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戰食和平:關於戰爭與食物的真實故事 Peace Meals: Candy-Wrapped Kalashnikovs and Other War Stories
9789866126253
安娜.巴德肯
許晉福編者:Anna Badkhen
智園
2012年8月15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Reset
規格:平裝 / 38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Reset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儘管戰爭可能害死我們的朋友、破壞我們的家園
卻摧毀不了我們與生俱來的正直、慷慨與仁慈,
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
亞馬遜五顆星推薦
震撼度直逼《西線無戰事》的戰地報導文學小說,
如果《戰爭與和平》為你帶來心靈成長與救贖,那這一本更是不容錯過的經典!
走過烽火、悲慟、屍骸與扭曲文化交織的片段,
她,一個女人,如何在劫後餘生的歲月中重新建立價值觀?
餐桌,這唯一的和平應許之地,
用葡萄葉捲、薩姆麵包、烤雞、優格,烹調出屬於家園的溫暖滋味!
◆烤南瓜優格:用漫長寒冬醞釀出的美味
◆穆拉式蕪菁沙拉:質樸簡單,卻帶著無限渴望
◆神聖的薩姆麵包:俄國人就要像尊敬列寧一樣尊敬它
◆留守家園的羅宋湯:烹煮的不是食材,而是等待的愛
◆葡萄葉捲:層層包裹住女人的溫暖愁緒、男人的愧疚
◆阿富汗烤羊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色蒸餃:品嘗熱氣蒸騰中的多彩繽紛
◆中東羊肉飯: 為世界和平貢獻心力的最佳推薦
◆炸豆丸小烈士:要做這道菜,最好在10歲前就要開始準備
◆道地肥牛漢堡:家鄉味是最好的慰藉
◆安息日特製烤雞:溫暖全家的香氣是微甜的寧馨
◆能放一個禮拜的玉米糕:純天然、很便宜,還是生存的唯一希望。
◆甜甜炸線圈:即使燙口,也要搶在還活著的這一刻一口吞下。
作者簡介
安娜.巴德肯(Anna Badkhen)
蘇聯戰地女記者,善於書寫生活在戰爭中的人們。她採訪過世界上最殘酷的衝突,得到普利茲危機報導中心的資助,完成阿富汗相關系列報導,著有《戰食和平》、《等待塔利班》、《外交政策》。曾榮獲「促進社會責任心理學家協會」頒發喬爾.賽爾丁獎,也曾兩度入圍國際報導類李文斯頓青年記者獎,作品見於舊金山紀事報、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等。
目
錄
推薦序 用食物了解不一樣的世界
推薦序 尋找亂世中的美味
本書佳評
自
序
第一章 與阿馬德共享葡萄葉捲
第二章 夢見萵苣
第三章 烤羊肉日記
第四章 黏有糖果紙的衝鋒槍
第五章 在鐵達尼小館吃餃子
第六章 在槍口下喝伏特加
第七章 戰時的羅宋湯
第八章 耶路撒冷的前菜拼盤,古德斯的羊肉飯
第九章 餵驢子吃花生醬
第十章 提克里特的龍蝦
第十一章 搭布萊德利戰車去買麵包
第十二章 香料女郎
後記
謝詞
序
推薦序1
用食物了解不一樣的世界
製作「消失的國界」已經有三年的時間,將近兩百集的節目中,我們積極的用影像紀錄接近一百個城市中,常人在旅途中所看不到的各式故事。
在台灣過多、浮光掠影的行腳節目中,用心觀察紀錄報導、用說的國際新聞,反而變成「消失的國界」的亮點,也是長期受到觀眾喜愛,及入圍金鐘獎最主要的原因。
有幸能夠在智園出版的邀約下,搶先看到《戰食和平》。作者安娜.巴德肯--以「女性」的戰地記者,除了用筆記錄一切,還想要留住在戰地時的滋味,更是國際新聞的翹楚。
戰爭看似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的上一代,卻飽受過恐懼及戰爭的侵擾。我的父親是大陸的流亡老師,從北方逃到大後方,再從大後方流離到台灣。雖然生活、食物都變好了,但他卻永遠難以忘懷那碗黃澄澄的小米粥,像是回到媽媽懷抱的溫暖滋味;我的母親還在唸小學時,就已飽受韓戰之苦,經常躲在地下道裡閃避砲彈。每年過年吃著大饅頭,就是全家最大的期望。這些都是戰火遺留在生活裡的滋味,也是平靜生活的這一代所無法理解的,也最好不要理解的。
然而我必須承認,我是羨慕她的。
作為一名記者,能夠親臨砲火現場、親自紀錄震懾的畫面、接觸到每個無助的臉龐,是所有從事記者人員的夢想,可是這夢想,卻必須選擇忍受混亂、恐懼及生命的不確定性。而《戰食和平》一書中,作者透過「食物」,除了傳達生活在艱困中的苦辣與酸甜,也讓讀者隨著吃進肚裡的美味,品嘗期待和平的眼淚。
各式的特色食物,從伊拉克的美食--用葡萄葉捲包進羊肉、茄子的滋味,也包進美伊戰爭的苦澀、讓作者齒頰留香的阿富汗的美食、作夢都會想念的大萵苣,還有,水--在便利的台灣隨處可見,但在乾枯的天際與發燙的東非土地上,婦女長途跋涉只為去取三罐水。讓我再度回憶起過去採訪的種種,身歷其境地體會戰地的苦與淚、酸與甜。透過作者的用心刻劃,譯者的流暢文字,讓全書更加精采,推薦給想要了解完全不一樣世界的你。
三立新聞台總監/「消失的國界」主持兼製作人李天怡
推薦序2
尋找亂世中的美味
我曾翻譯過《經濟學人》周刊裡一則名人訃聞,讓大家猜猜看是誰。這位死者的妻子說,她丈夫是顧家的好男人,會帶孩子們去海邊,讓他們在星空下夜宿露營 。喜歡向日葵,愛吃加了蜂蜜的優格,每天早上收聽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海外電台廣播,禮拜五還喜歡騎著白馬,跟朋友一起去打獵。猜對了嗎?這個死者正是賓拉登。我們對遠方的人事物或許陌生,卻仍有成見。因此很難想像,一個無論戰亂多麼頻仍的地方,其實當地人大部分時間,過著平凡得讓人驚訝的日常生活。休戰日上街買菜,黃道吉日舉辦婚宴,按照時節醃漬醬菜,冰淇淋小販來時所有的孩子都聚上前去。
此所以戰地記者Anna Badkhen寫的這本《戰食和平》在我眼中如此動人,無論是戰禍頻仍的阿富汗、以色列、還是伊拉克,看到人們透過飲食,宣示他們不放棄人性中獨有的正直、慷慨與善意,是一幅又一幅動人的真實風景。
我的阿富汗友人, 真正讓他坐立難安的,並非遙遠家鄉手榴彈的威脅,而是想到夏天到來時他又將錯過一個芒果的季節。阿富汗的芒果摘下來以後,可以在桌上用力敲打、揉捏,直到變得又軟又綿,用門牙將果蒂咬開一個小孔,把芒果「喝」掉,或像扭蛋一樣從中間轉開來吸掉,那才叫做夏天。台灣芒果雖然甜美,但終究沒辦法這麼吃,就不是故鄉的滋味。
每當在美國東岸的家中,粉紅色的東方罌粟花盛開的初夏季節,我都會不由得懷念起緬甸北部的高地,早晨到街頭吃早餐,小販的那一大鍋黑豆漿,喝起來有種特別的香氣,那是在毒品金三角,罌粟子跟黃豆一起磨漿熬煮成的傳統美味,沒有人誤會成邪惡的毒品,因為罌粟豆漿是當令時節天真的人情滋味。
有一回,我到泰國桂河的東岸拜訪來自緬甸的(孟力)族難民村。一天早晨,村人剛好在叢林裡捕捉到一頭碩大無朋的蟒蛇。原本籠罩在愁雲慘霧中的難民頓時精神抖擻,因為男丁不足,還不由分說把我算進去一起幫忙剝皮,那天全難民營的每個男女老幼,都因為終於吃到了家鄉久違的味道,整天帶著陶陶然的微笑。
我認識一個到巴格達開中國餐館的廚師,也去過以色列屯墾區裡的克難日本壽司店,雖然都因進口不易,原料少得可憐,很難變出真正道地的菜,但這兩家餐館隨時高朋滿座、生意興隆。原因不是食物好吃,而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小店,提供一個避風港,讓厭倦了廝殺的人,也可以有一頓飯的時間,坐下來把苦澀的現實通通拋諸腦後,享受一點點很普通的、有股糖醋味道的生活。
我相信,當賓拉登每天早上坐在餐桌,跟孩子一起吃著加野生蜂蜜的優格時,他不是國際恐怖份子,只是個充滿微笑的父親,在那樣美味的當下,沒有誰是十惡不赦的。
知名公益旅行作家/褚士瑩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