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光影之美:用小閃燈拍出好光線

光影之美:用小閃燈拍出好光線
9789861818849
Joe McNally
碁峰
2010年2月12日
167.00  元
HK$ 150.3  






規格:平裝 / 316頁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 尚未分類 ]









國際知名攝影師首次分享未曾公開過的攝影打光心得!

  攝影的本質就是光。本書作者Joe McNally從事專業攝影已逾三十年,為國家地理雜誌、時代雜誌、生活雜誌以及運動畫刊的特約攝影師。對於「光線」,Joe McNally知之甚詳,他了解光線,知道如何改變光線的形狀、色彩,也清楚如何控制光線、校正光線以及改變光線的方向。更重要的一點是:Joe知道如何用小型閃光燈製作出很棒的光線!

  在本書中,Joe要帶您一窺他作品背後的打光方式;以豐富的傑作照片為範例,毫無保留的教您使用Nikon Speedlight閃光燈的方式,告訴您他心中未曾公開過的工作心得。

  他以充滿著幽默、嚴謹與奇妙的經驗,展現出如何用小閃光燈拍出絕佳的照片。無論是在萬里長城拍攝運動員的照片,或者身處沼澤險境為鱷魚拍照,甚至是在消防車駛過紐約時代廣場時拍照,他總是能用閃光燈打出很棒的光線,為照片所敘說的故事增色不少。

  Joe McNally是國際知名的美國攝影師,同時也是經驗老道的攝影記者。他最著名的系列作品是「Faces of Ground Zero-Portraits of the Heros of September 11th」,這是一系列以大型拍立得相機所創作、內容有關911事件中救災英雄的肖像照片作品。他的另一套作品「The Future of Flying」,則是國家地理雜誌有史以來,第一個使用數位相機來拍攝的專題故事。他的作品廣為各大雜誌所採用並刊登,同時獲獎無數。在2008年Joe提筆寫下他的第一本書籍:「快門瞬間 vs. 影像永恆」(□峰出版),一推出立刻就成為了暢銷書。

Joe McNally 個人 Blog www.joemcnally.com/blog/



Part I 基本要素
我所使用的設備,以及我何時及為何要使用它
加一點這郭,再加一點那郭
緊握相機

Part 2 只用一盞燈!
閃光燈擺放的位置.
身處鱷魚潭拍照.
很棒的「爛」打光.
門口的光線.
重回沼澤地.
微調「i-TTL」.
直達頂樓.
替圍籬打光.
觀眾席上的廉價打光.
製作日出效果.
輕柔的打光.
預閃神父.
「殺死人」的「一點點」光線.
如何替精靈美人打光.
讓現場光消失不見.
把東西擺在燈光前面.

Part 3 二盞或更多盞
秀出你的刺青!
色膠片大作戰.
時間緊迫人像攝影的裝備閃電戰.
借問一下,有沒有床單呢?.
窗戶射入的光線真的漂亮極了.
柔和的打光.
身處水都威尼斯.
廢墟中的舞者.
擺張紙就成了.

Part 4 一大堆的燈!
如何替閃光燈「接生」.
打光的長城.
北國的打光
垂死之樹.
如何在後院架設一個攝影棚.
圍著物體打光,而不直接替它打光
不只迷人,還要閃閃動人.
現在,來點完全不一樣的吧….
海灘邊的打光.
飛機的打光可不簡單.
帶著自信與驕傲駛過市中心.



  時間回到1981年,當年美國決定要重新展開載人太空探險的任務;而我被指派前去拍攝太空梭首次發射與降落的照片。老實說,當時的我對這趟拍照任務完全沒有概念。

  我可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因為現場還有其他一票年輕攝影師,大家通通齊聚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等著拍攝火箭發射進入太空的畫面;而我們這群人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拍攝火箭發射的場景。在當年太空梭首次發射之前,美國已經有長達20年沒有進行載人的太空任務;在這麼長的一段空白期之間,幾乎沒有攝影師會對太空任務這樣的主題有興趣,當然更別提有誰會有拍攝的經驗了。相信我,一個都沒有!

  因此,我們和Ralph一同前去發射地點。Ralph是何許人呢?他的全名是Ralph Morse,是一位資深的「生活」雜誌攝影師,同時也是美國最有經驗的太空任務攝影專家;他最擅長的當然是拍攝火箭發射任務,曾經拍過早期太空任務中,水星7號太空人的照片。雖然Ralph當時是為「Time」雜誌拍照(這表示我們其實是他的競爭對手),但他仍然坐下來細心地告訴我們該怎麼拍,而且講得還很詳細,完全不會藏私!總之,他告訴了我們所有拍攝火箭發射時,應該要注意的任何小細節。

  他也的確有資格這麼做!因為他對自己的拍攝能力太有信心了,就算他把所有的絕活都告訴了我們,當大家實際上陣拍照時,他還是能把所有人遠遠拋在後頭!事實也証明他的確是有這樣的能力!

  這就是我攝影職涯幸運的成長過程,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歷歷在目。這些知識就這樣靠著分享與傳授的過程,一路傳承下去的。在這樣的過程中,我被提攜、被教導、被啟發過,當然也曾被毫不留情面的罵過、騙過、嘲笑過,也曾被趕鴨子上架過,同時也曾被業界最頂尖的專家指教過(拍照時和拍照後都有)。在這段成長的過程裡,我曾被毫不留情的批評,說我的作品不夠好、不夠棒,還不到頂尖的水準,需要再多加磨練等等。有時這類的指教是很客氣、好心的,而有些指正就很直接、很不客氣多了。像是有次我辛苦拍到的三捲黑白底片,就被我的編輯部上司,在合眾國際社紐約簡報室裡,當著所有人的面前丟回到我身上。我還記得那三捲底片像飛彈一樣,刺傷了我的自尊,也讓我認清了我沒有天份,得要再好好的練練才行。

  在這漫長的學習過程中(而且仍在進行中),我參考學習了許多作品,當然主要是我心目中攝影大師的作品。這些大師們的作品為我設下了極高的標準,讓我一直不斷前進,試著去達到同樣的水準,但永遠都只能遠遠的欣賞,納悶著為何自己總無法達成這樣的目標。

  因此,本書希望能成為一本指南,一本有用而且資訊豐富的手冊,獻給所有的前輩攝影師、編輯們,向你們致上最高的敬意。雖然在現今進入數位攝影時代後,一切都變得快速方便許多,而所謂的經驗與知識對許多人而言就如同是石器時代的遺物,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幫助,不過我仍對前輩們的作品懷有崇高的敬意,也對曾經分享過他們經驗的大師們充滿感激之情,是他們讓我不斷的進步。

  在十幾年前,攝影師們在拍完大型活動後,會把拍完的底片捲回片匣裡,標上標籤,等事後再加以沖洗;而現在的攝影師們,在拍完大型活動後,連設備都還沒有打包好,就能在現場立刻把影像以連線方式傳回給出版社看。

  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攝影心得的分享、教學以及技巧學習上;總是會有夠聰明、夠厲害同時也夠自信的大師們,願意和大家分享他們的知識與經驗。他們的攝影專業領域有如接上了高速數據機一樣,總是可以與全世界分享他們的作品和知識,影響力可是比在咖啡座旁的閒談大得多了。

  由於有許多人的大力協助,我才有機會寫下這幾頁來感謝他們;首先是我的朋友Scott Kelby,也就是「快門瞬間vs.影像永恆」一書的編輯,他協助我釐清腦袋中的想法,幫我整理思緒,同時不斷鼓勵我寫出一本真正的作品,而不是只會寫寫電子郵件而已。我得這麼說,由於有了Scott那權威又振奮人心的話語,這一切才能夠成真!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