘管每位個案背後的因素是那麼的複雜,但最後均走入一條共同的道路上,那就是出現情緒、身體上的症狀,如憂鬱、焦慮、失眠、自殺傾向,以及疼痛、胸悶、心悸、呼吸不順等所謂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態。每個故事都在闡述人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金錢、地位;是愛的關懷,而非物慾的享受。
郭醫師在每一個故事的後段,都會引述前人對人世間的看法,剖析其哲理,加入最適切的古詩形容,並時有宗教的引喻。最後郭醫師會以其數十年之臨床經驗對於每位個案予以反思,並給予建議和導引。
本書另有引人入勝之處,乃在於讀者可從中學習到許多詩人、心理學家、哲學家的名言,如德國哲學家梅斯特.埃克哈特所說「是什麼讓我們持續活著?是什麼允許我們能夠忍受?我認為是愛與被愛的希望」。美國小說家芭芭拉.金索弗說:「在人生最低潮時,我從那灰暗的絕望世界中跳脫出來的方式,包括:逼著自己長時間注視某個鮮明的東西……接著換成夜空弦月背後深邃幽暗的完美輪廓……直到我重新熱愛我的生命為止。就像中風的病人,重新訓練腦部新區域的功能,以回復失去的技能,我也一再重新教導自己去體會喜悅之情。」這些話語對於無望無助的個案而言,無異是暮鼓晨鐘。
郭醫師在最後一篇「生命關懷」中,舉出幾位個案,他們在生命的過程中,屢受重大的打擊,卻能一次又一次重新地站起來,面對壓力、解決問題、並突破困境。這些逆轉生命奇蹟的動力是什麼?本人亦遇到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她以照顧她從小到大、現年五十歲的智障女兒為樂,她說:「我之所以覺得快樂、有價值,就是因為我有女兒的存在。」如此的觀點及胸懷,就如巴觀所說的:「受苦不是來自事件的本身,而是來自你對它的看法」。
本人與郭醫師一見如故,對其在專業上,如精神醫學理論的理解上、對病患的診治之觀點上、以及對其人生觀、求知慾及創意上,均十分敬佩。郭醫師能在公忙之餘,將此書書寫付梓,本人可以先睹為快並「能為之序」,深感榮幸。亦深信此書不僅協助社會大眾對於憂鬱、焦慮等較輕型精神疾病之了解。且可提供醫學生和心理社會相關科系學生、精神科住院醫師以及心理精神醫療團隊成員學習的重要參考著作。再度恭賀郭約瑟醫師的成功。
文/蘇東平(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暨陽明大學精神學科教授兼主任、前台北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副院長)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