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不可思議分子共振健康法

不可思議分子共振健康法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5979249
胡友寧
白象文化
2012年7月11日
127.00  元
HK$ 107.95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21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其他各科















  簡單運用物理力學,自然啟動宇宙新生能量

  自我醫療(Self-Medication)為今日醫學的趨勢,雖然科技愈發達,我們獲取的醫療資源就愈充足,但醫療成本並未因此而降低,總體而言,我們付出的醫療費用是呈現逐年攀升的曲線……

  學習分子共振,是助人助己並減少醫療支出的好方法,值得推廣給──家中有需要照護家人的照護者、弱勢族群、長年慢性病痛纏身者、身處醫療資源貧乏地區的人們,以及有心為大眾服務的醫療人員與志工。

  實施分子共振健康法的工具很簡單:一支木槌、一塊布、一個人骨模型和幾本人體或動植物的書籍,小朋友都能學會。

  本書從觀念與理念入手,先介紹分子共振的原理,接著介紹施行分子共振的模式與工具,接著結合理論與實務,一步步引導共振的訊息,並將作者日常生活間,協助周遭親友以及病友的個案過程詳細列出,按圖索驥、步驟清楚,一步步引導讀者進入分子共振的奧祕。

  作者現任中華形意結構推拿研究會教育執行長,提出人體網狀力學理論,創形意結構療法、形姿自救法和分子共振療法。著形意結構療法教學DVD(初、中、高級)。

  分子共振療法乃作者歷時多年的研究,其間經歷人生的心靈低潮、混沌和漩渦,終於研究出一套運用物理力學以最簡單、最自然的方法來啟動宇宙間本然存在著的力量。這股力量可以調節人體不正常的分子結構,加速細胞的修復、汰換與新生。

  作者以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科學觀點來剖析這種力量,並且教導大家如何運用這種不可思議的能量。

  本書中你會遇見你所熟知的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還有其他科學家的理論與量子物理,當你透過科學的觀點認知分子共振療法後,你將發現那些被稱為形而上的神祕力量,哪些是無稽的?哪些是真物理?哪些是我們未知、未發現卻真實存在的力量。

本書特色

  ◎收錄作者多年研究的另類療法「分子共振健康法」緣由、方式,詳細的圖文教學,讓您按圖索驥,輕鬆體會箇中奧妙。

  ◎深入簡出、個案清楚,不搞神祕,務實簡單,讓初次接觸的人也可以嘗試。

  ◎分子共振健康法,讓您能輕鬆自助並助人,適時地舒緩身體的不適。

  ◎作者希望推廣「分子共振健康法」,以協助醫療資源缺乏的民眾。

  ◎作者期望正規醫療療程外,民眾可以結合「分子共振健康法」,達到自我療養與預防醫療的目的。



寫書緣起
.閱讀導引

1.科學與奇幻相遇--進階
1-1 我思故我在
1-2 認識建構生命世界的微小單位
1-3 原子的前世今生
1-4 量子論和分子共振的關聯

2.分子共振引導--初階
2-1 概說
2-2 固定操作模式介紹
2-3 基礎共振點
2-4 工具介紹
2-5 分子載體介紹

3.分子轉錄的原理--初階
3-1 認識分子轉錄
3-2 分子轉錄的模式
3-3 心電控制--初階、進階、高階

4.分子共振法中工具的運用--初階
4-1 木槌敲擊法
4-2 手與布之劃骨法
4-3 分子共振運用方式介紹

5.分子共振形態
5-1 與結構共舞--進階
5-2 與經絡共舞--進階
5-3 與細胞共舞--高階
5-4 與動物共舞--高階
5-5 遠距隔空(空間)操作--高階

6.分子共振解惑篇--初階
6-1 濕度、溫度會影響分子共振嗎
6-2 同一家族成員的分子可以轉錄嗎
6-3 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分子共振嗎
6-4 在同一時空裡一群人彼此交談互動,要如何確定你所轉錄到的是特定人的分子?其他人的分子會不會也一齊參與共振
6-5 相片也能參與分子共振嗎
6-6 在患者患處噴上藥洗或在小白的操作點噴藥洗的原因
6-7 操作分子共振時,要如何保護自己不被病氣干擾
6-8 操作分子共振時,病人會不會有感覺
6-9 腦海中的人物影像也可以轉錄嗎
6-10 分子共振時,振動的速率和頻率對效能有影響嗎
6-11 分子共振可以自己共振自己嗎
6-12 兩個以上的人同時間在同一空間裡操作分子共振時有沒有可能發生相消干涉
6-13 要如何洗掉分子載體上的訊息
6-14 虹膜圖也可以做為分子載體

7.分子共振相關文章
7-1 簡易分子共振--腳踝扭傷
7-2 簡易分子共振--我舒緩自己的肋間神經痛
7-3 簡易分子共振-- 小孩也能輕鬆學會分子共振:拔河受傷記
7-4 進階分子共振--舒緩落枕自己來
7-5 進階分子共振--背後脊椎兩側痛
7-6 進階分子共振--共振豬頭也可以改善手臂痠痛
7-7 高階分子共振--五十肩:分子共振搭配行姿自救法輕鬆做
7-8 高階分子共振--消化系統通路障礙
7-9 病人自己的X光片是絕佳的分子載體(二)--車禍手術後遺症 203
7-10 病人自己的X光片是絕佳的分子載體(一)--脾臟切除手術後遺症和先天脊椎側彎
7-11 分子共振和結構力學的運用--快速解除右手無力的方法
7-12 對乳腺炎和乳腺管阻塞患者之幫助
7-13 找尋結構共振點的方法

8.快速熟悉操作的方法



作者序

  對我而言,寫書是一件挺麻煩的事,因為要拿起筆將單一文字串連起來,成為有意義的句子,再將句子排列重組成文章,讓自己看得懂很容易,還要別人也看得懂就有點難了。但是,真的有一些理由讓我不得不寫。

  理由之一:分子共振療法是我研究的,對外界而言,還是陌生的東西。

  但是聽過解釋的人還是會一頭霧水,心想:這怎麼可能?哪有這麼奇的事?只要敲一敲小白,身上的疼痛就會好轉?這是不是巫術?連我的學生都只能結結巴巴地回答世人的存疑,如果我不訴諸文字詳細解說,怎麼抵擋得了人們光怪陸離的想法!

  理由之二:我希望這項技術可以推廣到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或國家。

  這種心情有點像基因工程人員試圖以基因工程改造農作物,順利在沙漠地區栽種成為糧食,以解決開發中國家日益嚴重的糧荒問題。

  你知道嗎?每年,在開發中國家約有五十萬名孩童因為缺乏維生素A造成永久失明。為了終止這項悲劇,研究基因工程的科學家將水仙花的基因與細菌的基因插入稻米的DNA中,成功培育出一種富含β胡蘿蔔素的金黃色稻米,已知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會轉化成維生素A。目前的計劃是,免費提供這種稻米給開發中國家的農民。

  此外,科學家還在番薯的植株體內,植入會表現一種膳食蛋白的基因,這種蛋白質含有大量成人必需的八種胺基酸,而這種高蛋白的番薯很容易栽培,對那些不易獲得高品質蛋白質食物的開發中國家,具有特殊的價值。

  當我從書上閱讀到關於基因工程科學家的努力和理想時,既感動又興奮,我所研究的分子共振療法,其中有一個區塊也使用了類似基因轉殖的技術,我將它稱為生物優質性轉錄,這種看似簡單的轉錄技術,背後所需具備的高度綜合的自然科學知識和醫學原理的深度和複雜度遠非一般人所能瞭解。基因轉殖工程對多數人來說是一門新的技術,而且以跨國際研究之姿被世人矚目,也被世人批判。分子共振是手療技術,但以科學理論提出,對手療界而言也是首次。我對分子共振的期許和農業基因工程研究人員的願景是一樣的,希望這套保健療法能藉由文字傳播開來,讓更多人去研究它,不僅運用在手療方面,還可以運用在其他科學工程方面。

  理由之三:自我醫療(Self-Medication)為今日醫學的趨勢,雖然科技愈發達,我們獲取的醫療資源就愈充足,但醫療成本並未因此而降低,總體而言,我們付出的醫療費用是呈現逐年攀升的曲線,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一個家庭花費在醫療方面的費用,是不可能減少的。單就這一點而言,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一些照顧自己和照顧家人的醫療手法,當我們的醫療常識愈充足時,做出來的決定就愈明智。

  分子共振可轉錄的分子載體是多樣的,操作時也不需受場地的限制,資源取得非常容易,很適合在家中操作,而且不限年齡層次,人人可學,尤其不打針、不吃藥,被治療的人也可以自由活動,因為操作過程中病人完全不會有疼痛的感覺,對小孩或怕痛的人而言,再適合不過了。

  再者,因為使用分子共振時完全不需碰觸患者,對於有傳染病的患者而言,不但增加舒緩的機會,也可以保護操作者的安全。

  因此,分子共振療法是體現自我醫療最恰當的途徑,我必須訴諸文字,讓更多人獲得這方面的訊息。

胡友寧

  ■本書所述為另類療法,僅為正規醫療之輔助,生病時,請先尋求正規醫療,以避免病情延誤。

閱讀導引

  我本來想將分子共振分為初階、進階、高階三本來寫,但是這樣寫會有一些遺漏或重複,也會增加讀者的負擔。因此,我決定寫成一本書,包含所有分子共振的體系,不過考慮到讀者的醫療專業程度和需求,所以有一些細節略而不談,日後有機會再以專書講述。

  1.閱讀本書有兩種方式:

  (1)如果你想立即體驗分子共振的力量,直接進入簡易分子共振的章節,即第2章,之後挑選註明初階的章節閱讀。

  (2)如果你希望先瞭解分子共振的原理原則,請依書本章節順序。

  2.建議:

  一般性讀者可選擇第一種方式,有空、有興趣或遇到難解疾病時再詳看原理、原則。專業人士、研究人員、醫療人員建議依書本章節順序。

  每章節內都有案例,配合說明,細讀案例,瞭解操作點,對您操作分子共振時的效度有加分作用。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