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 The Behavior Gap: Simple Ways to Stop Doing Dumb Things with Money

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6037450
卡爾.理查茲
林奕伶
大是文化
2012年9月04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Biz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Biz


商業理財 > 投資理財 > 股票/證券















  投資股票和基金,怎麼做才會獲利?

  .隨時觀察股市動向,才可能漲到最高點才賣、跌到最低點才買。
  .蒐集飆股資料與消息,只要買到一兩次從此就財務自由了。
  .多看財經雜誌、收看財經節目。
  .注意經濟學家、股市分析師的趨勢預測。
  .多聽幾位理財顧問、銀行理專的建議,作好長遠的終身財務規畫。
  .多吸收幾種金融商品知識、投資組合多樣化,避險又增加獲利機會。
  …………

  告訴你,這些做法都錯了。

  大多數投資人的這些行為,反而是不能保本、甚至把未來的幸福都賠進去的原因。

  看了這本書,你會覺得︰「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

  《紐約時報》最受歡迎財經部落格作者卡爾.理查茲,二、三十年來歷經了慘賠與大賺,他以資深散戶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們︰多數股票投資人習慣的買賣股票方式,都錯了。投資股票致富的正確方式,很簡單,但是很無聊,所以大多數人不採用。

  理查茲愛滑雪、爬山,很少看盤、幾乎不看財經雜誌,做股票買基金身為理財顧問,卻遠離世界的金融中心紐約,半隱居在中部的猶他州,理財致富,過著悠閒且優渥的生活。許多親友客戶跑來問他選股、買基金的致富祕訣,問題一再重複,於是他乾脆寫了這本書告訴大家,怎麼悠哉做股票、買基金,理財賺到錢:

  一、緊盯股市動向選股,必賠。緊守理財目標來選股才對。
  二、追求最高投資報酬率,最可能的結果是你滿手套牢股票(或基金)。
  三、聽別人的意見選股,必賠。個人理財的意思是你「個人」有瞭解。
  四、當你還有卡債或感到房貸壓力時,不可以投資股票。
  五、財經雜誌的消息,不可能讓你掌握先機。偶而看看就可以。
  六、預想退休生活的理財規畫,根本毫無意義。理財規畫請專心於最近三年。
  七、出場時機要靠「了解」,不要靠「感覺」。
  八、理財顧問跟你說的大部分是廣告,你該聽到的,得靠自己問。
  九、學會跟家人談「錢」。對錢的觀點不一樣,投資股票可能讓你家庭不幸福。
  十、投資股票而致富的人,方法很無聊、過程超單調,唯有成效讓你興奮不已(所以大多數人寧可追求刺激而賠錢,不願意無聊而致富。)

  如果你還沒開始投資理財,本書是你買進第一張股票、第一檔基金之前,建立正確理財觀念一定要看的書。如果你曾經買過股票、買過基金,但是投資績效一直不如你的期待,本書會告訴你十個必須牢牢記住的獲利觀念。

作者簡介

卡爾.理查茲(Carl Richards)

  《紐約時報》最受歡迎的財經部落格(Bucks)格主,也是專業理財規畫師、普拉沙達資本管理(Prasada Capital Management)創辦人、《晨星顧問》(Morningstar Advisor)雙月刊專欄作家、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節目《股市錢潮》(Marketplace Money)固定來賓,並經常在理財規畫的研討會及視訊學習活動擔任主講人。目前與家人住在猶他州帕克市。

譯者簡介

林奕伶

  外文研究所畢業,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國際通訊社財經新聞編譯,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為什麼練習100分,結果50分?》、《我能猜到什麼會爆紅》、《FBI這樣學套話》、《FBI教你讀心術》、《哈佛人這樣學行銷》、《善意的力量》(以上皆大是文化出版)。



推薦序 把投資道理講得最透徹的一本書/溫國信
推薦序 人,才是重點所在/綠角
前言 如何確定這檔交易是明智的決定?

第一件事 第一次買股票就該記住……
照計畫走,別跟著變化走
好股票也會賠錢,問題在人
認清「求現」不是解決危機的辦法 

第二件事 追求最高報酬率,結果通常滿手套牢
找平衡,比找明牌重要
切勿依據基金排行榜排名買進
你是投資人,不是收藏家!

第三件事 所有的大師,分析都只準一兩次
個人理財的重點是「個人」
大師再出錯之前都是大師
「建議」就是:可以別照著做

第四件事 「錢」不是理財的最高目標
先決定人生目標,再理財
貪婪、恐懼,同一件事
理財時先做緊急的事?還是重要的事? 

第五件事 遍覽財經媒體,不會使你致富
看雜誌?哪一次讓你賺到?
研究你的標的,而非緊盯媒體
問自己這些根本問題(我真正看重的是什麼?多少錢才夠?)

第六件事 別做三年以上的理財規畫
理財顧問的規畫一定沒用
想長遠的結果,做短期的計畫
你該關注的事,只有兩項標準

第七件事 「了解」會幫你及時出場,「感覺」不會
隔夜測試你的投資組合
別被你的買進價格困住
要是錯了,我們能承擔嗎?

第八件事 聽別人建議而賠錢,你自己得負責
理財沒有「心想事成」這件事
你是省小錢、花大錢的人嗎?
理財決策不能只考慮錢

第九件事 學會談錢:從別說「我們買不起」開始
她在說什麼?你聽成什麼?
夫妻一定要談錢
錢的用途,也得談

第十件事 存錢選股的過程超無聊,只有結果讓你興奮
怎麼存錢,會變有錢
真正的致富秘訣:簡單、無聊
「慢慢賺、穩穩賺」,財經媒體沒興趣

結語 明智的投資計畫,絕非不犯錯



推薦序1

把投資道理講得最透徹的一本書

  本書作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投資理財專家,他以個人過去的經驗,提出幾個理財的重要觀念,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一、愈接近市場,愈容易失敗

  第一個重要觀念是「遍覽財經媒體不會使你致富」。他認為「投資成功」和「緊盯大盤」是負相關的,也就是說,愈接近市場,愈容易失敗。他因此建議投資人嘗試「視聽斷食」,也就是「不准自己閱讀、收看、收聽」與投資相關的訊息,在這「視聽斷食」的期間「只要一萌生與股市相關的念頭,立刻放下這個念頭,出去騎腳踏車」。他說「視聽斷食」並不是要投資人把頭一直埋在沙子裡,只是希望投資人應該用別的角度平衡一下你對投資活動的焦慮感。

  關於外界雜訊對投資人的危害,我們有千千萬萬個例子可以加以印證,我們舉宏達電(二四九八)的例子來加以說明,二○一一年四月底它上漲到一千三百元的時候,外資券商至少七家齊聲喊「讚」,其中一家給予的目標價是一千六百元!但是一年多以後,它的價格暴跌到二百三十元,這些「專業機構」又急忙調低它的目標價,而把新的目標價降到一百六十元的,正是當時給予一千六百元的這一家「專業機構」,真是離譜!

  類似的情形很多,每天談論歐債危機、中國經濟、美國經濟等消息充斥財經新聞,不但讓投資人焦慮不安,而且也會讓投資人破財,所以作者提出的「遍覽財經媒體不會使你致富」觀念,雖然不是最新的觀念,卻是把道理講得極為透徹的一本書。

二、投資的目的,不是賺錢

  第二個重要觀念是「賺錢不是理財的最高目標」。相對於投資理財的功利,他認為「幸福」才是投資理財的目標,錢很重要,每個人都要有一點錢才能可能幸福,但是人在滿足基本需求以後再增加的財富,卻不一定會「等比例」地讓人的幸福增加,要讓幸福增加的方法,應該是用「心」去體驗生活,用「心」去對情感、家庭、朋友付出!就幸福來說,用「心」去經營,比物質的富足更為重要。

三、無聊的過程,興奮的成果

  第三個重要觀念是「減少交易的次數」。他認為投資人都有一個「行為差距」的現象,就是投資標的本身的績效,與投資人實際的投資績效之間,出現一個明顯的差距,這個差距就是「行為差距」。

  例如加權指數上漲一○%%,但是投資人的投資績效卻無法達到相同的成績,就是因為投資人在焦慮、貪婪、恐懼各種情緒之下,不斷買進賣出,影響了投資的績效,而降低「行為差距」的方法,就是減少交易的次數。

  所以作者強調慢慢賺、穩穩賺,短期看來,這樣的做法超級無聊,但是長期下來,投資的成果會令你興奮不已!

  如果不是作者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以及個人深刻體會,是無法寫出來的,所以這些重要的觀念,非常有價值,值得投資人熟讀並且實踐。

文/雪球股達人 溫國信

推薦序2

人,才是重點所在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The Behavior Gap」,指的是投資人自身行為造成的績效落差。

  「落差」?這是怎麼一回事?

認真選時機,往往選錯時機

  大多數投資人都是下過功夫的,或至少知道投資是需要花費心力研究的課題。在我們兢兢業業地磨練選股技巧、選基金的方法、抓時點進出市場後,難道不該拿到更好的成績嗎?

  事實恐非如此。

  許多統計資料顯示,主動選股的投資人,其成績經常落後對應的指數。嘗試挑時間點進出市場,往往反而會傷害投資報酬。美國專業基金分析機構晨星,在每一支基金的績效資訊頁面,除了列出該基金本身的報酬之外,還有一個數據,叫做投資人報酬(Investor Returns),列出該基金投資人實際取得的報酬。幾乎沒有例外,投資人報酬落後基金本身的報酬。

  這就是作者所說的「行為差距」。

研究了標的,沒研究自己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

  因為我們太多人將投資的重心放在標的與市場,卻忘了研究投資計畫的執行者,也就是自己。

  首先,許多投資人任憑自己的金錢欲望漫延,以為在金融市場中,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數字。

  對金錢的渴望與欲望,讓投資人對「投資」兩字寄予過多的期望。過多的期望轉化為對報酬率無上限的要求。所以,選股要打敗市場。所以,進出時點要好。上漲要做多,下跌要放空,不論漲跌都要賺。這就是許多人所謂的「投資目標」。

  這就是面對投資時的「極大化」心態。要求報酬率愈高愈好。

  但處理投資問題,較好的態度是「最佳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與方法,以達到理財目標為首要考量。

  「極大化」的想法,會讓人在市場中進退失據。這類投資人常以為冒極大風險,就能得到豐厚報酬。但當風險實現,造成重大虧損時,心中又悔恨不已,想要「賺回來」,於是進入一種類似賭徒生活的惡性迴圈。

聽專家的,你就放心了嗎?

  再者,許多投資人相信,市場上有專家,可以告訴我們市場下一步會怎麼走,接下來該持有什麼標的。

  假如這些專家可以持續做出正確的預測,他們會自行利用,賺得大筆財富。他們何必上電視、寫文章、收會員,跟廣大投資大眾分享呢?

  事實上,這些未來學專家,他們的維生之計在於販售預測,而非靠自己的預測成真,帶來獲利。

  更糟糕的是,對投資人來說,相信專家的預測來進行投資,不僅要負擔預測錯誤的風險,更要承擔無謂的心理焦慮。面對歐元崩盤、美債崩潰、房地產泡沫等等,有時我們不禁會想,身為一個投資人,真的要那麼累嗎?平常生活中要擔心的事還不夠多嗎?

投資不過動,績效才會好

  最後,許多投資人更相信,每天讀完《經濟日報》、《工商時報》、《華爾街日報》,然後再看完三家以上的財經電視台報導,就可以讓自己完全掌握財經動向,成為卓越的投資人。

  這種行為,有點類似網路成癮。當上網裝置愈加普及之後,許多人一可以上網,就要檢查電郵、看臉書。一天檢查數十遍或甚至上百遍。不去看一下,就覺得渾身不對勁。

  投資資訊成癮者,也是同樣的狀況。彷彿不去關照一下現在金融市場發生什麼事,就不夠盡力一樣。

  這些人的生活快樂嗎?

  不。彷彿某種精神疾病,他們的生活被莫名的怪癖支配。期待中的電郵沒來,在記者加油添醋的筆鋒下看來將引爆全球金融市場的新聞,都一樣令人坐立難安。

  這些焦躁,會讓人亟欲馬上採取行動。這些投資人往往成為投資市場中的過動兒。在樂觀時,充分感受到市場中的陽光氣息而進場,然後在悲觀時退場。成為標準高點買、低點賣的投資人。

  種種不良行為,鋪成通往悲慘投資成果的路。是市場害的嗎?是股票害的嗎?是基金害的嗎?或許它們有時的確是幫兇,但罪行恐怕遠不及首惡要犯,那就是我們自己。

  投資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對自己的了解與掌控。避免過度的欲望掌控了自己,避免市場上整體的情緒感染了自己,避免言之鑿鑿的大師說服了自己。

  當我們掌握了這些自我控制的精髓之後,投資可以是一條很簡單的路。

  想更輕鬆的面對投資,而且還拿到更好的績效?

  這本書有你要的答案。

文/NO. 財經部落格主 綠角

前言

如何確定這筆交易是明智的決定?

  本書要說的,是如何做出明智的理財決定。

  我不會告訴你該買哪一支股票,或是你該投入多少錢在股市上,我要說的是:如何讓你的理財決定,既配合你的現實狀況、符合你的人生目標,又切合你的利益。

  有人不這樣做決定嗎?為什麼?這個嘛,因為我們被許多事情弄糊塗了、嚇壞了、開始感情用事了。所以這本書也會說明如何避免被弄糊塗、如何對付恐懼,以及在做投資上的抉擇時,如何保持理智。

  這聽起來頗難,接下來的內容你會看到,這件事確實沒那麼容易辦到。但方法其實相當簡單;事實上,簡單就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我住在猶他州的帕克市,這裡有很多人把滑雪當成人生大事。幾年前有一天早上,一個朋友開車繞到我家接我,準備一起上山去滑雪。我衝進車庫拿滑雪板,看著四雙功能不同的滑雪板,突然不知所措,無法決定應該帶哪一雙出門。

  我朋友坐在車上按喇叭:「快點!卡爾!太陽要出來了!雪要融化了!」而我卻站在那兒對著那四雙滑雪板乾瞪眼。

  這真是太荒謬了,我花了多少時間精力跟鈔票去挑選這四雙滑雪板,為的就是要應付各種狀況,但現在只覺得自己充滿無力感。

  那一天是我的轉捩點,後來我丟掉三雙滑雪板,只留下最喜歡的一雙。它能讓我做到我最在意的事:在雪山上輕鬆快速地移動。

  當然,這雙滑雪板無法應付每一種狀況。遇到積雪厚重或陡峭的地形,其實不太好用。但那又怎樣?大部分的狀況下,這雙滑雪板都挺好用的,而且在我最喜歡的滑雪環境中,用起來更是得心應手。

  現在我不必考慮要帶哪一雙滑雪板出門,只要抓起僅有的一雙就能上路。我相信即使設備不夠完美,憑我的經驗、直覺和運氣,也能順利克服困難。

  很多人以為要做出明智的理財決定,得有一套思慮周全的計畫,才能為各種挫敗做好預防措施:熊市該怎麼投資?牛市又該怎麼投資?都要想清楚;所有你對未來的假設,都必須推敲到毫無遺漏,才不會哪一天被殺得措手不及;要把財理好,就得對金融市場瞭若指掌,對所有開銷錙銖必較。

  你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基於恐懼的心理。我們天生就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將來會發達還是落魄)感到恐懼,所以我們未雨綢繆,希望做好理財規畫,讓我們有力量掌控未來:如果我做了這件事,將來就不會發生那件事;如果我現在賣出,就能避免將來賠更多;如果我挑對投資標的,將來經濟狀況就能高枕無憂;如果我夠操心,就能在壞消息出現時做好萬全準備。

  但問題是,現實世界錯綜複雜,我們根本無從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事。也就是說,大部分「思慮周詳」的計畫都派不上用場,所以我有四雙滑雪板,卻老是挑到不適合的那雙!

  重點是,沒有任何計畫可以涵蓋一切可能情況──但這不要緊,你不必挑到最好的投資標的、不必分毫不差地存夠需要的儲蓄、不必精準預測各項投資的報酬率,或花很多時間看財經節目研究股市、上網挑選個股;你不需要一個能考量到所有可能意外的完美計畫。

  那麼,如果做好最完善的理財規畫,無法解決你的金錢問題,什麼才能?

  問得更直接一點:該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真正想要的未來?

  ◎ 想打敗大盤,必惹上麻煩。

  不要企圖打敗大盤、挑對投資標的,或設計一套超級防虧損的理財計畫。事實上,當我們努力追逐這些的時候,反而會為自己惹上麻煩。

  ◎ 你難免出錯,但得能保住實力。

  所謂的風險,就是你設想了各種情況後,唯一剛好沒想到的那個狀況。我們對未來的假設幾乎都是錯的,我們永遠不可能設想到每一種狀況,但我們可以採取明智的自保措施,避免受到人生當中無法避免的意外傷害。

  ◎ 要有計畫,但要常修正。

  變化不見得是壞事。許多(或許絕大多數)人生中的意外轉折,都是好消息。不死守一套不容更改的計畫,反而能在機會出現時立刻發現、並牢牢抓住。

  ◎ 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未來是什麼。

  如果有人問你人生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的答案應該不會是一支可以讓你大賺一筆的股票。我們大部分人都想要過得幸福、實現夢想。你的理財決定應該配合你對自己的理解,以及你對世界的認識。你對自己了解得愈多,投資就會愈成功——成功的定義是,你的決定能配合你身而為人的真實目標。

  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未來,是非常勞心勞力的工作,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一直沒去做這件事的原因。不過,只要你了解你(和你的家人)真正想要的未來,就會知道該如何實踐──該買多少保險?要把錢投資到哪裡?要不要辭職去創業?

  ◎ 做出合理的決定,最後你一定贏。

  我們無法控制大盤走向或景氣好壞,但是我們要怎麼做,卻能由自己決定,而且不同的決定確實會帶來不同結果──事實上,你很可能做出好決定卻得到壞結果──儘管如此,合理、務實的決定,依然最有機會幫助我們達成目標。

  ◎ 相信自己的運氣,運氣來的時候順勢發揮。

  大部分的理財規畫師都不喜歡談論運氣,覺得「有些事情會發生,只是因為運氣而已」這種想法太恐怖了。但我覺得,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其實是很酷的一件事情,我們可以敞開心胸、有創意地回應命運的「安排」,何況有時命運的安排比我們自己精心規畫的好太多了。

  我和我太太珂莉是念大學時在滑雪用品店認識的(運氣)。我們在一九九五年結婚(明智之舉,至少對我而言是),當時我在猶他大學念書,還沒決定要主修什麼科目,課餘在一家景觀設計公司負責挖水道的工作。

  珂莉決定我不該一輩子挖水道,我們找到一則徵才廣告,以為工作內容和跟安全(security)有關──是保全?還是警報系統?──你知道的,反正就是確保東西的安全,結果原來是證券產業(securities)。

  那是一家基金公司(運氣),面試官將應徵者刷到只剩下兩個人,我和另一個人並肩坐在等候室,靜待他們宣布要錄用誰。

  門打開了,一位年輕女性通知我們,他們決定挑我旁邊那個人,那個人看著我說:「我不想要這份工作,給你吧。」(運氣)於是我得到那份工作,此後的十五年,我都在給別人理財建議。

  每次有好事發生在我身上(發生過很多次),它們多少都帶有運氣成分;就算是挫敗經驗也讓我學到重要教訓,其中有幾個我會在書中跟你們分享。我學到的教訓之一就是:你無法掌控一切,你只能盡力去做,然後放輕鬆。

  ◎ 然後,相信自己。

  當然,運氣只是命運的部分安排而已。有一天,那家基金公司的主管通知我,工作時間有異動,我必須在星期天上班。但是星期天我另有要事,我據實相告,她叫我做出選擇,所以我辭職了。

  我因此找到下一份工作,接著又找到下一個工作,然後我創業了,最後甚至有機會在《紐約時報》固定寫部落格、又出了這本書,以及各式各樣的好事。

  我堅持對我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星期天不上班),所以失去了那份工作。真是不幸,對吧?但至少到現在為止,那個辭職的決定(以及那個不幸)已經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不相信有什麼「祕密」能讓人變有錢,況且做出明智的理財決定,本來就不是為了變有錢,而是得到你想要的──過得更幸福。如果幸福有祕訣,那就是:忠於自己。

  也許你以前就聽過這種說法, 但我敢說,你絕對沒在理財書裡看過。




其 他 著 作
1. 用心於不交易+養股+散戶的獲利準則(全三冊套書)
2. 散戶的獲利準則:投資致富的正確方式,大多數人不採用,這反而是你的機會(加贈新手必讀、老手適用的2018台股操作實戰手冊)(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