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

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552193
劉國讚
元照出版
2012年8月01日
173.00  元
HK$ 155.7  







規格:平裝 / 495頁 / 20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 尚未分類 ]









  本書介紹專利法之理論與實務運用,從專利制度之起源、專利權之取得,到專利權之行使與爭訟,均有完整介紹。

  專利權之取得階段包含:專利專責機關與專利審查制度、劃定專利保護範疇之發明定義與不予專利項目、準備專利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提出專利申請、發明人與專利申請權、專利實體審查之要件、實體審查程序,也包含行政程序與遭不予專利審定後之訴願等。

  取得專利權後,首先是專利權之發生、專利權期間與效力,以及專利權之撤銷與無效、專利之行政訴訟等。專利權之行使則包含:專利被侵害之請求權與訴訟、專利權範圍之解釋與均等侵害,以及專利權之實施與授權。

  本書以發明專利為主軸進行介紹,新型專利與設計專利僅介紹其特殊的部分。其他智慧財產權如商標、著作、營業祕密、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以及公平交易法等與專利之關係或競合,亦在本書範圍內。

作者簡介

劉國讚

  現職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碩士

  經歷
  1992年進入經濟部中央標準局(智慧財產局之前身)專利處服務,從事專利審查工作,曾任技正、專利審查官兼科長、專利高級審查官、副組長、組長。曾在美國、日本、德國參加專利實務進修課程並做相關研究,並擔任許多訓練機構辦理專利實務相關課程之講師。

  專書著作
  專利實務論、專利權範圍之解釋與侵害。

  研究興趣
  專利法制、專利權範圍解析、專利侵害訴訟實務、專利無效與訴訟實務、專利技術分析與布局。






 第一章 專利起源與法制沿革
 第一節 導 論/1
 第二節 專利制度的起源/ 3
 第三節 十九世紀專利制度的擴散與發展/8
 第四節 臺灣與中國專利制度之建立/16
 第五節 1980年代美國重視專利政策/18
 第六節 專利制度之目的與專利政策/21
 第七節 專利法制體系與沿革/25
問題與討論/30

 第二章 專利專責機關與審查制度
 第一節 導 論/31
 第二節 國家專利專責機關/32
 第三節 國際優先權/36
 第四節 地區專利局── 歐洲專利局/39
 第五節 國際專利機構──WIPO/41
 第六節 從全面審查到早期公開/42
 第七節 檢索與審查分離/51
 第八節 國際專利申請制度──專利合作條約/54
問題與討論/58

 第三章 發明定義與不予專利項目
 第一節 導 論/59
 第二節 產業發展與發明定義/60
 第三節 不同的發明定義── 歐、美、日與我國/63
 第四節 歐洲的發明定義/65
 第五節 日本與我國之發明定義/69
 第六節 美國法院解釋發明定義之判例/73
 第七節 法定不予專利項目/76
 第八節 當代議題── 動、植物專利/82
問題與討論/87

 第四章 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
 第一節 導 論/89
 第二節 專利說明書概要/90
 第三節 說明書及必要圖式/94
 第四節 申請專利範圍的獨立項/96
 第五節 申請專利範圍的大小與實施例/102
 第六節 附屬請求項/106
 第七節 請求項記載實務/109
問題與討論/115

 第五章 專利要件
 第一節 導 論/117
 第二節 產業利用性/118
 第三節 先申請原則/120
 第四節 新穎性/157
 第五節 擴大先申請案之範圍/165
 第六節 進步性/167
 第七節 主張國際優先權的效果/181
問題與討論/142

 第六章 申請與實體審查程序
 第一節 導 論/143
 第二節 專利申請人/144
 第三節 提出專利申請/154
 第四節 實體審查程序/157
 第五節 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之修正/165
 第六節 發明單一性/167
 第七節 再審查/163
 第八節 分割申請/167
 第九節 國內優先權/174
問題與討論/177

 第七章 發明人與專利申請權
 第一節 導 論/179
 第二節 專利申請權/181
 第三節 發明人與共同發明人/183
 第四節 錯誤的專利申請人── 冒充申請/188
 第五節 發明人的名譽權/192
 第六節 相當對價請求權/194
問題與討論/202

 第八章 專利審查之行政程序與訴願
 第一節 導 論/203
 第二節 行政程序法與訴願法/210
 第三節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212
 第四節 期日、期間與送達/217
 第五節 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220
 第六節 行政處分/222
 第七節 專利申請案之訴願專利制度中的特別訴願程序/228
 第八節 專利制度中的特別訴願程序/234
問題與討論/237

 第九章 專利權期間與效力
 第一節 導 論/239
 第二節 專利權之發生、維持、消滅/242
 第三節 專利權期間之延長、延展/248
 第四節 專利權人運用專利權與實施/252
 第五節 專利權之排他效力/255
 第六節 專利權排他效力之限制/257
 第七節 醫藥專利權效力之限制/264
問題與討論/266

 第十章 專利權撤銷與無效
 第一節 導 論/267
 第二節 專利權撤銷之法制沿革/268
 第三節 舉發之概念與法規適用/269
 第四節 舉發之發動/272
 第五節 舉發之實體審查程序/276
 第六節 舉發之審查原則/279
 第七節 舉發之實體審定/283
 第八節 專利權期間延長之舉發/288
 第九節 侵害訴訟中的專利無效抗辯/289
問題與討論/294

 第十一章 專利之行政訴訟
 第一節 導 論/295
 第二節 行政法院與管轄事件/296
 第三節 訴訟類型與訴訟要件/297
 第四節 撤銷訴訟實體判決要件/299
 第五節 通常訴訟程序之起訴/301
 第六節 言詞辯論與證據/304
 第七節 撤銷訴訟之裁判/306
 第八節 專利舉發案之行政訴訟/309
 第九節 課予義務訴訟/316
 第十節 上訴與再審/320
問題與討論/323

 第十二章 專利侵害之請求權與訴訟
 第一節 導 論/325
 第二節 請求權與管轄法院/326
 第三節 民事侵權行為/327
 第四節 損害賠償請求權/331
 第五節 損害賠償額之計算/335
 第六節 禁止請求權/342
 第七節 信用回復措施請求權與其他/345
 第八節 專利侵害的刑事責任/347
問題與討論/350

 第十三章 權利範圍之解釋與均等侵害
 第一節 總 論/351
 第二節 專利侵害判斷之法源/352
 第三節 專利侵害類型/354
 第四節 請求項之語法解釋/357
 第五節 字義侵害/359
 第六節 均等侵害/364
 第七節 均等侵害之限制/369
 第八節 訴訟之進行與實務趨勢/372
問題與討論/376

 第十四章 專利權之實施與授權
 第一節 導 論/377
 第二節 專利權授權他人實施/378
 第三節 強制授權的沿革與國際規範/380
 第四節 特許實施實務/383
 第五節 新專利法之強制授權規範/390
 第六節 專利發明之實施權/393
 第七節 公共衛生之醫藥專利強制授權/399
問題與討論/403

 第十五章 新型專利
 第一節 導 論/405
 第二節 新型專利之標的/406
 第三節 新型審查制度/410
 第四節 新型技術報告/414
 第五節 新型專利要件/417
 第六節 新型與他種專利之關係/423
 第七節 新型專利權/427
問題與討論/432

 第十六章 設計專利
 第一節 導 論/429
 第二節 設計專利之標的/430
 第三節 說明書與實體審查/438
 第四節 設計專利要件/441
 第五節 設計之近似/443
 第六節 設計專利權/448
 第七節 聯合新式樣與衍生設計/449
 第八節 部分設計專利/454
 第九節 其他設計專利/464
問題與討論/465

 第十七章 專利與其他智慧財產權
 第一節 導 論/465
 第二節 TRIPS規範之智慧財產權/466
 第三節 專利與積體電路電路布局/469
 第四節 專利與營業秘密/473
 第五節 專利與商標權/478
 第六節 專利與著作權/482
 第七節 與授權契約有關之反競爭行為/487
問題與討論/495
參考文獻/520


編輯大意

  本書是依2011年11月2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12月21日總統令修正公布之專利法撰寫而成。本次專利法修正內容頗多,加上智慧財產法院近年新的判決實務進展,乃將2009年4月之「專利實務論」大幅修正,去除不合時宜及過於繁雜之實務內容,以「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為名,採專利法之理論體系與實務並重之方式編寫。

  本書完成於2011年修正專利法已公布但尚未施行之時點,因預期新法可在公布約一年的準備期後正式施行,故在本書稱「新專利法」或直接稱「專利法」者,均指2011年專利法。2004年7月1日施行之現行專利法則稱「舊專利法」或「舊法」,更早之舊法版本則冠以施行年份以茲區分,例如「1994年舊專利法」。在相關子法上,專利法施行細則是以經濟部101年5月28日經授字第10120030780號預告修正之「專利法施行細則」版本為準。

  全書共分十七章,以「專利起源與法治沿革」為第一章,回顧專利制度在主要國家的建立與發展歷程,並簡述我國專利法立法及修正沿革。第二章至第十六章是專利法的核心內容,包含發明、新型與設計專利。為避免同時敘述三種專利之複雜,第二至十四章僅以發明專利為主,第十五、十六章再分別介紹新型專利、設計專利。最後一章則是專利與其他智慧財產權的關係。

  第二章至第十四章以發明專利為主軸,前半段第二至八章是權利之取得階段,第九至十四章則為取得權利後之權利行使階段。

  第二章先介紹「專利專責機關與審查制度」,基於同一發明申請許多國家專利之需求,本章除國家專利專責機關外,也介紹如歐洲專利局等地區性的專利專責機關,其可用一次申請及審查的程序,取得多個國家之專利;在審查制度上,則以我國發明專利審查制度為主,兼述近年來在審查上的國際調和現況。

  第三章是「發明定義與不予專利項目」,此一主題界定專利法所保護之發明為何。非屬專利法保護之發明,或落入不予專利項目者,縱有高價值亦無法獲得專利保護。因美、日、歐在發明定義展現不同的法律規定,本章除我國之規定外,也必須介紹美、日、歐對發明定義的概念與發展。

  第四章介紹「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專利說明書有其法定的撰寫格式,尤其申請專利範圍是專利權的核心,因此以專章敘述。

  第五章是「專利要件」,實質審查制度下是審查申請專利之發明是否符合一定條件,具體言之,即產業利用性、新穎性與進步性,符合者即屬值得保護之發明而給予專利保護。

  第六章是「申請與實體審查程序」,相對於第五章之實體,本章為程序,包含從提出申請的程序審查,直到審定為止的程序。實體審查程序有審查及再審查,以及審查中的官方通知與申請人之修正。發明單一性與分割申請、國內優先權等也歸在本章。

  第七章敘述「發明人與專利申請權」,發明人與申請人在提出專利申請時就必須認定,而誰是真正發明人與專利申請人之爭議卻常出現在取得專利權後,本章除僱傭關係與出資聘人的專利申請權歸屬外,也介紹發明人的名譽權與相當對價請求權。

  第八章是「專利審查之行政程序與訴願」,專利專責機關進行專利審查程序,除依專利法規定外,也須注意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行政程序法與專利審查關係密切者,有期日、期間與送達、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行政處分等。申請專利之發明經再審查不予專利審定後,可依訴願法提起訴願,本章簡介訴願程序之概要。

  專利權之行使階段從第九章開始,首論「專利權期間與效力」,包含專利權之發生、維持、消滅、延長、延展,以及專利權之排他效力與限制。

  第十章是「專利權撤銷與無效」,包含專利法的舉發制度以及專利侵害訴訟中的專利無效抗辯。舉發制度從舉發之發動、實體審查、到舉發審定,新專利法有大幅之修正。

  第十一章是「專利之行政訴訟」,專利申請人對申請案之行政處分不服者,可循序進行訴願及行政訴訟之救濟,本章介紹在司法機關的行政訴訟。將專利之行政訴訟安排在舉發章之後,是因實務上專利之行政訴訟以對舉發審定不服之行政訴訟佔多數。本章概述專利事件之行政訴訟,包含行政訴訟類型、通常訴訟程序之起訴、審理與裁判、以及上訴審等。

  有關行使專利權之專利侵害訴訟,分述於第十二章及十三章。第十二章「專利侵害之請求權與訴訟」先敘述以民事侵權行為為基礎的專利侵權行為,其次是請求權與管轄法院,還有損害賠償額之計算與禁止請求權等。專利侵害事件之爭點甚多,所謂侵害是以被訴對象是否落入專利權範圍為準,因而以第十三章專章敘述「權利範圍之解釋與均等侵害」,本章所述之原則多來自司法裁判之實務案例。

  第十四章是「專利權之實施與授權」,將取得專利權之發明付諸實施是企業獲取利潤的方式,授權他人實施更能快速創造產值,本章也包含強制授權及公共衛生之醫藥專利強制授權議題。

  第十五至第十七章是發明專利以外之其他智慧財產權。首先是與發明專利同樣保護技術性創作的「新型專利」,敘述於第十五章。新型專利與發明專利差異較大者,是在保護之標的與審查制度,新型採形式審查制度,行使權利時需有新型技術報告之配套。

  第十六章「設計專利」舊稱「新式樣」,在新專利法有重大修正。本章除介紹設計專利保護之標的、設計專利要件、以及位居設計專利核心的近似問題外,也介紹在新專利法所增之衍生設計、部分設計、成組設計、電腦圖像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等。

  最後第十七章是與專利有關之其他智慧財產權,除著作權、商標權、積體電路電路布局、營業祕密等之外,也敘述專利權行使違反公平交易法之問題。本書以專利為主題,因而將其他智慧財產權置於最後一章,旨在敘述這些智慧財產權與專利間的關係,尤其是競合或同時保護之問題。

  本書得以完成,需感謝多年來從事專利審查工作前輩們的啟發與指點,以及學界先進與實務界資深專利工作者給予寶貴意見,也感謝元照出版社費心編輯校對。特別是智慧財產法院 高院長秀真慨允作序,令作者銘記在心。

  本書出版前已經過多次校對,但作者才疏學淺,雖字斟句酌、一再推敲,仍有諸多不完善與疏漏之處,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指正。

劉國讚 謹誌
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
2012年6月1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