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旅行,是最好的教科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468970
沈佳慧
凱信企管
2012年7月04日
93.00 元
HK$ 74.4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好學習
規格:平裝 / 256頁 / 18k / 普級 / 部分彩頁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好學習
分
類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同
類
書
推
薦
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陪伴青少年認識自我,成就最好的自己
我們的孩子可以比AI更聰明嗎?
培養孩子的「內在力」,不愁未來沒有一席之地:自主選擇、善用時間、勇於質疑……擁有八種軟實力,孩子才具備了跑第一的能力!
笨小孩不是天生的,只是大腦尚未開發:專注力×實踐力×好奇心,用故事激發學習熱情,讓孩子離夢想更靠近
爸媽這樣說最有效!七堂溝通課讓孩子專注學習、衝出好成績:CP值最高的親子對話法,引導孩子突破情緒×人際×學習障礙,建立高效讀書習慣
內
容
簡
介
每一次記憶美好的旅行,不只親子間互動得到滿足,
有時更為自己和孩子,上了一堂無價的戶外教學。
《沒有邊界的教室》作者沈佳慧(Monica),再次打開你的教養視野!
在無數次與孩子同遊的旅行中,Monica發現,
有效的學習是:學習動機,勝過學習時數!
美國教育家賽德茲說:「孩子接受學習應該是自願的,如果他不想學,那就不要強行要求他學。」
學習最有效的方式是動機,而旅行強化了這樣的動機。在旅行中感受到的、學習到的,往往遠比坐在課堂上聽到的還要豐富且真實;旅行,誘發著興趣與好奇,在孩子心中種下探索與學習的種子。
消除孩子對玩耍的罪惡感,真正有效的學習便開始
小K(Monica的兒子)房間的大牆上,有張很大的世界地圖,在空閒時間裡,或在旅行回家後,他會自動在地圖上,找出曾經踏過的足跡,有時,更用比例尺的方式,去計算那裡究竟距離我們居住的地方有多遠、搭飛機要幾個小時。
小K開始知道怎麼飛才會省錢省時,二者不能兼顧,就須抉擇省錢還是省時;飛機為什麼要走大圓航線、時差的計算、日光節約時間……這些知識,用背的可能要背好久,但走一趟、經過解說,小K不但求知興趣濃厚,而且不用背誦,就可以記得很久。
這在我們看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有多少孩子在讀了歷史地理之後,在意這些知識與實際的聯結呢?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自我連結,真是件好事,這意味著孩子會將這些瑣碎、來源不一的知識,做有效、有用的運用。
這些,如果不是因為小K能放開心胸出門玩耍,大膽去想去猜去親身經歷,又怎麼能體會得到??
本書特色
Check list:隨附行李準備清單檢查表、紀錄觀察表。
Information:提供旅行地點交通、票價……等參觀資訊。
本書重點
★另類的遊樂園:有的孩子,參觀博物館不到十分鐘就覺得無聊……;有些孩子走進博物館,只為了做作業。Monica則是帶著孩子,把博物館當遊樂園!
★故事旅行,閱讀旅行:旅行的通車時間,其實是啟發孩子很好的時機。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講講旅行目的地的相關故事或童話給他聽,並讓他發揮想像力所聽的故事畫下來;等孩子識字了,可利用較長的通車時間來閱讀,累了時,看看窗外的風景,別有一番另類閱讀的樂趣。
★懶媽媽聽簡報:旅行結束回家後,你家都怎麼記錄美好的旅行記憶?照片、日記想必是不會少的,但Monica家的兒子小K,還用簡報作記錄!不只跟媽媽分享,還到學校跟同學說旅行故事。透過簡報讓心靈沉澱,整理自己的旅行收穫,也練習了表達能力……
作者簡介
沈佳慧 Monica Shen
唸過淡江日文系與中文系,是個旅行與生活結合的旅人,曾和小K爸、小K一起在歐洲旅居五年(英國一年半、德國三年半),喜歡體驗各種不同文化的旅行與生活。結婚之後才開始旅行,生完小孩後才開始寫書,無論在哪裡,皆樂於與孩子一同成長。
曾任中廣外製廣播節目企劃、執行製作;環宇電台新聞記者、播報及環宇電台旅遊節目【漫步天涯】主持人。目前專職寫作。
暢銷著作:《沒有邊界的教室》、《旅行是最好的教養》
已出版之著作有:《幸福雞湯》(愛迪生出版社,2003)、《戀戀奧地利》(沃爾出版,2005)
部落格:漫步天涯──沈佳慧的部落格blog.udn.com/monikashen
Facebook【漫步。天涯~沈佳慧】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pages/man-bu-tian-ya-chen-jia-hui/156817941015993
E-mail:monicashen87@yahoo.com.tw
目
錄
【輯一】自主學習的秘密
面對變動的世界,「有學問」已經不夠了,學習力更形重要。當孩子的好奇心&興趣一旦被誘發,就能找到自己想繼續探索的方向,不必我們催促,也能自主學習……
旅行,種下一顆探索與學習的種子
玩也需要思考
從玩開始
教室裡教室外
旅行閱讀,閱讀旅行
是父母的夢想還是孩子的夢想
讓我們遊學去
實踐的動力
懶嬤嬤聽簡報
【輯二】種下學習的種子
在孩子的世界裡,玩,是很重要的事。若可以一邊玩一邊學,孩子將對學習充滿了興趣與期待,保有源源不絕的好奇心,那麼,學習任何學問都不會是問題。
小提琴博物館
在迪士尼過生日
哇恐龍住在這裡啊
另類的遊樂園:博物館
走進樂高的世界
兩日弼馬溫
到阿瑪迪斯家走走
穿梭動物園
麥爾霍芬的乳酪工廠
跳蚤市場裡的生活課
拜訪木乃伊
在德國看場電影吧
到哈利波的故鄉
彩繪格拉斯哥
大鍾山上的彩虹
歌德席勒的威瑪
格拉斯哥遇見麥金塔
電視小孩的天堂
動畫裡的人生故事
故宮一日遊
【後記】
序
引言
有效的學習是:學習動機,勝過學習時數
有研究指出,旅行對於幼兒的大腦、認知發展有正向的意義。不僅僅是幼兒,當孩子愈長愈大,經由旅行而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興趣也會愈來愈大,只是旅行的方式,也會隨著各種年齡、孩子的興趣、家長的引導,而呈現出多種不同的風貌。
從小,「業精於勤荒於嬉」這句話,除了是作文簿裡常出現的句子之外,也深深地烙印在大多數的學生心中,成為巨大的影響力,總覺得是嬉遊、玩樂,內心深處或多或少的會有罪惡感。
當然,在過往傳統的時代想法裡,也沒錯。
時移境遷,在這新的時代中,學習的方式,若還秉持著太多固守的所謂傳統方式,不見得到過往的效果,卻反而有可能適得其反。現在的孩子所需要接收的知識太多、太廣了,再用過往只要把教科書、參考書,鉅細靡遺的背起來,百分之九十都可以獲得好成績的年代的標準和方式來要求孩子,已經不再管用,而且所要的挑戰更大。
我常說自己是個從小愛玩的小孩,經常在自己的玩樂與努力念書之間苦苦掙扎。後來我漸漸發現,用玩的方式學習,竟然可以讓我收穫更多。因此我開始想辦法,在無法到處旅行開開眼界的環境之下,讓自己用玩的心態、玩的方式來念書,竟然有些小小的效果。例如,先去找尋學習動機。有學習動機的科目,我就不覺得念書件苦差事,而當我拿手的科目,讓我在所有的科目當中,拔得頭籌時,也讓自己更加深了自信心!
我也清楚的知道,不能荒廢學業,所以用玩,或者說,用一種有趣的方式來對來學習,反而讓我覺得學習的過程很開心,不只僅是在交出一張「好看一點」的成績單而已。
在消除玩樂莫名的罪惡感之後,我發現我更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標,朝著自己想要前進的方向去努力。而在結婚之後,我們喜歡到處旅行,後來,更是繼續帶著孩子,一家人有機會就四處旅行,用眼睛和經驗,讓學習樂趣更多。
就像在念書的時候,我的歷史很好──因為很早開始我就把歷史課本當故事書看,也看很多歷史故事,旅行時可以印證我的所知。現在我也讓小K把教科書當故事書看,有機會再帶他走訪,讓學習興趣更濃,吸收更多更快;念書時,我的地理也不錯,因為我常帶著地圖,不斷的研究,東看西找。在我們經常旅行、經常在旅行中研究地圖找路的經驗之下,我發現小K,每在書上讀到一個地方或城市,無論哪一個國家,他可以很快的在地圖上找到,有興趣的地方,還會上網搜尋更多的資訊……
另外,小K喜歡數字,所以什麼都拿來把東西數字化,也喜歡在旅行中「當計算機」──每看到一個東西就要換算成台幣或歐元(這是他比較熟悉的幣值),搞得數學很爛的我,當場頭昏腦脹。
所以孩子在學習有趣了之後,自然就會進步,歐,還會樂此不疲。更會慢慢運用在任何的學習態度上。
而我們旅行時和旅居國外的時光裡,因為喜歡聊天,反而讓自己英文意外進步神速──我的英文竟是在蘇格蘭與許多不同的朋友亂聊、瞎講中,慢慢訓練出來的!搬到了德國之後,我的德文,除了上課,也是與朋友以及和小K朋友、同學的媽媽們,邊聊邊學,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尤其是聽力)。
這給了我許多啟發和靈感,也在小K身上如法炮製。
所以當然的,小K在完全不懂英文、德文的情況下,也是和他的小朋友們,一點一滴「玩」出來的。
就像我喜歡聽故事,所以我走訪名人故居;我喜歡看畫,於是訪遍美術館、博物館……小K從小就在這樣,跟我們到東跑西晃的移動中,慢慢建立起學習的興趣。
所以,每一次記憶美好的旅行,不只是親子間的互動得到滿足,有時候更為自己和孩子,上了一堂無價的戶外教學。
美國教育家賽德茲說:「孩子從小接受學習應該是自願的,如果他不想學,那就不要強行要求他學。」學習最有效的方式是動機,而旅行強化了這樣的動機。
就如同上課時數少,不代表學習不夠,其實只要動機夠強,隨時隨地都在學習,旅行時亦是。所以在旅行中所學習到的、感受到的,遠比坐在課堂上所學習的還要豐富與真實。
也有朋友問我,究竟這樣旅行,對於孩子的學習效果有多少幫助?
我只能說,教育無法立竿見影,但是只要走對了方向,孩子未來將會給你無限驚奇的表現。
讓孩子擁有自發性的求知,也並不如想像中的困難,只要設法把自己變成小孩,就會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而隨著孩子的年紀增長,每個階段的學習不同,也要有不同的動力和方式。
旅行和適度的玩耍心態,讓我陪著孩子,自己也重新成長一次。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