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針灸特效穴圖解(附VCD)

針灸特效穴圖解(附VCD)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689026
余平波
品冠
2012年10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休閒保健叢書
規格:平裝 / 287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休閒保健叢書


醫療保健 > 中醫 > 中醫療法 > 經絡/針灸







前 言
導 言

上篇 針對全身症狀的特效穴
 1. 發熱特效穴——曲池穴
 2. 咽痛特效穴——點刺出血少商穴
 3. 咳嗽特效穴——列缺穴
 4. 咯血特效穴——孔最穴
 5. 暈厥特效穴——人中穴
 6. 久病嘔吐特效穴——長灸湧泉穴
 7. 呃逆特效穴——耳針「膈」區
 8. 上腹疼痛特效穴——中脘穴
 9. 腹脹特效穴——足三里穴
 10. 腹瀉特效穴——溫針灸天樞穴
 11. 便秘特效穴——支溝穴
 12. 水腫特效穴——水分穴
 13. 盜汗特效穴——五倍子敷灸神闕穴
 14. 膽絞痛特效穴——雙針針刺膽囊穴
 15. 偏頭痛特效穴——絲竹空透率谷穴
 16. 高顱壓頭痛特效穴——點刺放血足竅陰穴
 17. 頭暈特效穴——風池穴
 18. 小腿抽筋特效穴——承山穴
 19. 背寒肢冷特效穴——溫針灸大椎穴
 20. 手指麻木特效穴——點刺放血十宣穴
 21. 膝關節痛特效穴——艾灸內膝眼、外膝眼穴
 22. 胸痛特效穴——丘墟透照海穴
 23. 面肌抽搐特效穴——長吊針抽搐啟動點
 24. 單純性肥胖特效穴——神闕八陣穴
 25. 戒菸特效穴——戒菸穴

下篇 針對疾病的特效穴
一、內科疾病
 1. 中暑特效穴——點刺拔罐大椎穴
 2. 感冒特效穴——搓針合谷穴
 3. 支氣管哮喘特效穴——天突穴
 4. 心絞痛特效穴——內關穴
 5. 早搏特效穴——靈道穴
 6. 高血壓特效穴——太衝穴
 7. 低血壓特效穴——素穴
 8. 失眠特效穴——神門穴
 9. 胃下垂特效穴——雙針針刺建里穴
 10. 膽囊炎、膽石症特效穴——膽囊穴
 11. 急性心肌梗塞特效穴——艾灸至陽穴
 12. 慢性胃炎特效穴——中脘穴
 13. 慢性結腸炎特效穴——隔薑灸神闕穴
 14. 腎絞痛特效穴——腎俞穴
 15. 面神經癱瘓特效穴——地倉透頰車穴
 16. 糖尿病特效穴——降糖穴
 17. 高血脂症特效穴——豐隆穴
 18.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特效穴——溫針灸八穴
 19. 痛風特效穴——刺血拔罐阿是穴
 20. 失語特效穴——雞爪刺廉泉穴
 21. 白細胞減少症特效穴——溫針灸懸鐘穴
 22. 椎—基底動脈性腦缺血特效穴——後頂穴
二、泌尿、生殖、肛腸疾病
 1. 尿路結石特效穴——中封穴
 2. 尿失禁特效穴——溫針灸氣海穴
 3. 尿瀦留特效穴——溫針灸利尿穴
 4. 脫肛特效穴——艾灸竹杖穴
 5. 痔瘡特效穴——火針點刺齦交穴
 6. 前列腺增生特效穴——點刺放血至陰穴
 7. 陽痿特效穴——懸灸陰莖穴
 8. 縮陽症、縮陰症特效穴——隔薑灸中極穴
 9. 增強男女性能力特效穴——隔薑灸關元穴
三、婦科疾病
 1. 痛經特效穴——三陰交穴
 2. 閉經特效穴——長強穴
 3. 月經過少特效穴——盒灸八穴
 4. 月經過多特效穴——雀啄灸隱白穴
 5. 經行水腫特效穴——復溜穴
 6. 白帶過多特效穴——灸帶脈穴
 7. 急性乳腺炎特效穴——點刺放血少澤穴
 8. 乳腺小葉增生特效穴——圍刺乳房腫塊
 9. 妊娠嘔吐特效穴——拔罐中脘穴
 10. 胎位不正特效穴——艾灸至陰穴
 11. 產後缺乳特效穴——膻中穴
 12. 不孕症特效穴——敷灸神闕穴
 13. 習慣性流產特效穴——敷灸關元穴
 14. 陰道痙攣特效穴——點刺出血次穴
 15. 陰道瘙癢特效穴——蠡溝穴
四、小兒疾病
 1. 小兒厭食特效穴——承漿穴
 2. 小兒疳積特效穴——針挑四縫穴
 3. 小兒夜啼特效穴——點刺放血中衝穴
 4. 嬰幼兒腹瀉特效穴——溫和灸水分穴
 5. 小兒脫肛特效穴——指灸百會穴
 6. 小兒疝氣特效穴——大敦穴
 7. 小兒流涎特效穴——敷貼湧泉穴
五、骨傷科疾病
 1. 頸椎病特效穴——刺血拔罐大杼穴
 2. 落枕特效穴——落枕穴
 3. 肩周炎特效穴——條口穴
 4. 網球肘特效穴——藥注網球肘穴
 5. 手指痙攣特效穴——大陵穴
 6. 腎虛腰痛特效穴——復溜穴
 7. 急性腰扭傷特效穴——後谿穴
 8. 慢性腰肌勞損特效穴——盒灸腰部華佗夾脊穴
 9. 坐骨神經痛特效穴——環跳穴
 10. 尾□疼痛特效穴——後頂穴
 11. 踝關節扭傷特效穴——養老穴
 12. 足跟痛特效穴——下病上取足跟穴
 13. 肌注硬結特效穴——圍刺艾灸阿是穴
 14. 針刺後遺痛特效穴——對側相應點
六、皮膚科疾病
 1. 痤瘡特效穴——刺血拔罐大椎穴
 2. 蕁麻疹特效穴——連續拔罐神闕穴
 3. 老年性皮膚瘙癢症特效穴——艾灸血海穴
 4. 雀斑特效穴——火針點刺斑點中心
 5. 脂溢性皮炎特效穴——梅花針叩刺皮損區
七、五官科疾病
 1. 牙痛特效穴——合谷穴
 2. 急性結膜炎特效穴——點刺出血太陽穴
 3. 麥粒腫特效穴——點刺放血耳尖穴
 4. 眼瞼下垂特效穴——懸灸三陰交穴
 5. 眼輪匝肌痙攣特效穴——承泣穴
 6. 迎風流淚特效穴——睛明穴
 7. 耳鳴耳聾特效穴——聽宮穴
 8. 化膿性中耳炎特效穴——艾灸翳風穴
 9. 鼻塞特效穴——迎香穴
 10. 過敏性鼻炎特效穴——鼻炎穴
 11. 咽喉腫痛特效穴——點刺出血少商穴
 12. 聲音嘶啞特效穴——照海穴
 13. 梅核氣特效穴——四關穴
 14. 復發性口腔潰瘍特效穴——勞宮穴
 15. 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徵特效穴——下關穴
 16. 流行性腮腺炎特效穴——火柴灸角孫穴
 17. 磨牙症特效穴——內庭穴

附錄 人體常用經絡腧穴
附表1 手太陰肺經腧穴
附表2 手陽明大腸經腧穴
附表3 足陽明胃經腧穴
附表4 足太陰脾經腧穴
附表5 手少陰心經腧穴
附表6 手太陽小腸經腧穴
附表7 足太陽膀胱經腧穴
附表8 足少陰腎經腧穴
附表9 手厥陰心包經腧穴
附表10 手少陽三焦經腧穴
附表11 足少陽膽經腧穴
附表12 足厥陰肝經腧穴
附表13 督脈腧穴
附表14 任脈腧穴
附表15 頭頸部奇穴
附表16 腹胸部奇穴
附表17 背部奇穴
附表18 上肢部奇穴
附表19 下肢部奇穴
後 記



前言
  
  我在拙著《按摩特效穴圖解》的前言中說「我從小就和按摩有緣」,其實,我和針灸也特別有緣。
  
  和按摩有緣,那是因為我從小就親身體驗到了按摩的效果。小時候,肚子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痛起來,這時候爸爸就會用那雙大手揉揉我的肚子,真是神奇,沒揉幾下,肚子居然「聽話」似地安靜下來,後來我才知道這就是腹部按摩。以後凡有不適,總讓爸爸「修理」一番,而爸爸總能「手到病除」。
  
  和針灸有緣,那是因為我從小就親眼看到了針灸的神奇效果。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家簡直就是醫院,牆上貼的是人體經絡掛圖,地上站的是人體經絡模型,桌上、抽屜裡擺滿了針灸包、酒精棉、大大小小的火罐、艾絨、艾條、灸架、灸盒,還有耳針模型、頭針模型等,書櫥、床頭、桌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書,只記得書的封面上畫著長長的針,針上還冒著冉冉升起的煙霧。有的書上畫著各種各樣的「樹皮草根」,有的畫著人的腦袋、肚子和手腳。現在想來這些就是針灸、按摩和中醫中藥書籍吧。我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具有濃厚中醫學術氣氛的家庭中。
  
  我記得家中常有患者慕名前來求診,爸爸常先用針灸解除他們的痛苦,然後「把脈」開方,有時針灸後還按摩一番。客廳裡常年煙霧繚繞,爸爸就在幾乎睜不開眼睛的煙霧中一遍又一遍地點燃艾炷,一次又一次地提針、捻針,神情貫注、旁若無人。
  
  神奇的是,許多患者來時愁眉苦臉、唉聲歎氣,去時笑容滿面、連連稱謝。來時捧腹呻吟,須臾破涕為笑,進門時彎腰屈背,回去時昂首挺胸。口眼喎斜針之即正,手腳麻木點刺即止,中風偏癱旬餘即可扶牆而行,陳年痼疾數日便有轉機……
  
  記得我曾指著針問爸爸:「這裡面有藥嗎?」我真的是搞不懂,沒有藥怎麼會有這麼好的效果呢?至今想來還啞然失笑。
  
  父親的「珍藏」中還有一瓶瓶的小「石頭」,後來才知道那是從患者膽囊中排出的膽結石。這麼多的結石,該使多少患者擺脫了痛苦?
  
  針灸的神奇效果,已經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了探索的慾望和衝動。
  
  隨著我一天一天的長大,我逐漸瞭解了針灸、按摩,同時一定要學好針灸、按摩以懸壺濟世、普救眾生的願望逐漸在心底裡生根發芽、積聚能量,我知道終有一天將會噴薄而出!
  
  後來,有一次偶然翻閱父親的一本專著,從其《自序》中我才知道,原來我的太公余春榮也是一名中醫郎中,在浙江慈溪一帶還小有名氣哩。我這才明白,我喜歡針灸和按摩簡直到了癡迷的地步,原來是祖上傳下來的遺傳基因。
  
  當然,受我父親的薰陶是最為直接的。父親這一生與針灸為伴,如癡如醉,潛心鑽研,且頗重實踐。自18歲到江西農村開始自學針灸,為人扎針,竟然聲名鵲起,有方圓幾十里慕名求診者。6年後入中醫院校深造。10餘年後又北上京城,拜針灸大師、全國針灸學會秘書長田從豁先生為師,技藝突飛猛進。調入上海工作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參加全國針灸學術交流20餘次,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至今仍持針應診,筆耕不輟。
  
  父親十分重視穴位的定位準確和是否得氣,受其影響,我在定位上也下了狠工夫。其實自古以來,掌握穴位的定位就是針灸醫生最起碼的基本功。
  
  宋代的針灸銅人就是供針灸醫生練習和檢驗基本功的教具。針灸銅人為當時的翰林醫官王惟一所製造,分為上、下兩節,中間纏著腰帶,十分巧妙地掩蓋了拼接的縫隙,體內雕有臟腑器官,銅人表面鏤有穴位。考試時以黃蠟封塗銅人外表的孔穴,再往髮髻中隱藏著的注水孔中注入清水。
  
  如果取穴準確,針尖透過孔穴,蠟破水出,順利過關。如果定位不準確,針尖抵住堅硬的銅質外殼而無法刺入,宣告失敗。
    
  針灸醫生在銅人面前「人人平等」,「針入水出」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只有具備了這起碼的針刺技術,才能拿到「上崗證書」,允許其持針行醫。不知現在的針灸學子是否具備「針入水出」的過硬本領,是否都能拿到「上崗證書」呢?
  
  要扎準穴位確實不容易,按我的體會,穴位的面積大的不過如綠豆,小的不比芝麻大多少,細細的針透過皮膚而能準確地命中穴位,沒有經過「千錘百煉」的功夫,談何容易?
  
  中國歷來給予針灸極高的地位,針、灸和中藥是中醫最值得自豪的三大法寶。「一針二灸三藥」是古代的患者和醫生選擇治療方法的「基本程式」。也就是說,如果不慎染疾,往往先請教針灸醫生。針灸醫生根據當時的病情,決定是針、是灸,還是先針灸後中藥,或是針灸、中藥並用?
  
  由於「一針二灸三藥」的看病基本程式,更多的是仰仗針灸醫生的高超技術,因此在客觀上要求針灸醫生要善於針刺、艾灸,而且還要精通中藥方劑,只有這樣,臨診時才能不被療法所束縛,不被療法所侷限,而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妙手回春!事實上,古代名醫大多是針、灸不分,針灸、中藥並用的高手、全才,而「一針二灸三藥」的看病基本程式造就了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名醫。
  
  由於針、灸並用,所以常並稱「針灸」。其實針是針,灸是灸,是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臨診時,「針」與「灸」密不可分,宜針則針,宜灸則灸,靈活應用,方能中的。一個好的醫生不應該重「針」輕「灸」,也不應該重「灸」輕「針」。我國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就認為,「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非良醫也」,言簡意賅,說明了針、灸優勢互補、不可偏頗是針灸醫生的基本素質。
  
  孫思邈尤其提倡針、灸、藥並用,主張以「湯藥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則病無所逃矣」,因此他又說:「針灸而不藥,藥而不針灸,尤非良醫也。」一針見血地道出了針灸醫生要掌握多項治療方法的基本要求。
  
  經過幾千年的實踐和發展,古老的「針灸」應用電腦技術,融入了鐳射、微波、超聲波、遠紅外、低周波、中低頻、高磁等現代高科技的研究成果,使「針灸」有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和廣闊的施展空間,這就要求針灸醫生除了掌握傳統的針灸技術,還要注重現代針灸技術的學習、運用、借鑒、總結和提高。
  
  針灸是中國人的國寶,是世界人民的福音,針灸的研究任重而道遠。
  
  我將永遠記住中國古代醫學家的這個好醫生的評判標準:「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非良醫也」、「針灸而不藥,藥而不針灸,尤非良醫也」,並將此作為我的座右銘,畢生為之而奮鬥!

余平波 於上海中醫醫院

導言
  
  針灸是人類最古老的醫療方法之一,因此現存最早的中醫典籍《素問.八正神明論》中說:「法往古者,先知針經」,在清代外治宗師吳師機所著的《理瀹駢文》中也有「外治之法,針灸最古」的說法。
  
  在拙著《按摩特效穴圖解》一書中,說到按摩是人類古老的醫療方法,雖然已無從考證按摩究竟起源於哪個年代,但是因為按摩是人們在勞動生產過程中不慎受到外傷或生病時,偶然發現按摩某個部位能夠減輕疼痛而長期積累逐漸形成的,因此可以說,有了人類也就有了按摩。
  
  那麼,針灸早於按摩還是晚於按摩?或者說,針灸究竟起源於何時呢?查閱古籍,《山海經》中「有石如玉,可以為針」的說法,大概是目前可以看到的關於石針的最早記載。可知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將這種石針作為針刺的工具來治療疾病了。
  
  扁鵲治虢太子「屍厥」針「三陽五會」而「起死回生」的奇跡,更是流傳至今而家喻戶曉。「三陽五會」者,百會穴也!西漢初年的韓嬰與其後的司馬遷,都在他們的著作中記載並且高度讚揚了扁鵲「能生死人」的高超的針灸技術。
  
  據專家考證,針灸的起源也是出於偶然。人們在勞動和生產實踐中,身體不慎被堅硬的物體碰撞,出人意料的是原先的疼痛減輕或消失了。後來人們就有意識地用尖利的石塊來刺這些部位,竟然也收到同樣的效果。
  
  到了新石器時代,隨著石塊磨製技術的提高,人們已經能夠製作出專門的針刺工具——砭石,有鋒的又稱為「針石」,有刃的又稱為「饞石」。考古發現的砭石呈各種形狀,有劍形、刀形、針形等,多數出於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國時期。
  
  今天人們使用的不繡鋼針灸針,就是在古代砭石、石針、骨針、竹針等原始針具的基礎上,歷經銅針、金針、銀針等不同階段,不斷發展而來的。至今人們不是還將針灸稱為「扎金針」、「扎銀針」嗎?
  
  其實,嚴格地講,針是針,灸是灸,不用艾絨燒灼的只能稱為針刺。「灸」的發明,據推測是原始人在烤火取暖、煮食或篝火防獸時,有時可能會被迸出的火星燒灼燙傷皮膚,但同時又驚奇地發現,原先的某些病痛卻突然消失了。
  
  後來人們就有意識地用點燃的物體來燒灼身體的某些部位,也收到同樣的效果。再後來,隨著灸治經驗的不斷積累,人們找到了最理想的灸治原料——艾絨,用艾葉曬乾、搗碎、除去雜質,即可應用,不僅熱力溫和、燃燒持久且氣味芳香,還有很好的通經活絡作用。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用針灸治病防病,艾絨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針」與「灸」雖然同屬於外治之法,但其作用並不盡相同。在《素問.調經論》中揭示了針法、灸法應用的原則:「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
  
  針法與灸法各有不同的「特長」,針之有效,不一定灸之有效,而灸之有效,不一定針之有效。正如《靈樞.官針篇》所說的:「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十分明確地道出了灸法具有針法無法實現的療效。客觀地說,各有所長。
  
  一般來講,寒證適宜於灸法,叫做「以熱攻寒」;虛證也適合灸法,叫做「溫則補之」。無論是選擇針法還是灸法,即使在一個穴位上,也可以針灸並用,先針後灸。典型的針法就是「溫針灸」。

  灸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已頗為盛行,考古學家在甲骨文中發現了商周時應用灸法治病的記載。最早提及灸法的文字記載見於《左傳》,詳細記載了西元前518年,晉景公有病,請秦國的醫緩前來診治,醫緩診後說:「疾不可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治焉。」這裡的「攻之不可」的「攻」,指的就是艾灸,而「達之不及」的「達」指的是針刺。
  
  唐代名醫孫思邈的話更是一針見血:「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也。」可見自古名醫既不偏針,也不偏灸,而是針灸並用,該針的時候針,該灸的時候灸,靈活運用,協同互補。
  
  明代龔居中在《痰火點雪》中說:「灸法去病之功難以枚舉,凡虛實寒熱,輕重遠近,無往不宜」,所謂「火有拔山力,灸有回死功」。從古人「一灸二針三吃藥」的治病習慣,也可看出灸法應用的深入人心。
  
  艾灸還被用來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民諺說「家有艾火不求醫」,因此又有「知艾者福,善灸者壽」、「保命之法,灸法第一」的說法。…




其 他 著 作
1. 拍打永保安康
2. 按摩特效穴速成(附V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