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當爸媽變成小孩:全方位照顧失智長輩

當爸媽變成小孩:全方位照顧失智長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15894
張靜慧、黃惠如/著,劉秀枝/審稿
天下雜誌
2012年8月29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健康人生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20.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健康人生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神經科















  以前,你牽我手陪我長大
  現在,換我幫你記得,牽你手終老
  用愛彌補遺忘的缺口,用照顧來修補失能

  「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有一天爸爸看著我,卻不記得我是誰!」
  春禾劇團創辦人郎祖筠常為觀眾帶來歡笑,內心卻有不為人知的恐懼。

  她的父親郎承林是資深影視幕後從業人員,晚年罹患失智症,過去的精彩人生彷彿被板擦擦去。

  他忘了剛吃過飯、出門就迷路、認錯人……

  「有時候會覺得漸漸失去記憶也是好事,可以永遠記得開心的,但若總記得不開心的,不就困在記憶裡了嗎?」

  藝人Ella是爺爺和奶奶的記憶庫,為他們保管記憶。
  爺爺已於二○一○年過世,而奶奶失智,從此肉身困在記憶裡。
  「長輩的記憶就像一桶滴落的水」,她每次見到奶奶都覺得她又忘了一點,但人生卻只能一直往前走…

  如果這一切發生在你我身邊,該如何面對?
  怎樣讓摯愛的親人少受折磨?

  台灣每年增加1萬名失智症患者,速度超越全球,只要活得夠久,人人有機會,家家得面對。

  本書由《康健雜誌》記者執筆,採訪醫師、護理師、社工與家屬,真實故事串連而成,

  詳細介紹失智症的症狀、診斷及治療最新進展,淺顯好讀,並提供實用的照護指南,不僅照顧好病人,也疼惜自己。

共分為四個篇章:

  第一章介紹失智症的症狀、診斷、治療最新進展及如何預防;

  第二章為實用的照顧指南,包括生活起居、復健、居家安全、財務規劃、選擇長期照顧機構、善用安寧療護等;

  第三章提醒照顧者疼惜自己,學習紓解壓力、教外籍看護成為好幫手等,不僅照顧好病人,也照顧好自己;

  第四章越洋採訪日本、瑞典,看先進國家如何照顧失智者、喚起社會重視失智症,供台灣借鏡。

本書特色

  照顧長輩不留遺憾,你必須做最好的準備!

  ● 哪些檢查可以更早揪出失智症?
  ● 忘記吃過飯、迷路、手表放進冰箱……,失智十大警訊藏在生活細節裡
  ● 失智症能治好嗎?怎樣讓病情惡化得慢一點?
  ● 慎選養護機構,不讓爸媽受虐
  ● 社福資源那麼多,哪些適用失智患者?
  ● 善用安寧療護,幫助失智親人安詳往生
  ● 怎麼把外籍看護變成好幫手?
  ● 怎麼跟失智長輩相處?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失智症專家劉秀枝、藝人Ella真情分享

作者簡介

張靜慧

  《康健雜誌》資深記者,政大新聞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東亞語文研究所畢業,著有《教出專心的孩子》(天下雜誌出版)。

黃惠如

  《康健雜誌》副總編輯,曾獲亞洲出版卓越獎(SOPA)公共服務報導獎榮譽獎、深度報導獎榮譽獎、吳舜文新聞獎雜誌報導獎首獎、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優勝等。

審稿者簡介

劉秀枝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台北榮總特約醫師、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著有《別等失智上身》等書。



楔子 什麼都不怕,就怕你忘了我(郎祖筠)

第一章 人間孟婆湯
忘了你,也忘了我 失智病人到底怎麼了?
是失智還是健忘?
留心失智症10大警訊
2分鐘,極早期發現失智
需要做哪些檢查,才能確定失智症?
愈早治療失智症,效果愈好
誰是失智症的高危險群?
12個不會失智的生活習慣
這樣吃,預防大腦老化
5個愛護大腦的飲食習慣

第二章 漫漫長路,有我陪你
給家屬的3堂「行前講習」
如何跟失智病人溝通?
幫長輩打造舒適安全的家
7招克服輕度健忘
怎樣幫長輩增進食欲?
幫助長輩在生活中復健
失智患者如何做好財務規劃?
如何處理病人的問題行為?
為什麼有些失智病人特別難照顧?
防走失,家屬多費心
慎選養護機構,家屬不再愧疚
善用安寧療護,讓他好走

第三章 照顧者,請你也保重
照顧病人,更要疼惜自己
陪伴你,是我的福氣 失智症患者家屬的真情告白
江宜樺、Ella、蘇媽媽的故事
多一點溫柔,多一點愛 替父母找照顧服務員
吳秀純、吳月貞、蔡文仁
把外籍看護變成好幫手

第四章 失智衝擊,台灣最該做的事
失智,日本全國都在拚
5個關鍵決策,讓瑞典人失智也安心
老化海嘯襲擊,台灣成為失智重災區

附錄 醫療、社福資源哪裡找?



推薦序

集思廣益的失智症照護全集/劉秀枝

  每次和五、六十歲的朋友相聚時,家中有失智長輩的總免不了談起長輩的情況,並分享照顧的甘苦,讓雙親沒罹患失智症的朋友聽了心生警惕並從中學習。說不定二、三十年後,我們這一群也會有人得到失智症,不免感慨,今日我照顧失智長輩,他日誰來照顧失智的我?

  台灣的高齡化使得失智症人口不斷增加,然而由於小家庭和少子化普遍,照顧人力卻逐漸減少,照顧者和社會的負擔會愈來愈沈重,因此大家都需要了解失智症,以免將來遇到了,驚慌而無所適從。

  《康健雜誌》資深記者張靜慧、副總編輯黃惠如所寫的《當爸媽變成小孩》一書內容豐富,從失智症的預防、診斷、治療、照護、倫理、財務、法律、養護機構,以及與健忘的區別等議題,都有詳細的解說,並提供最新資訊和正確觀念,書名副標題為「全方位照顧失智長輩」,的確名副其實。

  本書文字順暢,編排鮮明,容易閱讀,例如「留心失智症十大警訊」中所舉的例子都非常貼切,令人印象深刻。又如文中提到,很多人會以「你知道我是誰嗎?我叫什麼名字?」來和失智長者互動,順便測其失智的嚴重度,但其實最好避免與失智長者玩這種「我是誰」遊戲,而要用正向、確定的語句告訴他你是誰,才不會增加病人的挫折感,又傷其自尊心。

  我自己就曾踢到鐵板。有次我自不量力地問當年重度失智的母親:「我是誰?」母親看了我一眼說:「你自己都不知道,我怎麼知道?」可見失智長者雖然記憶嚴重減退,時光倒流,但某些生活智慧仍在,成語典故和睿智的語彙有時也會脫口而出的。

  本書與其他失智症書籍的最大不同是,作者訪問了台灣各地許多失智症的專業人員、家屬、照顧者和照護員等,集思廣益,受訪者都非常真誠、慷慨地分享其專業知識和個人經驗,很多人還現身說法,這些第一手資料非常寶貴。因此書裡充滿了各式各樣非常生活化且實用的失智症案例與因應之道。曾遭遇過類似情境的人,讀了會心有戚戚焉;沒有經驗過的人,讀了會恍然大悟,從中受益。

  例如,談到跟失智症患者的溝通技巧,一位家屬一再強調,溝通的態度比溝通的內容重要。的確,失智長者最後可能不記得你了,但是由你的態度、語氣、眼神和舉動,他能感受到你的愛、你的關心。對於失智症患者的財務管理,也有很實際的建議,例如要延長自己的「利用價值」,不要太早把財產分完,全給了子女,將來一旦要向別人伸手要錢,就沒尊嚴了。

  每位失智長者的情況都不同,而且同一位失智長者在不同時間點的症狀和問題也不一樣,因此許多照顧者都由實際照顧經驗中揣摩出一套方法,且要隨時隨機應變,並自我心理調適,很值得參考。

  照顧失智長者必須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且要練就高EQ,日子才能過得下去。例如要多看失智長者的「能」,對他的所能加以鼓勵,使其盡量保留此能力,而不要聚焦在他的「不能」,徒增傷感。

  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和生活功能減退已經不好照顧,如果再出現精神行為異常如妄想、躁動等會讓照顧者精疲力竭。一位家屬說,她調整情緒的方式是──把失智的母親當成自己的女兒,「我怎麼會跟自己的孩子生氣呢?」

  有位七十歲的朋友曾照顧她失智的母親多年,我問她會不會害怕自己將來也得到失智症?她說她並不怕,因為陪著母親走這一條路多年,她知道失智症是怎麼回事,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什麼,而且已做好將來「活在當下,不記得過去也不擔憂未來」的打算,可見心理有準備是多麼重要。

  我們一般人不見得有照顧失智長者的經驗,但年老時卻人人有機會得到失智症,在年輕時就應了解失智症,以未雨綢繆,因此我很高興看到這本失智症照護全集出版並衷心推薦。

(本文作者為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