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建築大師柯比意於一九二三年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機器」(The house is a machine for living in),此乃柯比意體認技術長足進步,機械文明帶給人的不應只是效能,更重要的意義是舒適,包括實質與精神層面的需求,讓建築能傳達美的感受。這與近年來漢先生倡議的美感符節合拍,而在〈台灣當前建築藝術之評估〉文章中,漢先生寫道「建築要為生活而存在─建築是生活容器」。對國宅,漢先生有殷切的期待,國宅是漢先生早年歸國時所關懷的課題,可惜因為政府沒有住宅政策,漢先生沒有用武之地;多年前聯合報曾刊出一篇訪問報導,漢先生表示如果再年輕,他有五件事想做,其中包括設計一棟國民住宅,「安德廣廈千萬間,盡庇天下寒士」的雄心依然旺盛。他始終抱持中國知識份子對社會與文化的關切,就如漢先生在回憶錄所陳述,寫文章一為抒情,也為述志。從漢先生的字裡行間,著實可以感受從建築人出發,對台灣的忱悃關切,乃以〈建築文化與知識份子〉一文作為《建築.生活容器》的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