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庫存=3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0422276
錢穆/作
蘭臺網路
2001年2月15日
37.00 元
HK$ 33.3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中國史學小叢書
規格:平裝 / 182頁 / 21*1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中國史學小叢書
分
類
社會科學
>
政治
>
中國研究
同
類
書
推
薦
用鮮血和謊言寫下的百年中共黨史
國家與文化領導權:上海大眾文化的社會主義改造(1949-1966)
中國網路圈套:數位絲路如天羅地網控制全球未來,美國華府智庫專家的關鍵報告
中國陌路:來自中國境內最後一位澳洲通訊記者的內幕報導
毛澤東把地獄搬到了人間:炎黃子孫在馬列子孫統治下的苦難記憶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因是子佛學入門(第二版)
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
中國文化史導論
似曾相識:洪仕晟寫真書 Robert’s 1st Photobook
從甲午到七七:日本為什麼侵華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
序
我很早以前,就想寫一部「中國政治制度史」。一則我認為政治乃文化體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國,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負,一向著重修齊治平。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絕不該忽略中國傳統政治。辛亥前後,由於革命宣傳,把秦以後政治傳統,「專制黑暗」四字筆抹殺。因於對傳統政治之忽視,而加深了對傳統文化之誤解。我們若要平心客觀地來檢討中國文化,自該檢討傳統政治。這是我想寫中國政治制度史之第一因。
再則我認為政治制,必然得自根自生,縱使有些可以從國外移來,也必然先與其本國傳統,有一番融和溝通。纔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否則無生命的政治,無配合的制,決然無法長成。換言之,制度必須與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後,人人言變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視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一切人事自會隨制度而團變。因此只想把外現成制,模倣鈔襲。甚至不惜摧殘人事來遷就制。在「新文化運動」時期,一面高唱民,一面痛斥舊傳統、舊文化。我們試問: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與此一民族之文化傳統有關聯,而只經幾個人的提倡,便可安裝得上呢?而且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絕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就歷史經驗論,任何一制度絕不能有利而無弊。任何一制度,亦絕不能歷久而不變。歷史上一切已往制度俱如是,當前的現實制度,也何嘗不如是?我們若不著重本身人事,專求模倣別人的制,結果別人制度勢必追隨他們的人事而變。我們也還得追隨而變,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實中國歷史上已往一切制度傳統,只要已經沿襲到一百兩百年的,也何嘗不與當時人事相配合。又何嘗是專出於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專制黑暗」四字來抹殺?這是我想寫一部中國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
但由於國家大局之動盪,私人生活之不安定,而自己想寫的,感到比這一部書更重要的也還有,因此此書終於沒有寫。
民國四十一年三四月間,承何敬之先生要我在戰略顧問委員會講演「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但講期只有五次,每次只限兩小時; 又為旅途匆促,以及其他條件,並不能對歷史上傳統制度詳細陳述,精密發揮,只擇漢、唐、宋、明、清五代略舉大綱。本來想再就講演紀錄把在講演未及提到的,略事增補; 不幸講演完成,我即負傷養病。在此期間,沒有精力對此講稿再事改進。只得就原紀錄稿有與原講義旨走失處稍稍校正,而其他不再潤飾了。將來若償宿願,能寫出一部較詳備的「中國政治制度史」,則屬至幸。而此書得以搶先呈教於讀者之前,亦可稍自欣慰,並在致謝何先生之美意。若無何先生這一番督命,連此小書,也不會有倉促完成之望的。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八月錢穆在臺中。
內
容
試
閱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推薦人數:2,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陳志峰
/ 台灣桃園
2003.08.10
評鑑等級:
5顆星
暑假在家看了這本由我國史學大師─錢穆所撰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可謂收獲良多啊!
一方面把遺忘很久、還給高中歷史老師的一些片段記憶拾回。另外.沒想到的是我當時高中搞不清楚的一些觀念,特別是那些官制、徵兵方法、稅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ㄉ部分,給它搞清楚了!終於知道一些制度的來龍去脈。
我一直感嘆,當時高中時若能早日一閱本書或許我的歷史不會卡在一個瓶頸,可考得更好。
畢竟,能夠搞清楚制度的背景、施行方法對於記憶也是很有幫助的。
最後,我很推薦這本書啦!因為我覺得錢大師寫得很棒,深得我心喔!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2.
歷史與文化論叢
3.
文化與教育
4.
人生十論
5.
中國史學名著
6.
中國歷史精神
7.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8.
政學私言
9.
陽明學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