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525120
吳禮權
台灣商務
2011年8月01日
113.00 元
HK$ 96.05
詳
細
資
料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史
同
類
書
推
薦
從香港想像中國:中國現代作家的香港書寫與現代文學的轉折
補白,異彩紛呈之宋前小說史:先秦古韻、魏晉幽彩、盛唐風華……文學空缺的拼圖,傳奇於歷史之外的獨步
槍桿與筆桿下的眷村文學
晚明風雅
空間與視野(全套):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的新進境
內
容
簡
介
小說是一面反映出國家社會民情的鏡子,在清末民初那個動盪不安、新舊交替兼之東西合璧的年代,筆記小說紀錄下了屬於那個朝代的真實:或有稗官野史、或有正史補遺、或有反映民情。作者吳禮權在學術界中堪稱筆記小說史研究者的第一位,繼前作《中國筆記小說史》後,又再度深入幾乎無人探討的清末民初時期的筆記小說史況。
「筆記小說」的名稱,在中國由來已久。但是,長期以來,它與「筆記」的概念事實上是劃等號的。十八年前作者發凡起例,首著《中國筆記小說史》,第一次明確界定了「筆記小說」的概念內涵,並基本清理爬梳出中國筆記小說發展演進的歷史軌跡,對各個歷史時期筆記小說創作的成就與不足、經驗與教訓予以總結,基本上建構起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筆記小說史研究的架構體系。之後,海峽兩岸的學者先後加入研究隊伍,研究成果漸多,學科體系亦儼然成形。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史研究卻多年來被學者們忽視了。為此,作者打破當初自設的學術史研究不碰觸近現代史的戒律,對被學術界疏忽已久的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創作進行研究,再次發凡起例,撰寫出這部《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史》。全書不僅較全面地介紹了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創作概況,清楚地勾勒出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創作發展演進的基本軌跡,也較深入地探討了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創作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在著重分析「國史派」、「軼事派」、「事類派」、「雜俎派」等四類作品的代表作時,除肯定其創作成就與歷史地位,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其創作上存在的不足,從而對其在中國筆記小說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作出了客觀的評判。
作者簡介
吳禮權
字中庸,安徽安慶人,1964年7月25日生。文學博士(中國修辭學第一位博士學位獲得者)。現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復旦大學全國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學者」講座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客員教授、臺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現兼任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上海市語文學會副會長。迄今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五十餘篇。出版《中國筆記小說史》、《中國言情小說史》、《中國修辭哲學史》、《中國語言哲學史》、《中國現代修辭學通論》、《修辭心理學》、《現代漢語修辭學》、《委婉修辭研究》等學術專著十五部,《中國修辭學通史.當代卷》、《闡釋修辭論》、《中國修辭史》等合著八種。學術論著曾獲國家獎三項、省部級獎五項、專業類全國最高獎一項、國家教育部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一項。曾多次赴日本等海外進行講學或學術研究、學術交流,並受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等校作學術演講。
■吳禮權作品集
《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史》──深入探討清末民初筆記小說的創作演進
《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第一部漢語篇章結構修辭演變史的研究專著
《中國語言哲學史》──有關中國古典語言哲學發展歷史的研究專著
《中國言情小說史》──第一部研究中國古代言情小說創作的專門史
《中國現代修辭學通論》──勾勒中國現代修辭學近百年的發展歷程
《中國修辭哲學史》──概述源遠流長的中國修辭哲學發展輪廓
《中國筆記小說史》──首次明確界定筆記小說的專門史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易水悲風:刺客荊軻
2.
鏡花水月:游士孔子
3.
中國名言引語詞典
4.
中國名言引語詞典
5.
遠水孤雲:說客蘇秦
6.
冷月飄風:策士張儀
7.
中文活用技巧:妙語生花
8.
言辯的智慧
9.
表達力
10.
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